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1页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2页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3页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4页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课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40首考情及2020备考推荐目录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训练素养提升课标古诗词曲40首整合梳理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通关文牒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训练雄心壮志忠君爱国边塞征战思乡怀人亡国哀思关注民生爱情诗山水田园赠别诗感慨时运咏史怀古第2首过零丁洋第1首雁门太守行第3首春望第4首己亥杂诗(其五)第5首木兰诗忠君爱国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们传诵。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示例一: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示例三:“黑云”和“金鳞”色彩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严阵以待的危急气氛。示例四:内容上,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结构上,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第1首雁门太守行(2011备用题)2.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如何写景的。(2分)示例一:选取典型景象,号角呜咽,秋色凝重,边塞激战的热血已凝成胭脂色,展现边塞特异的战斗场景。示例二:善于运用凝重的色彩,诗人将胭脂色(深红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用浓艳的色彩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再现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悲壮的氛围。示例三:诗人用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示例四: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2分)3.(2019河师大附中二模)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2分)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示例一: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示例二:“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沉重。示例三: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4.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前两联诗句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2分)示例一:①用“黑”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气焰的嚣张。②用“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③用浓重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示例二:用“胭脂”和“紫”色写经过鏖战,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暮色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暗紫色,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场面。(意思对即可。2分)5.(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请结合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任选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呈现的画面。(2分)示例一: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示例二: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示例三: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低沉难发。(任选一联,符合诗意即可。2分)6.诗人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请概括诗中所展现的三个画面。(3分)①在白天,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②从白天到黄昏,描绘了战争的惨烈。③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一点1分,共3分)7.这首诗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3分)①将士们严阵以待、防御敌军。②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惨烈。③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一点1分,共3分)8.诗歌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变式设问】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心志。(意思对即可。2分)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2分)①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一点1分,共2分)第2首过零丁洋(2012真题,2008备用题)2.(2012河南)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3.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分)示例一:运用双关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同时“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忧惧不安、孤苦伶仃的心情。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惶恐滩头”对“零丁洋里”,“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对即可。2分。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4.(2012河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1分)诗人运用反问修辞,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1分)(共2分)5.诗歌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鉴赏提升设问6.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不同意。(1分)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古烁今。(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3分)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都是以比喻来书写自己的身世,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结合诗句谈谈原因。示例一:喜欢第一句。诗中表现的是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命运一体。将破碎的国家比作风中飘散的柳絮,将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漂泊无依,时起时沉的浮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意思对即可。2分)示例二:喜欢第二句。把个人的境遇写进了广大的空间,气象宏阔,具有盛唐气象。此句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了行程的遥远。对仗工整,凄凉中含有悲壮。(意思对即可。2分)1.(2013河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第3首春望(2013真题,2007备用题)2.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意思对即可。2分)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2分)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任选一例,符合诗意即可。2分)4.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分)赞成第一种:触景生情的写法,(1分)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心头,诗人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1分)赞成第二种: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1分)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1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5.“家书抵万金”一句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方法,(1分)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1分)(赏析合理即可。2分)作者通过挠头叹息的动作描写和头发脱落、无法梳髻插簪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忧国思家的白发老人形象。(意思对即可。2分)6.尾联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变式设问】尾联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①思想感情: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真挚。鉴赏提升设问②写作手法:两首诗都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但两首诗在展开诗歌想象的方面颇不相同。《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从意象上看,《春望》所写意象颇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再一步步推进至“自身”的稀疏白发,“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月夜》则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8.《春望》和《望岳》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春望》中“望”可理解为: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1分)《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1.首句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的?(2分)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中的“浩荡”一词。