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_第1页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_第2页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_第3页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_第4页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科毕业论文题目: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摘要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具有公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有关教育的相关法律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教师的职业道德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理顺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能通过自身的激励功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促使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问题AbstractTheteacher"isnotonlytoimpartknowledgeofthepeople","moreimportantistoteachpeopletoeducationafteragenerationofCommunistideologicalquality.""highschoolteacher,Vandehigh".AttachimportancetomoralcultivationisthefinetraditionoftheChinesenation.China'srelevantlawsabouteducationmadeclearfromexam-orientededucationtoquality-orientededucationinprimaryandmiddleschools.Inorderto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adapttothetendency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beimperative.Theprocessofimplementingqualityeducation,improvethequalityofteachersindisputablybecometheprimaryfocus,theteacheroccupationmoralitycanthroughownadjustmentfunctiontosmoothallkindsofworkrelationships,guaranteetheeducationworksmoothly;theteacheroccupationmoralitycanalsothroughtheincentivefunctionofitsown,toinspireteachersconsciouslydevotedtothepartyandthestate'seducationbusiness,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education;teacheroccupationmoralitybutalsothroughitseducationalfunction,helpstheteachertoitsnoblequalitytoeducation,students,becomeamodelstudent.Therefore,thecurrentstrengtheningoccupationmoraleducationimminent,hastheprofound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education.Keywords:Theteacheroccupationmorality;presentsituation;problem目录中文摘要……………………Ⅱ英文摘要……………………=3\*ROMANIII目录…………………………1一、引言………………………2二、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分析………3(一).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二).结果量化与分析…………………三、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存在的问题………7(一).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针对性弱…………7(二).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7(三).重理论研究轻实地调研……………7四、建议和对策…………………8(一).针对存在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的问题………8(二).针对存在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的问题…………8(三).针对存在注重理论研究,轻实地调研的问题………8五、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一、引言1993年l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要求。特别是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在品格上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他们的文明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和言行举止的重要影响。一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师以德为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干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这个称呼,多少教师放弃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甘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平凡的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动人的诗篇。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深感困惑和不安。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职业压力似乎越来越大。尤其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改革理论,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课堂与备课之间疲于奔命.在处理学生矛盾中焦头烂额,面对各种考核忧心忡忡。由此,抱怨声声,埋怨不断。在这种现状中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似乎毫无意义。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对未来一代的人才培养的奠基作用,都使教师职业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任何时候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原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08年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起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外延的争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新《规范》实施后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以及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希望从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研究中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其原因,寻求一条适用于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行之路,为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一些初步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二、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分析1.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1)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教育类期刊来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现状,因此,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特征分析、发展分析以及比较分析。(2)分析类目和单元的确定我们结合研究目,把分析类目确定为: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分析单元都是以1篇文章为1个分析单元。(3)抽样方式的确定我们的研究内容抽样方式采用“来源抽样”。我们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平台,采用专业检索方式,从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馆镜像)进入,通过输入主题“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词,取教育与社会科学一个子项目,检索字段为:题名=‘教师职业道德’,精确。检索出各期刊文章数共有907篇(重复的或者通知之类的文章除去),其中大多数文章分布在人民教育、教育科学、教育与管理、教育导航、中国教育学刊、教育与职业、理论导航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结果量化与分析为了更好的映射出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我们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领域两个方向来分析研究。(1)从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来分析发展趋势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79年开始收录至今,考虑到部分10年论文还没有被收录,因此我们主要分析研究从1997年到2009年的已收录文章,文章数量如图所示: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篇数655350541017260666972898967从文章年度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在近14年内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在世纪之交出现了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高潮,其他时期都在轻微波动中逐年增长。