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港公路(第三标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_第1页
疏港公路(第三标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_第2页
疏港公路(第三标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_第3页
疏港公路(第三标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_第4页
疏港公路(第三标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疏港公路(第三标段)SⅧ-1第1页共7页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1.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概述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热、秋短、冬迟特征。最高气温44.3℃。最低气温-3.1℃,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35.67mm,最大降雨量1544.80mm(1968年),最小降雨量798.70mm(1958年),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降雨量约110.27mm。线区地形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高程最高点位于K1219+944附近高程392.30m,其最低点位于磴子河,高程260.80m,相对高差为131.50m。公路所经地带主要为丘陵山包、平地等地貌,沟谷段多为旱地。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旨在对建设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对可能产生的水和噪声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并从营造优美、和谐、自然的景观出发,以“安全环保、简约合谐、养管便捷、经济适用”的理念贯穿设计始终,结合沿线土壤、气候以及沿线自然景观、人文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达到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力求创造源于自然、融入自然的公路绿化景观。具体的设计内容为:环境保护设计:包括中央分隔带、填方边坡、挖方边坡(含坡脚碎落台)和取弃土场等绿化设计,大气、水、声环境的污染防治工程设计。1.1设计依据及参考规范(1〉关于本项目的委托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第五次修订)(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5号令)(8)《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CQJTG/TDO7-202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14)(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2)《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22—94)(13)《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1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设部CJJ/T82-2012)(15)关于本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16)《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1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2.1生态环境影响及措施(1)主体工程设计中相关措施1.在前期选线中引入“环保选线”的理念,对环境敏感点路段作了相应的线形优化,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一原则,尽量远离保护目标。选用合理技术指标,顺应沿途地形、地貌,少占农田、少拆房屋、少伐林木。2.合理进行土石方平衡设计,减少取土、弃渣量,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并对开挖边坡和取弃土场进行及时的挡防工程和截排水工程设计,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3.跨敏感水域桥梁设置桥面雨水收集系统,避免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水体,影响水体。4.在路基和桥梁的施工组织、施工方式上明确不能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古树进行破坏,对自然植被进行随意砍伐。(2)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相关措施1.按公路绿化美化设计要求,完成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和路域内绿化景观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目的,同时体现区域景观特色。2.取(弃)土场、施工场地、新建施工便道的水土保持工程和表土剥离工程。2.2水环境影响及措施(1)环水保分析和结论1.公路建设施工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废水,由于其量少,不会对农田和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公路建设施工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公路桥面和路面径流污水,污染物质为悬浮物、油和有机物;桥面径流对敏感水源不产生影响。(2)主体工程设计中相关措施1.为减少对水体的破坏和水质污染,路线布设应尽量考虑跨越河流,同时减少临河临水库路段的布设。并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跨越形式及桥梁结构,跨河桥梁尽量避免了水下施工,或者保证在枯水期水体中没有桥墩。2.