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解析)6.诗歌鉴赏

1.(2023·北京·一模)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阅读甲、乙两诗,用诗中词语填空。

《使至塞上》中的“_____”和《送友人》中的“_____”这类意象通常比喻“漂泊远行之人”。

(2)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送友人》中也有“落日”句,具备“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从情感上进行比较赏析。

(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2.“佯狂”“________”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________”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3.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全国·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

刘长卿

汀洲②无浪复无烟,楚客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④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该诗是诗人在至德年间贬任鄂州(今湖北)转运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中丞为御史中丞的简称,源中丞为作者朋友,此时被贬至岳阳。②汀洲,即鹦鹉洲,与标题中的“夏口”、颌联中的“汉口”及颈联“孤城”所指汉阳均在今湖北。③楚客:客居楚地之人。④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出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面水波不兴、烟霭升腾的景象,勾起诗人对远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

B.次句间接抒情,“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

C.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写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虚后实,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D.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有正用、反用之别,正用的典故中的人事与诗中的人事往往有相似之处,如尾联正用贾谊之典,是因为贾谊与刘长卿、源中丞有被贬的相似经历。

5.请按照表格要求填空。

诗句相同意象词义溯源手法情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角角:古乐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角以示晨昏。军中多用作军号。①______雄壮的号角,唤起梦境,表现了辛弃疾对抗金岁月的无限留恋之情。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借景抒情②________的角声,唤回现实,表现了刘长卿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023·福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左迁”指降职、贬官,点明了作者被贬到偏远的潮州的写作背景。

B.颔联“肯将衰朽惜残年”形象地体现了诗人老而弥坚之姿和刚正不阿的爱国之态。

C.颈联中“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直接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和当时政治气候的恶劣。

D.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愈七律诗中的精品。

7.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对侄孙韩湘有哪些示意?

(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9.这首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均借用典故表情达意。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表达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10.(2023·四川泸州·校考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宋】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请发挥想象,描绘“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所表现的情境。

(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线句所呈现的情景。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震撼人心,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13.(2023·云南·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1)下列对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虚实结合,追忆梦中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赋壮词抒壮志。

B.乙词上片寓情于景,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情感沉郁悲怆。

C.甲词用“的卢”之典表现将士的勇猛雄健,乙词用“知音”之典写自己处境孤危。

D.甲词“可怜白发生”写词人年老可怜,乙词“阻归程”,表明词人思念故园却路远难归。

(2)优秀古诗词往往语言凝练,意旨深远,一字寓深情。甲乙两词作者都选用“惊”字来表现情感,请你任选一例,进行赏析。

(2023·陕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有诗评说: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这首律诗最有章法。请结合颈联对“转”做简要分析。

15.请结合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3·江西·一模)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②。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③宏放④,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⑤独仟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貔貅(pixiū):猛兽,喻指勇猛战士。③使君:古代州郡长官称呼,此处指方滋。④宏放:通达豪放。⑤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十余年,他志在灭吴却终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大业。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多景楼”是题目,从风格上来看,这是一首豪放词。

B.本词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山,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上阙后五句,鼓角悲壮、烽火明灭,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

C.下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过渡手段,从现实的生活过渡到了江山历史,作者将笔墨集中在了羊祜身上。

D.本词以连山如画为背景,联想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联想西晋大将羊祜,由史及人,激励使君方滋也激励词人自己,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7.词的下阙说“谈笑洗尽古今愁”,结合全词,你认为词人的愁洗尽了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2023·江苏南京·一模)游溪

韦应物①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②清风。

缘源③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②澹:水波荡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清新淡雅,以“游”统摄全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划舟游溪的所见之景。

B.颔联“绿蒲垂钓”,趣味盎然,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闲适之情。

C.颈联一“飘”一“澹”用词精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静态美。

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19.“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

(2023·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20.对本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清新明丽,恬淡闲适,为欧阳修七律的佳作。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

B.颔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C.颔联还从对比角度,通过“万”和“一”的对比,突出万树苍烟,猿声孤寂地哀啼在其间,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D.颈联从“非乡”“残岁”“慰客”“把酒杯”可以读出诗人被贬异乡,借酒浇愁,满心愁怨,其中交杂了漂泊之苦、岁末之痛、迁谪之恨、思乡之切。

21.有人认为诗歌的尾联“不因迁谪岂能来”一句中“岂”字很精妙,请你结合诗歌的内容赏析。

(2023·江苏徐州·一模)初秋行圃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2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23.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2023·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25.甲诗以“_______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______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26.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2023·河北·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8.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02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③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龙(1514-1570),明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济南)人。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③秦兵,指明朝军队。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息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壮志难酬。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3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一句的妙处。

(2023·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浪淘沙(其五)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选自《尊前集》)

