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健与护理_第1页
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健与护理_第2页
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健与护理_第3页
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健与护理_第4页
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健与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

健康

[案例一]1个出生32天的男婴,其父母抱到医院就诊时已死亡。家长:半夜时发现孩子体温37.8℃,体温不高就没给吃药,由于家中室温较低,再加上怕孩子发烧时冷,就给孩子穿上了棉衣,盖上两层被子,想捂出点汗后也许就能退热。早晨醒来时孩子就已经唤不醒了。最终断定:发育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婴儿死亡原因是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文库3

1个月龄为3个月女婴的父母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孩子2、3两个月的体重月增长不足600g。家长:出生时体重正常,母亲乳汁很充足,按需哺乳。每次哺乳时两侧乳房均喂,且都没吃空就睡了。婴儿尿20~25次/d,大便1次/1~2d,性状正常检查:婴儿无器质性疾病,体重曲线呈低偏趋势最终判断结果:体重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喂养不当[案例二]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的健康,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的素质。6什么是社区儿童、青少年健康保健?

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以满足其健康需求为目的,以解决社区内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为核心,为他们所提供的系统化服务。7社区保健的重点对象儿童保健0~6岁学龄前儿童3岁内婴幼儿为重点青少年保健学龄期青春期学校为重点一、社区儿童和青少年保健的意义1、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2、增强体质,促进儿童的早期教育3、降低儿童患病率及死亡率4、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权益卫生部妇幼卫生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妇幼卫生处市卫生局妇幼卫生处区、县卫生局妇幼卫生科省、自治区、直辖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街道、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有社区护士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组织机构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50年来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长足进步建国初将保护母亲儿童的条款放在首要位置,20世纪50年代,推广新法接生,1954年政务院发布《关于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预防控制传染病,1960年消灭了天花,1949年第一个儿童保健站在沈阳创建,1950年北京中央妇幼保健实验院建立,20世纪60年代,麻疹、糖丸、卡介苗、百日咳制剂投入使用,制定佝偻病防治方案。1961年第一次全国儿保会议在哈尔滨召开,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儿童死亡回顾性调查,揭开了防治四病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保护妇女和儿童健康和权益的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对儿童权益和保护的立法监督建议和执行形成了专门的机构。《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防治四病成为保健工作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九十年代行动计划》制定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中国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在儿童保健领域,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反映儿童生存质量和妇幼保健水平的客观指标,备受重视。婴儿死亡率:50年代25%1955年21.3%1960年14%1970年10.6%1980年6.7%1994年4.3%5岁以内儿童死亡率:1950年30%1960年14%1970年11.4%1994年3.5%

13乡为单位县为单位免疫接种覆盖率达90%以上5%10%21%五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下降1/539.7‰6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532.2‰51‰婴儿死亡率201020001990年统计指标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全面改善曾对我国儿童生存构成重大威胁的新生儿常见病和各种烈性传染病,有的被消灭,有的基本控制。小儿四病发病率仍高,但程度明显减轻,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婴儿的身长和体重在近40年里明显增长在大城市儿童中,一代比一代高大的趋势持续20余年我国各兄弟民族儿童在最近30年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改善伴随体格发育的长期变化,儿童生理机能同步增长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现状疾病防治的任务依然艰巨儿童生长发育存在差距中国儿童保健工作的近期战略目标儿童保健工作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措施儿童保健工作任重道远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1、促进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2、儿童的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3、儿童预防保健和康复4、统计及记录工作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1、促进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估促进儿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2、儿童的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宣传、普及儿童保健知识促进儿童接受完整的预防接种儿童预防保健的协调及指导工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预防保健工作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3、儿童预防保健和康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患病儿童的康复工作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4、统计及记录工作社区儿童档案的建立社区儿童健康状况的统计第二节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学前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量的变化,是能观测到的。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成熟:指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状态。一、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出生后脐带结扎~28天内---出生~1岁之前---1周岁后~3周岁之前

