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课件_第1页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课件_第2页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课件_第3页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课件_第4页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1.原始给定资料

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位于一条交叉公路边上。占地面积为16000㎡,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

2.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及有关参数

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由22个零件构成,装配图见图3-2所示,每个零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见表1。3.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由于液压转向器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其生产工艺过程也很简单,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件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与成品存储等阶段。(1)零件制作与外购液压转向器上的标准件、异形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是采用外购、外协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它十三个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3~表15。表中各工序加工前工件重量为:该工序加工后工件重量÷该工序材料利用率。(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生产出的零件经车间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放在半成品库。(3)组装所有零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液压转向器成品。(4)性能试验所有组装出的液压转向器均需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的成品送入成品库,试验不合格的的返回组装车间进行修复。一次组装合格率估计值为80%,二次组装合格率为100%。(5)成品存储所有合格的液压转向器存放在成品库待出厂。4.自然气象条件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南京的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分析过程1基本要素分析产品分析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为液压转向器,年产60000套液压转向器。该液压转向器共22个零件,其中自制13个,外购9个。液压转向器的装配图及自制件的工艺流程、物流量均已知。要求根据所给信息,以成本最小为原则,对该公司的十二个厂房位置进行设计。该公司生产的液压转向器产品自制零件种类(13)较多,生产数量适中,适合按照工艺布置原则。工艺布置工艺布置——即按生产工艺的特点来组织生产单位,在一个单位(如车间)集中同种类型的设备及工人。优点:设备利用率高,个别设备出现问题,影响不大工人固定于一种设备,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可以比较容易适应不同类型产品,柔性较大缺点:

产品(半成品)、原材料运输路线长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停放、等待时间长,延长了生产周期各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往来频繁,管理较困难根据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工艺的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如表2所示12个作业单位,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2作业单位的划分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途建筑面积2)结构形式备注1原材料库储存钢材、铸锭20

露天2铸造车间铸造12

3热处理车间热处理12

4机加工车间车、铣、钻削18

5精密车间精镗、磨削12

6零件检验车间零件性能试验12×12

7标准件、半成品库储存外购件、半成品12

8组装车间组装转向器12

9性能试验室转向器性能试验12

10成品库成品储存12

11办公、服务楼办公室、食堂等80

12设备维修车间机床维修12

对液压转向器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绘制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工艺流程,方便之后根据工艺流程对工厂布局进行设计。1、计算物流量

在了解整个产品的工艺过程之前,需要知道产品全年的总物流量及在各个工序上产生的废品量。物流量及废品量是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及设计厂房的很重要的依据。2、各个自制零部件工艺过程图在了解整个液压转向器的工艺过程之前,首先要对各个自制件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解并且为其绘制工艺流程图。3、绘制产品总工艺过程图对整体的液压转向器工艺流程绘制工艺流程图。3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全年物流量

产品名称

毛重/kg废料/kg铸造废料机加工废料精加工废料全年总质量连接块0.09/0.55=0.1636

0.1636*0.45=0.0736

0.0736*60000=4418.1828前盖0.90/(0.6*0.8*0.95)=1.97371.9737*0.4=0.78951.9737*0.6*0.2=0.23681.9737*06*0.8*0.05=0.04741.0737*60000=64422挡环0.03/0.4=0.075

0.075*0.6=0.045

0.045*60000=2700滑环0.03/0.4=0.075

0.075*0.6=0.045

0.045*60000=2700联动轴0.27/(0.4*0.99)=0.6818

0.6818*0.6=0.40910.6818*0.4*0.01=0.00270.4118*60000=247080阀体7.00/(0.6*0.7*0.9)=18.518518.5185*0.4=7.407418.5185*0.6*0.3=3.333318.5185*0.6*0.7*0.10=0.777711.5185*60000=691110阀芯0.60/(0.7*0.99)=0.8658