31.这首诗前后两句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请概括作答。

32.诗中写到“晚霞”,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33.(2023·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注】李贺(790~816),808年遭谗落第回到家乡,同年秋天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此诗写于落第回乡之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虽然生活贫穷,衣食无着,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B.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023·河南·一模)阅读《游山西村》和《秋兴》,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速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秋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1183年8月。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做。②迮zé:狭窄。

3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B.《游山西村》颈联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时古朴而又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

C.《秋兴》首联写自己头上长满白发,颔联写中年多病,流露出对时光日迫的感伤。

D.《秋兴》尾联是想象之景,想象自己在烟雨中把小船系在桐江岸边枫树上去垂钓。

35.从两首诗对诗人形象的刻画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游山西村》与《秋兴》的不同之处。

36.(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征蓬;孤蓬

(2)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结合《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可知,诗句的意思是随风远飞的枯蓬飘出汉塞,这里比喻诗人自己,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结合《送友人》中“孤蓬万里征”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这里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据此可知,《使至塞上》中“征蓬”和《送友人》中的“孤蓬”这类意象通常比喻“漂泊远行之人”。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结合《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知,这是写作者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结合《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可知,诗人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据此作答。

2.飘零诗千首3.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思念、担忧);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其中对李白的性格和才情进行了描写。“佯狂”是指疏狂自放;“飘零”是指漂泊孤独。“佯狂”和“飘零”写出了李白恃才狂放不羁的性格,也交代了他饱受攻讦,导致漂泊孤独,表现了其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诗千首”是指多达上千首的诗,表明李白才情万丈、才华横溢。据此理解可填写作答。

3.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前两句首先通过“不见久”和“真可哀”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中间四句通过“独怜才”和“诗千首”表达了作者对其才情的赞赏;“飘零酒一杯”笔锋一转,抒发了对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两句表明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的心情。结合以上分析概括作答。

4.D5.虚实结合或视听结合凄寒/凄凉/悲凉被贬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对被贬友人源中丞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烟霭升腾”错误;

B.次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间接抒情”错误;

C.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实后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前虚后实”错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比赏析及情感。

《破阵子》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到的)。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听到的)。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有实有虚,有听有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手法。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凄凉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从而表达了诗人被贬的痛苦和置身异地的孤独之情;最后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点睛】译文: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哀怜!

6.C7.直陈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流露英雄失落之悲和对亲人、对国都的眷恋;对侄孙韩湘交代“好收吾骨”的后事。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选项“直接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和当时政治气候的恶劣”说法有误;

故选C。

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意思是: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由此可知诗人通过“朝奏”“夕贬”二词的对比,向侄孙韩湘突出自身命运变化的迅速及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是: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由此可知诗人此句直抒“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向侄孙韩湘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诗人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由此可知,诗人韩愈劝谏阻止唐宪宗,“朝奏”而“夕贬”,但是诗人从不后悔,而是对侄孙韩湘交代“好收吾骨”的后事,表现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

8.“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9.示例:“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现其英雄豪气(少年狂气)。

“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比,表示可以为国戍边,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奔赴边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解析】8.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理解。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写词人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词人的雄心壮志。

9.本题考查对诗词典故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分析。

“亲射虎”典出: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骑马射虎于凌亭。“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老虎给大家看看。作者此处以孙权自喻,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

“遣冯唐”典出: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此处表明自己希望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

“射天狼”典出: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0.梦中美好的年少时光,被山僧的钟声撞破,惊醒后再难以入眠,凄凉落寞的夜半时分,只有呜咽的秋风,在西窗外不停地卷起地面的枯枝落叶。家国梦、少年志,历经多年,皆被严酷的现实一一磨灭,如今理想破灭,教人无梦可作。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辛弃疾晚期空有一腔报国之情,却英雄末路(老大无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悲表达得淋漓尽致。流露出悲愤、甚至绝望的消沉感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画面与意象。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这首词的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看当时严酷的现实。所以,在描绘“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所表现的情境时,要着重表现出诗人的这种情感。

示例:山僧的钟声从远处响来,睡梦中见到的年少情景被撞破,再也难以入睡。在这凄凉落寞的夜半时分,窗外的秋风呜咽作响,不停地卷起地面的枯枝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家国梦、少年志,历经多年,皆被严酷的现实一一磨灭,如今理想破灭,教人无梦可作。这首词运用了虚构、象征的手法抒发感情,表达自己英雄迟暮的悲伤和对自己悲凉身世的感叹,和对国家命运深沉的关切。

11.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12.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其一片丹心将永载史册、映照千古。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情境的赏析。此类题目,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句中的具体意象,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

此句意为: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抓住“风飘絮”“雨打萍”,描写出衰微哀恸的情境。

示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1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此句写出了身陷敌手的诗人面对自身命所做出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一转前文的沉郁,为作者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3.(1)D

(2)“弓如霹雳弦惊”的“惊”,描写出万箭齐发,弓弦雷鸣的震撼,以壮阔盛大的战争场面和辉煌的胜利,表达出词人欢天喜地的心情。“惊回千里梦”中的“惊”写出了寂静的深秋之夜,词人在睡梦中惊醒,表现词人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表达了作者难眠的心境。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