(2分)①“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②用“白日斜”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一点1分,共2分)第4首己亥杂诗(其五)(2016真题)“浩荡”的意思是广阔、壮大。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既有对黑暗官场的愤怒,也有对亲朋好友的不舍。(意思对即可。2分)3.(2016河南)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符合诗意即可。2分)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诗。(2分)【变式设问】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落红”和“春泥”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示例二: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示例三:语言生动形象,格调昂扬向上。(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5.(2016河南)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2分)①解甲归田的惆怅。②回归的喜悦。③继续报国的信念。(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6.诗歌写出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情?(3分)鉴赏提升设问7.读《己亥杂诗》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问题。(4分)(1)两首诗在表现离愁时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①采用多层次描写的手法表现离愁。《己亥杂诗》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天净沙·秋思》以由上及下、由近到远等多种层次描写景物,衬托出游子的离愁。②通过“夕阳”这一特定意象表现离愁。《己亥杂诗》中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一点1分,共2分)《己亥杂诗》中的“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1分)《天净沙·秋思》中的“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两首诗中“天涯”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分)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分)“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1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第5首木兰诗2.(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详写木兰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恢复女儿装束的欣喜,略写军旅生涯、战斗过程和战争的残酷。(1分)好处:①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②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③情感上,表现作者倾向,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点1分,共3分)(共4分)3.本诗中的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4.关于这首诗歌的主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示例一:对古代劳动妇女的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智慧、勇敢、坚强,是一位巾帼英雄。示例二: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却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示例三:对劳动人民谦逊品质的歌颂,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士大夫的讽刺。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示例四: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对战争只用几笔带过,表现了人民憎恶长期的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任选一例,言之成理即可。2分)第7首望岳第6首观沧海第8首登飞来峰第9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第10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雄心壮志第11首满江红(小住京华)第12首行路难(其一)第13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为曹操北征乌桓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2分)1.(2019省实验三模)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2分)2.阅读“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又缓缓落入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符合诗意即可。2分)第6首观沧海(2012备用题)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示例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示例二: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诗人胸中容纳的是浩大的景象,自然能反映出其心胸之宽广、博大,体现出诗人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胸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2分)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写出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宏伟气象。③运用夸张和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鉴赏提升设问5.(统编教材思考探究)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分)示例一: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示例二: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大自然仿佛把所有的神奇秀美全都聚集于此山,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示例三: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与高大巍峨。(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第7首望岳(2017备用题)2.作者将自己的雄心与泰山的雄伟巧妙交融,请结合画线诗句描绘的情境谈谈你的理解。(3分)示例:作者近望泰山,慨叹于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将神奇与秀美都赠予泰山;仰望泰山,巍峨高峻的泰山将山南山北分割成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这雄伟神奇的景象让作者内心激荡,自然随泰山的雄伟而生发登高的遐想,抒发不畏艰险,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景色的雄奇引发了作者的雄心。(描绘景象1分,理解作者情感1分,分析1分。共3分)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联所呈现的画面。(2分)山上云雾缭绕,缥缈有若仙境,我的心也为之荡漾;我睁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生怕错过这大自然的美景。(符合诗意即可。2分)示例一:运用典故,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既表达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又抒发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示例二:“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4.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2分)【变式设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5.在诗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泰山的?请简要分析。(3分)①开篇两句,从远望的角度写出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②三、四句写近望之景,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昏晓的巍峨形象。③五、六句从细望的角度写,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欲裂。(一点1分,共3分)鉴赏提升设问6.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3分)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分)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1分)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1分)(共3分)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分)示例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千寻”借写峰上的古塔之高,暗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塔”是实写,“闻说”写传闻之景,即站在高塔上能看到旭日东升的灿烂景象,是虚写,虚实结合,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示例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千寻”正面写峰高、塔高,“鸡鸣”即“见日升”,从侧面衬托出峰高、塔高。(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第8首登飞来峰这两句诗着力写飞来峰上的塔之高,点出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含蓄地表达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情,(1分)同时引出下面的抒情、议论。(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诗人在前两句写景的目的是什么?(2分)①指眼前实景,飘浮的白云。②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或奸佞小人)。(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3.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4.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原作中的意思: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1分)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5.这首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怀结合在一起的?(2分)前两句写出了雄伟、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为后两句的议论、抒情做了铺垫(蓄势)。