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研究_第1页
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研究_第2页
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研究_第3页
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研究_第4页
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更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些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铁路技术变革,对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机车司机作为铁路技能型人才,长期处于运输一线,他们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责任重大。伴随着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运输组织方式的持续优化调整,对机车乘务员的技能和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铁路长交路、单司机作业方式现在已成为主流乘务形式,造成机车乘务员劳动强度和心理上的压力明显增加,在行车作业中的紧张度越来越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为一种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群,除了面对一般意义上的工作的压力和紧张感以外,还要面对其所处铁路行业独特的安全工作压力以及高工作负荷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工作压力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本文选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机车乘务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形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提出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探讨缓解机车乘务员从业压力的对策与措施,保障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关键词机车乘务员;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对策措施第1章绪论1.1中国铁路发展情况中国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铁路工作,作出铁路政企分开的重大决策,持续保持铁路工程投资强度,推进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铁路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市场活力。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行达到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的发展,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显著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而且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铁路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铁路网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进而使中国铁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1.2上海局铁路发展现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铁路总公司下属18个集团公司之一,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着全路近六分之一的高铁、四分之一的动车,承担着全路最多的旅客发送、运输收入任务,肩负着长三角铁路客货运输、投资建设、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2013至2017年,集团公司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326亿元,投产新线2268.1公里,其中高铁1763公里。到2017年底,集团公司营业里程突破1万公里、达10072.4公里,其中高铁3667.8公里,在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中位居第一。动车配属从2012年末294标准组增加到642标准组,其中“复兴号”35组,和谐型大功率机车配属从397台增加到654台。长三角地区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区域内4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34个通了高铁,动车组实现公交化开行,形成“同城效应”,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高铁已经成为体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张靓丽名片。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客运保持每年10%以上强劲增长,客发连续突破4亿、5亿、6亿人大关;货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白货装车占比从22.7%增加到36.7%,集装箱运量从60万TEU增加到123.5万TEU,增长105.8%。资产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0045亿元,位居全国铁路第一。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1.3万公里,其中高铁5300公里以上,覆盖区域内除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动车配属达到800标准组,其中“复兴号”250组,均位居全国铁路前列;旅客发送量8亿人以上,其中动车组发送6亿人以上;货物发送量超过2亿吨,其中白货、集装箱装车占比分别超过40%、20%;运输总收入1200亿元以上,非运输业收入400亿元以上、综合创效超过60亿元。1.3机车乘务员工作压力现状机车乘务员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肩负着确保列车安全正点的重任。截止2017年末,上海局共有机车乘务员10278名,其中:机车司机5634名,动车组司机1317名,机车副司机2478名,见习生849人。机车乘务员队伍体量较大,接近全局技能人才总数的10%。随着铁路的大发展,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型更新升级,要求司机平时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出乘作业时对运行状态高度关注、一次出乘标准化作业要求更高。二是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带来机车乘务员心理和生理疲劳的加剧。目前,大部分干线客运列车时速达到160公里,客运专线时速达到250-300公里,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常速运行。速度的提升要求机车乘务员提高列车的平稳操纵水平,更加快捷的判断处理故障,同时高速时驾驶室视景变化的高密度冲击加大心理疲劳。