0.8658*0.3=0.25970.8658*0.7*0.01=0.00610.2658*60000=15945.636阀套0.56/0.80=0.7

0.7*0.2=0.14

0.14*60000=8400隔盘0.32/0.8=0.4

0.4*0.2=0.08

0.08*60000=4800限位柱0.01/(0.7*0.99)=0.0144

0.0144*0.3=0.00430.0144*0.7*0.01=0.00010.0044*60000=264定子1.2/(0.5*0.99)=2.4242

2.4242*0.5=1.21212.4242*0.5*0.01=0.01211.2242*60000=73453.2726转子0.6/(0.7*0.99)=0.8658

0.8658*0.3=0.25970.8658*0.7*0.01=0.00610.2658*60000=15948后盖0.8/0.8=1

1*0.2=0.2

0.2*60000=12000单个构件程序流程图产品总工艺过程图1原材料库2铸造车间3热处理车间4机加工车间5精密车间6零件检验车间7标准件、半成品库8组装车间9性能试验室10成品库4物流分析(1)多项产品程序图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零件的加工路线,绘制初始的多项产品程序图并且对当前的效率进行评价。对以上十三个自制零件的工艺流程图分析可知,只有4个自制零件的工艺流程图存在反复路线,其余9个位顺序路线。理想步数(10-1)*13=117总步数(10-1)*9+10+10+11+11=123效率评价117/123=95.122%改进前改进后理想步数(10-1)*13=117总步数(10-1)*9+9+9+11+11=121效率评价117/121=96.694%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量(kg)单位间物流强度(kg)年总物流强度(kg)11-21.9737+18.518520.492221-32.4242+0.86583.2919740031-40.1636+0.075+0.075+0.7+0.4+1+0.6818+0.8658+0.01443.975623853644-60.09+0.03+0.03+0.56+0.32+0.81.8310980052-41.1842+11.111112.295373771863-40.6061+0.0101+2.4242+1.2121+0.8658+0.60615.724434346474-50.9474+0.2727+7.77788.997953987483-50.6061+0.0101+1.2121+0.60612.434414606495-60.9004+0.27+7.0001+0.6+0.01+1.2+0.610.5805634830106-712.4112.41744600117-812.784712.7847767080128-912.7847+12.7847*20%*217.8986139-1012.784712.7847767080(2)物流强度汇总表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3)从至表在之前的产品分析中,已经对物流量进行了计算。由于在各个零件生产过程中有损耗,所以同一条生产工艺上的物流量在改变。所以越往后的生产中物流量是减小的,但是由于损耗不是很大,物流量的变化也不会很明显。根据所给作业单位数据及各个单位对应的编号做从至表。从从至表中可看出有物流关系的厂房,物流流动的从至关系。其中有物流关系的作业对为1-2,1-3,1-4,2-4,3-4,4-5,4-6,5-6,3-5,6-7,7-8,8-9,9-10,共13个作业单位对。从至表物流对流量表(4)物流强度分析表(5)物流相关图1234567891011121

AOOUUUUUUUU2

UEUUUUUUUU3

OOUUUUUUU4

IOUUUUUU5

IUUUUUU6

EUUUUU7

EUUUU8

AUUU9

EUU10

UU11

U12

物流原始相关表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5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根据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的作业单位的划分有原材料库、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机加工车间、精密车间、零件检验车间、标准件半成品库、组装车间、性能试验室、成品库、办公服务楼和设备维修车间。(1)明确各作业单位特点,包括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无振动、噪声、烟尘及异味等环境污染。各作业单位特点自然气象条件的影响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南京的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由于作业单位中的热处理车间、铸造车间会产生粉尘,而精密车间和和办公服务楼是要求远离粉尘的。所以在这里需考虑的自然气象条件主要为东南风,要求办公服务楼和精密车间不能位于铸造车间和热处理的西北方向,并且铸造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尽量靠的近一些。另外,在该厂空地处多种植树木,以保持空气中一定的适度,减少粉尘的纷飞。(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理由从物流,工作流程,作业性质相似,使用相同设备,使用同一场地等一系列因素整理出影响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理由编码

