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_第1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_第2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_第3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_第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篇)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其次单元是“分数除法”,其中第一小节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在教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好办,由于有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做根底,在课堂上,只要按课文编排稍做解释学生就可明白。

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对课文编排讲解内容作了一下变动。这一小节有3道例题,分别讲“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得来,如何向学生讲得明白,始终是教师们所苦恼的问题。不讲嘛,好像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即使是教师认为自己讲得很明白,其实学生真正理解吗?我认为,学分数除法的关键是记牢、娴熟运用“计算法则”,至于这计算法则是如何得来的,可临时忽视。我把这3道例题分为两节课讲解。第一课时讲“分数除以整数”,通过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使学生明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说“÷2”=“×1/2”,进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数、1/3是3的倒数……,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尽管我用的是课本例1的教学素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有意忽视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是分数还是整数的问题,只是强调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乘除数的倒数。教学完例1,就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强化“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概念)其次课时,同学生学习例2、例3。课文中例2“一辆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是具体地讲解了为什么18÷2/5最终可以表达为18×2/5,而我只是依据题意列出18÷2/5后,让学生回想例1的学习过程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说出18÷2/5=18×2/5,然后计算得出结果,而省略了中间的讲解过程。接着学习例3“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14/15÷3/10=14/15×3/10”。这两道例题是应用题(但在教材安排中,没有把它放在分数除法应用题范围内),我没有把留意力放在计算法则的推倒过程上,反倒是依据题意为什么这样列式花了些时间。

3道例题学习完(还包括相当量的练习),用了两节课,学生已经把握了“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依据学生状况的反应,学生把握这一小节的”学问是扎实的。

现在我还在想,既然乘法不强调被乘数与乘数,如,一本书5元,买3本要多少元?既可以5×3,又可以3×5,只要结果是15元就算对,(但我坚持认为5×3和3×5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现行教材认为结果一样就行)那么,在学生不太明白算理而只把握计算方法,在教学上应当是允许的。或许我这样做有点离经叛道,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教学观念,但要求肯定要让学生明白全部算理教学才算胜利,似有点不太实际。学生(包括成人)许多时候知道要这样做并且做对了,已经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又何必强求肯定要“知其所以言”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二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头,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熟悉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会读、写简洁的分数。本课的教学重在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生活阅历,使新旧学问相互融合,对分数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新旧学问间的连贯与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内化分数的意义。

一、动态演示,了解分数演化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传授学问,同样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数学学问是理性的,但也饱含着人类才智的结晶。对于分数的产生,教科书分散在课前和课末呈现,为了让学生能也许了解分数产生的演化过程,在现实问题中叙述分数的产生,配于课件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粗略地知道学问的来源,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数学学问与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

二、制造冲突,突破分数认知难点

学生已把握用一个物体表示,要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表示出1/4,让学生自由地制造。这样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是教师的示意与启发,而是学生自我发觉和制造的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问题,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学生依靠于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浅薄的,假如只靠练习加以强化,势必影响着后续学问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以问题激发思索,在“比拟几个,为什么单位”1“不一样,都可以用表示?”中,从详细实例抽象出单位“1”,使思索问题摆脱详细实物的依靠,明白了一个分数关键看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同样是一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中,体会了单位“1”的数量多少影响着每一份的大小。这样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意义翻开了一扇才智之门。

四、拓展训练,体验学问应用价值

学问只有在详细应用中,才显示学习的价值。课末除了完成书上的局部练习外,增加了两道思维训练题,猜数嬉戏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思索、辩论中,既把握分数的意义,又培育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看图说话中,既稳固新知又渗透着不同单位“1”的相互转化思想。

整堂课教学,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共享彼此的思索、沟通各自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学问。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三

《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在引课上,我把古代人用打结的绳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故事情境图和课外阅读“你知道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放进了课堂导入之中,让学生在知道分数产生的根底上,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数方法的逐步形成,呈现了分数的进展史。像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在我平常的教学中尝试的不多,幸好从学生的反响来看,效果还不错。从而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讨论分数的欲望,同时也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引课上这点做的比拟胜利。

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详细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在多种学习活动感知分数的意义。

第一环节,理解单位“1”,感知分数意义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供应的练习纸上的4幅图中有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的图形,分别表示出1/4,可以涂一涂,圈一圈,之后展现学生是如何表示1/4的,让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一.1秘感受。然后让学生思索:在表示1/4时,同样表示的是一份,为什么对应的,有的是1个,有的是2个,也有的是3个,甚至半个……在争论沟通中得出:整体在变化,平均分的份数一样,每一份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进而对这四幅图进展分类:一个物体的和一些物体的,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概念:单位“1”,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找出把谁看作单位“1”,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让学生举例,让学生结合实际找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在这整个环节中,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局部内容,充分表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猎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问的形成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获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这点比拟胜利。

其次环节: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再次操作,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找到其他的分数,同桌合作找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图形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让学生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预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在难点处理解和把握不够到位,学生找到许多分数,大局部分数还是停留在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这样的分数,只有一小局部学生能从多个物体中找到不同的分数,突破难点处没能想到更多的方法,我就引导总结了分数的意义,有些牵强,没能很好的突破难点,同事建议不防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情境下让其说几个分数表示什么,进一步剖析分母表示什么?(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表示什么?(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线表示什么?(平均分),这样突破难点,学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同事的一席话,让我在难点处不知如何更好的处理分数的意义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注意让学生在应用中稳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供应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动手操作、同伴合作、观看比拟、分析争论等方法,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熟悉,而且把对分数的熟悉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存在的缺乏: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够敏捷,教材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到位,突破难点处没能想到更多的方法。其次,课堂上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比拟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与提升。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留意了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由易到难,先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使学生回忆旧知,充分敬重了学生的认知根底,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学问,既可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然后巧设“玄机”:出示一个被布遮盖住只露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个正方形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使学生从对自己的答案比拟有信念到引发学生新的思索,加深了学生对整体“1”的熟悉。

1、通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单位“1”的数量与每份数置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