---3周岁后~6-7岁之前---6-7岁~12-13岁---12-13~18-20岁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31七月2023第26页26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保健重点青春期婴儿期新生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幼儿期胎儿期(fetalperiod):从精子与卵子结合至小儿出生,大约280天。孕妇的健康、营养、工作条件、情绪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故应加强孕期保健。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自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此期强调良好的护理和合理的喂养。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婴儿期(infantileperiod)从出生到1周岁。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应合理喂养,并需注意营养需要量和小儿的消化吸收能力方面的矛盾,另外需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按时进行预防接种。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期(toddlerhood):满1周岁到3岁。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仍较迅速;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饮食过渡要合理,避免营养障碍性疾病的发生。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龄前期(preschoolperiod):3周岁到入学前(6、7岁)。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应加强正面教育;感染性疾病减少,变态反应性疾病开始增多;意外事故发生率高。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龄期(schoolperiod):从入学起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学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加强教育;注意眼、牙齿病变发生;注意行为问题的发生。1、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青春期(adolescentperiod):女从12岁到18岁,男从13岁到20岁体格发育迅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加强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注意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2、发育的不平衡性人体各器官的发育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型器官的生长;生殖型器官的生长;神经型器官的生长;淋巴型器官的生长。3、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有正向动作后有反向动作在胎儿时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领先,其次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婴儿期动作发育顺序为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为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站立和行走。3、发育的顺序性4、波浪式生长发育速度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发育速度的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身体各部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遵循“1、2、3、4”规律。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是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如体重的生长在出生后第一年,尤其是前三个月增加很快,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4、波浪式生长发育速度“1、2、3、4”规律从出生到成年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4倍。(二)骨骼发育颅骨发育前囟定义:顶骨和额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发育规律;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变小,1.5岁前闭合。监测意义:早闭、晚闭、饱满、凹陷硬膜下穿刺的部位后囟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生后6-8周闭合,是后囟穿刺抽血的部位。骨缝出生时可有重叠,但数日后分开,3-4个月时闭合

(三)、体格生长常用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均值离差法百分位、中位数法标准差比值法(Zscore)指数法曲线图法2、评价内容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等大脑的发育感知觉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发展神经精神发育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神经心理发育检测与评价

动作发展评估

动作发展评估

动作发展评估

动作发展评估

动作发展评估

动作发展评估第三节社区儿童和青少年保健工作内容一、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社区儿童保健的任务

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连续的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小儿各时期生长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和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社区儿童保健的范围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计划免疫生活和教养指导宣传教育传染病的管理(一)新生儿家庭访视自新生儿出生后,在生后28天内家庭访视不应少于3~4次,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天~3天(或出院后1~2天)、7天、14天、28天各一次。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或发现异常情况者,还应增加访视次数。

访视内容可归纳为:一看、二问、三检查、四宣传、五处理。每次访视结合新生儿具体情况应有侧重,并应作好记录。1.初访重点(1)观察新生儿居室的卫生状况,如室温、湿度、通风状况以及室内用具是否清洁等。(2)询问母亲新生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包括胎产次、是否顺产、有无窒息、出生时体重、身长,吃奶和睡眠情况,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访视内容(3)测量体重、身长,系统体格检查,注意检查有无黄疸,脐部有无感染等。(4)宣传指导小儿护理及科学育儿知识,如母乳喂养,保暖,卫生护理(皮肤、口腔、臀部、脐带),呼吸道、肠道感染的预防等。(5)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处理,做好记录,预约下次访视时间。访视内容2.周访重点(1)观察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2)检查脐带是否脱落,若已经脱落,检查脐窝是否正常。(3)了解在喂养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访视内容3.半月访重点(1)观察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黄疸是否消退。若黄疸仍没有消退,应去医院检查,找出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2)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应分析原因,给予指导。(3)检查新生儿的视力和听力。(4)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指导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单位;或每月一次性口服维生素D5~10万单位,预防佝偻病发生。访视内容访视内容4.满月访重点是最后一次访视,要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评价其体重及营养状况,并转入婴儿期系统保健管理。每次访视完毕,要及时填写访视记录。若发现新生儿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治疗,防止病情由轻变重。(1)访视时应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敷料等,便于现场处理发现的异常情况。(2)访视中如发现新生儿病情较重,应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处理,或协助家长将病儿转送医院。(3)最后一次访视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价其生长与营养状况。如新生儿期体重增长不足500g者,应按体弱儿转入婴儿期系统管理,或转入儿童保健门诊。访视注意事项

