山西文水县桑村麻衣仙姑文庙调查_第1页
山西文水县桑村麻衣仙姑文庙调查_第2页
山西文水县桑村麻衣仙姑文庙调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文水县桑村麻衣仙姑文庙调查

寺庙是当地人通过崇拜神灵来共同建设的以神为中心的文化活动。这项活动以对上帝的崇拜为核心,伴随着文化和娱乐以及市场贸易等形式。麻衣仙姑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桑村,是为了纪念桑村由人成神的女神麻衣仙姑而建。桑村及周边村民最初将麻衣仙姑作为雨神祭祀,并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六在麻衣仙姑庙举行庙会活动。笔者针对2018年麻衣仙姑庙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庙会调查,以期对庙宇沿革和庙会盛况作概要性描述,并分析庙会中蕴含的文化精神。1娱神、酬神活动场所对于麻衣仙姑庙而言,这里的文化空间包括庙宇中的主体建筑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偏殿等进行祭祀神灵的场所,还包括戏台、观乐楼等进行娱神、酬神活动的场所。现存麻衣仙姑庙保持着明清建筑的特色,是文水县现存规模最大,附属设施最全的庙宇,1985年被文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庙貌如图1所示。麻衣仙姑庙位于文水县城东北1km的桑村,是一座由民间建造的传说纪念性庙宇。庙宇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200m2仪式仪式文献记载麻衣仙姑生于七月二十六日,所以民间将七月二十六及其前后两天确定为庙会日期,七月二十六是庙会的正日子。2.1民间信仰活动麻衣仙姑庙会是以麻衣仙姑为依托,民众自发参与的民间信仰活动。庙会为桑村及周边民众提供了信仰和生活的公共空间,在庙会期间,桑村及周边的信众到麻衣仙姑庙向“姑姑”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及感激之情。2.1.1森林村的下一步发展为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的庙会是每年最大型的祭祀活动,庙会的参与群体也很广泛。从来源看,每年庙会期间的信众以桑村为主,其余来源于桥头、堡子村、南关等村落,汾阳的信众也有过来许愿还愿的;从年龄性别看,参加庙会的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青年人也有参加,但多数是跟随家里长辈去庙里许愿、还愿;除了普通民众,桑村村委每年也会在七月二十六日中午抬杀死的全羊祭祀麻衣仙姑,以祈求桑村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2.1.2庙内小台阶,广场表演7月25日,麻衣仙姑庙就已经陆续有村民过来烧香祭祀了,选择这一天来的人们一是因为正日子忙于招待邻村来上香的亲戚朋友,二是因为避开烧香高峰期,可以跟“姑姑”好好表达自己的诉求。25日下午,庙内小戏台和广场大戏台已经开始搭台唱戏,晚八点左右,两台戏同时开台,广场戏台唱晋剧,庙内戏台唱秧歌戏。零点迎来庙会小高峰,排着长队的人准备“抢夺”头炷香,头炷香和剩余香客上香结束后,庙内暂时恢复平静。26日从上午6点开始到中午12点,是庙会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庙内人群熙熙攘攘,大多数祈愿香客会拿着红蜡烛、花馍、金元宝、烧纸、牛奶、饼干、核桃、枣、花生、苹果、桃子、西瓜、香蕉等供品。还愿的香客还会用鞭炮、锦旗、红布当作给“姑姑”的礼物,向“姑姑”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26日午后,麻衣仙姑庙上香的人逐渐减少,27日基本没有香客再来上香,庙会正式结束。2.2寺庙文化交流活动2.2.1演唱歌剧的表演团队麻衣仙姑庙会最大的文化活动就是唱戏,“酬神戏”为主要演出来源。桑村庙会每年都会唱两台戏,为期三到五天。一般是以晋剧为主,有时也唱秧歌戏等地方小戏。2018年桑村邀请山西省金麒麟晋剧团进行表演,演唱剧目主要有《三关点帅》《大堂见皇姑》《大脚皇后》《下河东》等,晋剧表演在小学南的广场戏台。庙内戏台的表演团队是山西彩灯秧歌剧团,演唱剧目有《送樱桃》《收草帽》《借妻》等。无论是晋剧还是秧歌戏,每天唱两场,中午场12点开始,晚场8点开始。庙会唱戏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县城的人也会到桑村听戏,来听戏的人中大部分并不是麻衣仙姑的信众,大多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听戏。2.2.2庙前广场商品多样以麻衣仙姑庙为中心,庙广场、庙北街、广场外南街形成了庙会集市。庙宇之外的美食、水果摊等商贩都是自发参加庙会。庙前广场主要售卖香火、鞭炮等庙会必需品,另设小吃、儿童玩具摊位;广场外南街售卖的商品多种多样,但多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厨房用品、杂物,南街还有当地特色的炸油糕、凉皮等小吃。庙北街处于麻衣仙姑庙的后门位置,人流量较少,所设摊位主要是菜摊、水果摊、鱼摊,庙北面亭子处还有蹦蹦床、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3会文化的内涵庙会形成的庙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庙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载体,既包括物质文化,又包括精神文化。麻衣仙姑庙会作为桑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包含了地方传说故事、敬神仪式、酬神唱戏、集市贸易等多重文化内容,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也是多重的。3.1难以获得思想上的希望庙会之所以会存在,而且经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科技不发达,民众无法摆脱困境时往往寄希望于神灵,因此中国神灵信仰广泛。现代社会亦如此,神灵依然是民众的希望,人们往往通过向神灵表达自己的诉求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神灵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愿望,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在庙会期间得到了缓解。庙会是日常快节奏生活的调节器,在这期间,民众可以通过拜神、祭祀、娱乐等活动放松自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3.2庙会以民俗活动为平台,丰富了民间文艺庙会以敬神、祭神为主,但是与庙会相伴而生的还有曲艺、表演等娱神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人们往往通过各种文艺活动达到娱神、酬神的效果。麻衣仙姑庙会作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公共空间,庙会期间的祭祀仪式民间传说故事、戏剧演出等都具有文水地方文化特色,庙会为地方文化的展演提供了公共空间。通过每年七月二十六的庙会,麻衣仙姑传说得以传承发展,剧团戏剧表演也可以进行传播,文化在庙会互动中得到发展。庙会期间,文水特色秧歌戏的表演,面塑的展示等民间工艺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扩展了民间文艺的展示空间。庙会作为多重文化空间,也是民间艺术的聚集地,庙会不仅可以为民间艺术提供展演平台,还可以为这些民间艺术提供新的创作来源,促进民间艺术的再发展。3.3麻衣仙姑信仰圈的基础“当代中国的大规模活动通常都是相应级别的政府通过垂直命令而动员的,在社会自组织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社会组织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通过横向合作所产生的活动规模往往是比较小的。”高丙中归纳出了中国社会大规模活动的基本特征,但是中国的民间信仰活动则以其受众的广泛体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作为地方性神灵,麻衣仙姑吸引了信仰圈内众多信众,桑村及周围村庄的信众自发参加庙会。庙会期间参与者也体现出了高度的自发性和组织性,让我们看到了庙宇这个公共空间的强大组织能力和民间社会的自主性。以庙会为中心形成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一个由小及大,由个体到集体的关系网络,其中个人、家庭、邻里、村庄等在庙会的关系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整合。4庙会的文化元素麻衣仙姑庙会作为文水县流传时间长、参与群众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