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课件_第1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课件_第2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课件_第3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课件_第4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同样的道理,银行家一般认为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事实并非如此。成功的银行贷款活动并非基于发放贷款,而是依靠于发放贷款的活动中使其风险最小化。因而银行业务的真正核心部分是风险管理。7.1贷款风险与损失一、贷款的特征1.贷款的信贷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2.贷款交易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特性,普遍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利率在贷款供求调节中存在局限性。

为什么银行提高利率反而收益下降?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采用统一的利率水平发放贷款。当银行提高利率使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导致最愿意签订借款合同的却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项目风险较低的借款人由于其项目的收益也较低,从而不愿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退出信贷市场,即出现逆向选择。这时信贷市场上借款人的平均违约风险上升,银行的预期收益反而下降。

信贷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便产生了道德风险。指由于借款人拥有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而贷款人只拥有资金的部分收益权,客观上存在着借款人损害贷款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借款人借款后改变可能投资方向,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如果其高风险项目成功,则其收益在给定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相对于不改变其投资项目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是无限的,而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在有限责任制下,借款人的成本是有限的。结论:以上两种现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会促使银行宁愿实行信贷配给,也不愿意提高利率满足所有的贷款请求。信贷配给的内涵:信贷配给的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义。宏观:是指在确定的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的贷款需求大于供给。微观:包括两个方面:①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当中,一部分人的贷款申请被接受,而另一部分人既使愿意支付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②贷款人的贷款申请只能部分被满足(例如100万的贷款申请只能贷到五十万)。信贷配给给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带来的影响:(1)信贷配给机制放大经济的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在存在信贷配给机制的经济中,利率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信贷配给机制对投资的影响来实现。

假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把借款者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借贷者。由于存在者信贷配给,银行满足中低风险借贷者。现假设经济发生严重衰退,大量企业破产,企业投资减少,经济风险增加。为了控制风险,银行紧缩信贷供给。这样中等风险的借贷者也将排除出信贷市场。随着社会投资的减少,经济衰退更加严重,从而经济中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信贷配给将更加严重。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较小的外部冲击将会被放大。同理可以分析经济膨胀时信贷配给机制的作用机理。(2)信贷配给理论否定了利率自主调节,市场自动出清的假说,为政府的市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市场失灵从理论上得到论证。利率机制不再具有协调资金供给需求的功能。信贷市场上存在资源错配现象。再者,信贷配给是导致社会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克服市场波动,维护市场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3)信贷配给机制的存在促使银行寻求利率以外的贷款定价手段。信贷配给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要降低信贷配给的程度,需要从根本上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尽可能完全地了解客户的资信和贷款投放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价。具体的方式有: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以及签订更为完备的合约,在合约中规定鼓励性,规制性的条款来提高还款的概率。

贷款风险是指未来贷款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银行盈利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利率市场变动对银行信贷资产收益的影响;另一是指银行贷款损失的不确定性。二、贷款风险的含义

理解:1.贷款收益与风险呈正比例关系2.贷款风险与贷款损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损失则是一种现实性。)3、它不仅指由于借款者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而使银行面临的潜在违约风险。

(一)主观方面1、决策失误;2、约束、激励乏力;3、信息不灵敏;4、内部管理偏松。三、贷款风险的成因

(二)客观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与贷款损失成正相关关系例如:经济衰退……金融市场的发展……2、微观主体经济环境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四、贷款风险的类型

1、信用风险①含义:又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借款单位或个人不履行契约、合同、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一种贷款风险。

②信用风险又可分为道德风险(因为信息不对称)企业风险(即来自于经营情况的不确定性)

经营情况的不确定性包括:一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二社会变动的不确定性;三经营者自身经营行为不确定性如:决策行为失误引起的决策风险;生产经营过程中引起的生产风险;经营者出售商品所面临的销售风险。