1997年到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行,社会各方面处在转型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内涵也更加广泛,包括敬业精神、乐业意识、职业规范和勤业精业素质四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也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这段时期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以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精神的解读和感想为主,提出在科教兴国的旗帜下,要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长抓不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阶段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论文主要从偏重大理论,流于一种喊口号的形式,慢慢向注重实践,细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转变,提倡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渐进性等。通过对这一阶段的论文整理发现,大多数论文都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兴起,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市场运作法规尚不健全,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尚待培育等原因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大发展时期,而国家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从200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为近几年的最值,达到101篇,是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分析阶段分析。这一阶段的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新世纪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此类问题的论文达到了54篇。大多数文章提出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非按劳分配方式在个人收入的比重总逐渐上升,教师待遇增长速度跟不上其他职业等客观原因和教师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形势认识不全面、不准确,思想落后,情绪消极,甚至产生信仰危机,缺乏创新意识等主观原因,导致了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以下问题:1.相当一部分教师责任心淡漠,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受大气候影响,一些教师不安于清苦,工作敷衍,缺乏严肃认真的责任心,不愿钻研业务,研究教材教法,仅凭已有的那点知识去应付现有的工作。2.只认钱不认人社会上一些市侩做法进入学校,使个别教师眼里只有钱,缺少了职业道德,没有了人情味。3.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耐心。针对这些问题,这一阶段共有32篇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不仅需要增强竞争意识和提高竞争能力,而且需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奉献在集体、温暖在集体、合作在集体”的良好风尚。市场经济重视个人的利益欲望,但是个人利益必须以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前提,教师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个人欲望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教师道德的应有之义。2、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最根本的做法是以经济发展作为保障,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3、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制度。要创造条件将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内化自律制度的建立,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遵循这些规范,并以此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以提升师德修养。2002年到2006年,经过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逐渐回落。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事件成为这一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德切入点,研究呈现出逐点增长、与国家大事相吻合的发展趋势,这一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矛盾展开: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矛盾;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很多文章当中还提到现有的教师职业规范停留在略显简单、抽象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等规范之上,没有更多地为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寻找合理的依据与形式;教师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使得教师角色期望的规范性与教师自身社会需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为问题;探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以身作则,但不意味着否弃教师在其他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与权力这一观点也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潮,认为教师的个人正当利益应该受到保护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教师正当利益的维护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这一阶段论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持的态度是宽容的,与以往的对教师严格要求有所不同。进入2007年,从文章年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文章数量较前一阶段有明显的增加,由上一阶段的平均67篇上升到89篇。因08年的汶川地震重新掀起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探讨与审视的新潮,其中有批判、有赞扬、褒贬不一,各种态度都是基于教师们在地震中的表现。我们再看这一阶段的论文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开始反思前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以及试图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寻找新的出路和突破口。(2)从主要研究领域来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类目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具体学科教育总体篇数614518027519525比例0.6%15.99%19.85%2.98%0.55%2.09%57.88%不同类目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文章数量分布如上图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907篇文章中,有6篇是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45篇是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80篇是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27篇是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5篇是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9篇是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525篇是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这几方面所占的比例都较少,分别仅占文章总数的0.6%,0.55%,2.98%,2.09%,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其中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物理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外国教师以及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研究,对语文、数学、政治等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缺乏研究;在研究探讨具体学科的职业道德时泛泛而谈,分析不到位,没有体现各科的学科特点。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占文章总数的15.99%,多数文章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偏重于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探讨。其中也有少部分文章(16篇)涉及到社会环境、高校培养、管理体制等方面内容。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占文章总数的19.85%。文章主要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以及存在一些问题,并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同时提出教师职业道德重建的重要意义和若干建议,使教师在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水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的文章数量是最多的,占文章总数的57.88%。研究内容涉及面也比较广,包含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对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的思考等方面。大部分文章从整体上讨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认为热爱学生和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内容,讨论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影响。