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人家课件_第1页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人家课件_第2页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人家课件_第3页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人家课件_第4页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人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点研考情、明考向备考导航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2022·浙江卷,21~22)21.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22.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1.命题规律(1)近年广东卷或全国卷中,考查了人口数量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与等级体系、城镇化四个考点。重点考查城市人口与城市等级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022·全国乙卷,1)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022·浙江卷,7~8)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8.甲省人口流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考虑……(2)命题特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少有综合题出现,题目多以城市某一事物(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地铁线站点、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的分布状况,或以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分析城市的相关问题。聚落分布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等级(2022·广东卷,13~14)13.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14.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续上表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续上表聚落分布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等级(2022·湖南卷,7~8)7.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2.命题趋势今后命题可能延续现实性特点,用基本知识、原理解释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022·全国乙卷,2~3)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续上表聚落分布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等级(2022·山东卷,1~2)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3.备考建议人口特征是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可适当介绍世界主要区域、中国部分省(区、市)的人口数量、分布、变化、结构特征,加强各种类型人口统计图表的训练。区域城镇化(2022·广东卷,15~16)15.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16.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点1人口的时空变化——小小乡愁考向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约为8‰)。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下图为1998-2021年期末值人口出生率走势图。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1998—202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总体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由此推断,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2)上述图文信息主要反映了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问题。第(1)题,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8年的千分之十六,到2021年下降到千分之八,下降1倍以上。这个过程中总趋势是下降的。第(2)题,由图和文字材料信息可知,人口出生率低,总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其次,人与户口所在地分离人口比例高,流动人口将近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说明人口流动规模大。答案:(1)波动下降放缓(2)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流动规模大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与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与人口构成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2)人口与资源问题。人口与资源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人口与粮食资源的关系上。人口的增长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增长的粮食资源。在粮食资源上,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尤为突出。(3)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类别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人工智能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4.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不同。(1)出生人口性别比:若无人为干预,理论上男女性别比平衡。(2)成年人性别比的影响因素。①受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当男性劳动力大量流出时,性别比就会下降;当女性劳动力大量流出时,性别比就会上升;当男性劳动力大量流入时,性别比就会上升;当女性劳动力大量流入时,性别比就会下降。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②受产业活动的影响:重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男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比高;轻纺工业区、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女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比低。③受战争影响:战争发生地区,一般性别比较低。(3)老年人口性别比:自然状况下,女性人均寿命较男性长,因此老年人口的性别比较低。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022·浙江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据此完成1~2题。1.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思维流程]第1题,文字材料: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思维过程: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第2题,文字材料: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思维过程: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一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信息考查某地人口增长特点(2020·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10年35~39岁女性人数最多,说明当年她们出生时人口出生率最高,由此可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时段为1971-1975年。第2题,第3题,答案:1.D

2.C

3.B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二以某城市人才为例考查城市吸引人口的主要措施(2022·江苏常州教育学会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城市人口生态位是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决定的某城市人口所处的地位。城市生态场势是指人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宜度。人口生态位与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下图为我国18个中心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关系。据此完成4~6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4.下列城市中发展最协调的是(

)A.武汉 B.上海C.深圳 D.重庆5.下列城市中人才容易外流的是(

)A.福州 B.长沙C.大连 D.武汉6.下列城市与该市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

)A.昆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B.西安——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C.重庆——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D.上海——吸引年轻人就地工作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城市人口生态位与城市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且图中数字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图中显示,重庆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低;上海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高;武汉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较高;深圳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高,因此发展最协调,故C正确,A、B、D错误,本题选C。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反之,序号越小,相关指数越差,区域发展不协调。选项中,长沙的横纵坐标数值均较低,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人才的外流,B正确;福州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利于吸引人才,A错误;大连和武汉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基本协调,人才不易流失,C、D错误;故选B。第6题,图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中显示,昆明各项指数中,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最大,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因此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不是昆明最合理的协调的措施,A错误;图中显示,西安的受教育程度指数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环境指数相对较低,因此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是最合理的协调发展的措施,B错误;图中显示,重庆年龄结构指数低,如果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得重庆年龄结构指数更低,不利于城市协调持续发展,C错误;上海为我国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应该吸引年轻人本地就业,吸引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当地发展,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答案:4.C

