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_第1页
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_第2页
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_第3页
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_第4页
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绪论 1 1.1研究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21.3文献综述 21.3.1国外研究现状 21.3.2国内研究现状 32幸福感的定义 43.幸福感调查方案与实施 63.1研究步骤 63.2调查对象 73.3信效度检验 74.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分析 84.1样本整理 84.2数据分析 95.大学生幸福感相关性与归因分析 115.1假设检验原理 115.2大学生幸福感与经济状况关联度分析 135.3大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绩关联度分析 146.总结 15参考文献附录(问卷调查)

基于SPSS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1绪论1.1研究目的针对幸福感的研究,起源于积极心理学,作为以研究人类优点为核心的学科,其注重关注生存与发展。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的研究,重点在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对大学生积极幸福感的探索。因此,本文针对身边的相关现象、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了探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有: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研究他们幸福感的特点,并对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学业、经济、婚恋等方面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2.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处理和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规律,以为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为教育层面作一定指导。3.详细设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结合SPSS统计软件来分析调查数据。供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提供参考。1.2研究的意义大学教育阶段将会是学生成人成才、独立自主的关键阶段,其幸福感的建立尤为重要。因此,相关研究将会对学生本人、学校心理教育、社会发展都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已有的一系列研究,可以作为参考来与本文进行对比,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幸福感理论。除此之外,由于前人的研究多重视消极心理学,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且众多的大学生暴力事件、杀人事件,都显示着积极心理学必将要转换成以研究人类优点为重点。所以,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是研究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开创健康心理学的新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从宏观视角出发: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完全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强国,我们的幸福感毋庸置疑已变成衡量生活品质的新指标,作为评估生活是否有质感的新手段,它将会使政府对人民生活品质的评估更加有效、科学,为他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方案。另一方面,从微观视角出发: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强力量,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所以,他们定将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可以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并使其发展有据可依。1.3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现状要想揭开幸福感的面纱,需要人类不断摸索、前进、实验、总结。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涉及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开展来,尤其在西方,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在实践方面,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1]:1.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该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继而转向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众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幸福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者会对比不同人群的幸福感情况,探索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潜在联系,分析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当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的调查多是描述性的,是简单的项目实验,未对比涉统计学中相关指标的分析。Diener认为,幸福感在每个人看来内容都不尽相同。幸福或是对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满意度,或是对学业有成的满意度,或是对自身获得成就感时的愉悦感。他将三十多个国家的万余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文化差异会导致自尊与幸福感关系的不同这一结论[2];Sheldon等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和研究方面,他对人格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发现人格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主观幸福感;Suh等人经过一些列的实验发现个体主义中内部情感体验可以预测幸福感水平[3],集体主义中符合社会准则的情感和行为可以预测幸福感水平。1.3.2国内研究现状对比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晚,并有向西方国家学习经验,沿用西方学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可总结为下面的几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此阶段主要是概论、理论等文献的研究以及外国理论与相关量表的引进,研究的成果较少,各个年份都有,其中以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生活事件、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展开研究。姚春生(1995)[4]等,研究了老年大学生的幸福感,发现其文化程度并不低,文化程度、体育锻炼、退休情况、年龄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幸福感。2.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国外的一些研究工具被引进并实验,后续研究成果接连不断,老年人不再是仅有的研究对象,老师和大学生等也成为重要研究对象。景淑华,张积家(1997)研究了两百余名大学生,研究表明了就大学生的幸福感来说,我国水平远高于美国大学生,其中差异主要来源于所学专业、所在年级等。梅锦荣(1999)以部分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自评身体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况与家庭有着显著相关性;郑雪(2000)、Diener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合作研究,揭示了文化对幸福感会造成一定影响,且高于经济和性别两个因素,强调了文化对幸福感会产生影响。