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保卫阿尔都塞_第1页
《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保卫阿尔都塞_第2页
《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保卫阿尔都塞_第3页
《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保卫阿尔都塞_第4页
《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保卫阿尔都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卫马克思》笔记:保卫阿尔都塞关于《保卫马克思》这本书,我有一大堆话题想要讨论,比如关于两个马克思的另一种讨论,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混乱使用,关于多元决定论,关于结构主义,等等等等。但是在讨论这些具体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版本问题。关于版本我使用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相互参考的方式来阅读《保卫马克思》,在对照过程中,我发现中文版比英文版多了一篇《自我批评》的后记。在这篇后记中,阿尔都塞几乎回应了我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所有的疑惑。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从更高的角度概括了本书的内容和关键主题。但是如此重要的一篇文章,英文版中居然没有收录,这就令我很是困惑了。根据版权页的说明,中文版翻译自法语1973年版本,而英语版则是翻译自1965年的法语第一版《保卫马克思》(1969年翻译成英语,目前的2005年版本依然是初始版本的重新出版)。英语版之所以没有收录这篇后记,我想是因为这篇后记是后续更新版本加入的,而英语版依然同初始版相同,并没有跟上更新,加入这篇文章。于是我又去看了法语版,在主要的7篇论文之外,法语版的确有一篇英语版没有的后记,但令我吃惊的,这篇后记并不是中文版中包含的《自我批评》,而是名为《致读者》的另一篇文章!法语版的脚注显示,这篇后记写于1967年,作为很多外语版的后记而存在。虽然是另一篇,不过英语版依然没有收录。由于法语水平不够的缘故,我还看不了这篇文章。用翻译软件大概浏览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东西。还是中文版所收录的《自我批评》这篇文章最有参考价值——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收录在那里呢?我找了很久,并没有找到中文版版权页所说的1973年法语版。不过我最终还是找到了这篇文章,它现在收录在另一本论文集《关于自我批评的论文》中。我猜测1973年出版的版本可能拿掉了1976年的后记,然后重新写了一篇新的长文附在后面。但这一版本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之后不论是法语版还是英语版是根据初始的1965年版本进行的重新出版。而这篇《自我批评》在之后的出版计划中则被单独拿出来,和其他论文一起组成了现在的论文集《关于自我批评的论文》。总之,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可以在这个论文集的第二章中找到这篇我认为对理解《保卫马克思》来说,非常重要的论文。而我之后的论述也会主要参考这篇文章所提供的思路来处理《保卫马克思》。关于“两个马克思”众所周知,正是因为阿尔都塞对两个马克思——也就是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的创新阐释,才使得其名声大噪。但我在这里不会过多阐述这个著名的理论,我关心的是另一种划分,一种共时性的划分。显然,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的划分是历时性的。马克思被划分成前后相继的两个时期,前期的他是人道主义的,后期的他则是“科学的”。既然有这种历时性的划分,是否存在一种共时性的划分?如果存在,阿尔都塞是否意识到了这种划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藏在《自我批评的要素》这篇文章中。在这篇文章中,阿尔都塞承认了自己在《保卫马克思》中所犯的理性主义的错误,也就是“阶级斗争在思辨理性主义的舞台上消失了“(p219)。他认为,自己低估了“断裂”的意义,仅仅将其理解为理论上的事情,而其实这一断裂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对抗,因为“马克思只有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萌芽中和在无产阶级初步的斗争中吸收教益,才能同整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决裂,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又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成长壮大的土壤”。简而言之,断裂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同革命和阶级斗争相关的实践问题和历史。这就是他的“理性主义错误”。于是我们看到,阿尔都塞在不经意间涉及到了另一种“两个马克思”:革命性的马克思和理论性的马克思,并且很不情愿德承认自己选择了理论性的马克思。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他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活动家。但马克思也是一个理论家,他像是亚里士多德、阿奎那、黑格尔那样,像一个正常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那样,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的体系——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因此我们看到,《保卫马克思》实际上涉及了两种“马克思的断裂”:一种是历时性的,以《1844年手稿》为分界点,区分了青年的马克思和成熟的马克思;另一种是共时性的,区分了革命家的马克思和理论家的马克思。不过阿尔都塞也明白,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他提到马克思计划写这样一本唯物辩证法的著作,但最终没有写出来(p146)——因此他引述了恩格斯、引述了列宁,尤其是,主要引述了毛泽东的思想,来建立一种马克思本人未能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阿尔都塞就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的阐释者,而是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思想家。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概念阿尔都塞相比于马克思的原创之处在哪里?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理解为一个提出了某种社会结构理论的理论家,那么阿尔都塞的突破性就在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关于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理解,我们将其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那就是经济基础加上层建筑等于社会整体。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马克思继承并修改自黑格尔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来说,是扬弃)。In

