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2.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及归后田园生活情趣。3.领悟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及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两个成语:世外桃源返璞归真2、齐背两首学过的诗《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两遍,注意字音、节奏。2、明确字音:“荫”(yìn)停顿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学生用笔标注。然后指正。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再齐读一遍。4、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首诗的眼睛,你觉得标题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歌的主要内容?5、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有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归向何处?⑶为何而归?⑷归去如何?

三、分析鉴赏下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研读这首诗歌,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同桌可以交流。可以用自己的归纳回答,也可以用原诗中的词语回答。(一)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二)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自然”(三)为何而归?

明确: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守拙归园田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中的“误”字呢?补充材料(陶渊明家世背景及东晋社会现实)通过“误”字的赏析了解陶渊明的心路历程。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炼字“误”)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官宦家族子弟(家族荣耀、先辈期盼、后辈目标)儒家知识分子(“入世”建功立业)养家糊口(基本生理需要、心为形役)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制度森严、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陶渊明就是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徘徊中,痛苦的挣扎着,最后终于认清了自己内心的真正追求。毅然决然的归隐园田。原因也许就是“守拙”二字。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去如何?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齐读从你喜欢的句子中赏析景物描写的妙处。白描手法以动衬静远近结合(学生赏析+教师点拨、引导+明确写景手法)文如其人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四、诗意探究陶渊明的诗作或坎坷的人生经历带给你什么启示?五、课文总结略归园田居(其一)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陶渊明及《归园田居》并不陌生,初中阶段,已学过《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因此,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归园田居》(其三)是“归园田居”系列的一篇,指向性比较明确,除书写了田园躬耕的辛苦外,也有结尾句的“怀抱”抒发,留有一丝当世玄言诗的特点,但初中阶段特点和缺乏对具体诗人的“知人论世”的领悟,学生把握的陶渊明仍是标签化的陶渊明。“田园诗人”仍是个标签;《桃花源记》的学习也自然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学生很难把握《桃花源记》乃是在《归园田居》系列的基础上,从个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推展到对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生存状态的理想期满,由个人到群体的拓展。也就是说学生仍是把握了概念化、抽象化、标签化的陶渊明,鉴于此。本节课的重点就在通过文本《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陶渊明的诗,走进陶渊明。领悟陶渊明退隐田园的原因及追求独立精神品格的意义。归园田居(其一)效果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对“仕与隐”的深入思考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士”的立身出处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道理学生都懂,如何让学生在立足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进而理解其精神内涵尤为重要。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关节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做法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社会清醒认识后的自由的选择,是“守拙”的本心和诗意的人生的自我回归。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好好保护,让我们在他精神的引导下,回归“本心”,这也是在嘈杂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本节课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学任务,虽然在陶渊明的出处选择上学生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基本摆脱了标签化、概念化的理解。归园田居(其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部编本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潜归隐后写的《归元田居》的第一首的作品。写的是田园之乐,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内心的独立的精神品格。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本篇与曹操的《短歌行》放在一课学习。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对“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学习本课应重点围绕“生命的诗意”展开。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根据本诗“文不甚难”的特点,在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诗眼“归”从而深入的体会作者回归田园的欣喜,。例如:合作探究部分的四个大问题——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在教学中也注意了与前面所学诗歌的勾连,真正体会陶渊明的这种归田园不是消极的避世行为,而是在现实的官场受挫、碰壁之后一次主动的退出,很有借鉴意义。重点在于“为何而归”的探究,进而走进陶渊明的诗,走进陶渊明,理解其追求内心的独立和坚守的精神品格,理解本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归园田居(其一)评测练习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ài)B.吹笙(shēng) 周匝(za) 暧暧(āi)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D.守拙(zhuó) 吐哺(bú) 荫凉(yìn)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暧嗳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B.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但是)

C.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同“宴”)

D.桃李罗堂前(排列,分布) 依依墟里烟(村落)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4.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隐逸文人在自然审美方面具有独特之处。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返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不同。请从所给篇目中任选一篇,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例句: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时光,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8.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面问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①羁鸟恋旧林