3.21世纪初至今:此时是我国进入了幸福感研究的高峰期,在心理学家和学者的不断奋斗和试验下,成果层出不穷,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化,研究对象更加多样,从普通群众到中小学生、城镇居民、大学生、白领等,一些研究者还将我国特色文化与研究工具相结合,探索出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情的幸福感研究之路。综上不难得出,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幸福感的研究,尽管国家和文化存在差异,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日逐渐科学稳定,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这对深刻了解国民幸福感有着巨大意义。不同的研究也研究着不同的方向,例如Diener认为幸福感的获知和情感主要受收入、富裕层度、社会地位、受教育层度等条件影响,而Ryff认为影响我们感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来自自我接受、自主性、与他人关系、个人成长、生活目的和对环境的接受程度[5]。2幸福感的定义幸福的含义,因人而异,也无法定量描述。它令人较为持久的拥有满足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并能长期维持。历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如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都对其从不同学术角度定位。由于积极心理学逐渐发展,其对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日益显现。例如,Ryan和Deci研究发现,现代对幸福感的分类有两种:首先是对快乐感的研究,换言之以享乐主义幸福感为研究内容;二是涉及人类潜能的研究,即是以快乐说幸福感为主要内容,具体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1)主观幸福感(SWB)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所认知的评价指标,也就是说,感到幸福,并不是说得到或收获实质性的东西,而是在于我们对它在情绪上的认同。曾经有人用近义词Well-being等来表达,过去,西方国家都用Happiness表示幸福感,但随着幸福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它已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专门术语。与下文将介绍的心理幸福感一样,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被学者关注。人们关于主观幸福感持有不同论点,Diener提出了更全面的定义,他总结主观幸福感是人类主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肯定的感觉”。他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是一个预设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反映了人生中对爱的感受。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部分组成。前者的生活满意度是指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整体理解和评价。换句话说,这是对个人满足程度的普遍判断。后者情感体验度是指个体对情绪情感的感受与体验: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的特征表现为愉悦、兴奋、满足、开心等感受,而消极情感则表现为失落、郁闷、烦恼、不安等感受。坎贝尔和其他学者认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是主客观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并且相互影响,表现为生活满意度,拥有着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少的消极情绪体验。因此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可以将其看作评价自身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主观性;②全面性;③相对稳定性。除了Diener提出的幸福感三维度结构,有学者提出主观幸福感亦可分为其他维度,如认知水平、积极情感体验与消极情感体验等维度,也有学者认为应该用情感平衡度来涵盖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即主观幸福感分为生活满意度、情感评平衡度两个维度,但是Diener的结构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2)心理幸福感(PWB)对于心理幸福感的探索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开始,PWB最早的相关概念是指自我实现、成熟等条件,此定义对后续的研究PWB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深远影响。早期的那些心理学家,受到从西方哲学中完善论和幸福观的影响,如C.D.Ryff表示幸福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应当包括当自身潜能被充分发掘时,所收获的完美体验。Ryff(1989)[6]的PWB六维度模型,整合了对PWB具有关键影响的若干因素(具体包含自我接受、同他人的积极关系、环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这六个心理维度),也称为PWB的多维模型。该模型一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其以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幸福感的评估和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3.幸福感调查方案与实施3.1研究步骤1.通过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研究国内外幸福感相关的文献,理解幸福感概念与含义,为本文的问卷设计及其他层次的研究铺垫。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校园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收回;3.应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统计,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处理;4.在相关数学理论指导下,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如:假设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具体的研究步骤图如图3-1所示: 设随数数分找归计机据据析出纳问发统处数原总卷放计理据因结图3-1研究步骤3.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A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了使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全面客观的得到分析,我们在问卷上设置了不同年级和专业,使调查对象分布均衡,便于对比分析。具体在校园随机选取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合理要求同学们自愿填写,并保护隐私。以便大家放心如实接受调查。现场反应情况良好,使得本次问卷调查得以顺利进行。本调查的变量有下:1.人口统计学变量[7]:性别、年级、所在专业、出生地、是否婚恋。2.其他因素变量:经济情况、学习成绩等。3.幸福感的三维度组成:(1)生活满意度:是否满足己有的生活状态,是否拥有实际梦想,是否自我感觉良好。(2)积极情感体验:愉悦、兴奋、自豪感等;(3)消极情感体验:痛苦、郁闷、犯罪感、心理压力等。3.3信效度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存在着相同之处。信度是针对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效度是针对结果的效果和正确与否。(1)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性程度,包括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复本信度和同质性信度法。当测验对象一致时,再一次测验将会引起一致反应的程度。同质性信度法应用广泛,它的优势十分明显。当信度系数越大时,说明测量结果越可信。本文将克隆巴赫系数a[8],作为信度校验指标,通过该指标,以便了解可靠性和有效性。泰荣生指出,a≦0.35是低信度,a≧0.7是高信度,两者中间则是中等信度[9]。将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到Excel表格中,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表3-3。影响该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三个维度,除去消极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的系数均大于0.7,则本问卷调查的信度优良。表3-3《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一致性系数表维度一致性系数a生活满意度0.80积极情感体验0.76消极情感体验0.65总分0.73(2)效度分析测量工具或手段能何种程度测到目标,也即测验的准确性[10],就是接下来的效度分析。