(1分)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使前两句得以升华(很自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1分)(共2分)示例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曾经的军营生活,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示例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第9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09备用题)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分)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2分)意象有:酒、油灯、宝剑、梦、军营、号角声。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分)示例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士兵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示例二:使用了用典和借代的手法,用“八百里”的典故,借代酒食,描写了将士们在军营享用酒食的画面,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2分)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符合词意即可。2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出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示例二:运用典故,引用“的卢”的典故,写出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恢复山河的决心。示例三:侧面描写。以马快弦急烘托战斗的激烈和顺利,刻画出战斗英雄的意气风发和英勇无畏。示例四: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再现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分)【变式设问】“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写战斗场面和刻画人物形象的?6.请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画线句呈现的画面。(2分)战马如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弦如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了一幅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的战斗场面。(符合词意即可。2分)7.请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秋”字既点明了季节,(1分)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1分)(共2分)8.这首词巧妙运用声音表现边地军旅生活的特点,请举一例进行赏析。(2分)示例一:“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借军营的号角声,营造了军营紧张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梦回军营,渴望参与征战、收复失地的心愿。示例二:“五十弦翻塞外声”,词人借军中奏起的高亢激越的边塞乐曲,抒发了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示例三:“弓如霹雳弦惊”,弓弦放箭的响声,如霹雳般令人心惊,词人借此描写了壮观而激烈的战争场面,仿佛置身其中,尽显杀敌报国之志。(任选一句赏析即可。2分)9.(2019郑州一模)本词结句“可怜白发生”被誉为“奇句”。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它“奇”在哪里。(2分)①感情上,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从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词人两鬓染霜、壮志未酬的悲愤。②内容上,此句与梦境中的军营生活(词中刻画的壮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结合),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③表达效果上,戛然而止,悲壮苍凉,余味无穷。(答出任意一点,能结合这一句所带来的整首词在情感、内容、手法上的变化,意思对即可。2分)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请分析“壮”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变式设问】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统编教材思考探究)①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②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慷慨悲凉。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一点1分,共3分)11.这首词含有多处对比。请结合词句分析对比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①人物形象的对比。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将军形象和壮志难酬、徒生白发的词人形象对比。②画面的对比。词人喝醉后挑灯看剑和军营生活、战争场面的对比。③情感的对比。词人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的对比。④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在梦境中想象自己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勇无比,气概豪迈,但在现实中只能挑灯看剑,空有腔热血而报国无门的对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鉴赏提升设问12.“可怜白发生”与“可怜身上衣正单”中为什么都感慨“可怜”?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前面所叙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却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1分)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之情。(1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身上只穿着单衣,却希望天气更冷一些,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使诗人感到可叹、同情。(1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共4分)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写的梦境。(2分)满天云涛,晨雾茫茫,银河在拂晓时将要西转,满天的星星仿佛千百只船帆随风起舞。(或:海上晨雾弥漫,满天云涛翻滚,四周千百只船儿随海浪起舞,头顶上的银河也仿佛旋转了起来。)(符合词意即可。2分)第10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浑茫天际的境界;(1分)“转”“舞”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星河的闪烁流逝,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描绘出来。(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2分)3.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路长”指人生之路漫长邈远,“日暮”指夕阳西下。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之情。(1分)②“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毕竟身为女人,无法有所作为;二是慨叹自己生逢乱世、孤独无依。表露出对现实奋力挣扎却无能为力的苦闷和强烈不满。(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4.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蓬舟吹取三山去;(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或:最后一句),(1分)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美好境界的向往。(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意思对即可。2分)5.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鉴赏提升设问6.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本词是否体现了婉约的风格?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2分)没有体现。①这首词境界开阔大气。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②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丰富。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③借用典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都融入词句,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7.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无确切记载,结合词中抒发的情感和下面【链接材料】推测这首词创作于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链接材料】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在建炎(宋高宗的年号)中,外界传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用文玩勾通金国,为了辩明“馈璧北朝”之诬,李清照追随宋高宗行踪,乘舟渡海,历尽波涛之险。南渡以前,李清照足迹不出闺门;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示例:这首词应是南渡之后的作品。(1分)它抒发了词人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苦闷心情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这既与词人遭遇国破家亡、只身漂泊江南的困境相符,(1分)又与她希望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安慰的心境切合。(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①描写明丽的秋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愁。②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的抒情蓄势。(一点1分,共2分)第11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拭”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秋色的澄明,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愁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拭”字。(2分)3.词中“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运用典故,有哪些含义?(2分)①喻指国破。②指自己冲破了婚姻家庭的牢笼。