全线均设置了完善的截排水系统,对路域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有序排放,可有效减少水污染事故的发生。3.跨越敏感水域的桥梁设计了强化防撞护拦,并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提请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3)建设及运营期施工和管理建议建设期内,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入附近水体,应集中堆放处理;桥位河流两侧施工营地设置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设沉沙井、挡墙等;各类材料应该备有防雨遮雨设施;拌和场、预制场应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沉淀池。在运营期间,公路建设方应加强管理,对路线经过河流路段制定必要的风险应急措施。2.3大气环境影响及措施(1)环水保分析及结论公路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扬尘、粉尘和沥青烟。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凝土和灰土的拌合,以及材料运输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沥青烟产生于沥青的熬制、搅拌和路面铺装。由于产生量小,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较小。运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由于此部分污染物质产生量少,污染物浓度不高,本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各路段的评价区域不产生污染影响。(2)主体工程设计中相关措施主体设计中合理设置了拌合站位置,混凝土搅拌站及灰土拌合站设置在开阔空旷的地方,距料场、灰土拌合站设在集中居民区200m以外。在施工组织中交代了(3)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相关措施在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加强了对全线的自然植被恢复和景观设计,绿化景观不仅能降低噪声污染,又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同时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4)建设及运营期施工和管理建议在建设期,公路建设方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督导,以确保各项环保设施的落实。2.4声环境影响和措施(1)环水保分析和结论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由施工作业机械产生,单种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源3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30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35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为距路边50m以内的居民区,昼间施工将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干扰。夜间施工在一定范围内将会对居民的休息产生较大的干扰。公路建成后将会对距公路中心线左右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学校和居民集中点等造成噪声污染。依据项目的初步设计外业的现场踏勘,影响范围内无学校、疗养院等重要敏感点,部分居民聚居区在近期和中期各敏感点噪声略有超标。(2)主体工程设计中相关措施在前期选线中引入“环保选线”的理念,对敏感点周围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噪声敏感点局部线形采取了优化和绕避措施。(3)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相关措施通过对运营期噪声的预测,并结合本项目和各声敏感点的特点,对噪声超标地段的敏感点采取隔声窗防护措施。(4)建设及运营期施工和管理建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公路建设方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督导,以确保各项降噪措施的落实,并加强管理,做好下述工作: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例如打桩机)在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尽量在学校不上课期间从事高噪声的施工活动;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2.5景观环境的影响和分析(1)环水保分析和结论公路建设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景观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因山体开挖对植被的破坏,致使山石外露,与周围的绿色环境形成反差,色彩很不协调。同时,由于公路建设加入了人工构造物,形成新的廊道,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自然景观,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格局,将对原有景观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是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对路域范围内的景观设计将极大改善对原有景观的破坏,新的道路景观廊道犹如生态长廊,给人美的感受。(2)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的措施主体工程主要从选线和具体路基设计上进行景观考虑,对于高填路段,做了桥梁和路基方案比选,高挖路段做了隧道和路基方案比选,避免大填大挖造成难以恢复的水土流失,这也是绿化景观工程的基础。(3)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相关措施本篇设计对路域范围进行绿化景观专项设计,在路基绿化以及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融入了自然和谐的景观概念,从设计的构思、材料、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栽植模式等方面考虑公路与项目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协调性。