若测验结果与原本内容符合,则意味效度较高;若若测验结果与原本内容不符合,则表明效度比较低。它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因素效度及实证效度[11]。①内容效度在设计问卷调查的题目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做了详细的了解后,以及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融合了现代社会大学生的特点,因此本问卷的内容效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准确。②结构效度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计算,得出问卷中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r=0.14-0.30(P<0.05),且各个因素与幸福感总分的相关系数为r=0.51-0.77(P<0.01),结合陈雁平的研究:当相关系数r属于[0.10-0.60],可以证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12]。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4.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分析4.1样本整理经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可导入SPSS统计软件中,进行一系列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表4-1问卷答题情况汇总表类别选项数量(人)比例(%)性别男17558.3女12541.7中共党员8026.6政治面貌共青团员15050.0群众7023.3大一8026.7年级大二8026.7大三7023.3大四7023.3文科8528.3专业理科8528.3工科6521.7艺术6521.7城市18060.0出生地农村12040.0<13010.01--24013.3家庭人均年收入2--39030.03--57023.3(万元/年)5--104013.3>103010.0<40000.0400--600196.4月均生活费600--8004715.5(元/月)800--10006020.31000--200013545.5>20003912.34.2数据分析问卷在设计中,采用了1-9个数字点,与大学生幸福感程度之间进行转换,每一种幸福感数字区间,都对应着不同的幸福度水平。如下表:表4-2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转换表幸福度数值区间满意度水平1-3不幸福4-6一般幸福7-9非常幸福此表可以辅助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调查的结果,画出如下三个饼状图:生活满意度百分比图、积极情感体验百分比图、消极情感百分比图。图4-2三个维度调查统计百分比图由上图可知,该校大学生整体幸福感水平良好。部分大学生对生活有明显的消极情感。来自30%的大学生会有消极情感体验,表明了,由于学业、家庭经济、就业等情况会让大学生承担较大压力,从而残生消极情感体验。接下来分别对三个幸福感维度进行计分,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与幸福感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统计得分情况如下表4-3所示。表4-3大学生幸福感三维度得分情况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M±SD70.62±13.2064.33±15.7766.43±11.50由上表数据可知,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着三项中,影响A大的大学生幸福感最深的是生活满意度,其得分为70.62±13.20,排列第一,这项数据显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处属于中等偏上;积极情感体验总分为64.33±15.77,表明了积极情感体验大概处于中等水平,且方差相对较大,显示个体感受差异较大,不同人对积极的感受不同,导致方差较大;消极情感体验得分66.43±11.50,由消极的负面性可知,消极情感体验的分数越高,说明他们的消极情感更容易发生,心理也就越不健康,同理,消极情感体验的分值越低效果越好,代表学生的心理情感健康,容易获得幸福,因此,这个得分显示了本校大学生的消极情感体验应该属于中下等水平。显然三项指标的平均分都在[60-70]这个区间,与幸福感平均分63.75±12.64相符合,其中积极情感体验得分最低、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设定的总体幸福感和三维度的总分均为100,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这与研究假设结果基本一致。5.大学生幸福感相关性与归因分析5.1假设检验原理假设检验中最常用的是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过程,就是对两个不同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检验,用于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运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要求:被比较的两组样本彼此独立,没有配对关系;两组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均值是对于检验有意义的描述统计量;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建设: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原假设为:两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表述为::H1:μ1-μ2≠0;其中,,分别为第一个和第二个总体的均值。选择测试统计:两个种群之间的平均差异的推断是基于两个总体样本的平均差,也就是说,我们想利用两组样本均值的差值来估计总体均值的差值。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两个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当两总体分布分别为和时,两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仍为正态分布,该正态分布的均值为,方差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计算方式。第一种情况:当两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即时,采用合并的方差作为两个总体方差的估计,数学定义为式中,,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样本的方差;,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样本的样本数。此时两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的方差为第二种情况:当两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相等,即时,分别采用各自的方差,此时两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的方差为:②于是,两总体均值差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统计量,数学定义为:③在第一种情况下,统计量服从个自由度的分布;在第二种情况下,服从修正自由度的分布,修正的自由度定义为计算了统计量的观测值和概率P值。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计算F统计的观测值以及相应的概率P值。SPSS将自动计算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F统计值和概率P值,并自动计算两组样本的均值、样本大小和抽样分布方差代入到公式③中,并计算得到的观测值和相应的概率P值。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要做出决策,第一步,使用F检验来确定2个总体方差是相等的,并确定了方差抽样分布的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如果F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是不显著的,应该拒绝原假设,这两个总体方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应选择公式②和③计算结果。相反,如果概率P-值的大于一个显著水平就不应该拒绝原假设,两个总体的均值之间可以认为没有显著的差异。第二步是确定两者的总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检验统计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原假设。人们认为这两个平均值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反之,如果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不应拒绝零假设。