一些文章也讨论了现阶段和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现实的磨合与转变。三、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上面的结果量化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去分析现有问题。1.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针对性弱从国内现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层出不穷的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研究,让人应接不暇,貌似繁荣的背后却是相对的贫瘠。大家虽然浸泡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的海洋,却忍受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针对性弱的困境。一方面是对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少,研究的也缺乏科目特色,绝大部分学者只停留在对总体性理论的研究,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研究虽然多,但没有结合地域特征,因为不同的地区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仅是从整体上去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话,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推广,所研究的问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意义不大。2.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关于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文章很多,从1995年至今已有907篇,但探索性得文章数量还相当有限。很多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往往只是拾人牙慧,研究角度单一,方法也很单一。多数都是对前者的整合和概括,并没有根据不同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提出相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很多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基本相同,只是换了一个题目而已,只是对前人研究的一个重复性的概述,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内容重复是最多的,对中国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也不够透彻。3.重理论研究轻实地调研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的是说明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对于理论研究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实地调研,对实地的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那么其理论研究也只会陷入一个“假”“大”“空”的困境。从对国内现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阶段,而具体“怎么样,如何做”却提及甚少。也就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的实地调研类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在相关文章中,学术性表达多于实践性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科目研究少,研究的也缺乏科目特色整体的研究虽然多,但没有结合地域特征,大部分都只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没有进行实地的调研,研究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具体的措施的提及也没有针对性。四、建议和对策针对我们在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针对存在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的问题。今后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更加细化地对具体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研究。结合地域特征和发展情况,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2.针对存在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的问题。今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多角度,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并有针对性的选择课题,考察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避免重复。3.针对存在注重理论研究轻实地调研的问题。今后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多从实地调研类的角度去进行课题研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应该多采取实地调研报告类的方法进行,这样才更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地域和发展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五、结语从现有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国内教师职业到的研究的发展在经历二十一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研究冷却的阶段,最近几年将会是冷却之后的反思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在国内是一个并不新兴的研究方向,而是一个传统的、古老的研究方向,不少学者也在努力尝试基于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性、实践性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期待更多的期刊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新动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借鉴之后,将是中国教师职业到的研究的不断创新。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呼唤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队伍。支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师生关系,确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点,探索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这些都是师德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落在了教育者身上,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参考文献:[1]郑维铭等.从教为师之道—教师读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9-262.[3]薛晓阳.超越“圣洁”:教师德性的哲学审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4]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5]陈长顺.高效率地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新型师资[J].师范教育,2001,(7-8).[6]潘希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的理论困境与出路[J].教育学术月刊,2009(1).[7]王颖.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5).[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第一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状与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业务。随着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逐步深入贯彻,各地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第一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状信用担保是由具有充足信用能力的第三方(担保人)基于其资金实力和信誉为信用不足的当事方(被担保人)提供保证的一种行为。在运行机制上,信用担保有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两大类。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编:《各国信用担保业概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P1。政策性信用担保指由政府出资或建立担保基金,明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编:《各国信用担保业概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P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于政策性信用担保,它是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投标、履约等经济活动提供信用担保的业务。以下提及的“信用担保”如无特殊注明,均特指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过程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或是在技术创新、专业化协作、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根据1999年8月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共同参与对《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最近一次修改,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指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齐力然,姜梅:《中小企业政策巧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P2。据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9%,其中,中小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4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为中小企业贡献。