Part3

ContradictionandOverdetermination,AlthusserdistinguishthetwoelementsframeworkwhichisusedbyHegelandMarx:“Aconceptionofsocietywhichtakesovertheachievementsofeighteenth-centurypoliticaltheoryandpoliticaleconomy,andregardseverysociety(everymodernsocietyofcourse;butthepresentrevealswhatwasonceonlyagerm)asconstitutedby

twosocieties

:

thesocietyofneeds,orcivilsociety,and

thepoliticalsociety

orStateandeverythingembodiedintheState:religion,philosophy,inshort,theepoch'sconsciousnessofitself.Inotherwords,schematically,by

materiallife

ontheonehandand

spirituallife

ontheother.……WhileforHegel,

thepolitico-ideological

wastheessenceof

theeconomic,forMarx,

theeconomic

willbetheessenceof

thepolitico-ideological.Thepoliticalandtheideologicalwillthereforebemerelypurephenomenaoftheeconomicwhichwillbetheir'truth'.”(ForMarxp.108)在这个公式内并没有意识形态的位置,因为对于马克思来说,意识形态并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现实之物。我们可以参考《ISA》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小节来理解这个概念。一方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马克思的作品中,意识形态是一个完全的否定之物,它是依附在社会事实上的纯粹幻觉,是谬误。另一方面,阿尔都塞则反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种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我希望捍卫的这个观点……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种实证论和历史主义的观点有着根本的不同”(ISA的p351)。在阿尔都塞的理解中,意识形态是一种任何社会都具有的“结构和功能”,是“在历史上无所不在的现实”(ISA的p351)。之后,他表示要提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也就是国家机器理论和传唤理论。因此,In

Part7MarxismandHumanism-IV,Althusserdefinethethreeelementsframework:Theypresentthemselvesastotalitieswhoseunityisconstitutedbyacertainspecifictypeofcomplexity,whichintroducesinstances,that,followingEngels,wecan,veryschematically,reduceto

three:the

economy,politicsandideology.(ForMarxp.231-232)这时社会结构的公式就已经变成了经济加政治加意识形态等于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单独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领域和基本要素而出现。但是,InPart6

OntheMaterialistDialectic–IPracticalSolutionandTheoreticalProblem.WhyTheory?,Althusserproposeafourthformofpractice:theoricalpractice:Thus,'socialpractice',thecomplexunityofthepracticesexistinginadeterminatesociety,containsalargenumberofdistinctpractices.Thiscomplexunityof'socialpractice'isstructured,weshallsoonseehow,insuchawaythatinthelastresortthedeterminantpracticeinitisthepracticeoftransformationofagivennature(rawmaterial)intousefulproductsbytheactivityoflivingmenworkingthroughthemethodicallyorganizedemploymentofdeterminatemeansof

production

withintheframeworkofdeterminaterelationsofproduction.Aswellasproductionsocialpracticeincludesotheressentiallevels:

politicalpractice

--whichinMarxistpartiesisnolongerspontaneousbutorganizedonthebasisofthescientifictheoryofhistoricalmaterialism,andwhichtransformsitsrawmaterials:socialrelations,intoadeterminateproduct(newsocialrelations);

ideologicalpractice

(ideology,whetherreligious,political,moral,legalorartistic,alsotransformsitsobject:men's'consciousness'):andfinally,

theoreticalpractice.Ideologyisnotalwaystakenseriouslyasanexistingpractice:buttorecognizethisistheindispensablepriorconditionforanytheoryofideology.Theexistenceofatheoreticalpracticeistakenseriouslyevenmorerarely:butthispriorconditionisindispensabletoanunderstandingofwhattheoryitself,anditsrelationto'socialpractice'areforMarxism.(ForMarxp.167)为什么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个理论实践呢?这是因为,在《自我批评》中,阿尔都塞指出自己的理论主义错误在于错误地使用了意识形态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是“十分重要却又十分含混的”,“以一个名称起着两个作用,它一方面是一个哲学范畴(幻觉、谬误),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科学概念(上层建筑的一个领域)”(p230)。意识形态既指社会的基本领域,又指错误的理论,这种混淆使得论唯物辩证法中,在意识形态之外出现了一个意义不明的“理论实践”的概念,而理论实践中还包括一个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真的是非常混乱。总而言之,阿尔都塞相对于马克思,在社会整体结构这一领域,所做出的的创新性贡献,就是将意识形态概念视为现实,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的两要素公式变成了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三要素公式。但这个成果是在写ISA的时候才正式提出的,在写保卫马克思的时候,阿尔都塞还不能分清楚意识形态的两种用法,因此在文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社会动力学和未完成的多元决定论在马克思中的公式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可以这么概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决定政治,这就是马克思的社会动力学公式——当然没那么简单,因为仅仅是“决定”,那么就变成了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变成了对黑格尔政治决定经济的单纯颠倒,这正是阿尔都塞所反对的。在《矛盾与多元决定》和《论唯物辩证法》这两个章节中,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超越黑格尔的地方正是在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决定的”,这意味着①对社会整体、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不同了。简单来说,黑格尔的社会整体是“一个简单的统一体”(169),其运动是从自己出发最终回到自己,而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是“有结构的复杂统一体”,是各部分之间不平衡的相互关系。在黑格尔的框架中,只有一个社会,但这个社会有需求的性质,也有政治的性质,因此是一个同一个社会表现成需求的社会和政治的社会——归根到底它们是同一个社会本体的不同面向。而在马克思的框架中,是社会包含着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社会领域,包含经济的部门比如公司和市场,包含政治的部分比如国家和司法,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之间有着决定和反作用的动力关系。因此相比于黑格尔,马克思的社会动力机制是“多元决定的”。因此阿尔都塞这样解释“多元决定论”:承认社会是个“始终既定的复杂整体的不平衡结构”(p188)。不过这种多元决定依然是尚未完成的。首先,它没有吸收黑格尔理论的合理思想。黑格尔所研究的是作为一个单一体的社会实体拥有什么性质或者功能,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基于这些性质或者功能整体分化出了什么部分。这似乎有点难懂,我举几个例子。一个公司要进行一些生产活动来赚取利润,这就是它经济的性质,为了实现这种需求的性质,所以公司中有生产部门业务部门;一个公司要有整体的发展策略,要制定一定的生产决策,这样才是一个整体,为了实现决策和管理这些政治的性质,所以所以公司中有管理部门行政部门。一所大学要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从社会和国家那里吸纳经费预算,这就是它的经济的性质,而为了实现这些性质,大学有教学部门和财务部门;大学要施行一定的管理政策,制定发展策略,为了实现这些政治的性质,大学有行政部门,有校长院长等职位。国家也是同理,国家有着养活全体国民的经济的性质,所以有市场产业这些经济的部门;国家有着政权管理的政治的性质,所以有着政府司法等政治的部门。因此,对于如何理解一个社会实体的问题,马克思的方法实际上并不排斥黑格尔的方法。正相反,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理解任何一个社会实体,不管是公司、还是学校、还是国家,甚至是整个社会。我们也能在ISA中看到这种功能和结构相互结合的理解方式: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再生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意识形态的现实机构,而劳动关系的再生产则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功能,或者意识形态性质。然后,多元决定论在另一方面也是未完成的。