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1页
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2页
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3页
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4页
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旅区景区基础设施增建项目建议书青海省玛多县粮油公司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景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建议书项目负责人:项目审定人:项目编制人:建设项目内容提要项目背景:青海省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旅游区位于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境内,距省会西宁约500公里,距玉树约300公里,距玛多县城玛查理镇约40公里。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范围从玛多县城玛查理镇到尕泽山,从北到南包括迎亲滩景点、扎陵湖、鄂陵湖景点、扎陵湖寺院景点和黄河源头纪念碑景点。黄河源旅游区是青海三江源高原生态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源—九寨沟—香格里拉高原精品旅游线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同时也将是保护、传承和展演果洛格萨尔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区位优势和地域优势非常明显,高原原生态湿地环境与格萨尔文化不仅独具特色而且相得益彰。近年来,随着高原生态旅游大美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三江源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背景逐渐为世人所知晓与倾慕,到玛多看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到牛头碑追溯中华民族起源,寻找华夏之魂的游客逐年增多,2009年自助游客达到近九万人。随着青海高原生态旅游大省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到该旅游区的游客将呈大幅增长的趋势。青海三江源玛多两湖一碑原生态高原湿地及格萨尔文化旅游区所处玛多扎陵湖区生态环境随着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开展,玛多已经再现千湖美景,生态环境日渐优异,生物多样性特征极其明显,拥有丰富独特的高原生态旅游自然资源以及独一无二的格萨尔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城,玛多境内拥有黄河源头两个最大淡水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生态湿地已经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也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尕泽山顶有修建的黄河源头纪念碑,山下是藏传佛教扎陵湖寺院。玛多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既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又有获得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格萨尔文化:民间文学格萨尔赛马称王传说、森姜﹒珠姆故里的传说和玛域《格萨尔》书传史诗;还有青海马背藏戏。目前玛多旅游状况属于发展中,县政府已经修缮了从玛查理镇到牛头碑的乡村公路,路况较为理想。但仍处于无组织无序的状态,仍是以游客到玛多后自行租车到牛头碑为主要旅游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本项目通过在鄂陵湖区修建一个以湿地观光摄影、探寻黄河之源、参观牛头碑、展演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的综合旅游中心,集餐饮、住宿、提供旅行车辆、体验藏传佛教文化、传承格萨尔文化为一体,为旅游中高端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本项目建设把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景区建成国内知名的高原原生态湿地观光、探险和摄影、藏族文化和格萨尔文化体验、自然生态科普教育、鄂陵湖鸟岛观鸟等内容的高原生态旅游区。项目增建目标:鄂陵湖畔游客中心:包括建设宾馆和帐篷宾馆、餐饮服务中心、旅游车队、码头和快艇。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体验中心。风景区网络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两湖风光观光亭和通往牛头碑的步道。其他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目标:通过本项目增建,使玛多黄河源景区融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发展成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及国内外知名的高原原生态湿地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2万人次。旅游区形象:旅游区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鄂陵湖、扎陵湖原生态湿地旅游为主体,以两湖一碑为中心辐射点,以雪域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为切入点,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区和藏传佛教及格萨尔文化人文旅游区。总体旅游形象是:母亲河之黄河源华夏族之发源地高原明珠姊妹湖格萨尔王永传唱生态湿地千湖县人与自然共和谐建设期和投资估算: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景区增建期限为2011年—2015年;投资估算为1500万元。投资效益: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41.57%,所得税后35.62%财务净现值(Ic=12%),所得税前,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年),所得税前年,所得税后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年),所得税前,所得税后年。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景区总体环境容量大,又因为独特的高原高寒环境,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导致景区不能单纯追求游客人数,要想获得预期旅游收益,必须从规划中高端旅游人群出发,提供优质而有特色旅游服务,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餐饮项目,出售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提高综合效益来取得预期理想效果。