三是由于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机车乘务员的工作强度加大,长交路带来趟作业时间的延长,从而使得部分机车乘务员出现严重超劳现象。长期高劳动强度的叠加使得生理疲劳普遍存在。四是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得机车乘务员感受到的管理压力增加。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运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铁路对行车主要工种的管理呈现军事化管理特征。机车乘务员身处运输安全第一线,社会责任重大,长期处于较高紧张状态。五是上海局发展迅速,铁路运输任务重,机车乘务员相对紧缺。上海局现有的5个运用机务段,普遍存机车乘务员队伍长期缺员现象,同时还存在着乘务员年龄结构老化和“两非”人员超标等诸多问题,给现职乘务员带来较大压力。1.4研究问题的提出根据我国铁路发展情况和上海局机车乘务员的现状,机车乘务员除了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压力外,还要面对其所处行业独特的工作压力及工作负荷等,这些因素包括: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提速范围不断扩大,机车交路的变化调整,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等,因此他们的工作压力无论在压力源还是压力反应上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实现机车乘务员压力反应在一个合理与可控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目的。

第2章工作压力定义及影响2.1工作压力的定义“压力(Stress)”首先由Cannon于1925年提出的,心理学家HansSelye是第一个使用术语“Stress”来表示这种潜在的破坏力的人,并系统地研究了压力的过程,他曾把压力现象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工作压力的概念是从压力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它一直成为心理学、生物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理论研究范畴,众多研究者对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作压力进行了定义,总的说来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工作压力:(1)基于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由于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不适的心理反应。注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来进行分析。(2)基于刺激说把压力看成是人对环境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非正常反应,注重从个体的生理特征变化来进行分析。(3)基于环境与生理的交互作用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体和环境之间作用的结果,注重从具体外界刺激对个体的生理变化来进行关联分析。2.2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是指导致工作压力的来源,包括刺激、事件或环境。关于压力源有“主观”和“客观”之争,“主观说”认为压力体验来自于主观感知,“客观说”则认为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超越了个体的认知和属性。在对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中,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分类。本研究中,将主要从机车司机的工作环境、工作特性、在组织中的角色、铁路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等来分析工作压力源。2.3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影响2.3.1积极影响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工作压力,可以激发组织的竞争意识,提高个体和组织绩效:适当的压力水平可以使员工集中精力,增强机体活力,提高忍耐了,减少错误的发生。如果人们学会面对与有效处理压力时,就可以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所以,压力也是提高员工能动性、适应性的有效工具。2.3.2消极影响大量研究证实,过高的压力会对员工和组织产生消极影响,工作中的压力和紧张状态往往会延伸到工作之外,对个体的影响可以从生理上、行为上以及心理上等三个方面反映出来。生理方面的影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抑郁症状、严重头疼、头晕、疲劳、睡眠不好,压力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个体处于“抑制”状态,体力下降,并伴有注意力下降、抑制情绪,且压力是导致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等。心理方面的影响,降低对对组织的承诺、内在满意感、以及工作动机,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并出现离职倾向;持续的工作压力易使员工情感衰竭、缺乏成就感。长期的压力状况还会引起心理疾病以及自杀。行为方面的影响,缺勤、病假、离职增多、工作绩效降低,降低组织的认同感与内聚力,持续的工作压力超过个体的耐受程度时可能导致工作倦怠,自我效能降低。另外,急性的压力事件还可能导致延迟性心因性反应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即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第3章机车乘务员工作压力与影响因素分析3.1个体因素对压力的影响3.1.1受教育程度对压力的影响高学历的机车乘务员一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将来的晋升和岗位设置有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需考虑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相对来说机车乘务员自身的学历比较低时,工作压力也会随之减小,这是因为对自身的要求相对较低,承受的压力就会减小。乘务员的职称越高受到的来自职业管理上的事务也会比较繁重,压力也会相应的变大。3.1.2婚姻家庭状况对压力的影响机车乘务员需要常年工作在火车上,与家人、朋友相处时间不是很多,有时候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如果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工作时间,就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但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又必须集中精神处理工作,这就会在乘务员的精神、思想上产生冲突和矛盾,从而间接的增大了心理的负荷以及工作压力。已婚乘务员,还会受到来自家庭问题的困扰,由于工作时间长、在家休息时间少,处理家务的时间也较少,回家倒头就睡,睡醒就走,对家人的依赖程度大,长期下来,影响到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等。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乘务员在家几乎从不做家务,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角色扮演不合格,对老人、子女、妻子都很难履行到应尽责任。