我们上一个小节表示阿尔都塞相比于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意识形态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基本要素。社会结构从二要素的经济政治,变为三要素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那么社会的动力公式就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条,而要涉及和处理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这三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经济,相对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其为“基础”,它支持一切。由此出发,我们来简单地推导一下另外的两个公式。政治,相对于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平民社会”(我随便起的名字,反正意思是被统治者),其为“中心”,它管理、支配、统治一切。意识形态,相对于经济和政治的“社会现实”(也是我随便起的,因为意识形态是现实之物的想象性反映),其为“反思”,它反映、理解、指导一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中心统治平民社会,意识形态反思社会现实,如果结合了三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公式就应该是这样三个,这就是多元决定论尚未完成的第二件事。结构主义?我们上面说到,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多元决定都是“未完成的”:他混淆了意识形态的两种用法,也没有把三要素的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动力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多元决定论”。但是,其实阿尔都塞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思想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中,阿尔都塞表示,“人道主义的本质是意识形态”(p201),“意识形态既不是胡言乱语,也不是历史的寄生赘瘤。它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p202)。意识到这个,我们才能理解《关于真正的人道主义的补记》中所言的“真正的人道主义”:“用以把旧人道主义改变为真正的人道主义的这个现实是什么?它是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p213)。我们大概可以得到结论了,阿尔都塞看来,正视意识形态,将其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来看待(就像是ISA他所完成的那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于是就有了经典的那句话:“就在那个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件令人惊奇的怪事:这个转移真正完成后,当我们对实在对象着手科学分析的时候,对具体的人(实在的人),对社会关系总和的认识,只是在摆脱人的概念的一切理论帮助的条件下才成为可能。”多么熟悉的宣言!我们看到了结构主义的“人之死”。无怪乎阿尔都塞会被批评为是结构主义者,因为,用结构这个支配人的整体来反对人正是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阿尔都塞本人在《自我批评的要素》中也认可这一点,他说“关于马克思理论的反人道主义的论述,正好和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索绪尔及其学派),所表现的结构主义反应(反心理主义、反历史主义)殊途同归”(p237)。但是,阿尔都塞也拒绝称自己为结构主义者,他把结构主义贬斥为一种形式主义,表示自己的很多思想不能被结构主义所容纳消化:“我总是怀疑结构主义怎么能吞得下或者消化得了“最后决定”“主从关系”“多元决定”这类范畴”(p237)。这要怎么理解呢?他自己有①②③的回答(见p238-240),回头有时间再慢慢概括总结。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其他结构主义的“结构”仅仅是意识形态,仅仅是文化,仅仅是话语,仅仅是写作,仅仅是大写的无意识,但他们的“结构”不是社会整体,只是小于社会整体的一部分。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其他的结构主义者仅仅看到了,人是意识形态这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人依然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经济的和政治的关系的总和。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阿尔都塞的,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人之死”,超出了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出的那种结构主义的“人之死”。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整体,更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而其他人的概念,话语、写作、大写A,在这些概念的外面没有更大的社会现实。毕竟,意识形态和文化,仅仅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阿尔都塞是一个结构主义者,同时又不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他的思想中有超出其他结构主义者视野中更大的实体,而这一实体是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概念。结语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的断裂不仅仅是历时性意义上的,更是共时性意义上的,他区分了革命家的马克思和理论家的马克思,并且很大程度上着力于发展理论向的马克思。当马克思被理解一个社会理论家的时候——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公式,提出了经济政治等于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