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信息摘要_第1页
教改信息摘要_第2页
教改信息摘要_第3页
教改信息摘要_第4页
教改信息摘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导读〗本期主要内容:学期总结12014—2015学年我校部分成果简报表3提高学习效能的国际前沿脑科学知识7杨振宁: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201〖导读〗本期主要内容:学期总结12014—2015学年我校部分成果简报表3提高学习效能的国际前沿脑科学知识7杨振宁: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2014—2015学年我校部分成果简报表教研室编辑刊物情况本学年我校教研室为我校举办市级公开周编辑《优秀教学案例集》、《优秀论文集》,编辑《“智慧教室”市级公开教学活动集锦》,编辑论文集《心耕集》第75期。本学年我校教研室共编辑《教改信息摘要》9期(第222——230期)。教师论文、课件、课例、案例等获奖情况作者篇名时间主办单位、奖项获奖等级戴健丽英文歌曲欣赏《战争主题》(校本课程)20140924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优秀课展评二等奖戴健丽探索性实践原则指导下的小组合作阅读活动20140924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二等奖李菁课例《Module4Unit2WorkingTheLand,UsingLanguage》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一等奖陈武星课例《函数图象与图象变换(一)》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一等奖陈慧谦微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一等奖陈慧谦论文《数字教学环境下开展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意义》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一等奖吴雪丽微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二等奖吴林津课例《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二等奖吴小丽课例《传染病及其预防》20141010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三等奖叶芳微课《兴奋在神经中的传递》20141101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2014年福建省生物学科优秀微课程评选活动一等奖洪皓微课《With复合结构》20141201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高中英语)一等奖连莹微课《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20141201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初中地理)一等奖郭萍微课《利用经纬网定位》20141201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初中地理)三等奖蔡晓艺微课《伏安法测电阻》20141201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初中物理)三等奖张国锋论文《初中化学讲评课效率的探究》201503012014年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福州市中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王艳论文《初一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活动设计探究》201503012014年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福州市中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鄢海珍论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究——利用网络环境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思辨能力教学》201503012014年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福州市中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教师论文刊登情况作者篇名或书名时间刊名或出版社刊号或书号杨小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扬弃20130125今日中国论坛CN11-5310/D林新珠中学化学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20131201福州教育研究院汇编陈剑洪中场区域紧逼在中学生篮球比赛中的设计与运用20140501运动CN11-5651/G8王颖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40525福建教育学院学报CN35-1240/G4孔繁勇高中篮球教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20140525福建教育学院学报CN35-1240/G4孔繁勇探索高校开展气排球活动的文化价值20140701湖北科技学院学报CN42-1831/Z陈琼英让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20140714福建教育CN35-1017/G4陈琼英化学学科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20140801福建基础教育研究CN35-1928/G4黄美燕中学男女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差异研究20140801福建基础教育研究CN35-1928/G4黄建煌如何提高初中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意识20140801中学课程资源CN21-1526/G4张国锋初中化学讲评课效率的探究20140901新课程学习CN14-1353/01陈琼英静悄悄的革命——从化学阅读推广的实践例谈理科经典阅读的价值与途径20140908福建教育CN35-1017/G4汪玉萍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整合背景下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研究20141001华章CN22-1282/I黄宗祥高中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20141001开封教育学院学报CN41-1310/G4杨小虹情感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20141025福建基础教育研究CN35-1928/G4林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之编演课本剧20141101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CN13-9000/G4陈琼英我的教育教学“杂家”之路20150101福建教育CN35-1017/G4刘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策略20150117英语周报CN14-0705/(F)教师技能竞赛获奖指导教师获奖教师时间获奖项目获奖等级张利锐、黄萍代表队员:黄萍孔繁勇吴耿华王洪亮陈剑洪黄宗祥林双滨20140905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陈靖20141127福州市首届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解读”大赛(初中A组市区、城关中学)二等奖李捷20141127福州市首届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解读”大赛(高中A组一级达标校)二等奖提高学习效能的国际前沿脑科学知识学习固然需要努力,然而科学的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聪明学”与“努力学”的区别在于学习效能的差异。