齐力然,姜梅:《中小企业政策巧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P2。李德良:“防范风险稳健经营”,《2000中国担保论坛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P247。为了体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并有效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促进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许多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专门成立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机构,如日本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意大利的“共同信用保证协会”、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信用担保机构。与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上开展较晚,从发展顺序来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张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P5-6。张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P5-6。(一)起步阶段(1992年—1998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际起步于1992年的区域性实践,主要以互助担保基金会形式为代表,如重庆私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和上海工商联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各基金会由当地政府牵头,提供主要注册资金,各企业会员单位按一定比例出资,信用担保服务范围也主要限于会员单位。(二)发展阶段(1998年—1999年)。1998年10月,为了切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突破口,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自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迅速在我国全面铺开。从1998年年底开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全国范围的试点工作在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吉林长春、安徽铜陵及北京、河南等地陆续展开。参加试点的各地政府相应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对象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和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中小企业。(三)规范阶段(1999年-2000年)。在各地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6月14日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就试点的指导原则、模式体系、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职责与程序、协作银行、风险控制及责任分担、内外部监管及其组织实施等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四)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下发,文件就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财税扶持、资金融通、服务体系、外部环境、加强领导等作了规定。该文件还专章列出了信用担保一节,并明确提出了加快和完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要求。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第二章第十三条指出国家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将用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明确地予以立法支持。这都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进入了完善阶段。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增长较快,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供的数字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地、市、州、盟、区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募集的各类担保资金已达150亿元,筹集方式主要为政府预算拨款、资产划拨、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企业入股等;从已进入试点范围的226家担保机构情况看,125家为企业法人,88家为事业法人,13家为社团法人,共募集担保资金70亿元。陈洪隽陈洪隽:“信用担保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保险报》,2002年5月14日,P3。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阶段的主要困难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从无到有,在几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与国外成功经验比较,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尚不成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运营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包括:(一)信用制度建设滞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信用状况堪忧,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先人们对个人信用的认识只停留在道德层次上,伴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逐渐热化,意识到信用问题成为途中的一块绊脚石。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商品市场,三角债问题在金融市场上十分严重,赖债逃债频频,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信用缺失,使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正常沟通、交往的平台和正常运行的基础,让人没有安全感。这种状况,轻则损害个人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重则扰乱经济秩序,加大交易的风险和成本,阻碍市场主体间的正常经济交往,压抑资本的活跃程度。有关信用制度建设的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等尚在创立阶段,信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大了担保机构运营的风险。(二)担保对象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所面对的中小企业群体在经营及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并且由于经营及财务上的不规范,中小企业在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一些公开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为取得贷款或担保,多数企业往往只提供其好的或经修饰的一面,道德风险系数较大。(三)风险收益不对称。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高风险应以高收益作为补偿,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手段,担保收费标准又必须考虑到中小企业普遍的承受能力。根据国家财政部2001年3月26日颁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不得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年收费标准普遍在1%—2%,而银行给予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在基准贷款利率上普遍上浮20%以上幅度,担保收费远低于银行的利息收入;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一般采用与银行进行比例担保的形式,承担着70%或80%的担保责任,在此意义上,银行作为融资风险的较小承受者,不但有比担保费用收入更高的存贷利差收入,还有融资客户所带来的其他业务收入;显而易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收益是极不对称的。(四)风险的补偿来源匮乏。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大,并且承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为风险较高的融资担保业务,发生担保代偿的几率高,客观要求有充足的损失补偿来源以保持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以国外成功经验来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于政策性担保,均以政府财力作为主要资金后盾,外部补偿机制较为完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充分的风险补偿。但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担保风险的外部补偿机制尚待建立。目前担保损失补偿来源只能依托担保机构的经营盈余这一内部补偿途径,担保机构的收入主要为担保费收入及资本金投资收益;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业务运营很难市场化,担保收费受到较大的限制,国内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就各自的担保业务收入在维持自身的日常经营支出已较为困难。同时根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中的货币资金,不低于80%的部分可用于银行存款,以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不高于20%的部分,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其他形式。