(一点1分,共2分)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八年风味徒思浙”的“徒”字。(2分)“徒”是徒劳的意思,写出了在中秋佳节正是团圆的时候,而词人只能白白地思念自己的家乡,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悲苦,暗含了婚姻生活的不幸福。(意思对即可。2分)①运用“强派”“殊未屑”等词,道出了命运的不公,表达了词人极其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②表现了词人与天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一点1分,共2分)5.“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话有什么深意?(2分)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2分)示例一:采用谐音,“列”“烈”二字同音,使词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刻画出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示例二:运用对比,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词人的“竞雄”精神。(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满江红》(小住京华)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鉴赏提升设问8.秋瑾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都出现过项羽这一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其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3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秋瑾词中“四面歌残终破楚”用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情形来形容当时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也暗指自己久困夫家的境况。(2分)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的无耻行径。(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9.秋瑾和李清照两位女词人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自我命运的不满和抗争,请结合《满江红》(小住京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具体词句进行分析。(4分)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写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不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处境,以及姑且把这些看作英雄失意本应遭遇的挫折磨难的豪迈气概。用问句,突出表达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2分)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用“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作为弱女子,无法有所作为;慨叹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没有用处。表露出对现实奋力挣扎却无能为力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2分)(结合其他词句分析合理也可得分。共4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描绘了宴会隆重而丰盛的场面。(1分)以乐景写哀情,为下文作者毫无食欲做铺垫,反衬作者因为怀才不遇而感到悲愤、失望的情绪,强化了哀的程度。(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第12首行路难(其一)(2018、2011真题)这两句引用姜尚得遇周文王,伊尹受聘商汤两个典故,(1分)表现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用的情感。(1分)(共2分)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妙用典故,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内心的情感。(2分)3.(2018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4.(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成理即可。2分)5.(统编教参问题探究改编)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创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5分)①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②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③羡慕古人却又不可追攀。④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⑤誓将乘风破浪却又难以实现。(一点1分,共5分)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是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请结合该诗具体诗句,谈谈李白的情感是如何波澜起伏的。(5分)【变式设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①首先,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强烈的郁闷之情。②接着写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③再写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对政治前途仍抱有幻想。④接着用四字短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表现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⑤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一点1分,共5分)鉴赏提升设问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诗人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此追求可能不切实际。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出猎时的壮阔场面。(1分)“狂”字统领全篇,是全词的核心,抒写了作者胸中纵情豪迈之气。(1分)(共2分)第13首江城子·密州出猎(2019、2009真题)①“牵黄”“擎苍”的行为。②“锦帽貂裘”的装束。③“千骑”狂奔的场面。④自比孙权的语气。(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2分)3.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妙在何处?(2分)“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意思对即可。2分)运用动作、肖像描写,(1分)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架捕猎苍鹰、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裘的出猎者率领众多随从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1分)(共2分)4.阅读这首词,说说词人是如何描述出猎场景的。(2分)5.(2009河南)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意思对即可。2分)“亲射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6.(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7.词中出现两次“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2分)“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表现的是词人的少年狂气;(1分)“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词人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8.(2009河南)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词中“又何妨!”一句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意思对即可。2分)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示例二: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10.(2019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会挽雕弓……射天狼)。(2分)鉴赏提升设问11.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分)不一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及爱国情怀。(1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1分)(共2分)12.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2分)①有闲情逸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地去打猎。②诗意地生活着:“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聊发少年狂”。③心胸旷达:诗人被贬,借美景排遣内心的苦闷。④英武豪迈:拉弓如满月,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⑤有报国之志:“遣冯唐”借用典故,希望自己重新得到重用,能建功立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第14首渔家傲·秋思第15首使至塞上第16首十五从军征边塞征战1.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①“衡阳雁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家乡吴地大不相同(气候)。②“四面边声连角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声音)。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异于内地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背景)。(一点1分,共3分)2.说说你对“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的理解。(2分)“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符合词意即可。2分)第14首渔家傲·秋思(2017真题)3.(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一点1分,共2分)4.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意思对即可。2分)5.上阕中作者既写秋天的凄冷,又写出边塞的雄浑险峻,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结合上阕语句,说说词人是如何创设的。(3分)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大雁南去,表现了秋天的苍凉凄冷;(1分)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号角声、连绵起伏的山峦,表现了边塞的雄浑险峻;(1分)通过升起的狼烟、西沉的太阳和大门紧闭的城池,表现出战地的悲凉壮阔。