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课件_第1页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课件_第2页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课件_第3页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课件_第4页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第三节

第四节种群调节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一节种群的概念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有的生态学家还在种群定义中加进其他一些内容,如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种群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或系统。种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一些群体特征。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使其能在生态系统内维持自身稳定性。种群不仅是自然界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份,同时,还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具体对象。第二节种群的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的密度和分布种群统计学★种群的增长模型★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它的研究意义在于:确定合理利用渔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的收获量;改进草场放牧制度、放牧强度和林场采伐制度;制订保护濒危生物、防止绝灭对策;提出农牧医病虫鼠草害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生态防治措施。种群动态研究涉及的内容: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种群动态的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实验研究和数模种群的密度和分布数量统计绝对密度相对密度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绝对密度绝对密度(absolutedensity):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绝对密度的统计方法:总数量调查(totalcount):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数量。大范围时有时采用航拍计数。样方法(useof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methods):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总数。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非洲斑马马拉河上的非洲角马肯尼亚纳库鲁湖上的火烈鸟标志重捕法

N:M=n:mN=(M*n)/m

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例如:标志39只鼠,再捕34只中,有标志鼠15只。则N=(M*n)/m=88只条件:范围内分布均匀;调查期内没有迁入迁出;没有出生和死亡。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捕获率:调查夜行性小啮齿类动物;粪堆数:调查兔、鹿等中、大型狩猎动物;毛皮收购:历史上美洲兔、猞猁9-10年数量变动周期即通过毛皮收购数而确定;单位捕捞鱼量:调查鱼类,如100小时拖网鱼量;鸣叫声:调查鸟类;动物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穴、巢、蛹等。相对密度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单体生物(unitaryorganism)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如鸟类、兽类等。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如水稻、树及珊瑚等。两个层次:一是合子产生的个体数(相当于单体生物的个体数),二是组成每个个体的构件数。种群统计学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结构和性比生命表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密度(density):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种群初级参数(出生入死)

①出生率(natality):生理出生率(physiologicalnatality)和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natality)②死亡率(mortality):生理死亡率(physiologicalmortality)和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mortality)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间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③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死亡和迁出使种群数量减少。次级种群参数:性比(sexratio)、年龄分布(agestructure)、种群增长率(populationgrowthrate)等。种群参数的一些基本概念生理出生率(physiologicalnatality):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又称最大出生率(maximumnatality)。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natality):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性成熟速度、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realizednatality)。生理死亡率(physiologicalmortality):最适条件下,所有个体都因衰老而死,这种死亡率称生理死亡率,又称最小死亡率(minimummortality)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mortality):一定条件下,种群实际的死亡率,又称实际出生率(realizedmortality)。种群结构和性比年龄结构性比年龄结构年龄结构: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通常用年龄锥体(agepyramid)表示。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增长(increasing)、稳定(stable)和下降(declining)型。种群的年龄分布(agedistribution)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年龄锥体的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种群:

呈典型金字塔形,幼年组个体数多,老年组个体数少,种群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种群迅速增长。稳定型种群:

种群出生率大约与死亡率相当,种群稳定。下降型种群:

幼年组个体数少,老年组个体数多,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种群数量趋向减少。种群年龄分布--1白橡树(Quercusalba)种群的年龄分布(Miller,1923)种群年龄分布--2木棉树(Populusdeltoidessubsp.)种群的年龄分布(HoweandKnopf,1991)立陶宛、匈牙利和卢旺达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b=0.014d=0.013b=0.011d=0.015b=0.039d=0.021立陶宛匈牙利卢旺达性比性比(sexratio):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侧的数量比例。第一性比:

受精卵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第二性比:

幼年成长到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第三性比:

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生命表动态生命表(dynamiclifetable),即同生群生命表(cohortlifetable):根据大约同一时间出生的一组个体(同生群)从出生到死亡的记录编制的生命表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staticlifetable),即特定时间生命表(time-specificlifetable):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数据而编制的生命表称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complexlifetable):包括了出生率的生命表称综合生命表。生命表的基本参数存活数nx存活率lx

=nx/n0死亡数dx

=

nx-nx+1死亡率qx=dx/nx=1-

(nx+1/nx) Lx是从x到x+1期的平均存活数Lx=(nx+

nx+1)/2Tx是进入x期龄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后的存活个体总年数,Tx=∑

Lxex表示进入x龄期,个体平均还能存活多长时间的估计值,称生命期望(lifeexpectancy)。ex=

Tx/nx e0为种群的平均寿命。e0=(L0+

L1+L2+...+Lx)/

n0e1=(L1+L2+...+Lx)/

n1…

藤壶的生命表(动态)lx=nx/n0qx=dx/nxdx=(nx-nx+1)

Lx=(nx+nx+1)/2Tx=Σ

Lxex=Tx/

nx动态生命表(藤壶)从藤壶的生命表可以看出3方面信息:生命期望ex:表示该年龄期开始时的平均能存活的年限,也称平均余年。存活曲线:以存活数的对数(lgnx)对x作图可得。死亡率曲线:以qx对x作图可得。Ⅰ型存活曲线(typeⅠsurvivorship):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率高。如大型哺乳动物;Ⅱ型存活曲线(typeⅡsurvivorship):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恒定,曲线呈对角线型。如鸟类;Ⅲ型存活曲线(typeⅢsurvivorship):一段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期之后,存活率相对高。如草本植物。年龄存活数的对数存活曲线Ⅰ型Ⅱ型Ⅲ型藤壶的存活曲线藤壶的存活曲线介于Ⅰ和Ⅱ型之间存活数对数表示的意义存活曲线中,为什么纵轴用存活数的对数表示而不是用存活数表示?因为我们关心的不是存活的绝对数量,而是某一时间段内单位个体的存活变化率。例如:开始有1000个体,一年后死亡500,则减少的对数值为:log(1000)-log(500)=0.3;假设开始有100个体,一年后死亡50,则减少的对数值为:log(100)-log(50)=0.3;两者完全一致,而死亡的绝对数两者差别很大。野大白羊的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夹竹桃属Phloxdrummondii几种生物的存活曲线白冠雀和美国知更鸟泥龟mudturtle多年生植物静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区别:静态(所有马鹿均是57年前出生的);动态(均是57年出生的)。同一时间坐标表示的年龄是完全不同的。动态和静态生命表的优缺点动态生命表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而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的年份,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没有变化,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动态生命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但历时太长工作量太大,难以获得生命表数据。静态生命表虽有缺陷,在运用得法的情况下,还是有价值的。综合生命表基本参数:mx栏:又称生育力表(fecundityschedule),描述种群各年龄段的出生率,常以每雌产仔率为指标。kx栏:又称致死压力(killingpower),表示年龄组死亡率的指标,由lx栏导出,kx=lglx-lglx+1。净生殖率R0,R0=∑lxmx,既包括种群在该特定阶段中新出生的,也已扣除了死亡的,所以R0代表该种群经过一个世代后(世代时间T)的净生殖率。T为世代时间(generationtime),它是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用生命表资料可以估计T的近似值,即T=∑xlxmx/R0=∑xlxmx/∑lxmx

(书上例子P50)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种群增长率(r):表示每员增长率(percapitalgrowthrate),是一种瞬时增长率。在进行物种间比较种群增长潜力时,r比R0更具可比性。计算公式:r=lnR0/Tr对于计划生育具有启示作用,控制人口,应减小R0值(限制每对夫妇子女数)和增大T值(晚婚晚育)。内禀增长率(rm):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在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