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东陵解说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来清东陵旅游观光。您现在已进入“风水宝地”。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同各位一道欣赏探寻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首先,预祝各位朋友旅游愉快身体健康。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的遵化市境内,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这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涌入。是一处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人称东方古埃及墓群。首先介绍一下清东陵的基本情况。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共统治中国268年。其间经历了10个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没有修建陵寝以外,其它的9位皇帝分别在河北省的遵化市和易县境内修建了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后妃陵墓群,即清东陵和清西陵。另外,在辽宁省沈阳市还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在新宾县建有清代远祖的永陵。所以,清代陵寝很多,这几处陵寝都营造得各有特色,各具千秋,但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就要数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了。清东陵自康熙二年(1663年)葬入清王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起,至1935年同治皇帝的二位皇贵妃入葬惠妃园寝赴,历时272年之久。共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整座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北延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翠,山秀石奇,气象万千。当时,“后龙”由外向内分别设汛拔和外、中、内火道,并派士兵驻守,负责封山育林,防洪防火。“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可谓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寝依山面野,井然分列在这78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内,其间苍松翠柏、楼殿亭阁、门坊城垣、桥柱碑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封建统治者历来把皇家陵寝视为“万年龙虎抱、日夜鬼神朝”的风水宝地。清朝统治者虽是满族人,受汉族文化影响对陵寝的修筑,与汉人一样极为重视。顺治皇帝在一次狩猎中偶然来到遵化昌瑞山下,看到这里风光秀丽,环境幽静,前水后山,风水极佳,骑在马上流连忘返,于是亲自选定了自己的陵址。昌瑞山就成了清帝的万年吉壤。清东陵陵区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东侧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以及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还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嫔园寝。在清东陵15座陵寝之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当数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陵寝孝陵。孝陵建于昌瑞山主峰南麓,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西依层峦叠翠的黄花山,南为一片开阔的平原,前有天台山和烟墩山东西对峙,形成陵区的天然门户,被称为“龙门口”。龙门口内耸立着一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高13米,宽32米,它是清东陵陵区的标志物,每根石柱的夹杆石上,雕有双狮戏球、奇花异兽、二龙戏珠图案,曾经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石雕彩绘依然依稀可见,历经两次大地震,石牌坊依然岿然几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石牌坊以北,便是清东陵的总门户大红门,这是清东陵“前圈”内诸多建筑物中唯一的一座庑殿顶建筑,有三个门洞,两侧连接着陵区的“风水墙”,门外东西两侧各立一块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的下马牌。进大红门,是一条长达5600多米、宽12米、用砖石铺成的神道。神道东侧的第一座建筑是具服殿,供帝王谒陵时休息、更衣之用。再往北,在神路中央矗立着一座高约30米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神功圣德碑楼。楼内背上竖立着高6.7米的神功圣德碑,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清朝定鼎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丰功伟绩”。据传,清初钦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国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第六帝道光年间的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对此只字不提,却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功绩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于是下了一道谕旨,不许给他立功德碑。所以自道光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为定制。由神功圣德碑北行,绕过一座天然形成的影壁山,放眼望去神路两侧井然有序地排列着18对形像各异、威武雄壮的石像生,其中狮子、狻猊、骆驼、大象、麒麟、马各两对,一立一卧,武将、文臣各三对。三百多年来,它们始终站立于此,虽历经世事沧桑,仍忠心耿耿地看守着皇帝的陵墓。每座石像都用整块青白石雕成,古朴粗犷,突出写意的风格,它们与苍松翠柏相映,使神道圣洁、庄严、肃穆,气势非凡。石像生以北是龙凤门。传说它是按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皇帝之灵经过此门即可进入天堂。实际上起着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穿过龙凤门便是孝陵的七孔桥,此桥最具特色,它长过百米,形似长虹。最奇妙的是它两侧的栏板,这些栏板是用一种特殊质料的汉白玉雕砌而成。内含50%的方解石和铁质轻轻敲击,石栏板会发出金钟、玉磬一般美妙和谐的声音。七孔桥上的栏板,按石料所发的声音,似与古律宫、商、角、征、羽五音相似,因此这座桥也被称为“五音桥”此桥可称得上是座当代奇桥。(开国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越过四座神路桥就是孝陵的主体建筑部分。清代陵寝建筑基本治袭明代陵寝规制并加以发展,开创了清王朝的皇陵规制。孝陵建筑由神道碑亭开始,往北依次为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明楼、宝城和宝顶。陵院西侧砂山上,苍松翠柏,簇拥黄色彩虹,雄伟壮丽。孝陵墓主顺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18年,终年24岁。顺治帝1661年死于天花,火化后葬入孝陵,地宫中还葬有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棺椁。