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导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新航路开辟时期的那段历史,展示视频《大国崛起一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后,海道大通,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西欧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和物种交流。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8前言知识,说说新航路开辟前世界物种交流有哪些?有何特点?意图:导入利用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临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但物种交流的种类和地区都受到了时代的限制。通过视频和教材分析,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物种交流的情况和特点,从而导入主题: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这样,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能做好知识上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及其历史影响。考察中国外来物种的来源,了解这些物种引入中国后的发展情况。意图:学习目标的展示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包括学习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归宿;是对学生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基本依据。展示本节课的目录,第一篇章是文明的相遇-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背景;第二篇章是文明的交流,包含美洲物种的外传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第三篇章是文明的嬗变-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第四篇章是收获和感悟。意图:宏观把握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展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接着直接展示第一篇章一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和物种交流的背景。意图:结合所学补充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背景,老师简单解释,让学生把握好知识的联系,并且全面认识和了解世界范围内食物物种交流的大背景。1、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3、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及拓展。4、一些食物物种(玉米、马铃薯等)自身的优势。展示第二篇章一文明的交流之美洲物种的外传,展示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花生、向日葵和烟草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意图: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美洲传播到欧洲、亚洲乃至到全世界的物种。同时老师补充花生、向日葵和烟草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感受美洲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第二篇章一文明的交流之美洲物种的外传的表格。纵向是美洲的五种物种,横向是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概况。意图:内容比较琐碎而且简单,适合用表格处理基础知识。利用表格教会学生表格学习的方法,横看和竖看表格并且学会比较,比如横看可以看到甘薯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马铃薯在欧洲和中国传播则都比较快。提醒注重时空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然后给学生两分钟横向纵向各读一遍,巩固记忆,提高效率。问题:你喜欢吃哪种美洲作物,你知道它传播的故事吗?展示“狼桃”变美味的故事。意图:调动学生兴趣。读完故事后老师总结,食物物种的交流和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敢于接受新事物,但是结合今年的新冠疫情说明,要保护和远离野生动物,适当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展示马铃薯、甘薯在中国和欧洲传播状况的材料,结合所学让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并分析原因。接着直接展示辣椒在中国西南、中南流行的原因。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人们的饮食习惯,且适应性很强,适应了传入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所以在欧洲和中国都得到了推广。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在中国传播快且种植普遍,原因是欧洲和中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认识上的差异以及中国政府和一些先进人物重视甘薯的推广。而辣椒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是因为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气候潮湿,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湿气侵人。辣椒有驱风寒、祛风湿的功效,吃辣椒可祛湿抗潮。且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宜种植辣椒。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史料实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老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和认识:食物物种的传播受自身特性、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展示第二篇章一文明的交流之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让学生自学这一目,分类总结哪些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传播。接着还是利用表格和图片展示其他地区物种,主要是农作物水稻和小麦,还有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在美洲传播的概况以及对美洲的重大影响。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了解了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状况,并且能深刻认识到对美洲的影响。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分别成为北美的第一和第二大农作物。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的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推动形成了独特的美洲文化,如感恩节文化,西部牛仔文化等。甚至还影响了政治文化,如美国的象驴大战。从此分析中可以看到物种交流带来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融合,旨在让学生了解物种在美洲的发展和对美洲文化形成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物种交流在美洲传播的认识。问题:阅读教材第10页的历史纵横一咖啡与咖啡馆,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意图:提醒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全面把握正文、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以及注释等小字。还有让学生认识到非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从此,欧洲、美洲、亚洲乃至全世界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今天的咖啡馆遍及全球,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通过了解咖啡和咖啡馆,使学生认识到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另外2020年高考题有一问是论述“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咖啡的传播史也是一部经济史。展示“哥伦布大交换”的历史阐释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学生自主阅读,老师说明本课内容是“哥伦布大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展示2019年江苏高考题:结合第二篇章所学和下列的材料,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拿出纸笔做答。几分钟后由学生起来展示他的答案,再让另外一个学生分析他的思路,分析他是如何在材料中历炼出的信息,每个要点对应的材料信息是哪些。意图:补充“哥伦布大交换”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拿出纸和笔,独立思考书面作答2019年的高考题,接着展示答案,再让其他学生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书面答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这也是把第二篇章食物物种的交流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其实,没有材料结合第二篇章所学也能总结出特点,有了高考题的材料互相印证更好。展示文字“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问学生知道中国目前遭到哪些外来生物的入侵,接着展示“小龙虾、水葫芦、亚洲鲤鱼”等入侵物种的图片。然后展示文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老师接着说,2019年生态环境部统计,中国目前面临660多种外来生物的入侵,每年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元,我国已经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应对。