编号 理由 编号 理由1 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5 安全及污染2 生产服务 6 共用设备及辅助动力源3 物料搬运 7 振动4 管理方便 8 人员联系(3)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确定各作业单位对之间影响相互关系的因素,并初步确定相互关系等级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比例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 符号 作业单位对比例(%) 绝对必要靠近 A 2~5 特别重要靠近 E 3~10 重要 I 5~15 一般 O 10~25不重要 U 45~80不希望靠近 X 酌情而定(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6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1)各单位作业对综合关系采用简单加权的方法确定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该厂以产品生产为主,工艺加工较多,所以物料搬运较多,则可说明物流相互关系较为重要,因此确定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比例为2:1。分别将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量化,赋予A=4,E=3,I=2,O=1,U=0,X=-l,取值区间(-1,12)A:11-12E:9-10I:6-8O:3-5U:0-2X:-1得到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综合物流相关等级表单位对序号作业单位对关系密切程度综合关系

物流关系(权值2)非物流关系(权值1)

等级分值等级分值分值等级11—2A4I210E21—3O1I24O31—4O1I24O41—5U0U00U51—6U0U00U61—7U0U22U71—8U0U00U81—9U0U00U91—10U0U00U101—11U0U11U111—12U0O11U122—3U0U00U132—4E3E39E142—5U0X-1-1X152—6U0U00U162—7U0U00U172—8U0U00U182—9U0X-1-1X192—10U0O11U202—11U0O11U212—12U0O11U223—4O1E35O233—5O1X-11U243—6U0U00U253—7U0O11U263—8U0O11U273—9U0U00U283—10U0U00U293—11U0O11U303—12U0O11U314—5I2X-13O324—6O1A45O334—7U0E330344—8U0E330354—9U0U00U364—10U0U00U374—11U0O11U384—12U0O11U395—6I2A48I405—7U0U00U415—8U0U00U425—9U0U00U435—10U0U00U445—11U0O11U455—12U0X-1-1X466—7E3A410E476—8U0O11U486—9U0O11U496—10U0U00U506—11U0U00U516—12U0O11U527—8E3A410E537—9U0U00U547—10U0U00U557—11U0I22U567—12U0I22U578—9A4A412A588—10U0U00U598—11U0I22U608—12U0E33O619—10E3A410E629—11U0E33O639—12U0O11U6410—11U0E33O6510—12U0U00U6611-12U0X-1-1X综合物流相关等级与比例划分表总分关系等级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11,12A11.5159,10E57.5756,7,8I11.5153,4,5O1015.150,1,2U4568.175-1X46.060合计66100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234567891011121