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如利率风险2、市场风险例:消费信贷的利率风险过去大部分消费信贷以固定利率发放,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利差扩大;相反,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利差缩小。思考:消费信贷利差大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银行消费贷款收益激增,在消费者的反对声中,美国银行开始发放浮动利率的信用卡贷款。思考:浮动利率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原因主要有:1.由于规模小,单位管理成本高2.由于期限长,而且以固定利率发放,为弥补通货膨胀和波动的融资成本的风险而收取溢价。3.个人比企业更有可能破产。

3、操作风险含义: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含义:又称国家风险,它与国家经济方针、政策、计划的调整相联系。国家各项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银行信贷安全。4、政策风险

5、流动性风险含义:指银行掌握的可用头寸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定义及理解: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对贷款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可能形成的损失程度所进行的分析和控制活动。7.2信贷风险的管理

管理层的信贷理念确定了银行会以何种形式承担多少风险。银行的信贷文化是驱动放贷行为和管理人员分析风险的基本原则。各银行的信贷理念可能大相径庭,有三种潜在的信贷文化:一、信贷理念和文化

1.价值驱动型关注信贷质量,有严格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体系;强调银行的稳健性、稳定性和一致的市场表现;审批条件保守,不允许过度的贷款集中;一般表现为较低的当期利润和较少的贷款损失。2.当期利润驱动型关注短期收益;强调银行的年度利润计划管理人员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借款人;一般表现为:繁荣时期利润较高,萧条时期贷款损失增加,利润较低;3.市场份额驱动型关注在贷款竞争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强调在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意图下实现的贷款量和增长率;审批条件很宽松,管理人员能接受贷款集中现象和高于平均水平的贷款风险;一般表现为:贷款质量逐渐下降,同时利润并不高(因为定价低、风险高)。

思考:解释为什么大银行愿意接受高于平均水平的贷款损失?1.业务拓展与信用分析业务拓展主要是甄别具有盈利性的客户,并发展信贷关系;信用分析是评估风险的过程,包括对财务数据的审查和借款人特征的主观评估。二、信贷过程的三项职能

2.信贷执行和管理初级信贷员个人决策(小额)高级信贷员组成的贷款委员会集体决策(大额)客户经理模式3.贷款复核含义:信贷员定期复核每笔在外贷款,尤其是需要展期或处于评测阶段的贷款。目的:不仅是处理问题贷款和变现破产借款人的资产,也是为了减少信用风险。联系实际思考:如何理解“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大变革?(《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统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或信贷新规)

1、对贷款管理模式有所改变

推行“受益人支付原则”,要求银行直接将贷款资金划入最终收款人账户,严格治理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但是此原则并非“一刀切”;

2、强调真实交易基础。

从具体程序来讲,重点强调了对贷款流程化管理体系的完善,要求借款人不得将贷款用于合同中未约定的内容。特别是在《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中,强调了贷款发放需以借款人与第三方的真实交易为基础;

3、加强对票据融资“套利”行为的风险审查,主动加强对票据融资的规范化管理。

4、体会信贷管理对象的差异化。

在流动性贷款的管理中提到的贷款“直接向第三方支付”的适用原则更多的代表着监管机构增加了对信用较差企业的贷款监控。对于商业银行原有的信用品质较好的、稳定的贷款客户群体,影响不大。

5、从整体来看,“一指引三办法”将有助于制约企业挪用贷款的行为,对银行而言,则是更好地从制度上提供了风险防范保护措施。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冲转嫁技术

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信贷衍生产品:1、贷款出售:指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他银行或投资机构。通常,银行在给企业并购提供短期贷款后,往往会将其贷款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2、资产证券化:将有信贷风险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资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贷风险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

3、信贷衍生产品:一种用来交易信贷风险的金融合约,当信贷事件发生时,提供与信贷有关的损失保险。出售信贷风险保护并获得一定收益的一方被称为保护卖方,购买信贷风险保护并让渡一定收益的一方被称为保护买方。7.3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一、贷款风险分类概述1.贷款分类的含义和标准贷款分类: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质量做出评价并通过评价把结果划分为若干类别。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3.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1)呆账准备金的含义和种类普通呆账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