以收益率较低、十分有限的内部补偿来源难以承担客观上较大的担保业务风险,不利于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及其他经营实体最显著的不同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这本身决定了担保机构属于具有内在风险的一种特殊经营实体,风险管理在其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上述困难和障碍更加大了其经营的风险,直接影响担保机构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因此担保机构更应对担保业务运作实行严格、科学的风险管理;客观上,担保风险管理也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常运营的首要工作。第二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程度高,表现形式较为复杂。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上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基于对担保风险的研究分析上,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或避免担保风险的发生。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形成风险一般泛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指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中发生担保代偿损失的可能性。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分为活动主体、活动客体和外部环境三个部分,活动的风险就是由这三个部分共同作用所产生。从经济活动来看,其风险的形成在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活动主体的能力局限性和活动客体的复杂性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黄运成,徐锦文:《风险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1月,P29。黄运成,徐锦文:《风险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1月,P29。(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外部环境而变得日趋复杂,不可预测性增大;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政府的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状况等等的变化,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不可控性加大。(二)活动主体的能力局限性。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活动主体能力的局限性;活动主体的资金、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是有限的,而客观风险的存在是无限的,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日益不确定性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风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活动主体中人力资源要素对风险的处理、控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管理决策者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活动主体的能力。(三)活动客体的复杂性。活动客体的存在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的影响,当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活动的社会协作性日显紧密,生产程序、内容也趋向复杂,这也加大了活动客体的复杂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于经济活动中一种的具体形式,实际上可分为信用环境、担保主体(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担保客体(中小企业)三个部分,而中小企业担保风险也正是形成于这三部分的共同作用。(一)信用环境。担保的基础是信用,所谓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的赊销预付、承诺延期付款行为、货币资金的借贷等活动以及履行义务、承担债务的资质和信誉;刘新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与信用体系的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P22。刘新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与信用体系的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P22。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美德,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诚信”的内涵已超乎个人道德范畴,成为了市场主体在经济交换中重要的基础;我国经历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其间忽视了信用环境建设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信用观念落后,信用环境基础遭到削弱,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信用问题使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陈洪陈洪隽,“我国信用环境的观察与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P40。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征集未能系统化,信用资料不完整,权威公正的评信机构匮乏,整体而言,信用环境的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社会对信用担保具有巨大的需求,而目前的信用环境现状却又增大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严重制约了信用担保的发展。(二)担保主体。作为担保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是信用保证服务,其信用资源从根本上是来自于其资金实力,主要来源为政府投入;而从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普遍情况来看,政府多在一次性投入,充足担保机构资本金之后,未能落实担保风险损失的外部补偿来源,担保机构以资本金的有限运营渠道及低微的担保收入作为内部补偿来源,在根本上难以承担信用担保的巨大风险,这也就造成了担保机构信用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信用担保属于高风险行业,涉及法律、经济、金融、管理、会计等多方面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掌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手段及能力;但由于国内信用担保业发展历程较短,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仍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从业人员素质尚需提高,风险管理及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也在不断地完善。因此目前,甚至到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担保主体自身的局限性仍是担保风险形成的根源之一。(三)担保客体。担保客体即申请信用担保的中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包括中小企业在内所有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由于外部环境不可预测性的加大,经济活动基础、条件和内容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社会分工的细化,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及中小企业内部的生产协作更加紧密,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增大,风险度也随之提高;市场竞争的激烈也要求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改进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多角度地去考虑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竞争条件,经营难度的加大对经营者综合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基础较为薄弱的信用环境下,自身资源有限的担保主体为经济活动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担保客体提供信用担保,显而易见,担保风险的形成具有其客观性。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过程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客观产生的担保风险,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现了其控制风险的主观能动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主要环节。图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的简要流程图担保风险识别存在哪些风险要素担保风险控制担保风险识别存在哪些风险要素担保风险控制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方案担保风险评价评估这些风险要素对担保机构产生的影响→→(一)担保风险识别。为担保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通过对担保活动的分析,认清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确定担保机构所面临的担保风险及其性质。从担保风险的形成来看,担保风险由信用环境、担保主体和担保客体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对于担保机构而言,信用环境的改善远非其个体力量可以达到,需要政府的倡导与规范,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在此意义上,担保机构在信用环境面前更多的是处于被动状态,故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担保主体风险和担保客体风险。担保主体风险实际上是源自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在识别担保主体风险的风险因素时,应着重分析担保业务操作和管理的流程和特点,确定在业务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担保客体风险为被担保企业风险,相对于担保主体风险,应属于担保机构的外部风险。每一个具体担保客体的风险因素实际上包含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前者如经营者道德因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激励约束机制等;后者包括企业经济实力、成长能力、外部环境等。