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的依据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期限和规划范围第三章:项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章:区位和自然条件第五章: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第六章:旅游资源支持系统分析第七章:建设项目区域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第八章:旅游项目设计第九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章:旅游资源和环保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十二章:投资效益分析第十三章:项目实施措施第一章:项目建设的依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文件旅计财发[2002]18号《关于开展“西部旅游投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青海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1年远景目标纲要》《果洛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20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青海省旅游条例》(201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期限和规划范围2.1项目建设的有效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011年到2015年,拟扩建成年接待12万人次的4A高原生态湿地旅游景区。项目建设的规划范围:从玛多县城玛查理镇到尕泽山,从北到南包括迎亲滩景点、扎陵湖、鄂陵湖景点、扎陵湖寺院景点和黄河源头纪念碑景点,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指导思想:依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及目标,以三江源玛多两湖一碑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我国黄河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实施“旅游富民战略”和“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果洛及玛多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两湖一碑及扎陵湖鄂陵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将玛多两湖黄河源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我国最大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的高原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区。3.2基本原则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扎陵湖、鄂陵湖及黄河源头纪念碑是两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的主要资源。保护、培育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世界保护生态湿地公约和中国法规政策的要求,也是为现在和未来子孙能够享有该资源的物质前提。因此,在旅游项目建设中,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突出特色与精品开发原则项目区内许多旅游资源在国内都属于最大的、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如:扎陵湖、鄂陵湖高原湿地、黄河源头纪念碑、迎亲滩及扎陵湖寺院。人文景观方面有格萨尔王文化、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所以,要以此优势资源为基础,突出自然、文化和区域特色,坚持“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开发原则,立足于全国,放眼世界,依据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动向和旅游者需求导向,积极创新,塑造旅游品牌的核心优势,着力开发旅游“精品”项目。整体优化与有利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地域要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而又有明显差异化的旅游整体;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分区的相互依存、匹配合理,又要遵循有利于集中开发、逐步到位的旅游开发模式。区域联合与网络开发原则树立大区域观念,在线路设计、客源市场上,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与周边省、市共同构建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旅游网络,使各旅游区在旅游项目和特色上可以自成一体又能互补,实行连锁旅游经营,实现“双赢”,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形成大旅游市场格局。产业联动与协调配套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景点、景区的水、电、路、环境保护及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配套完整的体系。推动旅游宾馆、旅游购物、旅游商贸、食品加工业、旅游娱乐业、传统手工艺、生态农业、旅游纪念品加工、交通运输与旅游人才培养等协调发展。形成旅游综合生产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大消费总量。可持续发展的弹性原则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营运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展开。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空间,以增强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的适应性。第四章区位和自然条件4.1玛多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玛多位于东经98.26,北纬34.92。海拔4300米左右。距西宁市497公里,距州府驻地大武289公里。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内,素有“百湖之县”之称。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年降水量585.5毫米。野生动物有野马、野驴、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獭、红狐等。有各种鸟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等。湖泊河流产花斑裸鲤、鲤鱼等。以牧业为主,牧养牦牛、藏系绵羊、马等。214国道穿境,交通较便利。

扎陵湖、鄂陵湖,被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是天然趣成的山水画卷。两湖附近的玛查里是古代通往西藏的商道、驿站和渡口。在两湖之间景色秀丽的尕泽山顶铸立有“华夏之魂”青铜雕像,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河子孙象征,为全省旅游景点之一。4.2玛多社会经济基础玛多属于高原牧区。人口1.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7%,还有汉、回、撒拉等民族。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辖6个乡。近年来国民经济运行平稳,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元,其中:第一产业元,较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元,;第三产业元,增长,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地方财政收入元。目前已形成了以牧业、采矿业、牛羊肉加工业、旅游业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结构。4.3项目区位和条件项目区位于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面积均2500多平方公里,海拔介于4300-4600米之间。