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旱涝灾害主要特点、成因、分布及影响。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探究式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方法。二、教学重点1、我国旱涝灾害的特点。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难点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和分布四、教学方法与用具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灾害损失报告》视频导入,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教师补充: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洪涝和干旱这两种气象灾害。教师板书:一、洪涝灾害教师设问:什么是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什么原因产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100-P101,然后回答,教师进行小结归纳(教师讲)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这里重点强调洪涝包括洪水和涝灾。那么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教师讲)从气候的角度来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角度来看: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这些地方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过渡)除了气候、地形因素,还有哪些原因会形成洪涝灾害?学生参照PPT展示图片,思考回答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教师小结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学生根据图片及书本两个案例总结洪涝灾害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3.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4.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洪涝灾害这里可以强调灾情损失,也就是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结合“2016武汉暴雨洪涝案例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进行分析。(承转)与洪涝相反的现象是干旱,干旱也是危害人类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教师板书:二、干旱课件展示干旱图片,可以看出干旱的影响很大,那么干旱是怎样引起的?主要分布在哪里?布置学生读课本P101、P102内容。教师讲述: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从灾情损失来看)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2.介绍干旱灾害分布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过渡)中国也是一个受干旱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为什么呢?教师讲述:(特别强调对气候因素的分析)(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3)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探究: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教师小结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学生根据图片及书本内容总结干旱灾害危害3.干旱灾害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2)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5)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活动:探究(学生讨论)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1、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2、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补充资料: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并不稳定,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推移速度快,往往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推移速度慢,往往造成“南涝北旱”。我国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的原因。课堂小结:学生先总结,教师后补充然后巩固练习当堂达标:学生5分钟内完成学案检测题,自查自纠,同位间互评。六、板书设计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早已接触到洪涝与干旱。对其特点也早有了解,但是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并没有从地理学角度认识其特点及原因。在初中阶段对自然灾害虽有所涉及,但对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了解。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图表展示、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与学生学习互动,既承接了初中内容,又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同时强调其学习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效果分析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洪涝与干旱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教材分析本节是介绍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本章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感触较多的,每年度会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高一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课后检验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完成3~4题。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①各支流来洪时间基本相同,使长江干流容易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②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河流泥沙淤塞严重③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①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②修建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③加强长江上中游造林建设④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13年2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分地区遭遇旱情。其中,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连续四年大旱之后,2013年再次遭遇严重旱情。据此完成7~8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缺水问题只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B.干旱缺水问题是由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C.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干旱缺水问题是由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4.西南旱灾造成的主要影响有()①农业减产②持续高温、无降水天气③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饮水困难,大批死亡④边远乡村面临“水荒”,生活困难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单位:%)。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3)我国减少干旱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洪涝与干旱教学反思自然灾害这一节内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过。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然而学生在生活中感触多于所学内容,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