D.有误,“表明词人思念故园却路远难归”表述错误,“阻归程”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昨夜寒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意思是: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蛰”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在秋夜蟋蟀的凄清鸣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14.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前两联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15.尾联紧承前三联而来,日近黄昏,而作者只能望见隔江的汉阳树、鹦鹉洲,却望不见故乡,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表达了诗人日暮怀归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写作方法。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首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感情真挚。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该字概括了诗人的感情。尾联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诗人不仅引发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游子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愁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16.C17.没有。

理由:①前线战事紧张,时局动荡不安;“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②南宋偏安一隅,自己壮志难酬,未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压抑不平,“遗恨黯难收”。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赏析。

C.有误,下片“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仟载,名与汉江流”意为: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据此可知,下片由现实的生活过渡到了江山历史,借羊祜未能亲手克敌完成大业一事抒发作者对古今的感慨之情,并非“将笔墨集中在了羊祜身上”;

故选C。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上片“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意为: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意为: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据此可知,当时南宋王朝前线战事频繁,时局动荡;

根据下片“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意为: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据此可知,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居一隅苟且偷安,自己壮志难酬,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

因此,词人的愁没有洗尽。

18.C19.(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或水天鹤唳图)。野外烟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鹤声声鸣叫,清幽婉转;天空(或南方的天空)云散雨停,空旷辽远。

【解析】18.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C.“飘”意为飘动。“澹”意为水波荡漾。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动态美;

故选C。

19.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

本诗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意为:溪水细长涨满,村烟中,白鹤多,鹤唳远。方才还阴云密布,春雨潇潇,现在雨住云退,万里楚天舒。“野水”“烟”“云雨空”是从视角的角度描写景物的;“鹤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连绵的春雨让山中的溪水涨满了,野外一片烟雨迷蒙,几只白鹤直冲云霄,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鹤鸣。转眼间,雨就停了,天空显得是那么的空阔辽远。作者运用白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

20.A21.“岂”岂,是难道的意思,该句意为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运用反问,与前文的凄凉孤寂、伤痛愁怨之情形成转变表现作者面对贬谪自我宽慰,于无奈中又透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表述错误。此诗首联“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中“恨”“愁”二字先是表达出登山临水之怅恨,九回盘桓之愁肠。接着颔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描绘了苍烟萦绕之万树,幽暗陡峭之峡谷,满川挥洒之明月,凄苦哀婉之猿啼。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喷薄而出,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故颈联“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表现出诗人强颜作欢,借酒浇愁,寻找暂时的宽慰的心理。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尾联“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诗人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故首联以“恨”“愁”二字欲扬先抑,引出诗人后面游览时愉悦的心情,表达内心的乐观与豁达及旷达和豪迈的情怀;

故选A。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尾联“不因迁谪岂能来”意思是: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这里的“岂”表达反问语气,是“难道”“哪里”之意,联系前文“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可知,三峡的阴霾沉沉、时传来猿猴的悲鸣、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而“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故而“岂”表达出作者面对贬谪自我宽慰,于无奈中又透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22.C23.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

故选C。

2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

“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24.D25.望歌唱26.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分析有误;

故选D。

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

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诗以“歌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

2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

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家的热爱。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8.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2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29.D30.运用比喻修辞,把战马迅猛奔跑比作彤云翻滚,形象地描绘战马极多驰骋作战的图景极具动态感。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的情感。

【解析】29.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和理解。

D.有误,由“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可知是看到远处的落日和西北的边界,所以是远景;由“宛马如云开汉苑”可知看到的眼前的马匹的形象,所以应该是近景,所以应该是由远及近,并非“由近及远”,选项错误。

故选D。

30.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宛马如云”用的是比喻修辞,是说的这马匹像是云朵一样,是为了写出这个马的速度之快,像是云朵那样飘逸,可见速度之快。所以说运用比喻修辞更加形象地写出了马匹的奔跑速度之快。

31.前两句描绘了濯锦江两岸,花木掩映,春风吹动江水,正淘滤着细沙的美景;后两句描绘的是织锦女郎在江边洗濯锦缎的情形。

____________32.渲染环境和景色,用来烘托濯锦的场面。此句描绘的是织锦女郎在江边洗濯锦缎的情形,但又不是直接写濯锦,而是把蜀锦和绚烂的晚霞媲美。表达了她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和内心的喜悦情绪。

【解析】3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诗的前两句“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意为: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地点是“濯锦江边”,景物有“(两岸)花”“春风”“浪”“沙”等。故而概括为“描绘了濯锦江两岸,花木掩映,春风吹动江水,正淘滤着细沙的美景”。

后两句“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意为: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很显然这是描写人,描绘了织锦女郎在江边洗纱的美妙之景。

3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后两句描绘的景色很美:夕阳西下,晚霞当空,江水中的蜀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