项目区是三江源高原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三江源—九寨沟—香格里拉高原精品旅游线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阿尼玛卿雪山、星星海、格拉洞措湖、玉树等著名景区毗连,资源优势互补,通过214国道公路与玉树、果洛旅游环线链接,可实现三江源旅游一体化,进而使项目区键入全国大旅游网络,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该旅游区人数均在9万人次以上。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人数将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玛多黄河源及两湖湿地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高原湿地绿色生态旅游区。两湖生态湿地已经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也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还有以迎亲滩、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以及格萨尔王为历史背景的古代文化、黄河文化、格萨尔文化和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相辅助。整个旅游区涵盖有探寻华夏之魂、纵览两湖风光、探索高原湿地、格萨尔文化休闲观光、藏族民俗节庆采风、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等内容的国家级精品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项目区物质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有野马、野驴、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獭、红狐等。有各种鸟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等。湖泊河流产花斑裸鲤、鲤鱼等。野生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藏羚羊、斑头雁、黄羊、红狐、雪豹等珍禽异兽驰名全国,该景区内生态系统、植物类型和物种呈多样性,是人们进行学习、研究、考察的宝地,同时珍稀鸟类观赏、两湖一碑及高原湿地风光摄影、格萨尔文化体验、藏传佛教朝拜等旅游特色项目开发潜力巨大。第五章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5.1玛多旅游业发展现状玛多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体系无法跟上,旅游宣传与推介不够力度,所以,作为“千湖之县”的玛多,旅游知名度并不突出,而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因为住宿、交通、饮食、高原反应等限制,而无法在玛多多做停留,客源也仅仅限制在部分自助散客上。两湖景区缺乏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游客往往受限于天气、交通、食宿等原因,无法在两湖周围进行更深度的探索,作为唯一的“华夏之魂”的牛头碑,也因为缺乏适合的步道和观光亭,而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这些都限制着玛多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产业无法聚合资源、整合线路、统一管理,而无法形成具有规模性的产业。旅游资源开发取得初步成效“十五”期间,玛多在玛查理镇建成了玛多政府宾馆,整修了从玛查理镇到牛头碑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从玛查理镇到两湖一碑、星星海的旅游线路。玛查理镇上也有了像粮油宾馆、交通宾馆、雪域山庄等住宿饮食服务点。旅游基础设施初步建成经过“十一五”期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总值已达3千万元;旅游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初具雏形,有玛多宾馆、粮油宾馆、交通宾馆等5家,标准床位200张左右,有雪域山庄等餐饮服务点,综合接待服务已初步形成;旅游景区间均实现了公路网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旅游产业队伍迅速增长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县旅游产业队伍迅速壮大,在促进退牧迁徙牧民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十一五”期,全市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人左右;据测算,旅游间接从业人员约达500人。旅游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约计4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4亿,并且以每年35%的平均速度迅猛增长。2010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9多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成为玛多经济新的增长点。5.2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或总体规划水平不高,执行不力,造成盲目开发;旅游产品开发速度滞缓,投资渠道单一,导向资金投入和市场引进资金缺乏,导致优秀资源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新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少、产品文化品位低,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与发展大旅游的矛盾突出,产品缺乏有序管理,责权不清,缺乏各景区的配套协作,互相支持力度差;旅游管理人才与专业导游缺乏,引进人才的力度不足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营销缺乏现代大营销战略,宣传力度不强,也影响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进程。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旅游市场尚处在无序无组织状态,尤其是旅游包车这一点,更缺乏组织管理。旅游线路尚未形成专业化、商品化和规模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玛查理镇接待能力因为床位少、餐饮单一和交通不便、等因素而受到限制,这一矛盾在夏季旅游旺季时尤其突出。而黄河源及两湖一碑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几乎属于空白,这就使得游客无法在景区多作停留,无法提高旅游消费总量。5.2.9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组织和管理,服务与收费均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旅游行业的混乱,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玛多旅游业的形象,从而使客源流失或下降。旅游纪念品和特色产品销售上根本没有形成网络,玛多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药材、牛羊肉制品及其他资源得不到开发和销售,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总体收入。旅游文化上无法给游客提高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在藏族文化体验、藏传佛教朝拜及格萨尔文化传承上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玛多旅游的品味与格调,从而使旅游发展一直属于低端运行状态,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第六章旅游资源支持系统分析6.1项目区域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根据《玛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玛多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证是:旅游资源分布广,数量大,类型多,品位高,同属资源分布相对集中。