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近代_第1页
中国音乐史-近代_第2页
中国音乐史-近代_第3页
中国音乐史-近代_第4页
中国音乐史-近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

近现当代篇(1840年~今)第四章中国近代音乐(清后期、民国前期,1840~1919年)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京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近代中国社会中,既有阻碍历史发展、维护旧制度的旧封建文化,又有维护人民大众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文化。音乐艺术正是在新旧文化的斗争中发展的。传统民间音乐,如民歌、戏曲、说唱、器乐、歌舞等,从内容到形式都注入了新的因素:民歌中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歌曲;明清以来影响很大的戏曲剧种---昆曲,在清末脱离人民、脱离生活,逐渐衰落下去;北京政治形势的暂时安定和经济繁荣给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它博采地方剧种之长,发展成为全国居首的大剧种,京剧著名艺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全国各地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和群众多方面文化生活的需要,高腔、昆腔、弦索、梆子、皮簧等声腔系统的剧种相互交融,形成了多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新剧种,主要有徽戏、汉剧、粤剧、川剧、湘剧、闽剧、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锡剧、吕剧、黄梅戏、二夹弦、柳腔戏、评剧及各地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等。近代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发展壮大,茶楼、戏馆、书场等娱乐场所大量出现,农村的说唱艺人纷纷进入城市。明清时期流传的弹词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又产生很多新的说唱曲种,如湖北大鼓、广州粤曲、广西文场、四川清音、扬州清曲、河南坠子、山东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山东琴书等。民间器乐在近代也有变化和发展。苏南吹打乐、河北、山东、山西的吹奏乐在曲调上更为细致和丰富。沿海城市的畸形繁荣,促使了新乐种的产生,如广州一带的广东音乐;以上海为中心,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也很盛行而活跃。全国各大城市中有一批文人对古琴、琵琶的乐曲做了整理和创新的工作,出现一些新的演奏曲目,并使不少传统曲目得以保存。欧洲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音乐的初步输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新事物,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近代音乐有别于古代音乐,它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优秀成果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音乐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第一节京剧的发展乾隆55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扬州征调“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道光年间(1821~1850),许多湖北艺人相继入京,加入“徽班”演唱,这两种戏曲在长期互相交流中,逐渐融合,并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也称楚调)”的“西皮”为基础,又不断吸收“京腔”、“昆腔”、“秦腔”以及其它地方小戏、民间乐曲、曲调和其表演方法,形成了以“皮簧腔”为主要腔调并且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新剧种----“京剧”。背景: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经过十几年的斗争,由于满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侵略者共同镇压和其内部矛盾而宣告失败,使得政治、经济中心的北京得到了暂时安定和繁荣。因为连年战乱,南方各省的戏曲活动受到影响而无法开展,各地的戏曲艺人陆续汇集到北京。这就使得“京剧”在这一时期有机会和可能广泛地学习和吸收各地方剧种的精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画家沈容圃所画的“同光十三绝”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线索。清朝著名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是一幅有历史意义的画卷,它画出了第一代京剧演员程长庚等五人的戏装像及第二代演员谭鑫培等八人的戏装像。按行当分,他们为:老生:

程长庚(左六),《群英会》中饰鲁肃;卢胜奎(右四),《战北原》中饰诸葛亮;

张胜奎(左二),《一捧雪》中饰莫成;杨月楼(右一),《四郎探母》中饰杨延辉;

小生:

徐小香(左七),《群英会》中饰周瑜;

武生:

谭鑫培(右二),《恶虎村》中饰黄天霸;

旦行:

梅巧玲(左三),《雁门关》中饰萧太后;时小福(右六),《桑园会》中饰罗敷;

朱连芬(右三),《琴桃》中饰陈妙常;余紫云(左五),《金水桥》中饰银屏公主;

老旦:

郝兰田(左一),《行路训子》中饰康氏;

丑行:

杨鸣玉(右五),《思志诚》中饰闵天亮;

刘赶三(左四),《探亲家》中饰乡下妈妈。

一般认为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具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1883~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在一大批京剧艺术家们的努力下,唱腔和伴奏音乐不断得到丰富,各行角色出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演员,形成了各自的流派。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谭鑫培(1847~1917),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光绪29年(1903),在北京成立了“喜连成班”(后又改成“富连成班”)。这个班连续办了三十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和乐师,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表演艺术家。1920年代后,京剧不同的流派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演员。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老生有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等;武生有杨小楼;花脸北方有郝寿臣,南方有周信芳、盖叫天等,他们在各自的行当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和风格,加速了京剧的繁荣和发展,并对各地兴起的地方小戏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四大名旦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员,母杨长玉是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向吴菱仙学青衣,10岁第一次登台。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同时又向秦稚芬、胡二庚学花旦戏。1913年,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他为二牌,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1914年再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盛况空前,甚至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家的观众。两下江南,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革新。他扮相大方,雍容华贵,嗓音圆润,唱腔委婉,功底深厚,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苏三起解》、《白蛇传》等,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