2.6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分析项目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大大改善涪陵区现有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这一地区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劳动就业,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公路的建设将提升沿线土地的利用价值,这是全局性的和长远的影响。(2)主体工程设计中相关措施主体工程在选线过程中本着少占地、少拆迁的原则,有力地减少了社会环境负影响,并在设计中设有平面交叉,在人口密集地区增加人行通道,解决了居民一般通行问题。2.7环境保护方案本设计的环境保护工程主要以声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为主。2.7.1声环境污染防治经调查,本项目公路推荐方案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宾馆、福利院和卫生院,全部为居民聚居点。声敏感点多位于既有县道或乡村道路两侧,现有背景噪声值偏高或已超标,拟定对上述声敏感点安装隔音板。2.7.2水环境污染防治建议公路管理方应制定完善的水污染应急预案,以防不时之需。并配备污水处理管理人员,定期检修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运行情况,并在雨天、多雾天等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段里,提高警惕,增加巡视次数。对于污水处理沉淀池,在运营期间,如果出现紧急事故,包括载有液态污染物质的车辆在上述路段区域内发生事故而导致污染物质泄露,必须立即采取应急预案。公路管理方应立即报警,通知当地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组成专家组进行应急处理。污水处理管理人员应立刻察看蝶阀是否打开,并排放沉淀池中原有的雨水,收集并储存因交通事故泄露产生的桥面或路面初期径流,根据污染物质的危害程度、危害等级等特征,由专家组确定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如果污染物质的量比较大,沉淀池不能容纳的时候必须将多余的污染物质进行转运并等候处理。公路管理方必须对因交通事故可能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向公路管理人员进行化学品等污染物质的知识的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避免因交通事故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或进一步引起更大的二次污染,对自然、社会产生危害。2.7.3水土保持工程(1)取弃土区水土保持设计取弃土区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包括场址选择、拦挡工程、截排水工程以及植被恢复工程。其中,本篇中仅对植被恢复工程进行设计,挡防及截排水等工程由路基部分进行设计,详见路基设计文件。本项目取弃土场为临时性占地,占地性质为旱地、水田、山地。采用的挡防工程为C20片石砼,排水工程为C20砼排水沟,并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弃土形成的坡顶应满足排水要求,要设置不小于4%的自然排水坡度,弃土完毕后进行植被恢复。取弃土堆的植物措施要从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发,以恢复原用地功能为目标。根据所处位置采用乔、灌、草进行绿化,应选用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取弃土前应清理表层30~50cm土体保存,取弃土完成后,将表土覆于渣场表面用于绿化或复耕。弃土场坡面及顶面应回填30~50cm种植土并撒播或点播植草、灌处理。可视范围内的取、弃土场,应栽植乔、灌木进行遮挡。撒播或点播材料配比可采用:种子20~30g、复合肥100g、钙镁磷250g、粘合剂3g、保水剂5g、木纤维200g、无纺布30g。种子可采用草种、草灌种子、草花种子、草灌花种子四种方式,种子种类宜选择3~4种。植草种子不宜少于20g/m2,植草花、草灌种子不宜少于25g/m2,植草、灌、花种子不宜少于30g/m2(草、灌、花质量比为2:7:1或1:8:1)。应按人工清坡、覆土5cm、洒水保湿、喷播种子、养护的顺序施工。取弃土场绿化率不应小于80%,灌木覆盖率不应小于70%。(2)表土临时堆放场表土是优良的绿化土壤。本项目本着保护并充分利用土壤资源的目的,在土建施工前对主体工程占地区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原则上旱地剥离厚度30cm,林地剥离厚度15cm)并集中临时堆放在设计指定场所,本项目表土临时堆放场与弃土场共用,原则上在弃土场一角设置表土堆放场,该部分表土不仅可供后期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和路基绿化工程调配使用,亦可为当地土地整治提供土源。为避免存放过程中(一般临时堆放1-2年)雨水冲刷,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设计采用设置土排水沟、土袋挡墙、撒播豆科植物肥土等水保措施,并待表土利用完毕后遵循“占地还耕、占林还林”的原则进行迹地恢复,表土临时堆放场的水土保持设计详见本篇,其工程数量以表土剥离量进行综合单价计量。(3)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临时场地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排水措施和使用完毕后的迹地恢复措施,以避免雨水冲刷带来水土流失,并最大可能的恢复临时占地的原有用地功能。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主要有预制场、冷热拌场。临时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根据场地周围地形地貌场地确定是否设置土排水沟挡防,防止雨水冲刷。并在场地施工结束后,清除场地内不需要保留的临时建筑及硬化地面,废弃物应及时运至附近弃土场,同时,为防治水土流失并恢复其原有用地功能,对原占有水田、旱地的临时场地回填表土50cm进行复耕,占用山林地的临时场地还林绿化。