高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全国垄断性资源。现有旅游资源20处,列入文物保护的3处,资源分布呈高原湖泊、牛头碑、高原湿地和藏传佛教、格萨尔文化的多方位格局,项目区黄河源高原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区资源分布兼具以上资源特征,优势地位突出。6.2旅游资源质量等级项目区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划分: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黄河源高原生态湿地旅游区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质量评价,分出一级2处,二级1处,三级1处。一级:扎陵湖、鄂陵湖风光带“华夏之魂”牛头碑二级:扎陵湖寺院三级:两湖湿地第七章建设项目区域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7.1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及成因项目区域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客源主要以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银川、成都、重庆、北京等中心省会城市旅游者为主,以周边地区和境外游客为辅,以东南沿海为重点开发客源市场,游客一般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旅游消费需求较强。形成原因:项目区是以三江源和两湖湿地为背景的高原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区,地处青川甘藏交界处。由于对青藏高原、唐蕃古道和三江源头独有的情愫,以及对三江源高原湿地奇特资源的关注是游客主要的游历始因,同时项目区各具风情的景观与周边众多热点景区在资源类型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主要产品特别适宜于周末度假、夏季旅游和摄影旅游,既满足游客游历山水的需要,也达到休闲度假观光的目的。7.2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玛多县2000-2010年旅游接待统计资料,以及玛多黄河源及两湖湿地旅游项目市场分析,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主要为:①项目的策划、建设和服务水平;②交通状况及与周边景区的空间组合因素;③价格及促销因素。7.3项目区域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状况在21世纪起始的十年,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际旅游方面: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加上有力的宣传促销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入境旅游者达5460万人次,入境游客数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2010年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超过5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60亿美元。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入境游客将超过10亿人。国内旅游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上双休日、黄金周和带薪休假制的实行,国内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10年中国国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旅游收入1.5万亿元,比2009年的1.29万亿元增长了16.3%,是近几年的最高增幅。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在大多数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旅游产业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具备了较强的接待能力,旅游业已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从全省范围来看,“十一五”期间,预计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54万人次,是“十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4%;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6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22.5%。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十一五”末,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约5.66万人,间接从业约28万人,从业总人数为33.66万人。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行业地位获得明显提升,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而2011年1月1日通过的《青海旅游条例》,明确规定今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旅游市场特别是国内旅游市场将继续扩大,旅游业也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这为玛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西部大开发与玛多旅游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挖掘西部地区的潜力,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形成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无须赘言,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但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带动性显著等特点。因此,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国民经济优势,使旅游业成为率先突破的先导产业,进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就成为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必然选择和明智之举。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以西安为起点,从东向西将西北地区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一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陇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既有远古、周、秦、汉、唐的历史文物,又有20世纪的革命遗址;二是甘、宁、青的黄河上游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既有塞上江南景色,又有牧区草原风光;三是河西走廊—新疆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既有体现中华文化西进或域外文化东传的遗迹,又有能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旧地。