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着重在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等;定性分析着重在企业的信用水平、管理水平、或有事项、技术水平、经营机制、公共关系等。通常而言,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综合反映,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与其财务状况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定量分析中应重点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那么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反之则风险发生的概率就大。同时担保风险因素的识别必须保证其相对的准确性,否则将影响担保风险评价的正确性,因此应重视核查企业原始会计凭证、生产销售单据等,并通过税务、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公开的信息渠道,对企业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严格、认真的调查核对,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二)担保风险评价。这是在识别担保风险因素之后,对担保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损失的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担保主体风险实际上就是衡量担保机构内部风险隐患对担保机构运营的影响和危害,主要研究评估担保业务流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担保机构的内部监控机制的完善性。在对每一个具体的担保客体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企业。在选择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又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既要客观评价企业现在的技术水平,又要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可能,在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社会效益。基于银行常用的6C信用评价法,在对担保客体风险进行评价时,可结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特点,采用如下评价指标体系:图2:担保客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CCharacter(品德与声望)担保客体风险评价Capacity担保客体风险评价Capacity(资格与能力)CCapitalorCash(资金实力)Collateral(担保)Collateral(担保)Contribution(贡献)Contribution(贡献)Condition(经营条件)注:“Character”指企业偿债的意愿及诚意、银行及商业信用状况、主要经营者的资信情况;“Capacity”指企业的负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品的竞争力等;“CapitalorCash”指企业的资产实力、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状况;“Collateral”指反担保措施的强弱程度;“Condition”指市场竞争情况、行业状况等;“Contribution”指解决就业、上缴税收、技术进步等情况;通过对体系中各指标综合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具体担保项目中担保客体的风险程度,为下一步风险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三)担保风险控制。即根据担保风险程度、特性,选择相应的控制工具,避免担保风险的发生,或采用合理的手段减小、补偿、或转移担保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担保风险控制内容相应可以分为担保主体风险控制和担保客体风险控制,相对而言,前者属于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而后者属于担保机构的外部风险控制。担保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的内容特点,担保主体风险控制旨在完善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防止担保风险的发生,其控制方案属于预防性方案;担保客体风险控制主要在于降低或消除外部风险要素对担保机构的影响,其控制方案属于行动性方案。担保风险控制方案实质上也就是风险控制措施的组合,控制的关键在于是如何设置具体控制措施。担保风险控制措施范畴包括担保业务流程设置、审批权限控制、担保风险监控机制、反担保措施强度、事中控制措施强度等内容。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为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的自然延续,前期的识别和评价环节实际上是担保风险控制的基础和铺垫,担保风险控制作为担保风险管理的实施环节,是担保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不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物质商品,其面临的各种风险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风险。担保机构服务的对象属于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的客户群体,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没有必要找担保机构,银行不敢介入的项目,担保机构要介入;并且所担保的对象是自身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群体,所有的被担保企业风险向担保机构集中,其整体风险程度相当高,这都在客观上要求担保机构具有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规范程度低,其资产与产品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自身缺乏独立取得银行融资的信用能力。在担保风险的控制上,担保机构简单地或片面地强调被担保企业提供的反担保抵押或保证条件等类似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不现实的,显而易见,如果被担保企业能提供强有力的反担保条件,就可以不必通过担保机构而直接寻求银行融资;同时随着担保规模不断扩大,被担保企业越来越多,风险情况错综复杂。因此担保机构必须一方面加强对担保主体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在担保客体风险控制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控制担保客体风险的可行方案,在担保实践中总结归纳具有行业共性的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模式。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与实践第二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与案例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为担保机构业务运行的基础,是担保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第一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属于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内部风险的控制应首先了解内部风险的具体体现形式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担保主体风险指的是因担保机构内控机制的不完善和资源的局限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担保项目审查、风险监控和业务操作的合法合规性三方面:(一)担保项目审查。风险表现为由于信息不对称、评审人员素质及能力不足,对担保申请企业调查分析不充分,风险判断出现偏差,可能直接造成担保代偿。闫汉夫:闫汉夫:“谈担保中的评审风险”,/assure/index.htm.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担保申请企业,为取得担保机构的担保,多展现其好的一面,对于不良之处一般进行掩饰或避重就轻,而正是这些不好的一面孕含着潜在风险。如担保调查评审不深入,过于表面化,就容易忽略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担保评审人员的能力素质是避免或降低这方面风险的必要因素,评审人员的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识别风险的能力等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有助于作出较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在实际的担保业务操作中,审查风险较为常见:A企业属机械制造业,产品拥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为市级的明星民营企业,被列入市火炬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市领导曾到企业考察指导工作,企业的对外形象较好。2000年企业兴建新厂房扩大再生产,将在建厂房及主要设备等资产都抵押给银行,贷款RMB1500万投入于新厂房建设及流动资金周转;2001年企业以引进新设备及扩大生产规模的名义向另一家银行申请贷款RMB500万,并向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了其产品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仅从报表数据来看(年度财务报表均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00年度销售收入近RMB5000万,净利润RMB1300多万,较1999年增长幅度在40%以上,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和较强的获利能力;银行负债余额在RMB2000多万,但资产负债率均控制在30%以内,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高于2.00和1.50,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在机械制造业平均标准之上,各方面的财务指标优良,体现了企业良好的运营状态。担保公司的审查人员未核实有关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也没有更深入地调查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状况,而主要在企业提供资料的分析基础上推荐了该担保项目,经批准,担保公司为该企业向银行贷款RMB500万出具了连带责任担保。在后续的项目跟踪过程中发现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较差,远未达到设计产能,与企业提供的资料描述情况差异较大。之后,在直接抽查了企业的产品出仓单后发现,其实际销售收入未及报表显示的40%,存在隐亏情况。显然,企业提供的信息经过较大程度的人为修饰,担保决策的失误源自于审查风险。(二)风险监控。主要指因工作流程不合理、监控机制及措施不完善而引发的风险。