意图: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食物物种的交流也带来了外来生物入侵等消极的影响,认识到抵制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这又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展示第三篇章一文明的嬗变,即食物物种的交流带来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这一目,结合所学概括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学生迅速阅读教材概括并起来展示。老师结合所学和本课内容再补充三条,并适当用史实来论证不太好理解的第五条。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5.冲击了社会的等级秩序。6.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疾病传播,为人类带来灾难。7.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然后给学生两分钟阅读理解记忆,接着老师检查。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补充让学生全面掌握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两分钟后限时理解记忆,让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展示2015年四川高考题,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结合之前所学和材料高二学生是可以做的,之前已经印在导学案上提前发给学生了,学生已经做完了。直接让学生展示答案,老师接着展示参考答案。意图:继续巩固检查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让学生把握好中外历史的联系,美洲作物对明清中国的影响和课本上的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物种交流影响都是环环相扣,互相印证的,培养学生迁移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展示第四篇章收获和感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那些启示和认识?要求学生从背景、经过、特点、影响等角度总结理性认识,分组讨论并回答。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自己的认识:认识一:全球范围内的食物物种交流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开始的。认识二:食物物种的传播受到自身特性、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认识三:食物物种的交流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四: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是欧洲主导的,内容非常丰富,时间跨度很大。认识五: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物种交流导致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认识六: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认识七:世界文明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应该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意图:利用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进行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的渗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到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认识到世界文明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各大洲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状况和影响后,认识到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走到今天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展示达标测评意图:检查本节课的课堂效率,发现问题。展示视频《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风味大融合》意图:再次感受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世界的魅力。谢谢大家!!!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一时,他们在必修课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应该对授课内容很有兴趣,并且具备了进一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分析第一,通过视频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史料解读法、观察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了新航路开辟以来的食物物种交流的背景、经过、特点和影响。第二,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配合非常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注重落实,及时提问和通过高考题巩固检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史论结合等能力,课堂效率很高。第三,提高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阐释等核心素养,符合逻辑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升华了认识,比如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抵制外来生物入侵,比如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世界文明,应该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等。教材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第2课,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由此产生的影响。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在多角度讲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史实的同时,又通过史料学习聚焦、学思之窗、阅读历史纵横等知识,引导学生全面把握食物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种交流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等。评测练习一、选择题。有报道称,目前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致使我国每年直接损失达到2000亿美元。世界范围内的生物交流、传播乃至入侵始于()A.中国古代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B.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C.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加速2、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西地区3、(2016.10·浙江高考·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4、(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2012·广东高考·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2、(2018·全国Ⅱ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4:BCAC非选择题1、(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2、(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8分)(2)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5分)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新教材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研读领悟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材料、故事、视频、图片等方式指导教学思路,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从设计到上课然后再到课后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第一,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来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变化?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全新的未接触过的内容,如何掌握和转换这些知识,摆在了我的面前。为此,我专门找来了很多相关的专业书籍,并在网上大量查阅资料,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系统的设计研究,也启发了我要改变平时阅读的习惯,在“博”的基础上注意“约”的概括提升,这样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做到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第二,在新常态下的日常教学能否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尝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学和高考的要求,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新课改后的高考,无论从考试形式还是考试内容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有了新的要求。本节课是以材料教学、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