上述三个旅游区,集山川林泉、大漠草原、古城名寺和宗教文化为一体,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玛多地处甘宁青的黄河上游旅游区的范围,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别是三江源及两湖高原生态旅游资源极具特色,可弥补黄河上游旅游区产品的不足,极大地完善该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玛多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以35%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自1978—1998年20年间旅游收入由20万元猛增至1998年的200万元,翻了9番,2010年达到了5000万元,仍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目前已发展为青海南部旅游的支撑点。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中,玛多旅游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客源市场定位①根据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结合旅游经济理论分析,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年,约6000元人民币时,国内旅游开始兴起。以西安市为例:西安市是全国旅游热点之一,也是项目旅游区省外最大的客源市场。按照行政区划,西安市市区、临潼区、长安区、阎良区、周至县、户县组成,总人口750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8000元人民币/年,人均旅游消费170元人民币/年。以上数字表明,西安市居民已处于大规模外出旅游的阶段,但人均花费较低,绝大多数为几天的中短距离旅游。从旅游需求类型上看,西安市属于繁华、拥挤、嘈杂的西部大都市。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加快,广大市民迫切需求寻找一个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场所,到西安周边去旅游,自然而然就成为很多西安市民的共同选择。近几年来,西安市民掀起的宁夏沙湖旅游热、汉中和安康旅游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据西宁统计局2010年11月发布的《2010年国内游客在西宁的统计报告》,2010年调查数据测算显示,省内游客为西宁市国内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所占比重达70%以上。从来自30个外省市区的游客客源构成看,最大的客源市场是陕西省,比重为10.87%,其次是甘肃省,比重为9.73%;四川省位居第三,所占比重为9.16%。此外,山东、北京也是西宁国内旅游的两个较大的客源市场,位居省外客源的第四和第五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66%、8.23%;排名省外客源第六、七、八、九和第十位的分别是河南、浙江、内蒙古、湖北、上海,所占比重分别在4.01%-3.22%之间。》项目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与西安市民的旅游需求相适应且距离适中,如果开发一个高原湿地生态型的旅游产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相结合,一定会成为一个极富特色的综合旅游区,成为西北地区的一条热线,吸引大批游客来三江源及两湖湿地旅游。西安市有750万人口,非农业人口占40%,约为300万;农业人口占60%,约占450万。根据国家旅游局1999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非农业人口的年出游率为145%,农业人口口的年出游率为25%,照此计算,西安市市民的年出游人数约为547.5万人次。再根据国家旅游局1999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为目的的旅游者约占旅游者总数的45%。照此计算,西安市每年可有此类旅游者约243.5万人次。2010年,来项目区旅游者约为9万人次,其中西安市的城乡居民为1万人次,占西安市旅游者总人数的比例小得几乎可以忽略。如果宣传促销策略得当,激发更多的西安市民来项目区旅游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就会在当地形成较大规模的旅游热潮,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玛多地处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四省交界之处,交通比较发达,过往的客人很多。2010年周边来玛多旅游人次大概在3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人民特别是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必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高涨,周边地区来项目区旅游的人数将会大大增加。据此,项目区的客源市场定位应该是:邻近青海省的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宁夏、新疆、西藏六省区游客占来宁省外游客总数的38.77%。从客源地的经济状况来看,环渤海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五省市,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珠三角的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及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其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高,在来宁省外游客中所占比例较高,占到游客总数的35.48%。一级目标市场是西安市、西宁市、兰州市、银川市、重庆市洛阳市等中心城市的市民;二级目标市场是周边地区(包括甘肃、宁夏、内蒙、新疆和四川)及东南沿海的城乡居民;三级是境外游客。客源市场预测根据国际旅游组织的有关报告,我国的国内旅游规模已经雄居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境内游客数量将由21.5亿增加到30亿。预计入境游客到2020年末,我国还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青海旅游业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了较大的影响,基础设施、市场推广、服务质量、人才培训等各个层面的供给能力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直线上升,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今后,通过高原旅游名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青海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青海省,理应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预计2011年至2015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将超过14%;2015年全省年接待国内旅游者可达9600万人次。与此同时,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出游率也将同步增长。根据玛多旅游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结合秦、晋、豫三省休闲度假市场的潜力,以及东南沿海及海外文化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综合以上因素并经过计算,我们对项目客源市场作出相应的总量规模预测,预计2011年到2015年为10-15万人次。市场的营销策略.1目标市场细分①地域分布;以西宁、西安、兰州、重庆和北京市为主,包括邻近几省市及东南沿海。②职业构成:市民、大学、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过往的国内外客人等。