(4)新建施工保通便道本项目多数施工便道属于原路整修,施工便道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主体的挡防和排水工程,本篇仅对便道开挖形成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3.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表现手法等3.1设计理念本项目的景观设计以生态、自然和和谐为理念,以自然植被的恢复、弱化人工痕迹为主,力求生态、自然、和谐。3.2设计原则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因地制宜:应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交通安全、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尽可能地选用乡土树种,并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绿化效果。师法自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工痕迹,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协调、弥补和美化道路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经济可行:设计过程应考虑其经济性,以便于后期人工养护,尽量少维护甚至不维护,实现绿化景观工程的经济性。3.3绿化景观表现手法通过对路线沿线区域植被分布、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尤其是重要节点现场状况的实地勘察,对沿线区域行政规划资料的收集和筛选。绿化景观着重以植被的自然恢复为主,设计加大造林力度,采用乔木(主要为蓝花楹、紫薇和大叶女贞)及灌木(主要有红叶石楠、蚊母、黄花决明)相互辉映,使路域景观达到以乔为主,灌木为辅,草类自生的状态。4.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4.1物种选择项目区有着丰富的绿化苗木资源,且远运方便,苗木来源相当广泛,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和了解,确定了以下绿化物种选择原则:1)适地适树当地物种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对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且能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功能。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本次设计中选择林业部门常用树种进行绿化。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使公路绿化更加丰富多彩。为适应项目高水平绿化需要(景观协调、美化、香化已成为公路绿化水平、档次和文明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应适当利用当地引进驯化外来树种的优势,丰富公路绿化物种的选择范围。3)兼顾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公路绿化应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栽植灌木与点播灌木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考虑公路绿化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4)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公路绿化的生态功能是公路树种的重要选择指标,其经济价值也是树种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不影响公路绿化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公路绿化的经济效益。5)坚持绿化与美化,乔木与花灌木相结合的原则公路两侧在绿化的同时,应当注重乔、灌、花、草的组合,达到美化、香化的目的,以提高公路绿化档次和水平。根据以上物种选择原则,结合项目区的苗木来源情况,初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公路绿化的主要绿化物种,详见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表。4.2苗木的来源及组织本设计所采用的绿化物种大部分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少量造林物种和野生物种需提前进行进行种籽采集。具有良好适应性且繁育简便,生长迅速的物种,适宜大规模组织生产。4.3原生植被的保护与移栽为体现环保理念,保护地表植被,项目建设之前应对公路开挖线以内的可移植植物实施人工移植作业。项目沿线自然植被以松柏类、竹类、桉树、果树类为主,一般对于胸径大于10cm的松柏树、桉树等大乔木难以移植成活,通常可不进行移植;对于胸径小于15cm的其它常绿阔叶类乔木可根据其具体的物种特性确定是否移植;胸径小于20cm的落叶阔叶乔木可选择在早春树木萌芽之前进行移栽。移栽作业中需注意以下两点原则:1)移植目的地的立地条件,即对树木生长意义重大的环境条件,要适合移栽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要求“就近移栽至立地条件相似的林地上”。2)移栽过程中先移小树,再移大树。通过对小树移栽全过程的观察。验证、总结,能为移植大树积累当地条件下的宝贵经验,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切忌一开始就移大树。5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情况5.1路基绿化方案路基绿化景观主要包括路基边坡的植被恢复景观设计,路堤土路肩、填方护坡道、挖方边沟的绿化景观设计。(1)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景观设计根据现场对沿线土壤、植被的调查,本项目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景观设计应注重从自然和长期效益出发,以常绿的乡土乔灌木为主。边坡的植被恢复景观应在边坡工程防护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选用黄花决明、紫薇、大叶女贞等。同时,适当增加常绿小灌木的种类,选用适当的该项目区域城市绿化常见的灌木,乡土物种通常选用种籽进行点播或撒播,城市绿化物种选用灌木小苗。边坡植被恢复景观是在结合了边坡坡度、高度、地质情况下综合确定的,灌木种子的配比和栽植模式应与边坡的植草防护形式相关。