B.专项呆账准备金:这种呆账准备金是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按照一定的风险权重进行计提的。C.特别呆账准备金:即针对某个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专门计提呆账准备金。如为防范国家风险而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就属于这一类。比较普通呆账准备金和专项呆账准备1、从属性来看普通呆账准备金可作为银行的附属资本计算资本充足率而专项呆账准备一般不能充当银行的资本,而要作为资产的减项从贷款总额中扣除。

2、两者的计提基础和比例不同普通准备金是弥补贷款组合将来损失的一种总准备。其变动与贷款组合总量直接相关,而与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无关。专项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直接相关,与贷款组合的总量变化无直接关系。

例如:某银行1998年的贷款组合余额是人民币5000万元,按照1%的比例计提普通准备金50万元。1999年经济衰退,该行的贷款组合余额下降为4000万元,普通准备金相应调整为40万元。同时有一笔50万元的信用贷款按照贷款分类标准应当划为可疑类,估计内在损失为30万元(损失类呆账准备金全额提取)。这时,银行的准备金水平应当保持多少?解:[(4000-30)×1%+30]=69.7万元,而实际上准备金只为40万元,比原来却减少了10万元。贷款呆账准备金不能真正评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的最大弊端。2)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原则及时性原则:即计提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的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时进行。充足性原则:即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

例如,银行对某企业的贷款出现了问题,经过分析,银行认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收回率每增加10%,银行的贷款损失就会减少5万元。企业的历史数据表明,应收账款收回率在75%-85%之间波动。如果是75%,银行贷款估计损失为55万元;如果是85%,估计贷款损失为50万元;如果是65%,银行估计的贷款损失为60万元。问这时应当提取多少准备金?答:55万元,而不应当是60万元,因为65%的回收率缺乏依据。但是,如果有充分的资料证明该企业的应收账款要创历史新低,降低到65%左右,就应当选择提取60万元的准备金。3)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一方面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础。另一方面,呆账准备金政策可以评价银行的信贷管理政策和风险识别及控制能力。二、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信贷部门主体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方法:按照规定的抽样原则,对样本贷款进行分类,然后使用相应的分析技术合理地推断贷款的总体质量。1.阅读信贷档案,填写《贷款分类认定表》

1)信贷档案(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重要文件。(4)往来信函。(5)借款人还款记录和银行催款通知。(6)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2)贷款分类认定表在检查中,可以采用《贷款分类认定表》的形式汇集和浓缩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在查阅信贷档案后,就可以开始把资料中直接提供的信息填写在《贷款分类认定表》的相应栏目内。2.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贷款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3.确定还款的可能性1)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2)评估抵押和担保3)非财务因素4.初步分类

1)五类贷款的特征(1)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2)关注贷款。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

关注类贷款的特征包括: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呈下降趋势;企业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贷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银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于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第违反贷款审批程序,例如超越授权发放贷款。

3)次级贷款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

次级类贷款特征包括:第一,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第二,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它债权人的债务;第三,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能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第四,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第五,借款人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第六,借款人已不得不寻求拍卖抵押品、履行担保等还款来源。

(4)可疑贷款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

可疑类贷款特征包括:第一,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第二,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处于停缓状态;第三,借款人已资不抵债;第四,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第五,银行已诉诸法律来收回贷款;第六,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