③年龄段:据统计,20~65岁的人都是潜在的旅游者,其中30~55岁的人出游率最高,这个年龄的人是项目区需要重点开发的目标人群。.2营销策略①巩固、拓展以西安市为主的客源市场,继续发掘西宁市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努力培育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客源市场。②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行社、相关行业、各个大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群众团体的横向联合与联系,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旅游表演与节庆活动,积极筹办或参加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等。③充分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宣传手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除扩大宣传册的印制和发行外,要进一步加强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合作,拟推出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开办旅游区专栏或插播旅游景区的画面,在互联网开设网页,树立旅游区的新形象,提高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生态旅游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第八章旅游项目设计8.1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通过本项目建设把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景区建成国内知名的高原原生态湿地观光、探险和摄影、藏族文化和格萨尔文化体验、自然生态科普教育、鄂陵湖鸟岛观鸟等内容的高原生态旅游区。空间构想以三江源为背景,以玛多两湖高原湿地为中心辅射点,建成北起玛查理镇,南达鄂陵湖100公里长的旅游天然长廊,形成三个功能有所区分又相互补充的自然生态旅游带。三大景区采用散点式、间隔式布局手法形成各自独立的景区特征,并以玛查理到尕泽山的牛头碑公路为连接依托。8.2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区形象:旅游区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鄂陵湖、扎陵湖原生态湿地旅游为主体,以两湖一碑为中心辐射点,以雪域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为切入点,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区和藏传佛教及格萨尔文化人文旅游区。形象口号:母亲河之黄河源华夏族之发源地高原明珠姊妹湖格萨尔王永传唱生态湿地千湖县人与自然共和谐8.3建设目标三江源玛多黄河源景区增建期限为2011年—2015年;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内外著名的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2万人次。8.4项目策划两湖一碑风光带该区按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可划分为扎陵湖寺院、牛头碑、两湖湿地风光带三个景点,分布于尕泽山附近30公里内,占地200平方公里。1、扎陵湖寺院主题:朝拜、感受藏传佛教的神秘资源特色:古老的扎陵湖寺院主要内容:了解藏传佛教的寺院,参观寺院欣赏寺院独特的宗教氛围,朝拜转经。配套开发内容:藏传佛教法会和仪轨,唐卡和藏戏欣赏。市场定位:国内外各层次以探险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游客。结构性规划:该区以扎陵湖寺院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宾馆、餐饮,形成一个以扎陵湖寺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2、牛头碑主题:华夏之魂资源特色:象征华夏之魂的牛头碑以及香港回归纪念碑主要内容;在保护的前提下,建设观光步道和赏湖亭。开展黄河源头看日出、尕泽山上看两湖的自助旅游和摄影旅游。市场定位:中高档次以休闲摄影、探险怀古为目的的国内外游客。3、两湖湿地风光带主题:格萨尔文化、人与自然合谐相处资源特色: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命名的高原生态湿地主要内容:沿两湖风光观赏鸟类和动物以及湿地风光,欣赏格萨尔文化及民俗表演市场定位:国内外游客及以考古访古、科普研究、摄影为目的的高层次学者。。景区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投资备注合计1500一基础设施6001道路(步道)200含主、次干道、停车场、步行道,砼路面2供水50含机井和管线3供电100含线路4采暖1005环卫50含公厕、垃圾处理、排污等6其它100含大门、雕塑、通讯等二旅游服务设施9001格萨尔文化馆502游客服务中心150包括旅游用品商店3宾馆3004餐饮1005观湖亭100三其它费用200含规划、设计、管理、办公设备、预备费、不可预见费等收益预测:该区距玉树、阿尼玛卿等著名景区较近,加之开展特色旅游的吸引力,预计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12万人次。人均消费按1500元计,年收入可达元,利润按35%计,扣除成本、管理费用及税收后,年税前利润2000万元。同时,可解决直接就业人员约200人,间接人员近千人。8.5游线组织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文化旅游线,由两湖湿地风光带、扎陵湖寺院、牛头碑三大部分组成,全区开发陆路游线分省内省外6条,具体游线组织如下:玉树-玛多玉树—星星海—玛多黄河桥—玛查理镇—两湖湿地风光带—扎陵湖寺院—牛头碑(三日游)西宁-玛多西宁—花石峡—黑海—玛多黄河桥—玛查里镇—两湖湿地风光带—扎陵湖寺院—牛头碑(四日游)大武—玛多大武-阿尼玛卿雪山-黑海-玛多黄河桥-玛查里镇-两湖湿地风光带-扎陵湖寺院-牛头碑(四日游)第九章基础设施规划9.1给排水给水项目区由三部分资源互补的特色景区组成,各独立的旅游区及区属景点都要根据系统内资源条件设计给水设施,满足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用水需要和旅游者及散点旅游设施的自带水需要。同时,必须为防火留有水源供给。三个景区内给水系统均要按规划建设。排水目前景区均无雨污分流设施,游客生活污水大都采用干厕形式,直接用于肥田,污染水源,景区拟采取雨污分流制。铺设雨水管道。景区的生活污水沿污水排放管至污水处理站。9.2电力电讯电力各旅游游景点主要还靠自备发电设备解决用电问题,为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各旅游区均应设立相应的变电站,引线入区,解决供电问题。电讯目前景区所处地区电讯设施尚无法满足开发需求。拟在景区内接入互联网,满足景区自身和游客需要。9.3安全保障设计依据《风景区管理暂行条例》第五章第35条指出:“风景名胜区要有治安、安全管理,要设置维护游览秩序和治安机构或专门人员,配备必要的装备;加强治安巡逻和检查,对寻衅闹事、扰乱秩序和进行违法活动的不法分子,要严历打击,确保国家财产和游人的安全。对船、车、缆车、索道、码头等交通设施、游览活动器械、繁忙道路及危险地段要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制度,加强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危险岩石和其它不安全因素。在危险地段及水域或猛兽出没、有害生物生长地区要设置安全标志,作出防范说明,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不得开展游览活动。条例中所提及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设计时序在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规划执行的同时就要执行安全规划。结合旅游项目开发要求和分期建设程序,设置完备有效的安全措施。安全规划的执行应由各景区统一管理,逐项逐条落实到位,各景区重点防范部位的安全设施和器具应在景区景点开放之前建设齐备,逐一到位,保证使用。安全保障设计防火是首要的保障工作。