儿保门诊:1岁内(3、6、9、12个月)2-3岁内(1岁半、2岁、2岁半、3岁)(二)定期健康检查疾病预防保健营养需求增加,而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不良。与外界接触逐渐增多而自身免疫力较低,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事故。0~3岁儿童

1、抗病与消化能力抗病能力强,患病次数少。消化功能较弱,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2、运动能力4~6岁儿童以基本掌握了主要全身运动4~6岁儿童疾病预防保健(三)生长发育监测

例如各不同年龄、性别的身高、体重、头围及智能发育等指标。对儿童不同年龄的常用临床化验结果也要有所了解。 以男童体重为例,如图1及2案例1:

7岁男孩来诊,家长说他太瘦,不好好吃饭,去过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测患儿体重为25kg,正常吗?

7岁男童正常体重范围是16~36kg,中位数是22kg,此小儿体重已超过中位数,说明他的营养良好,以往食物已足够了,家长所以认为孩子吃得少是她对孩子饮食要求过高。如果孩子真象家长那样吃那么多,反会引起肥胖症。给家长作了解释,他满意地走了,孩子更是高兴,因家长不会再强逼他吃饭了

甚至还遇到孩子的体重已达到肥胖程度,家长还嫌孩子吃得太少来看病

体重低下: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比较,低于正常变异范围,称体重低下。反映儿童过去或近期营养不足。 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变异范围,不足中位数或均值减2个标准差 中度:体重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2标准差 重度:体重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3标准差 例如:7个月男孩,体重6kg。如何评价?

正常7个月男孩体重中位数(50百分位)等于8.3kg,与此儿相差2.3kg,查标准差等于0.9kg,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的体重=8.3-2×0.9=6.5kg,减3个表标准差为5.6kg,此儿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不足3个标准差,应诊断为中度体重低下。

生长迟缓: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比,超过正常的变异范围,称生长迟缓,反映过去或较长时间的营养不良。 轻度:身高低于正常变异范围,但不足中位数或均值减2个标准差 中度:身高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2标准差 重度:身高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3标准差患儿,女,12岁。因身材矮小来诊,家长问是否需用生长激素治疗?测小儿身高为126cm,查12岁女童正常身高平均140.4cm±6.94此儿比正常值落后14.4cm,略低于2个标准差(6.74×2=13.5),可诊断为中度生长迟缓。垂体侏儒身高多低于均值4个标准差,与此儿不符,因此不宜用生长激素治疗。根据其他资料,诊断为家族性体质性生长迟缓。案例2:

消瘦:与同性别、同身高儿童的体重(身高别体重)比,低于正常的变异范围,称消瘦。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变异范围,不足中位数或均值减2个标准差 中度:体重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2标准差 重度:体重低于中位数或均值减3标准差4.判断是否肥胖 过去常用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体重来衡量是否存在肥胖,如将体重超过标准(50百分位)体重20%即可诊断肥胖。 但这种方法不能区分肥胖和由于骨架较大,肌肉发达所引起的体重增加。目前判断肥胖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按同身高的标准体重计算:又称身高别体重法,是WHO推荐的方法,可用肥胖度来计算。 肥胖度=(实测体重-同身高标准体重)÷ 同身高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 ;50%~100%为重度肥胖。 例如3岁半男孩,身高100cm,体重20kg,如何评价? 查同身高的标准体重为15.7kg, 肥胖度=(20kg-15.7kg)/15.7×100% =27.4% 符合轻度肥胖的肥胖度20%~30%标准

