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助词_第1页
古代汉语助词_第2页
古代汉语助词_第3页
古代汉语助词_第4页
古代汉语助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助词第1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重点助词(一)之1.结构助词。表领属,译作“的”,最为常用。如:◎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第2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主谓句降为偏正短语,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等。一般不译。◎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天下之无道也‖久矣。(论语)◎刑之不滥,

‖君之明也。(左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左传)第3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宋何罪之有?(墨子)◎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其此之谓乎。(礼记)◎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许行)第4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衬音助词,凑足音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史记)◎怅恨久之。(陈涉世家)◎用于一些偏正式专有地名、人名之间:姑射之山、牧之野、魁父之丘介之推(介推:晋文公的辅臣)

、石之纷如(石纷如:齐襄公的小臣)第5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者1.主要用于判断句、陈述句的主语(包括“有字句”中兼语)后,表示提顿、舒缓语气、启引下文作用。◎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战国策)◎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三子者出,曾皙后。(论语)

——三子+者(失去指代词作用)◎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战国策)第6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辨析】【1】代词“者”与语气助词“者”区别1)如果“者”可与前面谓词性成分结合为名词性“者字短语”作句子成分,为特殊指示代词。2)如果与名词性结合“者”去掉不影响句子表意,为语气助词。①视吾家所寡有者。(者——代词)②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者——语气助词)③有鬻踊者。(者——代词)第7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有时用“也者”提顿,语气更加舒缓,表示下文将对主语作说明或解释或加强语气。如:◎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韩非子·解老)第8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用于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奇鬼)

第9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哉”。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史记)◎尧又曰:“谁可者?”(史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第10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用于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报任安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昔者]庄周梦为胡蝶。(庄子)第11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也位置:语气词“也”用在句尾为多,用在句中较少;句式:常用于判断句句尾,但也可以用在陈述句尾和疑问句尾。对译:加强判断肯定语气,现代汉语没有和它对应的词。有的可译“啊、呢”,有的不译。第12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句尾“也”(1)判断句尾◎南冥者,天池也。◎此大年也。◎是礼也。(论语)◎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13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陈述句尾◎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第14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祈使句、感叹句尾◎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伯克段于鄢)◎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论语)◎野哉,由也!

(论语)◎恶!是何言也!(孟子)◎盖天下奇才也!(苏轼)第15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疑问句尾【注意】

并不是“也”有疑问语气词用法,而是“也”字加强疑问词表示疑问的确认语气。如:◎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孟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何得车之多也?(庄子)第16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句中“也”多用在句中的主语、状语后,表示语气停顿,对上文是强调,对下文是提示。◎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必也正名乎?(论语)

——必定呢要纠正用词不当吗?第17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矣动态语气词,表示动作行为已然、将然。1.用于叙述句末,可译为“了、啦”。如:◎余病矣。(鞌之战)

——已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已然◎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

——将然第18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用于描写句(谓语为形容词)尾。如:◎今老矣!(左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

第19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用于祈使或疑问句末,表报道语气。如:◎子行矣!(庄子)◎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注意】“矣”有时也写作“已”。如:◎可谓好学也已。(论语)第20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乎可用在疑问句尾表疑问语气,也可用在感叹句尾表感叹语气。1.疑问句尾可分为询问、反问和推测三种情况。1)询问

“乎”可译为“吗”或“呢”。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冯公有亲乎?(战国策)◎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孟子)

第21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反问“乎”可以译成“吗”或“呢”。如:◎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许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注意】“乎”与“不亦”构成“不亦……乎”,是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第22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推测句中常有“其、无乃(毋乃)、得无”等词语相配合,增加推测委婉语气。一般可译为“呢”。如:◎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

——您一返回国家便有私心,这样恐怕不可以吧?◎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第23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感叹句尾多表示呼唤或感叹语气,可译作“啊”。如:◎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第24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与(欤)语气词“与”,秦以后多写作“欤”。用法和“乎”一样,既可以表示疑问语气,也可以表示感叹语气。1.疑问句尾语气时,在是非问句句尾一般不表示纯粹的疑问,而是说话人心目中已有了某种看法,但还不能深信不疑,提出来要求证实。这是“与”(欤)和“乎”在表疑问语气时的主要不同之处。可译为“吗”或“么”。如:第25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许行)◎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第26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注意】“与”(欤)也”有时连用,或跟“岂”、“得非”等配合,加强语气。如:◎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附录】语气词“邪(耶)”和“与”用法相近。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第27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感叹句尾◎天之道,其犹张弓与!(老子)◎岁欤!岁欤!其吾与欤!(唐·刘禹锡《原力论》)◎若斯之美欤!

(唐·卢肇《宣州新兴寺碑序》)第28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哉1.感叹句尾表示较强烈的感叹,可译为“啊”。如:◎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管仲之器小哉!(论语)◎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列传)倒装句仍然可看作是句尾。如:◎大哉,尧之为君!(许行)◎快哉此风!(史记·太史公自序)第29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疑问句尾

“哉”字可以跟疑问词配合用于询问句和反问句,但句子的询问语气和反问语气由疑问词来表达,加“哉”字略带上感叹色彩,可译为“吗”、“呢”。如:◎此何鸟哉?(庄子)◎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许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第30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八)夫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尾(极少句中)。1.句首“夫”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的内容。如果是用在复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的句首,则常表示对上文的结语或推论。如:◎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荀子·天论)——此例是对上文的总结。第31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句尾“夫”表示感叹语气,有兼表疑问测度语气,可译“啊”、“吧”或“吗”。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吾歌,可夫?(孔子世家)◎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论语)——出苗而不开花的有啦!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有啦!第32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焉【注意】【1】句中的“焉”不是语气助词如果“焉”是用在句中动词前,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第33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宾语前置标志的“焉”不是语气助词,是结构助词。如:◎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

——晋、郑焉依=依晋、郑◎曰:“何书焉存?”(墨子)

——何书焉存=存何书中【杨树达《词诠》:“焉,宾语倒置是用之,与‘是’同。”】第34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注意】句尾的“焉”作用有三种:1.相当于“语气助词兼介词+指示代词宾语”(于此、于彼),可译为:在里面、在那里、在这方面等。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孟子)第35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用于形容词后,表比较,相当“于之”。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庄子)

第36页,课件共3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作一般语气词,相当于“矣”(呢)。凡句子中主语、状语已有处所、范围含义,“焉”不必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