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实录】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概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活动,培养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合作交流、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核心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党和政府对台方针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通过对两岸交往概况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安排1课时突破策略搜集多种文字、图片、影音资料,通过多媒体,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和心灵体验;通过史料教学来搭建阶梯,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配乐播放“台湾老兵的漫漫归家路”师问:视频看过,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心情?师总结:视频中的这些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台湾老兵,因为这个名字,在他们的心灵之上镌刻了一种共同的痛——思乡。他们一生都走在回家的漫漫长路上,然而他们的回家之路却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阻挡。正是这湾浅浅的海峡,造成了多少人心中无法弥补的伤痛。伤感之后,不禁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海峡两岸的关系又经过了哪些变化?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观看视频畅所欲言通过老兵的悲欢离合的图片和伤感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新课的开始渲染了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新课学习离愁思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召唤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交往探两岸关系历史新篇章四、展望盼“统一之梦”早日到实现一、离愁思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1、【追根溯源】多媒体:出示一张台湾老兵的老张片,讲述照片的主人公——台湾老兵唐宏千。“儿时的唐宏千第一次听到台湾这个词是从爸爸讲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中,也就从那时起,他记住了台湾,也知道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史实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多媒体:出示《同根源》教师总结:台湾历史上的两次分离两次回归2、多媒体:出示“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前总理温家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原因使得现如今台湾和祖国的分离,从而铸就了这一世的离愁?师小结:解放战争后,蒋介石携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并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这仅仅是今天台湾分离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下面请看材料。3、多媒体:出示两则材料。师问:材料一中的“远东航线不可分割的部分”“不沉的航空母舰”指的是?结合材料二,思考台湾和祖国大陆今天的分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师小结:在美国强大的支持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独立隔绝,造成了今天最大的国殇。由此看来,台湾问题,本质上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对台湾本质的学习。4、教师引领回顾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5、多媒体:出示问题——同为历史遗留问题,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师过渡:面对美国的干涉,面对台湾的分离,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召唤。二、召唤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1、【图片中看历史】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师问:分析--上述图片反映了国家怎样的对台政策?当时处于什么时期?2、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思考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台政策师设问:问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展开“由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原因的分析。3、【史料中探历史】多媒体:出示两则史料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②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时讲话师问:分析-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国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对台政策?是由谁提出来的?4、多媒体:出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确立的过程,教师分析5、多媒体:出示表格教师在此基础上拓展补充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下,新时期国家领导人相继出台的对台政策(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习近平—四个坚持)。师过渡:在中共的召唤下,这条漫漫的回家之路会变得顺利吗?台湾关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让我们再次跟随着台湾老兵,进入第三篇章-交往篇。三、交往探两岸关系历史新篇章1、多媒体:播放《谢谢了,我的家》高秉涵片段师问:当时台湾当局实行什么政策使得“回家有罪”?2、多媒体:出示材料活着依做游子,死后拒做鬼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台湾老兵师问:台湾老兵在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了家乡?主要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意义?师小结:随着“三不政策”的调整,两岸人员的交流和交往进入大发展阶段。此时,两岸的民事纠纷、走私和偷渡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苦难和麻烦,亟待解决。而就在政府不便正式出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两个民间组织应运而生。3、【历史百科】海基会海协会4、九二共识师问:两会就什么达成共识?阐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地位”多媒体出示习近平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评价5、多媒体出示:汪辜会谈照片,教师引导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6、多媒体:出示1998年上海“汪辜会晤”照片,教师并进行相关阐述师小结:汪辜会谈成为绝响,但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引入“两岸密切交往”的学习7、多媒体:出示密切交往的图片和史实(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民间交往)8、教师板书手绘“回家之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从而认识到统一是“回家之路”的终点,也是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师过渡:然而现实中,总有反对的声音,总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四、展望盼“统一之梦”早日实现1、多媒体:出示漫画材料师问: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统一”路上的哪些障碍?2、师问:那这些障碍能阻挡住台湾的“归家之路”吗?为什么?我国现在有哪些有利因素促使统一的实现?3、多媒体:出示图片,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4、下面,让我们伴随着台湾的陈老先生,伴随着快闪的镜头,共同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共同感受那奔涌的爱国之心,共同去唤起那永不泯灭的家国情怀…5、多媒体:视频播放成都快闪《我和我的祖国》6、教师总结:从视频中,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每个人是那么由衷地发自本能地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但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以及家国情怀是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结束语: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这个梦需要我们两岸同胞的携手同心,我们要始终期盼,始终坚信,统一之梦定能实现。学生结合小诗《同根源》,思考回答学生思考畅所欲言解读史料思考回答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作答学生识图,畅所欲言深入观察图片,获取图片细节,得出结论——武力解放台湾解读史料畅所欲言学生总结课本标注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学生有感情朗读材料,阅读课本,进行回答学生朗读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对图片进行解说,并回答图片上代表的障碍指的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生观看视频通过一张台湾老兵的老照片张片,一方面很好了衔接了导入,另一方面又创设学习情境,使同学们感同身受,全身心进入到学习任务中,寓情寓教;《同根源》小诗,有助于学生快速在头脑中搜索之前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快地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通过提供史料,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通过对港澳问题产生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总结出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在本质上的区别。本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对历史客观现象的分析、评价和认识的能力。通过呈现图片,观察图片,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台采取的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对于图片细节的解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有理的铺垫。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背景的分析,通过后面两则史料的呈现,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和平统一”政策的由来,也自然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本环节起到了知识小结的作用。表格法有助于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政策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基本脉络,形成时空观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通过视频和两则材料,实现了之前的政治层面和现实生活的巧妙对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形象地了解了“三不政策”及“三不政策”的调整。