5.定期测量小儿身高、体重,将其标在正常儿童身高、体重图表中,并连成曲线,可更直观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早年体重在50百分位,以后逐渐降到第10百分位,说明病人营养下降,需寻找原因。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身高、体重都低于正常,以后生长速度虽正常,但身高、体重常不能追上同龄正常儿。表2正常儿童智能发育年龄 智能发育1个月能竖头,只持续3~4秒,会微笑2个月俯卧时会举胸3个月会认母,会玩手6个月会认生,会笑出声,翻身,倒手,会坐(但坐不稳,需支撑)9个月能坐稳,能扶着站,咿啊学语1岁独自站立,但不持久,扶着走,会爬1岁3月会行走,会说话 每一儿童发育是有一定差异的,但如差得太多即为异常。如2岁多儿童仍不会说话(无聋哑)、行走,智能有障碍。曾有一患儿因感冒来诊,但我们发现此儿智能发育大大落后于上述标准,告诉家长时,她难以接受而很不高兴,因为她只看到孩子在不断进步,并没有与正常儿童比较。

一、青少年保健工作内容第四节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EdwardJennerLouisPasteurJenner和Pasteur,著名的免疫学家,公认为免疫接种和主动免疫的先驱。

EdwardJenner在进行免疫接种

Thelastcaseofnaturalsmallpoxin

U.K.

occurredinthe1930s;thelastin

U.S.A.

wasinthe

1940s.Thelastnaturalcaseintheworldwasin

Somalia

andoccurredinOctober

1977.1979年WH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病毒。患脊髓灰质炎的儿童2000年宣布基本消灭,有望成为继天花之后第2个通过免疫完全根除的传染病。

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四个要素第一目的性:控制、消除、消灭疾病。第二科学性:规划、策略、免疫程序。第三有效性:监测、评价、管理。第四全球性:全球按照WHO规定。1978年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后要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ProgramonImmunization简称EPI。全世界儿童都要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中国把扩大免疫规划翻译成计划免疫.2001年卫生部文件规定乙型肝炎疫苗经费由国家负担,乙肝疫苗也属于预防接种工作内容。随着科学发展有效疫苗的增多,预防接种工作范围更扩大,乙脑苗、流脑苗、甲肝苗也列入接种范畴.一、计划免疫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到基层幼儿园给儿童喂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目前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的免疫程序疫苗年(月)龄

8月6~18月18~24月3岁6岁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第3剂*第4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为加强免疫。

使用规定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

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注射4剂,第1、2剂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7~10天;第3、4剂为加强免疫。乙脑减毒活疫苗注射3剂,第1剂为基础免疫;第2、3剂为加强免疫。乙脑疫苗的接种不得超过6周岁。使用规定二、预防接种禁忌证接种禁忌症

权衡利弊,予以确定根据疾病流行强度及危害程度疫苗接种反应与发病的危险性确保群体高水平的免疫水平儿童监护人自愿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正在发热者,应暂缓接种(除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外,发热和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患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患、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补种各种疫苗还有不同禁忌症,应以说明书为准掌握禁忌症原则三、预防接种的实施(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证。未按时证或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补办。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证,作为儿童接种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接种的记录。户籍在外地的儿童寄居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接种卡(簿),无接种证者需同时建接种证;要流动儿童监护人及时到寄居地接种单位办卡证。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预防接种证、卡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证、卡(簿)由接种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均以公历为准。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核查和整理接种卡(簿)一次,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卡片,另行妥善保管。县CDC或接种单位,对托幼机构、学校在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时发现的未按规定受种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监护人在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二)接种前准备工作1、确定接种对象根据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包括上次未接种对象、本次新增接种对象和流动儿童漏种对象。清理接种卡、册,根据接种记录核实接种对象,选出接种对象卡片(或抄写名单)。2、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各种方式(发通知单、广播、电话、口头或预约等)。通知应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接种日期及地点、疫苗名称、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二)接种前准备工作3、领取疫苗用冷藏包(箱),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办领苗的手续,疫苗量按应接种人数计算。将疫苗放入装好冰排的冷藏包(箱)内,带回接种单位,做到苗不离冰。(二)接种前准备工作4、接种器材准备按应接种人次数的1.2倍准备和消毒接种器材,(一次性注射器及喂服脊灰疫苗的小口杯、药匙)。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可选用严格消毒过在效期内的玻璃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要三证齐全,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二)接种前准备工作(三)接种时的工作1、接种场所要求