EOOUUUUUUUU2

UEXUUUXUUU3

OUUUUUUUU4

OOOOUUUU5

IUUUUUX6

EUUUUU7

EUUUU8

AUUO9

EOU10

OU11

X12

(2)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1234567891011121

E/3O/1O/1U/0U/0U/0U/0U/0U/0U/0U/02E/3

U/0E/3X/-1U/0U/0U/0X/-1U/0U/0U/03O/1U/0

O/1U/0U/0U/0U/0U/0U/0U/0U/04O/1E/3O/1

O/1O/1O/1O/1U/0U/0U/0U/05U/0X/-1U/0O/1

I/2U/0U/0U/0U/0U/0X/-16U/0U/0U/0O/1I/2

E/3U/0U/0U/0U/0U/07U/0U/0U/0O/1U/0E/3

E/3U/0U/0U/0U/08U/0U/0U/0O/1U/0U/0E/3

A/4U/0U/0O/19U/0X/-1U/0U/0U/0U/0U/0A/4

E/3O/1U/010U/0U/0U/0U/0U/0U/0U/0U/0E/3

O/1U/011U/0U/0U/0U/0U/0U/0U/0U/0O/1O/1

X/-112U/0U/0U/0U/0X/-1U/0U/0O/1U/0U/0X/-1

总和54291679741-1排序679100531371012备注:序号作业单位名称1原材料库2铸造车间3热处理车间4机加工车间5精密车间6零件检验车间7标准件、半成品库8组装车间9性能试验室10成品库11办公、服务楼12设备维修车间7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关系等级表示方式表规定关系程度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之间距离为一个单位距离长度,E级为两个单位距离长度,依次类推;(其中表示储存区表示加工区表示办公区表示检验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8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根据给定的各作业单位的面积并按照1:1000的比例,由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以及初始的工艺布局和南京的自然气候条件我们可以作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把各作业单位占地面积附加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形成了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下图所示:9做出初步设施布置参考实际工厂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如下所示:1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5 安全及污染2生产服务 6共用设备及辅助动力源3物料搬运 7 振动4管理方便 8 人员联系根据以上的综合分析结果,对该工厂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关系。其中包括一定要紧密相连的等级很高的作业单元,同时也要兼顾不能靠近的厂房。所给材料中,办公区所占区域最大。故除了设计出办公楼外,也设计了一些供员工休息锻炼的场地,丰富员工的生活。由于工厂面积较大,除了各个作业单元外还有许多空地。为了将工厂的土地充分利用,在设计时加入了人工湖,草坪,树林等区域,可以提高工厂的绿化程度并且可以起到清除噪音,粉尘等效果。方案一平面图比例尺:1:1000注:该方案中的作业单元面积按照比例尺绘制,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道路,较宽的道路为10米,较窄的为5米。有“+”的区域为绿化带。方案二平面图比例尺:1:1000注:该方案中的作业单元面积按照比例尺绘制,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道路,较宽的为10米,较窄的为5米。有“+”的区域为绿化带。方案三平面图比例尺:1:1000注:该方案中的作业单元面积按照比例尺绘制,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道路为5米。有“+”的区域为绿化带。评价与选择单指标评价1、流量--距离分析评价

从流量距离角度分析知方案三的物流量及距离乘积和最小,其次是方案二,方案一的最大。从该方面考虑首选方案三。方案一物流--距离表

搬运工作总量S=1229532*5+197400*10+238536*22.4+737718*5+343464*10+146064*10+539874*32+109800*10+634830*34+744600*11.2+767080*5+1073916*5+767080*5=78770304方案二物流--距离表S=1229532*5+197400*18+238536*7.1+737718*5+343464*10+146064*10+539874*10+109800*10+634830*38+744600*5+767080*5+1073916*5+767080*5=67361996方案三物流--距离表S=1229532*5+197400*18+238536*5+737718*5+343464*5+146064*5+539874*5+109800*5+634830*12.1+744600*5+767080*5+1073916*5+767080*5=421567632、F-D图从F-D图的分析来看,方案三最优,其次是方案二,最后为方案一。方案一的F-D图根据方案一的F-D图可以看出,其中的有两个流量最大的在第四区域,,显然不是很合理。但是在一三区域的最多,总体来说比较合理。

方案二的F-D图根据方案二的F-D图可以看出,其中的有一个流量最大的在第四区域,显然不是很合理。但是其他都在一区域,总体来说比较合理。方案三的F-D图方案三的F-D图看起来很合理,所有的作业单位组都在一区域。3、物流简图分析方案三在物流布置这方面为最优方案,其次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一的物流简图由图可见方案一的整体物流布局比较混乱,而且有两个大物流所走路程比较远,所以在物流路线这方面方案一不是很好。方案二的物流简图从图可知该方案二的物流设计较为整齐,只是从精密车间到零件检验车间跨度有些大,其他的都很整齐,清晰。方案三的物流简图通过对方案三的物流简图分析,物流量较大的作业单位之间的距离较近且从箭头可看出整体物流较整齐有序。综合评价点评估法用以上单指标分析过后,将以上的分析为也纳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