关于顺治皇帝,野史有很多传闻,说的最多的是他出家五台山;还有对其遗体火化一事众说纷纭。顺治皇帝火化入葬,这是在关内清朝皇帝中仅有的,究其原尾,一是顺治好佛,这位“行痴”皇帝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圆寂”后火化;二是遵循故土先祖之习俗,满慈禧陵三殿的梁枋都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这是木料中之上品,木质坚硬,纹理细密。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三殿内外彩画共有2400多条金龙,分为行龙、卧龙、升龙、降龙、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我们知道,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紫禁城金銮殿(太和殿)内只有六根贴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斗立体铜鎏金的盘龙,龙首向下,龙尾向上,在龙须上设弹簧,随着空气流动,龙须自行摆动,美妙无比!三殿墙壁也不同于其它后陵,内壁雕刻成五蝠捧寿,四角盘肠,万字不到头图书馆案,全部筛扫红、黄金。整座殿堂金壁辉煌,其精美,豪华令人膛目,据档案记载,令三殿用叶子金就达4592两1钱4分3豪。慈禧陵的石雕图书馆案堪称一绝。隆恩殿围以汉白玉石栏,在所有栏板上用浮雕技法刻成凤在前“飞”,龙在后“追”的图案。76根望柱的雕刻打破了一龙一凤相间排列的传统格局,而是在柱头上全部雕刻翔凤,而龙则雕在柱身上,里、外两侧各一条,形成了“一凤压两龙”的图案,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殿前的龙凤丹陛石更是石雕中之珍品,丹陛石的图案布局打破了龙凤并排的格局,而是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艺、凤足、凤冠、龙须、龙爪等10处透雕,增强了图书馆案的立体感。总之,丹陛石图案新颖,风格独具,凤舞龙飞,栩栩如生,可谓石雕中的珍品。慈禧陵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称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慈禧陵的地上、地下建筑,尤其是那众多的石雕,把慈禧太后实际统治中国48年,控制两个皇帝(同治、光绪)的一生政治经历和飞扬跋扈的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慈禧把自己的陵寝建得富丽堂皇,她的葬礼竭尽奢华,她企盼到了阴间能继续过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在她死后仅仅20年的1928年,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案”。慈禧陵还有乾隆的裕陵,被军阀孙殿英的士兵掘开。在地宫中,棺椁内和慈禧身上的世所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她的遗体被扔出棺外,惨遭不忍睹。现在棺椁内保存的是慈禧太后的一具干尸。8、孝庄文皇后陵前在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东侧,陵区风水墙之外,有一座规制独特,自成体系的陵墓,它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妃,清世祖顺治帝的亲生母亲,康熙皇帝的祖母。福临继位后尊其母为皇太后。玄烨登极,尊她为太皇太后。在整个清东陵清西陵中,孝庄文皇后辈份最高,她的陵寝建筑规制在清代皇后陵中等级最高。但是,昭西陵为什么孤零零地修建在清东陵区之外呢?几百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一批又一批好事者,也由此生出很多离奇的传闻,好事者极力渲染,其中淬最广的当是“太后下嫁”。野史载,太后下嫁其小叔摄政王多尔衮,自绝于前夫(皇太极),所以不能附葬昭陵而玷污先皇的“万年吉地”,更因后世天子对其不守妇道之行深恶痛绝,就将其葬在东陵风水墙外,罚其为子孙后代看守大门。然而传闻不等于信史,上述说法纯系望陵生事,对孝庄文皇后则是莫须有的罪名。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历经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太宗皇太极,抚育世祖福临和圣祖玄烨两代幼主,呕心沥血;她拒绝垂帘听政,控制朝政;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殊地位,对协调满洲贵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的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巩固统一,开创后世的康、乾励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功在清朝,被史家誉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那为什么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之外呢?孝庄文皇后留下的遗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时,面谕康熙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心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对太皇太后极其孝顺的康熙帝在祖母仙逝后,为感念其恩德,特将慈宁宫东边刚建成不久的5间寝宫拆运至清东陵,改建为“暂安奉殿”。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孝庄文皇后梓宫由北京朝阳门外殡宫移至清东陵暂安奉殿。直至雍正三年才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将停放36年之久的孝庄文皇后梓宫安葬进地宫。重檐庑殿式的隆恩殿,内外两道围墙,三座门建在三殿之前,以及无沟、河、砂山都成了昭西陵的特色。孝庄文皇后的陵虽与沈阳的昭陵有千里之遥,但毕竟是同一体系,其陵名就足以为证,所以必须建在东陵陵区之外,以示区别。从上述解说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昭西陵之所以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一是遵照了孝庄文皇后的遗愿,不使其远离亲手抚育的子孙两代皇帝;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厨房卫浴展合作协议3篇
- 每周工作总结(18篇)
- 班主任秋季新学期工作计划2025(4篇)
- 2025房地产个人工作总结(20篇)
- 2024年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招聘考试真题
- 甘肃农业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真题2024
- 腈纶纤维在航空航天器的应用考核试卷
- 热电联产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发展中的影响考核试卷
- 智能化结构健康监测材料考核试卷
- 选择性育种对犬类行为遗传的影响
- 202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DB51-T 5071-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Elephant'sfriends绘本阅读(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选择题(压轴)(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吸脂器行业现状动态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渠道视角下伊利股份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9000字(论文)】
- 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