我们倡导“聪明学”,强调学习方式要符合脑科学,是一种恰当高效的学习;而“努力学”,则是一种基于耗费时间的机械重复的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必须以脑科学为基础,这是一条常识。如何提高学习效能,美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纽约时报科学版的特约撰稿人BenedictCarey将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能“的科学研究成果集结成了一本书,并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这些科学原理以及应用的方法。事实上,不同类型的记忆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形成和存储。新的意识层面的记忆,比如你刚刚结识的人的名字,将储存在大脑海马回区域。过去的记忆被储存在一个叫做新“大脑”皮质的部分。这个区域的大脑掌控我们的运动指令和视觉处理。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记住如何以及在哪儿捕猎或寻找庇护所是生存之必需。因此,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拥有了能够持续记录有价值的零散信息、并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的能力。现在大脑还是如此运作,它会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自动收录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蛛丝马迹,并且加入你对这些记忆的所思所想所感。以上大脑对学习与记忆的运作原理告诉我们:1.一个记忆所关联的不同类型的刺激越多(比如:颜色、气味或质感),它就可能被存储于不同大脑区域的更多的神经元连接之中,这个记忆就会显得更清晰且更容易被提取;2.出于觅食的本能,大脑其实是在“持续地构建知识,而不只是在上课或学习的时候进行”。以下介绍七个科学方法帮助孩子learnsmarter,而不只是studyhard。一、睡一个合适的好觉研究发现,获得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形成和整合记忆至关重要。在一个研究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每组都被布置一个记忆任务,即向参与者展示一堆以特定次序排列的不同颜色的鸡蛋,然后测试他们对这个排列次序的记忆力。这两组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一组人在测试前睡了一觉,而另一组人则没有。结果,睡过一觉的那组的表现远胜于另一组:他们平均能够记起排列次序的93%,而另一组仅能记起69%。睡眠不仅重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应该何时睡、怎么睡也有讲究。假如你明天有一个考试,但还没有复习完,那么到底应该今晚复习到深夜,还是早早睡了、明天再早起复习呢?在晚上早些时候就入睡的头4个小时对于记住信息非常有帮助。所以,如果你正在背单词,那么最好晚上早点上床睡觉。不过,如果你需要进行创意设计,那么晚点睡并在晚上学习,也是可以的。创意需要rapideyemovement(REM)sleep快速眼动睡眠,它通常发生在凌晨时间。所以,晚上学习是合适的,只要你保证在黎明之前能睡上几个小时。二、不要总在同样的环境氛围或用同样的习惯进行学习老师通常会建议孩子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安静地、避免一切干扰地专注学习。然而这真的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吗?上面的大脑运作原理已经提到,大脑的觅食本能会记录所有环境线索,比如你学习时房间的气味、光线、椅子的软硬,等等。这些东西并不是无用的,它们实际上能够成为提示记忆的有用线索。大脑收录的跟特定记忆相关的线索越多,该记忆越能被快速提取。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组织一群人来记背同一组单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某种音乐的播放。随后,研究员发现,一边播放与学习时相同的音乐一边进行测试时,参与者能够背出的单词量是在测试时播放不同类型音乐或不播放音乐的两倍。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当同样的环境因素再现时,环境因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回忆起学习过的信息,从而增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与其天天蹲在图书馆学习,或者你可以在户外学习一天、在厨房学习一天,今天喝杯奶茶、明天喝杯咖啡,每天变换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等等。这些看上去很琐碎的变化能让你学到的知识与很多不同的线索相关联,进而刺激出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并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这等于在大脑中大大增加了知识的存档量。在考试时,你可能无法再现学习时的环境,基于同样的原理,你可以通过变换学习习惯来增加记忆的提示线索。比如,你可以将手写笔记和电脑笔记轮换、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记录,等等。三、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你是不是那种总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一口气把所有内容强记硬背下来的人?这种方法应付考试也许是奏效的,但是你很可能很快就会把这些强背下来的东西给忘光。事实上,只有分散学习时间,才能保证持久地记住这些信息。这被科学家称作spacingeffect间隔效应。研究显示,短时间内一遍遍重复同样的信息,并不能收获有效的记忆力,因为你的大脑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如果想要持久地记住信息,实际上分几次复习反而更有效。举个例子,你在2周内有个测验,你计划总共花9个小时进行复习。与其在考试前一天复习9个小时,分三天,每天复习3个小时,学习效率会更高。这个学习计划将能够帮助你提高记住所有相关信息的几率,并且无需额外的学习时间——你只是更好地分配了你的时间。四、交流越多收获越大当你与别人交流你所学到的知识时,这个过程将帮助你极大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是因为当你努力去复述你所学到的知识,储存记忆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增强了,这使得之后再度回忆起该知识变得更容易和更迅速。不过,如果你没有合适的交流讨论对象,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实现。即在你学习某项知识之前,先去发现一些关于这个课题的相关问题,并试着给出答案,答案的对错无关紧要。