(5)损失贷款贷款要大部分或全部分发生损失。损失类贷款特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贷款;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贷款企业虽未破产,工商行政部门也未吊销执照,但企业早已关停或名存实亡;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债务人主体已消亡,悬空的银行贷款。案例1:某乡财政所于1996年1月24日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用于发放教师工资,该贷款于1997年1月20日到期,至今分文未还,期间信贷员多次催收,财政所领导只认帐不还钱,请问:该贷款分类理由及分类结果是什么?分析:初步认定为可疑类由于该贷款已经逾期9年以上,无任何担保,多次谈判无明显还款意愿,目前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又无担保可执行。最终应认定为损失类由于财政所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人资格,所以该贷款属于违规贷款,按《实施细则》规定,应将分类结果下调一级。案例2:借款人章某,1996年开始承包经营一家林场,主要经营种植、养殖。章某于2002年8月21日借款60万元,用于林场综合开发,到期日为2004年8月20日,以林木抵押,并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后因受自然灾害影响,现处于半停产状态,贷款一直不能归还,作为抵押的林木由于缺乏后续管理,长势不好,价值不高,且难于变现。请问:分类理由及分类结果是什么?分析:该借款人经营农场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抵押物价值不高、难于变现,即使执行担保,也要造成较大损失,故认定为可疑类。

5.信贷讨论定义:信贷讨论是指检查人员就被查行贷款质量及信贷管理情况与其信贷管理人员进行的讨论。首先检查人员应阐明其贷款分类的标准,或明确贷款评级的对应关系;其次应着重对检查评级与内部评级有差异的贷款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获取一些补充信息,必要时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7.4不良贷款管理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贷款国外资产

储备资产

资产对政府债权对企业部门债权对金融机构债权

债权仅指后三项,而贷款仅指债权中以贷款形式表现的,显然,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中不良贷款指呆帐、呆滞和逾期贷款;《贷款风险分类指导意见》中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四类称为有问题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不良贷款仅指后三类,称无法收回的损失类贷款为坏帐或呆坏帐。显然,有问题贷款>不良贷款>坏帐、呆帐或呆坏帐

一、不良贷款现状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发达国家大银行的10倍以上。国外: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27%,花旗银行2.7%汇丰银行3%,亚洲危机前东南亚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不超过6%。从理论上讲,一个资本充足率为8%,贷款占总资产80%的银行,倘若不良贷款比率达到20%,不良贷款回收率又低于50%,就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中国的现实似乎比这严峻得多。

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我国:(1)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3)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4)银行内部自身问题的影响。返回

三、不良贷款处理的国际经验(一)承担银行不良资产的模式

1、政府独担损失模式(匈牙利)即政府往往通过法令强行重组债权债务,主要是核销部分债权债务,解决非常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返回

2、政府托管模式或政府集中解决途径典型代表:两德统一时期德国托管局对原东德国有银行和企业的托管。做法:

政府一般建立一个“清偿重组机构”处理有问题的银行或者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债务,具有强制重组并独担损失性质。

3、多方共担损失模式

政府强制下多方共担损失的例子是日本战后重建时期的的银行新旧帐户制度。政府督导下的多方共担损失模式例子是英国的救援基金。4、银行主导重组或自主重组模式典型代表:波兰银行对企业的重组。工业化国家也部分或全部采用这种模式,

做法:原则上以债权银行为主导,依据国家特别的鼓励性法规,设计债权银行有动力的网络组织,利用银行对企业了解的优势,制定或实施债务企业的重组方案(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不干涉银行的重组活动)。5、银行托管模式典型代表:日本的主银行制度,西班牙的“担保基金”,还有捷克政府成立了一家特殊的合并债务银行,又称统一银行,做法:银行受托对债务企业进行托管,以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重组国有企业和银行,完成任务后改组为一般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6、国际机构参与模式

一些外国贷款人接受发展中国家银行的外债转贷款的损失,参与银行的不良资产重组。

菲律宾政府将农村部门的外债,折扣为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出售;银行将外债转贷款,转为外国贷款者的直接债权或股权。

(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1、存量资本注入包括由政府(财政)或私人投资者注资。

2、银行利用呆帐准备金制度,注销损失资产,优化资产。

3、将不良资产全部或部分从商业银行分离出去。

4、债权调整则通过签定新的贷款合同,向借款企业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5、股权代替其债权,在降低其贷款偿还优先级别的同时,提高对企业的控制能力。6、债权销售7、债务转换成债券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实践

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收并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6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鉴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政策性原因和体制性根源,资产管理公司采取了以账面剥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