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1、理清本文说明依次,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雄伟壮美,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骄傲感

理清本文说明依次,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精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精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布置学生仔细预习课文,画出有关巡游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支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沟通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细心打算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根据作者给我们支配的巡游路途,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美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状况,“读一读,写一写”,老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巡游路途。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索后,四人小组探讨沟通,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探讨明确:

文章的依次,也就是参观的路途,故宫的建筑依次。故宫的建筑依次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途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途、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楚明白的了解。说明依次的支配,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沟通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支配

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依次支配,和故宫的建筑依次是一样的。也就是根据空间依次支配。

五、学生依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其次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俯视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行能都一一具体介绍,而必需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显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致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小结

探讨沟通

12分钟

3分钟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2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型:授课时间:15授课时间:

1、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精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2、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雄伟壮美,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骄傲感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精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支配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重点研读:

学生速读课文,并比照着本文结构,思索下列问题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全班探讨明确:

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

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检查

出示投影

要求回答

读课文,思索问题

探讨并沟通3分钟

5分钟

15分钟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支配

学生细读课文,思索:

1、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根据什么依次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3、“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1、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根据空间依次介绍的。按空间依次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心、四周、下面。

2、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历。

3、“后三宫”彩绘中凤凰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重肃穆的气氛削减了。

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起先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宏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创建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长:

1、你知道皇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吗?

2、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感情倾向吗?

学生依据所查资料探讨沟通,老师予以补充。

五、作业: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3

1、学问目标:

⑴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驾驭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宏大成就。

⑶了解方位词在根据空间依次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实力目标:

⑴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依次,学习根据空间依次说明困难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3、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珍宝,是中华民族宏大创建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建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妙而努力学习。

1、理清本文的`说明依次,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1、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老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学生留意方位词的运用。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依次当不成问题。

2、图示法:

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3、延长拓展法:

独树一帜,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学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多媒体、故宫挂图。

1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依次;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纳与本文不同的依次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肯定依次介绍建筑物的实力。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美和精致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珍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日,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美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沟通,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供应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识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打算。

2、请巡游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骄傲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老师提示须要驾驭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玲珑:精致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支配。

肃穆:肃穆而尊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好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留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老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途图,同桌之间探讨、沟通。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途,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依次

1、明确空间依次:

⑴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依次的学问。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依次有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

说明的时间依次和记叙的时间依次相像。说明事物的发展改变宜采纳时间依次。

空间依次要特殊留意弄清空间的位置,留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依次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依次,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依次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⑵提问:本文采纳了哪一种说明依次?

明确:本文是根据空间依次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根据巡游参观路途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⑶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依次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老师总结:本文在支配说明依次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途,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接着向北,简洁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终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索,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依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终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详细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老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索:

⑴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状况?采纳了什么样的说明依次?

⑵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⑶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缘由。

同桌之间沟通,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示意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概宏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调壮美(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重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终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实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宏伟的建筑显示的威历。运用的说明依次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⑵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实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特别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⑶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视殿顶,中心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四周环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四周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老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依次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运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留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纳与本文不同的依次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老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动身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浩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许多许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假如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纳空间说明依次,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途、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楚明白,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晰。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楚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依次,并画出说明这种依次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记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多角度学习《故宫博物院》。

2.仿照写作一篇简洁的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依次,学会根据空间依次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写作一篇简洁的说明文。

四、教学方法:

1、以找中心句的方法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

2、填图法;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