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学生试着去回答与接下来的几周将学到的课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在期末考试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学习前曾经回答过的问题的得分率比其他问题高出10%。五、适度中断反而能让学习更高效很多人认为,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一旦开始一项任务就不能中断,直到完成它为止。然而,研究发现,如果要完成一项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学习任务,适度地中断,学习效果反而更佳。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给参与者布置了一堆琐碎的任务,比如填字游戏,等等。参与者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研究员不时地故意去打断一下他们的进度。之后,研究员要求这些参与者描述出所有他们被布置的任务的进行情况,然后发现他们记得最清楚的任务正是他们曾被打断的那些。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适度地中断一下,休息一会儿或去做点儿别的事,不仅会让你的记忆力更强,还能激发自由的思考,消化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发展出新的idea。更甚者,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障碍,此时休息一会儿、或转换到其他比较容易的任务,反而能够帮助你自固化的思维和视角中跳脱出来,从新的视角思考这个问题。你的大脑可能很快就能浮现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当你不在思考它们的时候,大脑依然在运作,你的灵感反而会涌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mentalincubation心理酝酿”。六、聚焦式重复训练不是最佳途径如果你去上网球课,你的教练很可能会强调一个动作重复练习的重要性,比如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个反手击球。然而研究显示,不同内容的广泛练习比聚焦在一个练习内容上对学习效果的促进更大。看看实验,研究员把孩子们分为2组,训练他们在蒙住眼睛的时候如何投掷豆袋。第一组只训练投掷三步之遥的一个目标;另一组则有两个训练目标,分别距离2步和4步。6次训练之后,孩子们全部参与测试,要求投向三步距离的一个单一目标。出乎意料的是,第二组的表现更好,即便他们从没有练习过距离3步的目标。为什么?因为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性导致他们发展出更通用的“豆袋投掷”技能,这适用于任何距离的目标。在训练中加入多样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人为不可预期的情况做好准备,另外,多样性训练要求投入更多思考和努力,能够大大提升训练的效果。如何在学校课业上运用这个原理?比如学习几何,与其反复背诵勾股定理和重点考试题目,不如拓展思维,努力去尝试与这个定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以增强你对这个定理的普遍应用能力。七、学霸的终极武器:“直观”能力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何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判断-如何去击打飞速而来的球?在这一瞬间有如此多的信息需要大脑处理:这个球有多高?它运转的速度有多快?它在旋转吗?这种近乎直觉的判断能力背后的秘密被称为perceptuallearning知觉学习。知觉学习,是指发展“perceptualintuition直观”,这是一种“快速判断”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对环境做出迅速判断,从繁杂的信息中分离出最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信息。可以说,是否拥有“直观”能力是菜鸟与高手的分水岭。我们不是与生俱来就拥有这项能力,经历了足够的训练之后才能具备。比如:一个新手机长往往会被飞机驾驶室里大量的拨键声和仪器反应所淹没。而有经验的机长,则已经变成拥有直观能力的专家,他的注意力能够完全不受杂乱信息的干扰、迅速识别出仪器要告诉他的信息。这是因为通过长期的经验与训练,他已经对驾驶室的设备了如指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去注意的,已经变成他的直觉反应。我们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刻意练习来塑建直观能力,一旦拥有这种能力,我们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整体的学习效能都将上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要做到这个,我们可以使用perceptuallearningmodules(PLMs)知觉学习模块——即利用图片或短视频等刺激材料,来培养学生对某种知识做出最快速的反应。比如,医学院的老师给学生出示不同皮肤疹状的图片(这些在非专家的眼里很难一眼区分),然后要求他们迅速地判断图片中是哪一种皮肤疹病。经过长期的此类训练,学生们一看到症状图片就能迅速“感觉到”正确答案,从而成长为拥有直觉判断病症能力的专家。杨振宁: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科学与艺术,都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广泛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中,但美的类型却不相同。科学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人们对于科学之美的认识,也是逐步攀升的。比如虹和霓,几乎人们都见过,而且初见之下,连小孩子都会觉得美,因为这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然后,人们才逐渐了解虹霓的物理理论,发现那是太阳光照射到水珠里发生的光的折射现象。再进一步,到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组问世了,人们用这组方程式彻底解释了一切折射现象的根源,对于美的认识更上层楼。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了解到,原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结构就是纤维丛,这就标志着人们的认识又进入到更高的本质的境界:世界上非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现象,最后的根源都是一组方程式。今天我们可以说,方程式里包含了人们所能看见的一切。大到宇宙星云,小到一个粒子,久远到一百亿年,短暂到一瞬一秒……一切的一切,无不受到方程式的控制。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美吗?这些方程式简直就像造物者的诗篇,它们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这个世上最无边无际的存在。所以,诗人们写下了很多赞誉科学之美的诗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曾写道:“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不过是刹那时光。”这诗句有点近似于中国古代陆机的名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他们都用诗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