5.B

6.D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向2人口迁移及影响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中光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完成(1)~(2)题。(1)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有(

)①城镇化②逆城镇化③人口迁移④经济全球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B.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C.2022年春节某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D.个别投资者因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解析:第(1)题,城镇化使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导致景观和环境都发生变化,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①正确;逆城镇化是人们从城市迁往农村,不会产生乡愁,②错误;人口迁移,身在他乡的游子被异域文化所包围,会深刻地怀念家乡,感受到乡愁,③正确;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的竞争、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会产生失落和焦虑,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表现出民族乡愁,④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乡愁是人们对故乡文化、风土人情、田园景观等的思念与怀想,新农村建设使乡村越来越好。会使农村向外迁移减少,没有体现乡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是推崇农村文化,风土人情,能体现乡愁;2022年春节某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是因为春节人们思乡,大量返乡过年,能体现乡愁;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可能是为了家乡建设,是一种故乡情,体现乡愁。选A。答案:(1)C

(2)A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巧用综合思维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年龄差异影响青壮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或婚姻;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家庭或环境;青少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家庭或教育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续上表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入多的地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入多的地区可能轻工业发达或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较为发达文化差异高学历人口迁入的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的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较多(2)工业化、城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以后,企业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会促进高技术人才的迁入,提升普通劳动力的技能;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会发生变化。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022·浙江卷)下图为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完成1~2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思维流程]第1题,文字材料: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图示信息: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思维过程: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第2题,文字材料:题干信息:甲省人口流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图示信息:甲省位置、轮廓→江西省思维过程:[参考答案]

1.B

2.A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一以人与户口匹配信息为例考查人口迁移原因(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恒昌中学期中考)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包括“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两种情况。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据此完成1~3题。1.普查人户分离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的(

)A.自然增长率 B.时空分布C.老龄化 D.性别比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家庭婚姻C.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D.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3.“人户分离”对“人在户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A.缓解人地矛盾 B.提高环境承载力

C.城镇化水平降低 D.老龄化程度减轻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可知,人户分离指的是人口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分开了,是人口流动、迁移的结果,客观上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故普查人户分离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的时空分布,B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需要调查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普查人户分离不能得出出生率等数据,A错误;老龄化和性别比需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和不同性别人数,普查人户分离不能得出人口年龄结构和不同性别人数,C、D错误。故本题选B。第2题,由上题可知,我国的“人户分离”实质是人口的流动、迁移造成的,而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经常的因素。近些年来,“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增长迅速,说明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导致人口流动性加强,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导致我国人户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分离现象减少,A错误;家庭婚姻会影响我国人户分离,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为我国人户分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第3题,“人户分离”对“人在户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增加了人地矛盾,城镇化水平升高,老龄化程度减轻,A、C错误,D正确;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存储量的多少,与“人在户不在”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答案:1.B

2.C

3.D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二以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为信息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2022·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考模拟试题)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据此,完成4~5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4.根据关系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流动人口因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整体情绪偏向于消极B.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C.社会地位低、职业追求高是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低的主要原因D.农业园区主要为耕作辛苦的农民,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5.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

)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③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④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缓解该地人口压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读图可知该城市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整体较为积极,A错误;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小于0,人口情绪较为消极,推测可能原因为交通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工作和生活不便利、不舒适,B正确;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为负值,情绪较为消极,反映其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影响生活品质,C错误;农业园区人口情绪为正值,较为积极,D错误。故选B。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及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①正确;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远郊人口通勤,可以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②正确;根据材料“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可知,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对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③错误;严格限制人口流入,进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缓解该地人口压力,有效缓解交通等基础设施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出行等体验,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答案:4.B

5.B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点2城市功能区与城镇化影响——宜居之城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人居环境恶化C.城市房价上升