同时高秉涵的视频、事迹再次地渲染了课堂情感氛围,引发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并于无声中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学生了解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基本史实及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形象、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了海峡两岸密切的交往,同时板书“漫漫回家路”的回顾,一方面对本篇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信息组织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也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进而深化本课的情感目标。通过《我和我的祖国》的播放,对同学的心灵给予了极大的震撼,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通过一句话的阐述,情感再次升华,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也将“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板书设计统一“回家统一“回家之路”交往密切历史性进一步大陆交往密切历史性进一步大陆隔绝打破对立分离隔绝打破对立分离台湾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姓名:学校:《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学年的历史学习和培养,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表现的特点;再次,尤其通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地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台湾问题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这些都是完成这节课的有利因素,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各个环节增强历史的生动性,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二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看待历史问题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其次,学生虽然对台湾比较熟悉,但是让他们完整地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本质以及充分理解我国的对台政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台湾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史上、中国近代史上及当今世界史所讲的统一,都有明显不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也较难理解;再次,本课牵涉政策层面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在安排本课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出示各种图片、典型史料,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意识,营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海峡两岸的交往》效果分析教学环节设计目标指向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创设情境导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台湾老兵的浓浓思乡之情及回家之路的艰辛从情境中感受台湾老兵的思想之情和回家之路的艰辛,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本节课的所创设的意境,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一、离愁思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通过提供史料、图片,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进行探究,并在学习中进行了标注,学习习惯较好,但也有个别的学生无从下手,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们能通过积极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较好地理解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二、召唤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通过提供相关史料、图片,逐层设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及相关背景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学生们能通过自学和探究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并用归纳出来,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归纳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三、交往探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通过视频创设情境,理解当时的“三不政策”,通过提供相关史料,理解两岸交往的史实和关系的变化高秉涵的视频,再次渲染了课堂的感情氛围,将同学带入这条漫漫“回家的路”中,充分理解了路背后的艰辛,同时,通过相关史料的提供,学生通过探究思考,理解了两岸密切交往的史实和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并且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四、展望盼“统一之梦”早日实现通过提供相关图片、史料,学生的合作探究,了解统一路上的障碍和统一的有利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解读漫画,理解祖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分析出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坚定了统一之梦定能实现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达标检测检测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课后利用互联网+,爱学平台推送检测,学生认真参与,98%左右的学生对老师提前预设的习题都能做到应对自如,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背诵与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教学内容,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本课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但与12课不同的是,本课更具有现实性,更加贴近时政,因为台湾问题依然是我们当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本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往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及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让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我补充了较多的史料、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创设情境,之后为学生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交往的史实是本课的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对台政策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思绪混乱,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图文并重的方法,最后通过表格理清学生的头绪。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的突破方法是提供史料并且补充其确立的过程,使同学理解其科学性和伟大性,从而实现难点的突破。《海峡两岸的交往》评测练习1、“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2、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3、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A.一国两制B.两岸三通C.和平统一方针D.一个中国原则4、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今年5月,大陆将画的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08年12月15日,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下列不属于该史实原因的是()A.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初见成效B.“三通"的基本实现,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实现C.中共采取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D.海峡两岸进行广泛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6、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这表达了两岸领导人()A.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C.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意愿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继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就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本课的前半部分,如何让学生吃透和理解透祖国推进统一的过程,这很关键后面交往内容的理解,如何让这枯燥的方针政策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关乎老师的教法。回顾上节课的教学,我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教学中有以下亮点:一、本节课为新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导入环节运用伤感音乐《回家的路》伴随台湾老兵悲欢离合的图片播放,渲染了本课的情感基调,通过对台湾老兵这一群体的介绍,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教学情境——台湾老兵唐宏千的设置导入新课,中间有台湾老兵——高秉涵想家的视频,学生朗读台湾老兵的口头禅,最后老师以快闪视频——台湾陈彼得老先生的《我和我的祖国》结束本课的学习。寓情寓教给学生一个强烈的爱国情感的熏染和企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心灵的共鸣。二、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交往的史实是本课的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对台政策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思绪混乱,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图文并重的方法,最后通过表格理清学生的头绪。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的突破方法是提供史料并且补充其确立的过程,使同学理解其科学性和伟大性,从而实现难点的突破。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考虑的重要问题。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我补充了较多的史料、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创设情境,之后为学生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就要讲清政治层面的对台政策,又要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