担保机构的业务实质上是对担保项目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其工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和风险监控机制的完善性对预防和避免担保机构内部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时间不长,担保机构风险监控机制在实践中正在逐步完善;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于政策性担保业务,担保对象多为经济上活跃的民营企业,对担保的需求大,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基本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经常会遇到来自上级领导、亲朋好友、关联部门、企业等多方面介绍或要求办理的所谓“关系担保”、“人情担保”或“指令性担保”,对担保机构的担保审查人员或决策人员造成一定的工作干扰,在担保项目的风险判断或决策上难免有失客观公正性,这也是担保从业人员发生道德风险的根源。根据担保业务特点,可将操作流程分为评审、出保、代偿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评审为信用担保的首要环节,包括接受咨询、项目受理调查、审核等;出保为信用担保的实施环节,即根据项目审核情况作出提供担保的决策,并签署相关法律文本;代偿为信用担保的后续环节,即实施反担保措施、追偿债务、调查代偿责任;这三大环节构成完整的信用担保业务流程。三个环节在表面上呈现先后顺序关系,而在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度,评审环节为担保业务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下一个环节进行担保决策的依据;出保环节实际是对评审意见进行审批,签署的法律文本是在法律上对担保行为相应权责进行规范;代偿环节是在代为清偿被担保人债务后,依据已签署的相应法律文本,对被担保人实施追偿权,调查代偿的原因和责任。操作环节上体现的突出特点是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因此如果不能根据担保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或不严格执行而流于形式,业务操作上的不规范将产生较大的内控风险。(三)业务操作的合法合规性。在担保业务操作中,特别是反担保设置和法律文本条款制订等与法律相关的业务环节,如不重视业务的法规合乎性而出现纰漏,可能产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在我国,担保作为行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或尚不完善,现有的法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业所提供担保的形式主要为保证担保,在担保法里列示的担保形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反担保措施”,/tykd.asp?page=2.担保业务运作中牵涉着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对应的权责,如担保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担保与被担保关系、担保机构和企业或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担保和反担保关系、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担保人和债权人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和权责必须结合担保实务的特点,通过法律文本予以界定和规范,要求文本条文表述具备概括性、全面性、合法有效性,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担保机构的权益,否则容易引发法律纠纷,产生法律风险。同时在反担保措施的设置上,由于担保对象多数为民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法一般尽可能将被担保企业及其经营者或所有者的资产纳入反担保措施,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成本,但以此原则设置的反担保措施是否都具有合法有效性应进一步征询法律意见。如《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公司股东担保”,从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将此条款引申为“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无效”,而在担保实务中这种类型的反担保并不少见;反担保措施中的不动产、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抵押,必须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登记方能生效,抵押登记部门要求提供完整、合法的权属证明、相关的凭证票据方能受理,而在担保业务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票据不全、资产权属不清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办理抵押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致使反担保措施遗留隐患。因此如果在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忽视法律风险的分析和控制而发生问题,将使其他风险控制措施落空,直接造成担保损失。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措施及应用可以看到,担保主体风险基本贯穿在担保业务流程的环节中,表现形式较为明显,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担保主体风险主要根源于担保机构内部的不完善性和资源的局限性,随着担保业的迅速发展,经营经验的积累,担保机构在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断充实,这种不完善性和局限性将逐步得到改善,担保主体风险也将不断地降低;因此,担保主体风险在较大程度上应属于可控风险,担保机构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上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具体而言,担保主体风险控制可分为规范担保业务流程、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充实自身资源等三方面。(一)规范担保业务流程担保业务流程的规范应遵循各业务岗位、部门相互制约和集中审批的原则。在明确各业务岗位、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担保业务操作实行审、保、偿分离制;担保项目调查初审环节实行项目经理A、B角制,在业务操作上对不同职责进行分离,确定岗位、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在评审过程中实行评审会制对担保项目进行集中审议。在担保主体风险分析中已对担保业务流程进行了分解,整个操作流程可分为评审、出保、代偿三个相互关联的主环节,各主环节相应由若干个不同的程序组成:评审环节包含担保项目受理、调查初审、审核、审批等程序;出保环节主要程序有拟订协议合同、落实反担保措施、签署合同等;代偿环节主要有代偿审核、代偿后的追偿等程序。在业务流程设置中应根据各个环节的内容和特点,规范操作规程。1、评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流程为:受理调查初审评审审批其中以调查初审及评审为该环节的主要内容。首先应设定项目受理的基本标准。由于具有担保需求的中小企业众多,经营实力参差不齐,而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有限,制订担保业务受理标准有助于直接剔除规模太小、风险较大的企业,提高担保业务办理效率。担保受理条件应主要考虑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资产规模、企业及主要经营者的信用记录等几个直观要素,各担保机构可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普遍状况设置合适的担保业务基本准入条件。其次在调查初审阶段中,由项目经理A、B角配合进行工作,以项目经理A角为主,项目经理B角着重审核调查过程中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提交资料的完整性,两者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共同出具有关担保项目情况的《调查报告》。基于担保申请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经营规范程度不高,更需提高调查评审质量,以避免评审结果与实际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担保决策失误。因此,可以从项目报告的要求入手,通过规范担保项目调查报告的纲要结构,来指导项目调查中需关注的要素;一份完整的担保项目调查报告应包括担保申请企业的基本概况、担保融资用途、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或银行往来情况、缴税情况、反担保措施、项目风险分析、结论等基本内容,报告中应着重对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及担保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在担保项目调查初审中,项目经理应注重将企业介绍的情况和数据与企业的内部凭证或税务、海关等一些公开的信息来源进行核实,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性。担保项目经调查初审后进入评审阶段,针对担保申请企业涉及各行各业,项目的风险情况复杂各异,应采用评审会制,对担保项目集中进行集体的评议,评审会成员由担保机构的主要领导、各部门经理等组成,同时应考虑到成员中财务、管理、法律、金融等方面的背景组合,有助于对担保项目风险进行较全面的评议,降低评审风险。对于专业性强的担保项目,必要时可征询有关专家意见。评审会制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个人决策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应对评审会的工作进行规范的监督和评价,减少在担保项目评审中随意性和形式化的影响;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应要求对评审会评议过程作简要的笔录,各评委对每一个提交评议的担保项目应出具书面的意见和简要理由,与评审结论一同存档,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对比,并与担保项目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比较,检查各评委意见与评审会主流意见的偏差和评议结论与担保项目实际情况的出入,从而提高评审的质量,更好地控制担保评审风险。审批程序中应重点强调各级审批层的权限,通常而言,审批层不参与担保项目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担保项目拥有否决权,对评审未通过的担保项目有权要求复议,但无直接批准担保项目的权力。担保项目的审批权限应主要根据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和法定的最高担保规模(为注册资本的5倍)来制定,可按担保机构实际情况分为机构负责人、董事长、董事会(股东会)由下而上的三级审批层次。2、出保环节担保项目审批后,也就进入了担保的实施环节,担保关系实际在与银行签署保证合同后形成的,在此环节中应主要规范合同签署的条件和担保相关法律文件的归档。担保业务需签署的合同根据审批条件而定,主要包括与被担保企业的担保协议、与反担保企业/个人的反担保合同、与贷款银行的保证合同等,合同条款的审定应征求律师意见,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保护担保机构的权益;并且,合同较宜印制成标准化的格式合同,避免合同条款的随意性更改;银行保证合同的条款与担保审批条件不符之处应协调银行作相应补充修订。