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名师获奖_第1页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名师获奖_第2页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名师获奖_第3页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名师获奖_第4页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法拉第(1791-1867)MichaelFaraday一、电力的广泛使用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早期发电机—德意志人西门子早期电动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也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街头无轨电车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时间:2.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著名发明有:留声机、活动电影机、电灯、电报、电话、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能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电灯的发明和使用:爱迪生2.电话、电报的发明和使用:贝尔、莫尔斯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新通讯工具莫尔斯及其发明的早期电报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电灯的发明和使用:爱迪生2.电话、电报的发明和使用:贝尔、莫尔斯3.汽车、飞机的发明:卡尔·本茨、莱特兄弟交通工具新动力:内燃机19世纪的伦敦街头,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交通工具这是什么汽车的标志?奔驰汽车的创始人——德国卡尔·本茨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了内燃机,之后,在1885年他试制的汽车成功。他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

1885年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于同年1月29日立案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5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

汽车的演变莱特兄弟--征服天空的王者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冯如和他的飞机

中国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被称为“中国创始飞行大家”。1910年,他制造的飞机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机大赛中获得“时速第一”奖。然而由于中国政局的动荡,致使冯如在中国制造飞机的愿望成为泡影。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影响:

汽车和飞机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课堂辩论会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应当积极的发展汽车工业。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问题,应当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应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

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工业革命的成果:三、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堂小结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标志: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1.电灯的发明(电器):爱迪生2.电话电报的发明(通讯工具):贝尔、莫尔斯3.汽车、飞机的发明:卡尔·本茨——汽车之父莱特兄弟——飞机2.加强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类步入到电气时代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带来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亚非拉的贫穷落后比较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开始国家政治前提开始标志主要标志开始行业理论基础动力能源进入时代完成标志交通工具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1840前后)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英国首先开始美、德等多个国家同时进行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轻工业

重工业

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牛顿力学

改良的蒸汽机(木柴、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轮船、火车机车

汽车、飞机等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3.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学+技术=生产力学习效果检测: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点是A.内燃机的创制

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讯事业迅速发展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学习效果检测:1.“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