本项目的挖方边坡植被恢复要以灌木为主,采用点播灌木种籽、撒播植草的方式进行,对于坡比等于和缓于1:1的边坡适当穴植小灌木。对于填方边坡注重于造林,适当撒播灌木种子和草籽。本项目的植草防护形式包含直接喷播灌草、挂三维网喷播灌草、衬砌拱护坡、挂铁丝网喷基材、锚杆结合砼预制格挂网喷基材、框架锚杆(锚索框架)挂网喷基材和框架锚杆(锚索框架)挂三维网喷播灌草几种类型。1.路堑边坡直接喷播灌草对于坡比缓于1:1的低液限粘土边坡采取直接喷播灌草并穴植灌木的方式。坡面喷播灌草应先喷播灌木种籽,待其生长20~30天后,再喷播草籽;草灌种子生长对坡面覆盖度达到80%后(即坡面视觉已整体带绿),再自然式穴植灌木。喷播灌草的草种主要为狗牙根,草籽用量为20-30g/m2。灌木种籽配比用量为10g/m2。2.路堑边坡挂三维网喷播灌草对于坡比不陡于1:1的泥岩和砂泥岩互层边坡,砂砾石边坡以及坡比1:1的低液限粘土边坡,采用挂三维网喷播灌草并穴植灌木的方式进行生态防护。挂三维网喷播灌草的施工顺序为:整平坡面→覆改良客土厚3cm→铺三维网固定→网上覆土2cm→点播灌木种籽→待灌木种籽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再适时穴植灌木、喷播草籽→前期养护。边坡上灌草籽配比以及穴植灌木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等与采用直接喷播灌草进行植被景观恢复的设计一致。3.路堑边坡挂网喷基材对于坡比不陡于1:0.75的泥岩、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互层挖方边坡采用挂网喷基材的方式进行植被景观恢复。挂网喷基材的施工工序为:在修整好的路基挖方边坡坡面上施工φ18锚固钢筋→施工纵、横向钢筋框条并与锚筋焊接,使框条与坡面的距离保持5~7cm→悬挂镀锌铁丝网→镀锌铁丝网与纵、横向钢筋框条用φ2.2镀锌铁丝扎牢→喷射5~7cm的有机基材→喷射2~3cm的有机基材(含灌木种籽),尽量从正面进行喷射,凹凸部死角要补喷→待灌木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适时前期喷播草籽→养护。边坡平台采用与坡面一样的植被恢复形式,工程数量统一计入边坡植被景观恢复中。点播的灌木种籽和基材中的草籽配比与直接喷播灌草植被景观恢复一致。4.路堑边坡锚杆结合砼预制格填土挂网喷基材对于主体工程防护采用了锚杆结合砼预制格的边坡采用填土挂网喷基材的方式进行植被景观恢复。在主体施工单位人工清坡,凿削或嵌补坡面至平整→码砌预制砼框格→坡面锚杆施工后施行有机基材防护,起施工顺序为:回填营养土(15cm,应填满砼框格)→挂土工网→施工φ12U型钉固定土工网→喷播2~3cm有机基材(含灌木种籽)→待灌木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再适时喷播草籽→后期养护。边坡平台采用与坡面一样的植被恢复形式,工程数量统一计入边坡植被景观恢复中。点播的灌木种籽和基材中的草籽配比与直接喷播灌草植被景观恢复一致。5.路堑边坡锚杆框架梁(3m×3m和3m×4m框格)或锚索框架梁(3m×3m和3m×4m框架)挂网喷基材对于主体工程防护采用了锚杆框架梁或锚索框架梁且坡比陡于1:1的路堑边坡采用挂网喷基材进行植被景观恢复。在路基施工单位框架梁形成后,挂网喷基材的施工工序为:在每个框格内施工锚固钢筋→铺挂土工网→在框架梁空格内喷射厚度8cm的有机基材→喷射2cm的有机基材(含灌木种籽)→待灌木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再穴植藤蔓并适时喷播草籽→前期养护。边坡平台采用与坡面一样的植被恢复形式,工程数量统一计入边坡植被景观恢复中。点播的灌木种籽和基材中的草籽配比与直接喷播灌草植被景观恢复一致。穴植藤蔓选择爬山虎,藤长1.5米,地径1cm,每百平米各栽植20株,主要沿框格栽植,有利于满足近期的坡面绿化率。6.路堑边坡锚杆框架梁(3m×3m和3m×4m框格)或锚索框架梁(3m×3m和3m×4m框架)填土喷播灌草对于主体工程防护采用了锚杆框架梁或锚索框架梁且坡比为1:1的路堑边坡采用挂三维网喷播灌草,穴植灌木进行植被景观恢复。在路基施工单位框架梁形成后,填土挂网喷播灌草的施工工序为:其施工顺序为:人工清坡,将框架梁空格内坡面平整→在框架梁空格内回填10cm的营养土→铺挂三维网→网上覆土(2cm)→洒水保湿→点播灌木种籽→待灌木种籽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再穴植灌木并适时喷播草籽→前期养护。边坡平台采用与坡面一样的植被恢复形式,工程数量统一计入边坡植被景观恢复中。穴植的灌木以及点播的灌木种籽和基材中的草籽配比与直接喷播灌草植被景观恢复一致。7.硬质灰岩及厚层完整砂岩边坡植被景观恢复设计对于硬质灰岩及厚层完整砂岩边坡不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仅在边坡平台上砌筑花台,栽植小灌木和藤蔓植物,利用藤蔓植物上爬下吊对坡面进行适当遮掩,以区域内原始灰岩和砂岩边坡景观和谐一致。8.无圬工防护的填方边坡植被景观恢复:对于主体工程未采取圬工工程防护的边坡,直接点播乔灌木种籽,撒播草籽进行植被恢复。9.填方边坡菱形网格护坡(拱形护坡)植被景观恢复:对于主体工程采用了菱形网格护坡和拱形护坡的填方边坡,统一采用回填10cm种植土,再点播乔灌木种籽,撒播草籽进行植被恢复。待点播的乔灌木种籽出苗并生长20-30天后再适时撒播草籽。(2)路堤土路肩绿化景观方案由于土路肩绿化受到填土厚度制约,并从保障行车安全考虑,本项目土路肩绿化景观以撒播植草为主,无特殊设计。(3)填方护坡道绿化景观设计护坡道绿化景观由于绿化区域小,且大多数填方路段护坡道为浆砌,故仅针对未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拱形护坡和菱形护坡)的路段,这些路段一般坡高小于6米,也是司乘人员视域范围,其绿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坡面滑落的土石直接冲至排水沟中致使其堵塞,更好地保持水土。其次,可以美化路域景观。因本项目后期沿线与苏家湾物流园相接,避免造成后期对前期植物的再次破坏,所以项目结合后期苏家湾物流园建成后规划再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本次不进行填方护坡道绿化景观设计。但建议后期绿化景观方案以栽植低矮、保水性灌木为主,如:以黄花槐、紫薇等花色木结合洋槐、天竺桂等乔木,同时撒播植草,形成亮丽的风景。(4)挖方边沟绿化景观方案本次不进行挖方边沟绿化景观设计,避免造成后期对前期植物的再次破坏,项目结合后期苏家湾物流园建成后规划再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但建议后期挖方边沟平台的绿化景观方案对于一般的边沟平台采用毛叶丁香组合红千层加植草的方式进行;对于边坡已采用圬工砌体或为自然岩体的平台则采用慈琴丝竹结合矮生美人蕉进行美化。(5)人行道段绿化景观方案本项目在K1220+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