(1分)(共3分)6.请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2分)“一杯”和“万里”形成强烈的对比,饮下一杯浊酒,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如今功业未成,敌患未除,还无法回去。(1分)表明了如词人一般的将士们思念家乡却又坚定地驻守疆场的悲壮豪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7.(2017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示例一: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以及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示例二: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示例三:选取典型意象,借“羌管”这一边塞乐器,传达思乡之苦;借“霜”这一景物表达凄苦苍凉的情思。示例四:“悠悠”二字形容羌管声音飘荡不绝,勾起征人的思乡之情。示例五: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而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2分)9.本词抒情委婉曲折,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2分)示例一:一个“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或突出了西北边塞秋天独特的景象),借鸿雁南飞之坚决,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边塞军人的艰辛。示例二:用典。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示例三:借景抒情。本词通过对边塞秋季悲凉、肃杀的景物的描写,更添愁思与悲凉之感。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忧国思乡、壮志难酬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腐朽、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凄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那悠然响起的羌笛之声,仿佛将寒霜洒落一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酸楚,让人憔悴。将士无寐……10.(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上阕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下阕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作者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示例:“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大的情形。“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触目伤怀!思乡之情,无计消除;功业未成,难以回归。所以,只有在这苍茫的边境中屹立、坚守……11.(统编教材积累拓展)仿照示例,从词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鉴赏提升设问12.古人喜欢饮酒,高兴时饮酒,落寞时也饮酒。酒就像是诗人的道具,可清可浊。请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酒的意味。(2分)“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矛盾心情,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1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极言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13.《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2分)《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1分)《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1分)(共2分)1.(2019开封二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典型的意象,请赏析这两句诗的意象之美。(2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飞蓬”和“孤雁”两个意象,多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在此自比漂泊的自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和郁闷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第15首使至塞上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分)同意。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不同意: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两个方面兼顾也可。2分)3.同样是描写田园风光,但诗人的心境却截然不同,请比较本诗中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符合诗意即可。2分)4.(统编教材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锤炼之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①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②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③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自然之处: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①“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②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③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意思对即可。2分)6.诗人是怎样借边关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大雁北归,诗人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传达出压抑苦闷的心情。(1分)诗人极目远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孤烟升腾,落日浑圆,面对塞外苍茫、雄浑的景象,感到既惊奇而又愉快,心胸也豁然开朗了。(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7.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而不是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理解吗?为什么?(2分)示例一:同意。因为作者此次出使心情孤寂难言,茫茫无边的沙漠中一缕“孤烟”让人更加孤独,一轮落日让人产生伤感惋惜之情,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言之成理即可。2分)示例二:不同意。作者看到大漠之上孤烟直上,尽显劲拔刚毅之美,长河之畔落日浑圆,平添壮阔雄奇之感,内心的孤寂心情得到释放,心胸为之开阔。(言之成理即可。2分)8.(2019省实验四模)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2分)从诗题看,“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从内容看,“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都是写塞外风光和军中生活,因此这是一首边塞诗。(意思对即可。2分)鉴赏提升设问9.本诗中的“归雁入胡天”与王湾的“归雁洛阳边”的“归雁”有什么不同?(2分)本诗中诗人以“归雁”自喻,形容自己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和郁闷之情。(1分)王湾的诗中以“归雁”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1.(统编教参设问)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2分)①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1分)②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统编教参设问)说说下面这几句诗的表达效果。(2分)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第16首十五从军征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1分)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3.(统编教参设问)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2分)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1分)情感变化为:急切地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4.(统编教参设问)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分)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0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意思对即可。2分)鉴赏提升设问5.这首诗和《渔家傲·秋思》中都写到了征夫的泪。请分析两首诗的“泪”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这首诗中的“泪落沾我衣”写出了征战多年的征夫归来之后发现亲人去世,庭院破败的孤苦伶仃之感,其中的“泪”是孤独伤心的泪;(1分)《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征夫因守边辛苦,功业未成又思念家乡而流的泪。(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第17首次北固山下第18首天净沙·秋思第19首夜雨寄北第20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思乡怀人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2分)示例一: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示例二: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绘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示例三:色彩:“青”“绿”二字点明了季节,描绘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写青山和绿水,暗点旅途的奔波之意。(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第17首次北固山下(2015、2007真题)示例一:“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风正”,帆才能够“悬”。“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这种大景。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示例三: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了出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分)3.