羁鸟:②守拙归园田

守拙:③虚室有余闲

虚室:④久在樊笼里

樊笼:(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C.这首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比喻贴切。

D.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3)将诗歌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①思远翥②。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③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注】①骞翮:展翅。骞,高举。翮,翅膀。②翥:飞翔。③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的道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2)“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项,呦yōu,陌mò;B项,暧ài;D项,拙zhuō,哺bŭ。2.答案:B

解析:但:仅,只是。3.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以“尘网”喻“官场”;B项,以“朝露”喻“过去的日子”;C项,以“樊笼”喻“官场”;D项,使用了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酒”。4.答案:D5.答案:A解析:横线处是对“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④①在前,讲隐逸文化未出现时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③是过渡,引出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②,⑤紧接着补充说明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由此可知选A项。6.答案:(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7.答案:【答案示例】厌倦如樊笼般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对所选篇目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感情色彩、修辞、句式等与例句一致。8.答案:(1)①笼中鸟②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③空室④比喻官场生活;

(2)C;(3)①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就热爱山川田园(生活)。②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乡里的炊烟。答案:(1)D;(2)【答案示例】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未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解析:(1)“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一至四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五至十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十一到十六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

(2)【诗歌鉴赏】诗歌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自已少壮时代,即便没有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这两句用语自然简练,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三、四句言这种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以上四句回忆少壮时代生命情调,诗情从容而有飞扬之势。“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时光流逝,当年那种雄心渐渐离开了自己,诗情由此转为沉抑。“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即便遇上了欢乐的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会常常怀有深深的忧虑。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与起笔二句形成深刻的对照。诗人对自已的遭遇、时代,一概略而不言,所以写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体验的提炼,是一种生命自身的忧患意识。“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气力渐渐衰退,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诗人深感形体生命的逐渐衰老,这才仅仅只是他忧患意识的第一个层次。“壑舟无须臾”至“未知止泊处”四句语气连贯,是一个意群,传达出生命耗逝,片刻不停,使自己不得停留地走向衰老之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未来的人生道路,不知还有多少路程,也不知生命的归宿将在何处。联系上文“猛志”及下文结笔,这二句实质是对自己志业未成的隐忧。生命日渐有限,而生命之价值尚未实现,这就是诗人忧患意识的第二层次。结笔“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二句,深沉有力,更进一层:古人珍惜寸阴,每每顾念到它,不得不使人警惧怵惕。诗人这种思想体现了他仍旧思虑奋发有为,这就是他忧患意识的第三层次,也将忧患意识进一步提升。纵观全诗,诗情波澜,飞扬而沉抑,体现了陶渊明诗文风简朴而意蕴深远的基本特色,呈现出一种苍凉深沉的风格。陶渊明的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的特质是:虽然形体生命逐渐衰老,但生命的价值却尚未能实现,由此情不自禁地产生再奋发努力的自我觉悟。诗中包含了少壮时的欣悦,中晩年的悅虑,以及珍惜寸阴的警惧。《归园田居》(其一)课后反思《归园田居》(其一)我预设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二是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及归后田园生活情趣;三是领悟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及意义。   先说第一个目标,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经过两遍的诵读,通过个别诗句如“尘网”“樊笼”“复得返自然”等,能够大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对官场的厌恶和脱离官场返回自然的喜悦之情。这为下个一目标的实现做好了铺垫。重点要说第二个教学目标,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及归后田园生活情趣。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的开掘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学生在找出文本中归隐田园的原因中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从理解“误”字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误”与“一去三十年”的内在矛盾,辅助以材料,抽丝剥茧,最后分析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纠结、艰难和痛苦。这个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把握不是很好,我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预设和生成处理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品味田园情趣这个部分,学生的体味很好,教师的讲解,虽然明确,但不如彻底放给学生表达体悟更好。再说第三个教学目标,领悟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及意义。陶渊明不是一个浑身静穆的山野闲人,而是一个在心底里关心时政的、忧愤而痛苦的、不为时人所知所赏识的、用诗歌表达思考的严肃的思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