3.1.3年龄对压力的影响机车乘务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单调枯燥,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年轻力壮的乘务员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都有较强适应能力,对乘务员轮班工作制适应较快,经过一定休息,身体状态很快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逐渐退化,年龄越大对乘务环境的适应能力反而下降,睡眠、精力恢复都呈现出较长周期,也会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特殊工种,机车乘务员55周岁就可以办理退休,这也是国家从乘务员工作的特殊性从发做出的合理安排。3.1.4学习能力对压力的影响近年来,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路网和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机车更型换代频繁,机型众多,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从普通机车到高铁动车,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投入使用,要求机车乘务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操纵能力。从人的个体来看,有的人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有的人则较慢,甚至难以接受,一旦无法适应,工作技能水平就会大幅下降,如火车行驶途中出现故障无法及时排除,就会对铁路运输造成干扰,甚至发生行车故事,这给机车乘务员带来巨大压力。3.1.5收入水平对压力的影响从上海局的情况来看,职工收入水平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在全路一直处于前列,机车乘务员的收入水平也维持在较高位。但从上海局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来看,这里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丰富,工作机遇多,外界高收入职业分布也较广,乘务员的收入水平并不具有优势。相反,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物价水平高,特别是近年来高企的房价,对铁路职工安居乐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给机车乘务员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在机车乘务员中还有着不同的分工,有货车、客车、调车、高铁等不同岗位,收入待遇也不尽相同,相互之间也存在攀比,带来一定烦恼。3.2组织因素对压力的影响3.2.1工作时间对压力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机车乘务员在持续驾驶时间少于一个小时的情况下,乘务员绝大多数时候并未完全进入驾驶状态,这个时候驾驶效能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因此,在日常的驾驶中通常都会维持一定的工作时间,最好超过一个小时,但是如果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情绪上的消极反应,乘务员经过最佳的工作状态,精神上的集中力慢慢下降,这种时间因人而异,在驾驶注意力逐渐下降的时候,机车乘务员的疲劳感会增加的非常明显,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也逐渐增加,从这可以看出工作时间对乘务员心理负荷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单位对于乘务员的工作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其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轮班制度不合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3.2.2队伍结构对压力的影响由于近年来上海局管内新线开通较多,列车开行对数不断增加,逢春运、暑运、小长假等运输旺季,铁路还适时开行大量旅游列车、临客等,现有机车乘务员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列车开行需求。2018年“4.10”列车运行图调整后,上海局图定机车乘务员应配备10513人,实际乘务岗位现员9886人,全局机车乘务员差额627人,人员需求与供应不匹配。同时,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根据统计,现阶段全局机车乘务员队伍平均年龄为40.4岁,50岁及以上人数达到1558人,占现员总数15.2%,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上世纪80年代初,铁路部门通过地方招工补充了大量机车乘务员,从2016年开始,这类人群陆续达到退休年龄,机车乘务员退休高峰来临,从2017年至2021年,全局机车乘务员退休总数将达到1479人。“十三五”期间,上海局管内还将有多条新线开通,由于机车司机培养周期较长,按照现有培养模式,从新入路的学员到成为司机独立顶岗单干最快需3年时间,动车组司机培养周期在此基础上还需2-3年时间,人员梯次培养压力较大。3.2.3严格的考核管理对压力的影响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运输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因此,铁路管理呈现出半军事化的特点,工作标准高,管理要求严。机车乘务员是运输一线重要生产岗位,针对乘务员岗位制定的作业规章制度较多,要求乘务员及时学习掌握的知识多。一些乘务员由于业务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原因受到批评考核;还有一些由于现场管理者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管理方式不合时宜,造成乘务员在工作上有时无法与领导产生认同,上下级关系不融洽,内心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3.2.4职业特殊性对压力的影响由于机车乘务员特定的工作环境,每天接触的都是一样的事物,一尘不变,枯燥乏味。乘务员这种职业为外界社会了解不多,都认为高铁这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但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他们付出的远不止外人所看到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青年的价值观不仅呈现多元化,而且追求彰显自我个性。IT职员、政府公务员、白领、金领等时髦称谓的职业成为多数青年的羡慕和追逐。相比之下,机车乘务员这个职业远没有以前那么备受人们亲睐,不少青年乘务员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却少有时间参与,同龄人都在张扬个性,自己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社交范围窄,思想交流少,对青年乘务员的协调发展产生制约。

