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Chinapoliticalsystemhistory【课程编号】XZ2920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数】2【先修课程】无【学时数】36【适用专业】历史学、政治学等一、教学目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般线索以及相关典章制度的必要历史知识。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最新研究动态;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学习历史分析和掌握研究型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

四、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现状、重要文献、意义及方法。

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和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史知识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第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

一、三皇五帝

二、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三、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四、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二、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二、晚清政治制度变化

三、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中国政治制度史萌芽期的特点是什么?

2.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是什么?

3.士阶层崛起的意义是什么?

4.儒家模式控制型政府的特征是什么?5.晚清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6.晚清政治变革对现代的启示是什么?(三)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王权制度

一、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二、王权的体现形式

三、对王权的制约

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

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第三节

皇帝制度

一、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

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第四节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

一、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三、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第五节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

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王权和皇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和相关制度。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简述皇权的行使方式

3.简述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简述“君临之术”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5.试论皇帝制度的特点。

6.简述宗室制度与外戚政治的特点。

(四)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和元首制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验一、谘议局和资政院

二、《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三、责任内阁

第二节政党制度第三节议会制度第四节中华民国元首制度教学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和相关制度。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清末君主立宪政体的实验为什么失败?2.民国初期政党制度是如何演变的?3.中华民国元首制度的特点。(五)第四章

中枢辅政制度及运行机制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贵族辅政制

一、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第二节

宰相开府辅政制

一、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宰相开府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第三节

宰相参议辅政制

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第四节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

第五节

清末的责任内阁

第六节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历史上中枢辅政制度的各种形式和沿革演变。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贵族辅政制的机制和特点。

2.简述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与消亡。

3.简述皇帝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关系。

4.简述“君临之术”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5.试论清末的皇族内阁。

6.简述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六)第五章

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

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

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

四、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

五、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

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

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

八、“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

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

十、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

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第二节

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三、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四、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五、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务体制的各种形式和沿革演变。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2.简述部院寺监政务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3.简述晚清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变革。

4.试论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5.宇文泰模仿《周礼》进行官制改革的用心与实质。

(七)第六章

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

第二节

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

第三节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演变和运行机制。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地方儒家模式控制型政府的特征。

2.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内容。

3.简述历代地方主要长官的设置和主要职权。

4.简述乡里制度的特点及其主要作用。

5.明清两代改土归流政策评析。

(八)第七章

法律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第二节

司法行政制度

一、中央司法行政制度

二、地方司法行政制度

三、司法行政运行机制及特点

第三节

司法审判制度

一、诉讼制度

二、拘捕和证据制度

三、审判制度

四、监狱制度

五、诉讼师与辩护制度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和司法行政制度。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中国古代司法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特点。2.简述中国古代法规的制定过程。3.简述从诉讼师到律师的发展过程。

4.简述古代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5.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6.古代监狱的管理及其弊端。

(九)第八章

监察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监察行政体制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

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

第二节

监察的职能

一、对上的谏诤

二、对下的监督弹劾

风闻奏事

三、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正官僚佐之间的监督、缺陷

第三节

监察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沿革演变、相关制度及其利弊特点。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古代监察行政体制有什么特点?

2.简述明清六科给事中在监察组织中的作用。3.简述隋唐御史台中台殿察三院的分工。

4.简述古代谏诤的作用及其特点。

5.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

(十)第九章职官管理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

一、荐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

三、征辟制度

征召、辟除

四、荫袭制度

五、其他入仕途径

六、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

特点、弊端

第二节

任用制度

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

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

二、秦以后的考课制度

三、奖惩制度

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

一、等级制度

二、章服乘舆制度

三、俸禄制度

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沿革演变、相关制度及其利弊特点。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简述荐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简述古代官员的等级划分及其历史作用。

3.简述古代任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4.简述古代考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5.古代官员的退休抚恤制度有什么进步意义?

(十一)第十章

行政辅助人员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胥吏制度

第二节

幕僚制度

第三节

长随家人

第四节

行政辅助人员与主官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沿革演变、相关制度及其利弊特点。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试述胥吏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作用

2.简述幕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政治运作的影响。3.分析书吏、幕友、家人和地方官的关系。

(十二)第十一章

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文书制度

一、奏章和诏敕

二、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

三、文书工作制度

第二节

玺印符节制度

一、玺印制度

二、符节制度

三、玺印符节的管理制度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上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其他教学环节:思考:1.简述符节的种类和管理制度。

2.简述诏敕和奏章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3.简述平行文书的主要种类和用途。4.简述下行文书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5.试述密批制度在极端君主专制政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重点、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般线索以及相关典章制度。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交叉进行;课上做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授课。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柏桦编著

:《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二)参考书目:1.韦庆远、王德宝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

高教出版社,1992年。

2.(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1年。3.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4.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1997年。6.张光直著:《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

,1999年。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1997年。

8.李学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9.徐旭生: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

10.王玉哲

:《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金景芳著:《中国奴隶社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杨宽著:《西周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3.朱凤翰著:《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14.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5.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6.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7.白刚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

18.唐长孺著:《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19.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2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1.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22.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上海东方出版社,2001年。

23.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4.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5.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27.严耕望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99年。

28.瞿同祖著:《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

29.柏桦著:

《明代州县最早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30.瞿兑之、苏晋仁著:《两汉县政考》

中国联合出版公司,1944年。31.赵秀玲著:《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32.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3.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34.瞿同祖著: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台北里仁书局,1984年。

35.程维荣著:《中国审判制度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37.杨启樵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