上图分别是《白蛇传》和《霸王别姬》中的扮相。音乐欣赏:京剧唱段《苏三起解》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教学目的: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重点、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1西洋音乐的传入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此外,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动、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欧洲侨民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都从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内容: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如管弦乐队、军乐队。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这一时期,钢琴也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一些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学中使用,并出现了钢琴谱;我国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注意了对中西音乐的学习。如1900年南京两江师范学校开办就聘请了日本教师教授音乐课;1903年,清朝政府对在刚刚兴起的“新式学堂”中设置“乐歌”一课予以认可;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正式把音乐列入了“随意科”;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中学开设“乐歌”一课,每周一学时,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作为音乐传播媒介的手摇腊筒唱机也传入我国。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如1914年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多人。“北大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大创刊《音乐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它为“五·四”以后新式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行提供了先例。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由中国人或外国人举办的“音乐会”,我国的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的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的尝试。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②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许多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的优秀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从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2“学堂乐歌”的兴起背景: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瓜分日益加剧。中日“甲午战争”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促使了我国知识分子觉醒。他们提出了“抵御外侮”、“进行改革”、“救亡图存”、“力图自强”等口号。“戊戍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极力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当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一部分留学生把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填上新词,编成大批新歌曲在国内各“新式学堂”中教唱,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之为“乐歌课”。西洋音乐的各种演唱形式,如“进行曲”、“少年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等由此时传进我国,独唱、重唱、齐唱和简单的合唱也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掌握。不仅如此,在国内及日本,唱歌书也陆续得到刊行。“学堂乐歌”是后来音乐界对这些在“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及所唱歌曲的称呼。“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如《中国男儿》、《何日醒》、《惟我同胞》、《抵制美约》、《国耻》、《劝用国货》、《黄河》、《扬子江》、《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等,宣传了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男儿石更词辛汉配曲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同,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列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歌曲,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勉女权歌》等。同盟会女英雄秋谨(1875~1907)曾写过很多诗文和弹词《精卫石》等来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她还利用“学堂乐歌”宣传革命,所填词乐歌《勉女权歌》用“简谱”刊印在她主编的《中国女报》第2期(1907年2月)上。这首歌号召妇女勇敢地摆脱封建压迫的精神枷锁,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并希望妇女们要为“恢复江山劳素手”,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勉女权歌秋瑾作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那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秋瑾(1877~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作家。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1904年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扰去日本东京留学,曾参加共爱会、三合会、光复会等组织。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回国。1907年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谋起义。安庆起义失败后在绍兴英勇就义。在“学堂乐歌”中,有一首号召“少年努力咸自爱”,“近学日本远欧美”的歌曲---《勉学》,这首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发奋学习来挽救祖国危机。著名画家、音乐家丰子恺先生(1898~1975)曾在《艺术趣味》一书回忆他在学校读书时演唱此歌的情形:“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动乱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我们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我们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热情赞扬“辛亥革命”的歌曲。如1912年刊印的《共和国民唱歌集》中就有《光复纪念》、《女革命军》、《庆祝共和》、《共和国民》、《爱国歌》等。其中的《光复纪念》是一首具有叙事性歌曲,作品叙述了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时的情景。“学堂乐歌”中也有一些宣传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宪”的作品,如《忠君》、《尊孔》、《颂立宪》等。可见“学堂乐歌”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世纪交替时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但“学堂乐歌”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应该给予肯定。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对我国“新音乐”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此外,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沈心工其学堂乐歌作品内容可分三类:1、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3、其他作品,如《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黄河》等。其中的《黄河》,以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黄河”为题材,进行曲的曲调雄壮、豪迈,给人以战胜敌人之后凯旋而归之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1902年留学日本,考察音乐教育。创设了我国较早的乐歌课,编写了大量乐歌,流传广泛。代表作:《体操》、《竹马》、《黄河》、《铁匠》等。欣赏:《体操》、《竹马》、《黄河》。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观我凯旋。李叔同(1880~1942)近代音乐、美术、戏剧艺术的先驱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于虎跑寺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律宗高僧。作有70余首乐歌,如《送别》(《梦见家和母亲》)、《隋堤柳》(《戴西·贝儿》)、《春游》等。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如他在1905年所写的《祖国歌》就是一例。大部分作品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在当时是一位很有修养和造诣的艺术家。所选配的《春景》、《送别》、《西湖》等受到当时知识青年的喜爱和欢迎。除填词外,他还进行了不少创作的尝试,现存有《春游》、《早秋》和《隋堤柳》片断等。其中以《春游》一曲较为突出。音乐欣赏:歌曲《春游》。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吴梦非等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话剧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节演出的《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并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其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听来让人百感交集。欣赏:《送别》董文华演唱,曾作为电影《城南旧事》插曲。李叔同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1942年10月13日九月初四晚晚8时,圆寂于泉州开元寺。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中国史上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予诗:“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从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追求人生的圆满境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李叔同一生有三个过程: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作业:1名词: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2简述西洋音乐传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3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第二节活塞式空压机的结构和自动控制第三节活塞式空压机的管理复习思考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压缩空气在船舶上的应用:

1.主机的启动、换向;

2.辅机的启动;

3.为气动装置提供气源;

4.为气动工具提供气源;

5.吹洗零部件和滤器。

排气量:单位时间内所排送的相当第一级吸气状态的空气体积。单位:m3/s、m3/min、m3/h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空压机分类:按排气压力分:低压0.2~1.0MPa;中压1~10MPa;高压10~100MPa。按排气量分:微型<1m3/min;小型1~10m3/min;中型10~100m3/min;大型>100m3/min。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分为两大类:往复式与旋转式两级活塞式压缩机单级活塞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膜片式压缩机旋转叶片式压缩机最长的使用寿命-

----低转速(1460RPM),动件少(轴承与滑片),润滑油在机件间形成保护膜,防止磨损及泄漏,使空压机能够安静有效运作;平时有按规定做例行保养的JAGUAR滑片式空压机,至今使用十万小时以上,依然完好如初,按十万小时相当于每日以十小时运作计算,可长达33年之久。因此,将滑片式空压机比喻为一部终身机器实不为过。滑(叶)片式空压机可以365天连续运转并保证60000小时以上安全运转的空气压缩机1.进气2.开始压缩3.压缩中4.排气1.转子及机壳间成为压缩空间,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空气由机体进气端进入。2.转子转动使被吸入的空气转至机壳与转子间气密范围,同时停止进气。3.转子不断转动,气密范围变小,空气被压缩。4.被压缩的空气压力升高达到额定的压力后由排气端排出进入油气分离器内。4.被压缩的空气压力升高达到额定的压力后由排气端排出进入油气分离器内。1.进气2.开始压缩3.压缩中4.排气1.凸凹转子及机壳间成为压缩空间,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空气由机体进气端进入。2.转子转动使被吸入的空气转至机壳与转子间气密范围,同时停止进气。3.转子不断转动,气密范围变小,空气被压缩。螺杆式气体压缩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紧凑型、坚实、运行平稳,噪音低,是值得信赖的气体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气路系统:

A

进气过滤器

B

空气进气阀

C

压缩机主机

D

单向阀

E

空气/油分离器

F

最小压力阀

G

后冷却器

H

带自动疏水器的水分离器油路系统:

J

油箱

K

恒温旁通阀

L

油冷却器

M

油过滤器

N

回油阀

O

断油阀冷冻系统:

P

冷冻压缩机

Q

冷凝器

R

热交换器

S

旁通系统

T

空气出口过滤器螺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并问世的高科技压缩机,由于结构简单、零件少、效率高、可靠性好,尤其是其低噪声、长寿命等诸方面大大优于其它型式的压缩机,已经得到压缩机行业的关注和公认。被誉为“环保型压缩机”。由于涡旋式压缩机的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节能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运动件涡卷付,只有磨合没有磨损,因而寿命更长,被誉为免维修压缩机。

由于涡旋式压缩机运行平稳、振动小、工作环境安静,又被誉为“超静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零部件少,只有四个运动部件,压缩机工作腔由相运动涡卷付形成多个相互封闭的镰形工作腔,当动涡卷作平动运动时,使镰形工作腔由大变小而达到压缩和排出压缩空气的目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外形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一、理论工作循环(单级压缩)工作循环:4—1—2—34—1吸气过程

1—2压缩过程

2—3排气过程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一、理论工作循环(单级压缩)

压缩分类:绝热压缩:1—2耗功最大等温压缩:1—2''耗功最小多变压缩:1—2'耗功居中功=P×V(PV图上的面积)加强对气缸的冷却,省功、对气缸润滑有益。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1.不存在假设条件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1)余隙容积Vc的影响Vc不利的影响—残存的气体在活塞回行时,发生膨胀,使实际吸气行程(容积)减小。Vc有利的好处—

(1)形成气垫,利于活塞回行;(2)避免“液击”(空气结露);(3)避免活塞、连杆热膨胀,松动发生相撞。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表征Vc的参数—相对容积C、容积系数λv合适的C:低压0.07-0.12

中压0.09-0.14

高压0.11-0.16

λv=0.65—0.901)余隙容积Vc的影响C越大或压力比越高,则λv越小。保证Vc正常的措施:余隙高度见表6-1压铅法—保证要求的气缸垫厚度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2)进排气阀及流道阻力的影响吸气过程压力损失使排气量减少程度,用压力系数λp表示:保证措施:合适的气阀升程及弹簧弹力、管路圆滑畅通、滤器干净。λp

(0.90-0.98)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3)吸气预热的影响由于压缩过程中机件吸热,所以在吸气过程中,机件放热使吸入的气体温度升高,使吸气的比容减小,造成吸气量下降。预热损失用温度系数λt来衡量(0.90-0.95)。保证措施:加强对气缸、气缸盖的冷却,防止水垢和油污的形成。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4)漏泄的影响内漏:排气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