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______模型。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___(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2.很多动物是“应用物理的高手”,它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分。啄木鸟的喙很尖细,可以增大______,便于啄开树干捕捉虫子。壁虎的脚掌有许多“吸盘”,是利用______使其附着在墙壁上的。3.某商场的自动扶梯,扶梯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的速度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______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如图,当用手捏开夹子时,此时,夹子是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杠杆的支点是______(填“A点”、“B点”或“C点”)。5.小军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则物体处于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的状态,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2s推力F的大小为______N,2∼4s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4∼6s内推力F7.物理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下列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B.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C.伽利略——惯性定律

D.亚里士多德——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抽油烟机能将油烟抽走,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为了减小惯性

C.三峡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

D.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9.下列对图中各个实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图中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B图中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一个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C图中用力推活塞时,针筒中半筒水的体积几乎不变,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D图中把中间玻璃板抽掉后两瓶颜色接近,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10.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枚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容器中所受浮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A.p1>p2 B.p1<11.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下沉容器底部,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A.液面下降

B.液面上升

C.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12.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如果现在四种方式中人提供的拉力大小相等,那么四个物体中重力最大的是(

)A. B.

C. D.13.如图甲,邻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搬上高台,放学回家的小亮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地把同样的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式做的总功一样 B.使用乙种方式比较省力

C.乙种方式的机械效率低 D.使用乙种方式做功的功率要大些14.《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如图所示为《清明上河图》中一个人正在荡秋千的场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运动到最高点时,她的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B.运动到最低点时,她的动能最大,没有重力势能

C.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荡秋千的整个过程中,她的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1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其中O点为该物体的重心位置,请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16.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力臂l。

17.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由______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18.如图所示,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物块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前,小红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c: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如图A所示,可知圆柱体重______N;B步骤中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N。

(2)分析C步骤与______(填字母)步骤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a是错误的。

(3)比较B步骤与E步骤的实验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写出能够支持猜想b的一个生活现象:______。

(5)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该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实验前,小明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同时______。

(2)如图乙,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3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

(3)如图丙,保持A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到b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20.水平放置的平底圆柱形薄壁容器A重3N,底面积是200cm2,内装有一些水,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B重5N,边长为10cm,被一体积可以忽略的细线拉住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拉直的细线长为L=8cm,木块B上下表面与水面平行,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g取10N/kg,ρ水=1.0×103kg21.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拉力F将重为320N的沙土匀速提升6m,用时30s。该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g取10N/kg)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大?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大?

(3)若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为总功的

答案和解析1.【答案】核式

电子

【解析】解: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图知,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外围电子构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也有更精细的结构。

故答案为:核式;电子;有。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

本题考查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注意质子中子还可以再分。

2.【答案】压强

大气压

【解析】解:

(1)啄木鸟的喙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便于凿开树干捕捉虫子。

(2)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可以紧紧地压在天花板上而不会掉下来。

故答案为:压强;大气压。

(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2)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有关知识和大气压的知识,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就要认真观察,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

3.【答案】1500300

【解析】解:由图可知扶梯的高h=3m,小华的质量m=50kg,则扶梯对他做的功为:W=Gh=mgh=50kg×10N/kg×3m=1500J;

由勾股定理可求出扶梯的长度为s=5m,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为:t=sv4.【答案】省力

B

【解析】解:夹子在使用过程中,以B为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省力;B。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杠杆的支点是杠杆围绕旋转的点。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支点的判断。

5.【答案】沉在水底

1

【解析】解: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

G物=m物g=120×10-3kg×10N/kg=1.2N。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6.【答案】1216

【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在0∼2s内,物体相对于水平地面没有发生运动,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像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F=1N;

(2)由v-t图像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像可知,在4s∼6s内拉力F'=2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2N,

由v-t图像可知,第2秒到第4秒物体速度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虽然速度变化,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是2N;

(3)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4m/s,

由v=st可得,物体移动距离:

s=vt=4m/s×2s=8m,

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W=F's=2N7.【答案】A

【解析】解:

A.阿基米德主要贡献为杠杆原理,故A正确;

B.帕斯卡是最早通过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而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人是托里拆利,故B错误;

C.牛顿是最早提出惯性定律的,故C错误;

D.伽利略最早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以及所作贡献的认识写出答案。

本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史。

8.【答案】B

【解析】解:A、抽油烟机是空气流速加快,油烟机内的空气压强减小,外界压强大,从而把油烟抽走,故A正确;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伤害,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故B错误;

C、三峡船闸是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受到的是平衡力,即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B。

(1)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流速越大的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上面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都称为连通器;

(4)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惯性、连通器的原理的应用、平衡力的辨别,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正确;

B、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

C、C图中用力推活塞时,针筒中半筒水的体积几乎不变,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正确;

D、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特点和其相关因素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分子动理论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

10.【答案】C

【解析】解:

(1)鸡蛋悬浮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故D错误;

(2)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G鸡蛋+G盐水,

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乙=G鸡蛋+G盐水,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F乙,

因为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

由压强公式p=F11.【答案】A

【解析】解:当小球在试管中时,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试管和小球的总重力;

当将小球取出并沉入杯内水中时,小球下沉,试管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试管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总浮力减小;

由F浮=ρ水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大烧杯中的水面降低,故A正确,B错误;

由p=ρgh可知,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变小;故C错误;

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烧杯、水、试管、小球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p=FS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错误。

故选:A12.【答案】C

【解析】解:设拉力为F,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A、图中为定滑轮,拉力与物体重力相等,G1=F;

B、图中为动滑轮,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即G2=2F;

C、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3,根据拉力为物重的三分之一得,G3=3F;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3L=G413.【答案】BC

【解析】解:A、这两种方法,都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克服重力做功相同,乙需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所以乙做的总功多,故A错误;

B、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利用斜面将物体推上高台可更省力,故B正确;

C、甲是直接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没有做额外功;乙需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所以,乙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低,故C正确;

D、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由于题中没有给出时间,不能确定哪个做功的功率大,故D错误。

故选:BC。

①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②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做功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此题考查的是使用机械的优缺点,需要清楚: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要做额外功,一般机械效率是降低的。

14.【答案】AC

【解析】解:A、运动到最高点时,她的质量不变,速度为零,动能为零;质量不变,高度最大,所以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

B、运动到最低点时,她的质量不变,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有重力势能,故B错误;

C、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在荡秋千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存在空气的阻力,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守恒。

本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15.【答案】解: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G,浮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为F浮,注意两个力线段的长度相等,如图所示:

【解析】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点均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相等;最后用带箭头的线段把重力和浮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和物体受平衡力的判断。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6.【答案】解:O为支点,先画出力F的作用线,过支点O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标出力臂符号L.如图所示:

【解析】在杠杆上,支点指的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此题中支点为点O,动力臂为支点O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17.【答案】凹陷程度

甲、乙

受力面积

错误

比较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解析】解:(1)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图甲、乙中,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压力大,海绵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由甲、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对比乙、丙两图可知,压力相同,乙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故可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对比甲、丙两图可知,实验中在改变压力的同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2)甲、乙;(3)受力面积;(4)错误;比较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1)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3)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压力作用效果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4)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重点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难度不大。18.【答案】2.60.6D不能

我们在水中走动时,越到深处,感觉到身体越轻

2.17【解析】解:(1)在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6N,即圆柱体的重力为:G=2.6N;

在图B中,测力计的示数为FB=2N,则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B=G-FB=2.6N-2N=0.6N;

(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与C步骤这两个因素相同的是D步骤,在这两个步骤中,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F浮=G-F示可知,在深度不同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即猜想a是错误的;

(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B、E步骤可知,液体种类不同的同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不同,虽然测力计示数不同,即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但由于未控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故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

(4)我们在水中走动时,越到深处,感觉到身体越轻,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5)由A、D步骤数据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D=G-FD=2.6N-1.4N=1.2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

由F浮=ρ液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为:V=V排D=F浮Dρ水g=1.2N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