接种场所室外要设醒目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有序进行。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接种服务咨询电话;宣传资料。(三)接种时的工作1、接种场所要求接种门诊实施步骤1.接待儿童家长→2.核实接种对象 → 3.询问儿童健康状况→4.接种疫苗 →5.记录和预约 → 6.观察接种反应 → 7.整理接种现场→ 8.统计报告随访 2、核实接种对象种前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证,回收接种通知单,检查卡、证,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接种何种疫苗。发现有误应及时更正。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三)接种时的工作3、接种前告知和询问健康状况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记录,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确认接种对象,发放接种凭证,告知凭证接种。(三)接种时的工作4、接种操作验收接种凭证,核实接种对象和疫苗。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区不可用手触碰。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方法和部位接种疫苗。吸取疫苗和注射时,手不能触碰注射器的针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接种时的工作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接种操作要点卡介苗皮内;脊灰疫苗要看服下肚,初免儿童由接种人员喂服,不用热开水,一人一匙;含吸附剂的疫苗要肌内或皮下深部注射;麻苗种后,不用酒精棉签按压或涂擦注射处。

皮内接种法适用疫苗:卡介苗注射部位:左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剂量:0.1ml操作方法: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

卡介苗专用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常规消毒,酒精待干,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然后注入疫苗,形成圆形皮丘,针管旋转,出针。勿按摩注射部位。皮下接种法适用疫苗:麻疹、乙脑、流脑、风、腮腺炎等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操作方法:家长取坐位抱紧儿童,固定儿童双腿,露出儿童接种侧手臂,并握住防止接种中乱动。用合格注射器材,吸取1人份疫苗后,常规消毒皮肤,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部位,重新注射。肌内接种法适用疫苗:百白破、白破、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操作方法: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注射注射部位

图2-1大腿前部外侧股骨股外侧肌肉注射部位家长将儿童抱于腿上,右胳膊抱紧儿童上身,固定儿童头部和右胳膊,家长左胳膊抓紧儿童双腿。在儿童的大腿正面画一条竖线,然后将此竖线在大腿根部和膝盖之间三等分,画出三条横线,取中间外侧部分为注射部位,尽量在此部位的中点进针。吸取1人份疫苗,消毒皮肤,左手拇指和食指叉开,绷紧注射部位肌肉,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O角,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口服法适用疫苗:口服脊灰疫苗用消毒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接种完毕,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正确记载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接种记录要书写工整,不得用其他符号代替。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儿童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有无接种反应。与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三)接种时的工作5、记录观察与预约(四)接种后的工作1、疫苗处理:启开安瓿未用完的苗,必须废弃。未打开的疫苗如冷藏容器内冰未完全溶化,则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并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如冷藏容器内的冰已全部溶化,脊灰疫苗应全部废弃,其他疫苗做好标记,下次接种时先使用,并仅限于使用一次。2、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及时上卡,并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于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3、及时填写各项报表,统计上报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需用计划。(四)接种后的工作四、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一)一般反应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微生物及其产物、培养的化学物质、血清和蛋白等),接种后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和免疫反应,称为接种一般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1、全身反应

定义:接种疫苗后部分人在数小时至48小时可有发热,伴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根据发热高低可分:弱反应(37.5℃以下);中反应(37.5~38.5℃);强反应(38.5℃以上)。全身症状持续1~2天,自然消退。麻疹疫苗的全身反应在接种后6~10天出现,一般为弱反应,个别强反应,有时出现卡他症状、柯氏斑、皮疹,2~4天自愈。处理:休息,多饮水。对症治疗,可用解热镇痛剂等。2、局部反应定义:接种疫苗后部分人经过一定时间在接种部位可发生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