(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朗读此诗,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情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对偶的精妙:“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4.(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5.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2分)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1分)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1分)(共2分)6.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1分)以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1分)(共2分)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3分)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1分)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1分)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鉴赏提升设问8.试比较这首诗与下面《早寒江上有怀》一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相同点:抒发作者思乡之情。(1分)不同点:《次北固山下》在淡淡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1分)《早寒江上有怀》除了表达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外,还流露出前途渺茫的愁绪。(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作简要赏析。(2分)“瘦”表面写马的困顿,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用细节描写表现出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愁(或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2.“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温馨恬静的画面,联系全曲主旨,谈谈这句在全曲中起什么作用。(2分)描写出一派宁静、安适的乡居景象,引发出游子思乡的情绪;(1分)与游子漂泊天涯的处境形成反差,突出羁旅之思。(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第18首天净沙·秋思3.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选择其中任意一句,用生动的文字把该句表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2分)第一句: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丫上。第二句: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房舍,安谧而温馨。第三句: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疲倦不堪的异乡游子,冒着凛冽的西风踟蹰而行。(任选一句,符合曲意即可。2分)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1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1分)(共3分)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5.这首散曲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分)示例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表现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示例三: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任举一点即可。特点,1分;分析,1分;共2分)6.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作者选取了十个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暖的画面,来反衬(对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所描绘的凄凉、萧瑟的画面,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鉴赏提升设问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字有什么作用?(2分)第一个“期”指问归期,第二个“期”则指回答归家无期。(1分)两个“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再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使得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1分)(共2分)第19首夜雨寄北示例一:“期”字用得好。“期”字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望和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把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出来。示例二:“涨”字用得好。“涨”字极富动态,既写出了巴山之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示例三:“秋”字用得好。“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同时烘托了人物孤寂、思亲的心情。(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2.你认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变式设问】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第一个“巴山夜雨”,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1分)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在想象未来在团圆时再回忆起现在巴山夜雨的情景,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1分)(共2分)示例:①诗人羁旅的孤寂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②对相聚的期盼之情。(一点1分,共2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鉴赏提升设问5.本诗具有回环往复之妙,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写作特色。(3分)①从空间上看,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往复对照,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形成了空间的回环往复之妙。②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形成了时间的回环往复之妙。③“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一点1分,共3分)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分)“欲”和“恐”写出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2分)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起舞弄清影”一句。(2分)第20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3备用题)示例一:“弄”字是欣赏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示例二:“清影”意为月光之下自己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之情。(任选一例,赏析合理即可。2分)3.阅读画线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词句呈现的画面。(2分)夜已深沉,皎洁的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迟迟未能入睡之人。(符合词意即可。2分)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2分)①选景典型生动,皎洁的月光、朱红色的楼阁、雕花的窗户,展现了月下思亲的情景。②既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又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一点1分,共2分)5.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1分)“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6.请任选角度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分)示例一:修辞。拟人、反问。把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看似是无理地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示例二:语气。反诘、埋怨。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的思亲之切。(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如何表现哲理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分)①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②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作者由事及理,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富有哲理意味。(一点1分,共2分)8.(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义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词人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对人间的留恋。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做比照,发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他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那么,美好的祝愿就不能太“贪”。“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鉴赏提升设问9.请根据小序中“兼怀子由”四个字,对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进行推测。(2分)【链接材料】①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②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从“怀子由”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而“兼”是“同时”的意思,反映出作者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的目的,还抒发了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思想情感。结合链接材料来看,当时作者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