应设置防火道、防火墙及应急灭火装置。每一定范围设置望台,尤其是冬春季节应加密监测。各景区应制定严格的用火管理规范,明确游客用火范围,时间、地点和活动项目,加强流动哨巡逻管理,坚决取缔无防火设施的旅游景点开展业务活动。自然灾害的防治。两湖湿地是项目的载体,也是自然灾害防范的重心所在。各景区要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配合,及时掌握气象变化动态,落实防灾方案,及时采取救灾时安全,在景区点和河流沿岸设置应急道路和交通工具。游览安全设计。湖边山顶,建设开发各水景点应选平坦安全地方置观景台(亭),湖岸两旁地势险要之处设护栏,栈桥等。水上游乐项目配备救生设施。各景区在险要地段,设置提醒标志,热点繁华景点和观景台严格执行游客客容量控制。景区的公共安全。项目区三大景区各自覆盖面较广,景点多,必须设置公安派出所负责公共安全,建立专职巡警队负责游人人身财产安全和旅游区的公共秩序。医疗、急救保障。各景区除了与县、乡镇医院配合保障游客医疗需要外,同时在景区内设置救急中心,建立医疗工作队,使各景点的游客都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第十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10.1旅游区环境现状与评价总体环境现状调查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湿地北起玛查里镇南至尕泽山,东到214国道,南北长125Km,东西宽0.65—6.62Km,面积2500Km2。两湖湿地生态系统十分发育,是多种鸟类栖息与多种候鸟迁徒中转繁殖的重要区域。区内动物资源丰富,有藏羚羊、红狐、雪豹、黄羊等珍稀动物。总体来说,随着对三江源生态治理的开展,沙化现象已经得到了遏制,退牧还草的措施,让环境正在逐渐优异。区内没有工业所以也没有工业污染。现状评价三江源玛多两湖湿地所属区域是重要牧业地区,造成环境质量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草原退化。随着旅游人口的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有所增加。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现状评价.1主要影响的区域与环境因素旅游业主要影响地域集中的游客密集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旅游区内少量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2现状评价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刚起步,因而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造成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是其它而不是旅游。旅游业将成为玛多的主导产业和规划期内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10.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以环境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旅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设与管理为途径,以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规划目标为依据,针对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旅游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分类分区保护、实现玛多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的原则;②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③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确保旅游收益公平的原则;④坚持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原则;。⑤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目标.1总目标近期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对旅游区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草原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中期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各旅游区点的生态环境,促进玛多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2子目标两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整个旅游区的旅游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为100%,固体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旅游总体容量严格控制在其环境容量以内。生态环境保护建设.1创建性地搞好生态良好区的生态保护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证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及重点动植物保护区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免遭破坏。以两湖湿地保护为重点,建设以国家、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群。.2规划建设与管理依据环境容量与特点进行各项旅游区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按生态旅游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并严格科学管理。对于旅游区,要将旅游区与服务基地相分离,以减少旅游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3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根据各旅游区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如建设景区污水处理设施,景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加强各旅游区生态建设,如:河堤加固、水土保持、退牧还草等;加强因旅游而产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固体垃圾的处置等。.4加强宣教,促使旅游方式的生态化加强对当牧民和游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宣导生态旅游方式,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6、建设资源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实时监控各旅游区、点的生态环境状况,建立生态环境处理的应急系统和管理制度。10.3旅游资源保护风景资源保护与培育对于区域内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果是需要严格限制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资源保育区,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安排其它无关的人为设施。如果是需要恢复、抚育、涵养、保持的森林与植被、水源、珍稀濒危生物等,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生态恢复区,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分别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严禁对其不利的项目等。