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1页
第十一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2页
第十一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3页
第十一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4页
第十一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讲:科学发展观和1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总体小康水平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2)2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总体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3考题回顾:下列选项对总体上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②较低水平的小康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④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考题回顾:下列选项对总体上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4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微观表现宏观表现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需要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小康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上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微观表现宏观表现是5误区警示: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更正提示: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更正提示: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误区警示: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61、下列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理解,错误的是()A、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巩固练习:1、下列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理7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8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目标)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在优化结构、9第二框、科学发展观(一)含义和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第一要义: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2.核心: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二框、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10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11(二)、地位(必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三)、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步走”:一:81——90年,解决温饱二:90——2000,达到总体小康三:2000——2050,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新三步”:一:2000——2010,小康更殷实二:2010—2020,全面小康三:2020—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地位(必要性)“三步走”:一:81——90年,解决12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13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减轻农民负担。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1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15考题回顾:“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A、区域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城乡发展D、经济社会发展考题回顾:“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16单纯追求速度、GDP的增加图自然资产损失占GDP的比重能源耗竭损失占GDP比重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单纯追求速度、GDP的增加图自然资产损失占GDP的比重能源耗17误区警示:1、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正提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正提示: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误区警示:1、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18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以人为本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C、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巩固练习: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巩固练习:19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体现在

①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③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④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体现在20(08全国一卷)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C(08全国一卷)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21[2009上海政治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M产业转移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表明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逐渐被弱化B.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取代C.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D.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都将绝对减少C[2009上海政治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22[2009重庆文综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表3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地区特色与优势黔江区小南海地震遗迹景观;畅销重庆的“双绿”牌珍珠兰花茶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黄连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授信贷款15亿元彭水县阿依河景区;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酉阳县龚滩古镇;中国摆手舞之乡;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秀山县石堤古镇;花灯歌舞之乡;锰、钒矿深加工基地

摘选自:2007年、2008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提出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措施。(10分)[2009重庆文综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①重视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②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发展资源加工工业;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③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①重视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4[2009上海综合能力(文科使用)27]下图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统计图。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结合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预测今后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图中资料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必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致第三产业更快增长,加速产业结构现代化。[2009上海综合能力(文科使用)27]下图是反映改革开25填一填1、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__________,树立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促进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本质和核心是___________。2、坚持以______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________,走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此,要形成以__________为先导、____________为支撑、__________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3、必须统筹区域发展,推进___________,振兴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崛起,鼓励_______率先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信息化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填一填1、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__________,树立___26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中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表2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东部113341281114159162071821723768中部5982639566917757948110608西部468750075473618772199338(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8分)(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6分)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27(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8分)特征: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两者差距逐渐拉大;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6分)

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28(1)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5分)

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