在正式签署银行保证合同之前,担保业务的前台人员(调查评审人员)应落实审批条件的完成情况和相关法律文件资料的齐全。一般而言,需先与被担保企业、反担保企业/个人签署相应的合同,备齐审批条件要求的抵/质押资料;并根据需归档保存的文件清单提交相关资料,即:担保项目审批单、已签署的相关担保协议合同、企业的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公司章程、公司同意申请担保的有效决议等,由后台人员(资料审查人员)查收,与待签署的银行保证合同一并送交签章。而抵/质押登记需等银行签署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后退回方能办理,类似需补办手续应在提交的文件清单中注明,并限期前台人员在5个工作日内取回相关的银行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交由后台人员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3、代偿环节代偿环节涉及到代偿责任的确认、代偿金额的审批权限、代偿后的追偿和损失责任的调查。在操作流程上,应在接到银行有关担保贷款逾期的正式通知,由主办项目的前台人员在代偿审批单上简述代偿原因及代偿金额,交法律审核人员根据担保机构与银行签定的合作协议和相应的保证合同规定核定代偿责任范围,再呈送有权审批人审批,代偿的审批权限可采用担保项目审批权限,批准后送由财务部门办理转帐手续。担保项目发生代偿后相关的法律文件和前台人员保存的档案资料应移交负责追偿的相关部门/人员,追偿工作要求主办该项目的前台人员协助,追偿人员应在限定的时间内(一般可为20个工作日)提交代偿项目的追偿情况和代偿责任调查报告。从担保业务的三个环节关系来看,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在业务流程规范上应保证业务操作的流畅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环节之间和环节内工作程序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业务操作上“一人独揽”的作法,预防担保机构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对相关工作人员应按根据工作环节进行分工,不同环节的工作人员彼此独立。担保业务前台和后台工作和人员界定需明确,作为业务前台的项目主办人员负责项目的调查、与客户的联系等外勤工作,作为业务后台的法律审核人员、担保文件审核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印鉴保管人员等负责各自的内勤工作,担保项目调查评审人员、法律审核人员、文件审核人员、印鉴保管人员、担保损失追偿人员等应彼此独立;文件传递应严格按次序由各程序的责任人交接,担保项目如审批通过,业务前台人员在客户签署相关合同后应按要求备齐法律文件送交相应的后台人员。并且在实践中应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担保业务流程设置更为合理、科学化,以有效控制担保主体风险。(二)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在担保主体风险控制中,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担保机构的风险监控机制主要是在担保项目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对担保项目进行动态风险监控,及时掌握被担保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同时建立内部稽核,对担保机构内部风险控制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对每一个在保项目进行风险分类实质上是设立风险预警级别,通过在保项目的风险归类,担保机构可以较直观地监控其担保资产的质量,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或避免担保风险的发生。担保项目风险可分为:正常类担保、关注类担保、次级类担保、可疑类担保、损失类担保等五种类型,次级以下类别统称“不良担保资产”,具体如下表:表1:担保项目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与基本特征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座谈会文件资料汇编》,《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编辑部,2001年2月,P74。类别核心定义基本特征正常类担保担保对象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协议银行本息。担保对象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担保公司对担保对象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担保会遭受损失。关注类担保尽管担保对象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担保对象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担保对象的偿债能力,例如担保对象所处的行业呈下降趋势;企业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担保对象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担保对象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担保对象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担保对象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和担保公司积极合作;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担保公司抵押品失去控制;违反担保审批程序;10、其他。次级类担保担保对象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担保对象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获得新的资金;担保对象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担保对象内部管理问题未能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担保对象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担保;担保对象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其他。可疑类担保担保对象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抵押变现,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担保对象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处于停缓状态;担保对象已资不抵债;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银行已诉诸法律来收回贷款;贷款经过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他。损失类担保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担保对象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贷款;担保对象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担保对象虽未破产,工商行政部门也未吊销执照,但企业已关停或名存实亡;其他。在保项目的分类工作由各个担保项目相应的前台主办人员与担保资产管理部共同完成,在保项目初始认定为“正常类担保”,之后的风险分类主要基于前台主办人员的定期跟踪报告;在工作配合上,前台主办人员提供风险分类资料,包含在保企业近期信息资料、银行往来情况、担保项目跟踪报告等,由资产管理部审定项目风险级别,担保业务前台人员应负责资料及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风险分类应与动态风险监控相结合,对于担保业务前台人员,应与贷款行保持经常性的互动,从多渠道收集在保企业相关信息;同时定期每三个月对在保企业进行一次回访,重点应在于及时发现企业在担保前后的环境条件变化、企业经营、财务上的变化、反担保措施的变化等情况,辨别其性质,分析可能影响担保安全性的不利因素,并判断企业的总体风险状况,提交项目跟踪报告。对于担保资产管理部,根据前台业务人员的跟踪报告及资料,审定项目风险级别,督促相关业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风险。在发现不良担保资产的预警信号后,担保机构应加强对该在保项目的跟踪,加大检查频率,实施相应的反担保措施,配合贷款银行进行催收;对于恶意违约的企业,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敦促、发律师函等方式,或通过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责成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也可采用媒体曝光客户不良行径,公开失信企业“黑名单”。另外,动态风险监控也包含更广一层内容,即在担保规模上的控制。一方面按照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的在保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5倍。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政策性强,整体风险较大,风险具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性,业内有“不赔三年,一赔到底”的说法;因此担保规模越大,相对担保机构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担保机构应根据自身管理能力及在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确定其合适的担保规模,在保余额控制在注册资本的3倍为宜。另一方面,对于单个企业,在保余额应控制在注册资本的10%以内,避免个体风险对担保机构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担保机构应设立内部稽核,通过检查、评估担保机构风险内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错漏、作弊或不足,及时纠正错误,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促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周期性的稽核检查会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错漏和作弊的发生。在担保机构的运营中,违规的担保操作危害性极大,在进行担保决策时,担保机构具有主动性,而在对外担保之后,担保机构基本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违规性的担保业务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十分必要对担保业务操作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内部风险的产生。担保机构内部稽核的重点在于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担保业务操作遵从有关的政策、计划、措施、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现有内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