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18讲水循环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18讲水循环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18讲水循环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18讲水循环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第18讲水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水循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综合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3.人地协调观:通过生活、生产实际,正确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促进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谋求人地协调。知识体系导学必备知识—基础落实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地球上的水呈固态、

,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2.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包括

、湖泊水、沼泽水、

、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大气水数量最

,但分布最广液态气态河水地下水少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淡水湖泊水以及

,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2)

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河水浅层地下水冰川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

,以及与之相伴的

变化。2.能量:

和地球重力能。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

、陆地内循环和

。【特别提醒】

内、外流区的水循环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移动状态太阳能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4.过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_________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降水地表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维持全球水的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

的变化。3.是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形成多姿多彩的

。更新动态平衡气候海陆地表形态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1)洪水灾害:指由于

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

急剧上涨,水流

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

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淹没的现象。暴雨水位冲出暴雨积水2.防御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

。(2)

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监测工程关键能力—能力突破关键能力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典题精研】[典例1]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如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AB[图解思路]盐碱荒滩高地水循环土地盐碱化地表径流量低【考点精析】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跨流域调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了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植树造林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削峰补枯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题组精练】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对。该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错。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错。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错。答案:A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D.下渗环节解析: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对。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A、B、D错。答案:C关键能力二利用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典题精研】[典例2]

[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C(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D[图解思路]减少减少倾斜增加恢复增加增多减少增加[感悟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分析生物、水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材料明确了山地这样一个局部区域。地理实践力分析水循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地理实践力。【考点精析】1.水量平衡公式2.流域水量平衡方程(1)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2)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注: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3.考向及案例分析考向水循环环节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不变增大内外流河(湖)转化外→内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降水量<蒸发量时内→外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降水量>蒸发量时水量稳定外流河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内流河降水量=蒸发量1.黄河三角洲湿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年份是()年

B.2003年C.2004年

D.2005年~2005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存在年际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湿地植被B.降水量C.太阳辐射D.蒸散量A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2002年黄河三角洲的降水量最少,蒸散量比降水量大,并且蒸散量与降水量的差值最大,故生态补水量最大。故选A。第2题,黄河三角洲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黄河三角洲的水量变化大。故选B。[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3~4题。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mmB.约为2000mmC.约为210mm

D.远小于210mm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CA解析:第3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mm。第4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最小,实际蒸发量最小。关键能力三洪涝灾害及其防治【典题精研】[典例3]

[2019·浙江4月选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DB[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且图中显示了黄浦江防汛墙所在河段,这属于区域认知的范畴。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黄浦江流经长江三角洲,从气候、地形等区域特征考虑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的原因综合思维结合图1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和图2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运用综合思维,判读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在不断升高,再联系文字信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推知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考点精析】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大小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汇水速度加快,利于洪水形成地面坡度大小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低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高低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地势低洼、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2.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的关系(1)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3.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