第4章缓解机车乘务员工作压力对策与措施4.1压力源管理压力源管理策略主要是指铁路企业通过对铁路机车乘务员现实压力源的研究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消除或控制压力源,从而达到为铁路机车乘务员减压的目的。4.1.1合理安排工作量,优化乘务交路研究显示,机车乘务员的自觉疲劳症状明显集中在精神疲劳与心态疲劳,主要表现为平时少言寡语、记忆力下降较快,值乘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疲劳症状。随着单司机、长交路的普遍推行,机车乘务员值乘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机车乘务员精神疲劳与心态疲劳不断加重。机车司机连续值乘时间过长,往往会导致视觉和色觉的疲劳现象,使其迅速辨别各种颜色的能力下降,易于导致接收信号故障及判断错误,导致作业中误操作,严重影响作业安全。机车乘务员两次作业间隔短,疲劳症状得不到完全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后面的乘务作业中,形成疲劳的蓄积和累加。由于近年来上海局管内新线开通较多,列车开行对数不断增加,逢春运、暑运、小长假等运输旺季,铁路还适时开行大量旅游列车、临客等,现有机车乘务员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列车开行需求,使得机车乘务员高工作负荷、经常超劳成为一种常态。机车乘务员长时间独自作业容易出现孤独感,值乘时按时进餐时间得不到保证;两次作业之间和到达目的地后的休息时间偏少;因家庭住房的原因,部分机车乘务员出退乘时耗费时间过长;由于惩罚制度力度大,导致乘务员压力过大。无论是从机务、安监部门事故统计来看,还是从机车乘务员自我感受来看,行车事故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超劳引起的疲劳作业成为事故的最大诱因。近年来,上海局对机车乘务员乘务交路进行了持续的优化调整,合理划分管内5个机务段的值乘交路,区分货车、客车、高铁动车组等不同类型,采取单司机、双司机、一正一副司机等值乘形式,优化夜班交路设置,适当延长间休、班前待乘休息时间,改善休息环境,提高休息质量,保障值乘中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同时,将机车乘务员列为行车主要工种加强管理,将两端辅助作业交由机务段地勤人员负责,减少机车乘务员自身的辅助作业时间,从而缩短整个出乘作业时间,把主要精力用在行车作业过程中。上海局还根据近年机车乘务员队伍自然减员和新线投产进度,采取提前培养、提前定职措施提前做好人员储备,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安排至机车乘务员岗位,动态满足新线开通需要。4.1.2建立和谐组织文化,培育人际协调能力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如果企业员工有比较协调的人际能力,其工作倦怠的机率、压力水平和与压力相关事故的机率都较低,就会提升生产力,对组织更为忠诚,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通过建立支持性的企业组织文化,对机车乘务员作业环节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增强机车乘务员与管理者的多层次沟通,提高他们工作的参与性与控制感等方法达到减少或控制压力根源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压力的产生。4.1.3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在组织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铁路企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过程管理,是典型的刚性管理。而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主要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只有当企业管理制度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才会减少心理和行为抵触,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增加对管理行为的认可度,产生自我约束力。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合理机车乘务员与其他工种的收入关系,加大收入分配向机车乘务岗位的倾斜力度;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趟计件为基本形式的机车乘务员计件工资分配模式,调动机车乘务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强机车乘务员健康管理,每年组织全体机车乘务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进行筛查,对禁忌症人员及时进行干预并督促调离乘务岗位。通过手机app推送健康知识、印发日常保健读本和日常健康宣讲等方式提升机车乘务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4.2压力反应管理压力反应管理策略主要是指帮助员工个人理性认识个体压力的症状和个体对压力的反应,目的是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压力抵抗能力和掌握适当的应对策略。4.2.1开展压力基本知识培训铁路企业需要通过对机车司机进行减压培训,从而达到减轻机车乘务员的压力、提升工作效率。要使乘务员较为全面地掌握减压的技巧与方法,加强对压力和个体自身的认识。这种培训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压力基本知识、放松技巧和身心健康计划。开设“压力管理”、“心理健康”、“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危机事件管理”等系列专题讲座。4.2.2组织放松技巧培训放松技巧培训包括体育锻炼、自我调节、催眠、生物反馈等方法。身心健康方案用于帮助促进员工良好的健康习惯或纠正不良健康问题而提倡的活动。例如,铁路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提供相应支持条件,帮助机车司机戒烟、控制饮食量、改善饮食状况、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调查表明:机车司机的年龄越小,现岗位工龄越长,职业压力程度越严重;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的次数越少,其焦虑、人际交往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年轻的、岗位工龄较长的机车司机进行压力放松技巧训练,经常组织体育、文艺、旅游等活动,对于减轻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4.2.3实施职工健康计划铁路总公司组织实施职工健康行动计划,开展“三个健康”管理工作和职工健康档案建设。特别针对2015年以来机车乘务员在岗因病突发死亡情况,制定了加强机车乘务员健康管理工作的对策,提出了“关口前移,严格管理乘务员体检工作”、“控制重点,做好人员筛查与健康维护工作”、“探索机车乘务员健康管理模式”、“摸底调查,重点掌握乘务员健康状况”、“配置应急药械,做好机车乘务员应急救治”等具体措施,加强机车乘务员健康管理。各机务段加强对机车乘务员日常健康的关注,建立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出乘前的身体状况评估,杜绝抱病出乘,确保铁路运输安全。4.3压力症状管理压力症状管理策略主要是针对员工现实压力的状况,通过积极的干预与关怀措施,帮助受压力困扰而导致健康疾病的员工。这一干预方法可为那些曾经遭受或者正在遭受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健康疾病的人提供个治愈和恢复的过程。4.3.1培育铁路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人员为组织、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专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员工自身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减轻工作压力,并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提升管理效能。其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