旅游资源的保护采用分等定级的方法,确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文物史资源保护对于古墓、古碑、古城、古道、史前遗迹等市域内的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少量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按排宿床位,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不得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自然生态保护设立两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统一管理机构,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对于两湖湿地等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它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扩大或划出相应的范围作为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科学研究工作,实行边研究边维护边开发的方式。不得人为破坏其野生动植物现存的生存环境,需要建设的区域应特别注意把握开发强度。一般游览活动区保护规划区范围内,除上述三类需要专门保护的资源类别外,其余开展旅游活动的一般区域也应把保护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开发建设与保护协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而开发建设得好更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措施,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1.1项目投资估算三江源玛多两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时限为2011~2015年,工程总体分五年建成,三大景区可统筹规划,排开单项工程的建设顺序,但从总投资规模和筹资考虑,每年拟定完成总投资20%。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11.2资金筹措资金来源总体项目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为主,招商引资为辅。筹资措施(1)积极申请国家和青海省的旅游专项基金及国债资金。自2000年起,国家及省上都设立了旅游专项资金;2001年,国家又作出了用国债资金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这项资金将倾斜西部贫困地区。项目区财政比较困难,,加之,基础设施部分相对较大,应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上的资金扶持。(2)制定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的力度,增强外资投入的吸引力。玛多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无偿或低价保护开发,所得税在投资回收期免征、减征,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减化,税费减免,这将有助于招商引资,但还应继续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力度。如:借签部分出让景点及建设用地的成熟作法。(3)积极进行银行(抵押)贷款。景区资源奇特,知名度较高,开发潜力巨大。可由政府出面担保,由项目实施单位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除国内银行外,还可积极向世行,亚行申请低息贷款。(4)寻求合作伙伴,联手开发。(5)由于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效果远远大于各景点景区独立的营销效果,而由政府出面组织的市场整合营销,其受益者是旅游企业,因而可对旅游企业征收一定比例市场营销费,用于景区开发和宣传。(6)建立旅游专项基金。项目区做为黄河上游最大的生态湿地,可以申报国际国内生态保护专项基金,以获得如联合国、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及一些大企业、财团的资助。(7)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社会性集资或个人投资开发。第十二章投资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基础数据1、项目规划期至2015年,建设期5年,平均经营期为10年。2、根据资金来源总原则,项目建设资金拟定市场运作占10%,申请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各占90%。3、人均消费由门票、娱乐、购物、餐饮、住宿、交通费用等几部分综合组成,结合全国各地景区消费预测。4、旅游人数按全国及青海游客递增规律预测,建设期内按减半计算。5、计算期内,从建成起游客人数及人均消费按相对稳定考虑。经营成本估算依据1、折旧:旅游服务性设施要求高,固定资产按总投资95%形成,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年限为10年。2、摊销:无形资产占5%,按平均年限法摊销,年限为5年。3、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包括采购费用、管理费用、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等,一般按营业收入60%计算。财务评价1、投产初期营业计划安排新建项目按开工建设1年起接待游客,逐步增加,改建扩建项目建设期基本不终断营业。2、税金营业税按营业收入5%计征,城乡建设维护税按1%计征(乡镇)教育附加按3%计,所得税建设期免征,建成后5年免征,以后按33%计征。3、主要财务指标1)投资利润率:24.59%;投资利税率29.41%;2)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前41.57%,全部投资所得税后35.62%;3)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所得税前(IC=12%)万元;全部投资所得税后(IC=12%)万元;自有资(IC=12%)万元。4)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前5.78年,全部投资所得税后6.0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前6.05年,全部投资所得税后6.64年。不确定性分析1、通过计算可知,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74.2%,即年游客量为10万人次时,项目盈亏平衡,可见,项目风险较低。2、敏感性分析根据项目特点,本评价只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选择消费价格、游客人数、经营成本三个因素,对项目税后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风险分析,测试这些因素在±5%~±10%范围内对项目可盈利性的影响。三个因素对项目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人均消费和游客人数对项目影响较为敏感。因此,项目经营中,要切实加强品牌宣传,增加景区知名度,开发特色餐饮和购物,以提高经营效益。偿贷能力分析1、还款资金来源主要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未分配利润。2、还款方式建设资金贷款采用等额还本、建设期不还的方式。3、借款偿还期根据项目建设贷款额,自经营期(2011年)开始,每年偿还贷款本金30万元,5年可还清全部贷款。12.2社会效益旅游对项目沿线的社会效益是多层面的,其影响表现在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家庭邻里关系、卫生观念、礼貌用语、法律意识、市场等方面的变化。旅游开发的社会效果主要是:(1)项目区综合实力的提高项目区均为靠天吃饭的传统牧业县,由于地处高原牧区,经济收入偏低,进而影响到教育、科技、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极大地提高玛多的综合实力。(2)玛多知名度的提高与凝聚力的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