D.城区不断扩大(3)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A.提高耕地利用率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C.提高城镇化水平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成都平原”,“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可知,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双季稻、油菜。春季水稻返青,油菜花开,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A对,B、C、D错误。故选A。第(2)题,林盘所在区域居住人口减少,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但不能反映成都市居住人口减少,成都市城镇化推进,人口应该增多,A错;城市房价上升、人居环境恶化是成都市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反应林盘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B、C错;近年来,成都市附近因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用地转换成为城市用地,导致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D对。故选D。第(3)题,提高城镇化水平,会增加城镇用地,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C错;以林盘风貌为旅游资源,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既促进乡村经济发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展,又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B对;提高耕地利用率,对农家旅游型林盘的保护关系甚微,A错;随着农家旅游型林盘开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会增加乡村生活成本,D错。故选B。答案:(1)A

(2)D

(3)B[点睛]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主要类型有农耕型林盘、农家旅游型林盘、特殊产业型林盘、生态型林盘、新型聚居点林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影响功能区的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方法说明看面积大小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面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续上表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面积仍然较大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4.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思路(1)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2022·广东卷)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1~2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2.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思维流程]第1题,文字材料: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图示信息:2008年—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及变化。思维过程: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第2题,文字材料:老旧厂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图示信息:2008年-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及变化。思维过程:消费群体扩大↑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收缩[参考答案]

1.D

2.B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一以村落演变为例考查聚落发展变化原因(2022·福建模拟预测)古劳水乡地处西江之畔,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宋元之前,古劳水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而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即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巷道空间宛如梳子)。下图示意古劳水乡聚落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3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1.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2.构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内涝 B.扩展耕地

C.改善水质 D.适应气候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3.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对外交通联系B.提高环境承载力C.便于实现种养结合D.推动聚落城镇化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可知聚落分布很少,对应图④;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图②中表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渐兴盛,围墩范围扩大,对应图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又发展了工业,对应图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内涝,A正确;挖地成塘,增加坑塘面积,不能扩展耕地,B错误;“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不能改善水质,C错误;该地发展水稻种植就能适应气候,不一定要采用“挖地成塘,堆泥成基”的模式,D错误。故选A。第3题,“梳式”布局中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方便对外交通联系,A正确;“梳式”布局与提高环境承载力、便于实现种养结合、推动聚落城镇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答案:1.B

2.A

3.A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考法二以区域城市为例考查城镇化的主要影响(2022·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教体育局高三期末)不透水面指天然或人造的能阻止水渗透到地表以下的物质,如沥青、水泥地面等。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镇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4~6题。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4.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城市是(

)A.佛山 B.惠州 C.香港 D.深圳5.大湾区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A.市民出行方便 B.热岛效应加剧C.市区排水压力减轻 D.地下水匮乏6.据图中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下列关于深圳市未来发展规划措施合理的是(

)①市区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②完善城市排水管网③路面建设多采用透水材料④建设绿色屋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解析:第4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图中信息显示佛山绿地空间比例和不透水路面比例均很低,可知选项城市中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城市是佛山。故选A。第5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增加、绿地面积所占比例下降。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在雨季降水集中的时段,可能导致城市排水不畅,城市内涝增加,因此市区排水压力加重,地下水匮乏;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增加、绿地面积所占比例下降,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路面硬化是导致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增加的原因之一,硬化的路面更能方便市民出行。本题要求选择“最不可能”的一项,故选C。第6题,不透水路面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在雨季降水集中的时段,可能导致城市排水不畅,城市内涝增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人)家②③④选项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深圳土地面积有限,而且绿地空间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市区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切合深圳的实际情况,①错误。故选B。答案:4.A

5.C

6.B[点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中密布的高楼大厦变成了钢铁森林。伴随着地表和建筑屋顶的硬质化铺装增多,雨水难以下渗至地下土壤,导致降雨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增加雨洪内涝发生的几率。建筑屋顶带来的径流压力是城市内涝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加城市绿色屋顶面积,可以扩充更多休息观赏空间,

增加城市绿化率;另一方面多方面收集存储雨水,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