人们认为这两种人群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5.2大学生幸福感与经济状况关联度分析我们知道,幸福感的来源可能与金钱、物质有一定关联,为了找出经济水平对大学生幸福感体验的具体影响程度,本研究对该校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学业成绩对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假设检验[12],实证数据如表5-1所示:表5-1不同经济状水平下的幸福感得分表(M±SD)经济状况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1万67.28±13.8269.93±15.0264.71±15.7364.98±13.081-2万67.56±13.0770.82±12.2464.82±13.8265.73±11.562-3万68.13±11.5470.53±13.1565.20±11.3266.79±12.453-5万68.35±12.7370.94±11.8365.91±14.0566.85±11.675-7万68.29±12.3771.26±12.6365.84±12.4667.02±14.39>10万69.07±14.2671.57±14.6966.35±13.1367.68±13.87由表5-1数据可知,经济收入小于10000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数都是最低,对生活的满意度低下和积极情感体验的不足导致整体的幸福感不强烈;而经济水平超过100000的结果得分均最高,不难理解,收入越多,越容易获得幸福感,分析收入介于10000-100000的几个层次,其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各项数据并没有明显关联。总结来说,虽然无论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但不影响其获得幸福,他们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的得分中等偏上,显示了幸福感研究的积极的一面。对表5-1的数据输入SPSS20.0进行T检验,原假设为“幸福感与经济状况有关”得到结果如表5-2。表5-2不同经济状况学生幸福感的独立样本检验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FSig.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幸福程度假设幸福感与经济状况有关.355.561-.14713.886-.2681.825-4.2123.676假设幸福感与经济状况无关-.14410.953.888-.2681.865-4.3743.838经t检验,得出概率0.886大于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两者相关,故假说:“幸福程度与经济状况有关”成立。5.3大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绩关联度分析收集到的学业成绩与幸福感情况如下表5-3所示:表5-3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幸福感得分情况表(M±SD)主要学分成绩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75分68.30±15.8269.83±13.0364.65±12.7365.83±11.0875-80分67.46±13.7270.83±12.2765.36±13.1266.51±12.4380-85分68.05±11.6371.67±12.1666.30±13.0966.82±12.8585-90分67.84±12.3271.68±11.6265.87±14.1266.79±11.02>90分68.70±11.6970.97±14.0865.37±13.8768.22±13.18观察上表数据情况,成绩在[75-80]区间的大学生给出的分数最低,与成绩大于90分的相比,相差甚远。可以说明,学习成绩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分数越好,总体幸福感越强。中间三个区间并没有递增的关系,并非分数越高幸福感也越高。消极情感体验着一项数据显示,专业课成绩大于90分的时候,消极情感得分也是最高的,因此,成绩好并不是没有消极情绪,成绩越好,自信心、自我满足感可能会越好,导致整体幸福感越高,但在追求成绩优秀的同时,难免更容易有疲劳感,使得学生的消极体验也越多。t检验结果如下表5-4所示:表5-4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幸福感的独立样本检验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FSig.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幸福程度假设幸福感与学业成绩有关.283.6002.64023.0654.36221.6521.944417.7799假设幸福感与学业成绩无关2.64622.972.0644.36221.6488.951087.7732经t检验,得出概率0.065大于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两者相关,故假说:“幸福程度与学业成绩有关”成立。6.总结6.1.研究结论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和数据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以及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原因:1.由样本归纳总体,可以得到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对幸福感很理解和认同,态度积极向上,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心理认知存在缺失,幸福感的认同并不强烈;2.不同条件如年级、所学专业、对幸福感的影响比较明显,由上文研究可知,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学子的幸福感依次增强;工科、理科、文科、艺术学的学子幸福感依次增强;3.女大学生的幸福感普遍会高于男大学生,中共党员幸福感也高于学生群众,维持恋爱关系的学生占多数,但是幸福感在这三个因素上差异不大。其他因素如大学生的出生地对幸福感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4.学习成绩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幸福感。6.2不足之处1.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可能存在偏差。2.研究对象为A大的大学生,由于精力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样本量不足够说明其他学校大学生的情况。3.本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刻,不足以揭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内涵机制等。6.3研究心得1.在研究本文的过程中,问卷调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会影响后面的分析结果。2.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这个话题十分具有代表性,也很有意义,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各种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有关,我相信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对个人而言,也令我更加重视个人幸福感的感知。参考文献陈平雁,黄浙明.2004.SPSS10.0统计软件高级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56-59陈润龙,温忠麟.2005.人格对警觉主管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J].ColletionofAbstractsofthe10thChineseAcademicConferenceofPsychology,674曹新美,郭德俊.1998.大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与抑郁和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81-84蔡国庆.1998.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大学就业,2007.2:56-57池丽萍.辛自强.2001.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3:557-560池丽萍,辛自强.2002.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3:27-32崔春华,李春晖,王欣,杨海荣.2005.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河北师范大学生中的使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128-130丁新华,王极盛.2004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J].心理科学展,12(1):59-66.范晓玲,李光,张斌.2011.初中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与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19(2):247-251何瑛.2000.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19(2):36-38侯振虎,王羽青.2011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