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文化异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1.gif)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2.gif)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3.gif)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4.gif)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8162dfc09f729d8cdf1efed8c242c06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xx诗歌文化异同前言中西之间的差异毫无疑问是显而易见的。西方人讲究精准确切,而中国人虽说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却更注重一种意境上的领悟。在饮食上,西方注重营养与科学,烹调要求规范化,相同的菜肴在地区之间差异并不大。而中国则更注重味觉,也更随意,厨师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对菜品进行加工改进,并不遵从菜谱上的配料比例。在绘画上,西方的传统是极度写实的素描与油画,注重透视的准确及光与影的再现。而中国则是水墨画,或缥缈或厚重,跟实物相差颇多,但对神韵的把握则是共同的。在哲学上,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过西方的科学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西方的哲学强调形式逻辑,强调推导论证。而中国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悟”,一种感觉。正如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究竟道是什么,很难有人给出一个标准答案。道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是一种悟出来的感觉。又如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我即是天地,天地即是我,两者是统一起来,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自然更注重主观的感受,而逻辑性上缺乏重视。这个区别在文化上的反应是直观的。xx诗歌的差异一、情感表达差异英文诗歌大都表达热切,感情激烈,以求再现此情。而中国的古诗词则文字简洁,意境悠远。诗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到七八分后,便会打住,留白出来以给人遐想的空间。李白的那首闻名的《静夜思》便是中文诗歌中的一个典型。通篇文字都很简单,描绘的情景其实也很简单。不过是看到夜晚起床之后看到空中一轮明月后,开始思念了家乡。但这一仰头一低头之间的风致却打动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吸引了一代代的国人竞相传唱。而这种感情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的。Tr.W.J.B.Fletcher在翻译静夜思时,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译做y"OnherclearfaceIgazedwithliftedeyes:thenhidethemfullofYouth'ssweetmemories.”Fletcher显然没能理解到诗中的那种思乡的感觉。而另一个人Tr.S.Obata则翻译成了“[raisedmyheadandlookedoutonthemountainmoon,Ibowedmyheadandthoughtofmyfar-offhome.”相比较许渊冲的“Lookingup,Ifindthemoonbright;Bowing,inhomesicknessI'mdrowned.",我们可以发现,Tr.S.Obata相较Fletcher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对思乡的把握仍是不到位的。这跟中文诗歌中的意境不无关系。在中国文化里,月往往是悲情的,不完满的。月的形象总是跟短暂与变幻联系在一起。睹月思乡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宣泄。除此之外,王建曾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也曾发出“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之叹。除了思乡之外,“月”在中国文化中,也用于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这种爱情也通常是消极的,情人之间的离愁别怨占了大多数。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而他在《赋得自君均出矣》,则写道:“xx如满月,夜夜减轻XX”。而在西方人的眼中,月的形象则绝不是跟离愁哀思相联系的。月可以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根据希腊童话,根据希腊神话,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爱上了美少年恩底弥翁,为了永葆他的青春,她使他永远睡眠于拉特摩斯特山上,而每晚前去与之相会。尽管是传说,但月亮女神与男女恋情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西方诗歌中却常常得以提及。而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在于西方人与中国人对于故乡在态度上有着根本的区别。正如段义孚在《美国人的空间,中国人的位置》(AmericanSpace,ChinesePlace)一文中所说的,“美国人在阅读经过翻译的中文诗歌时可能会觉得很吃惊,甚至会对这种频繁出现的乡愁别情感到厌烦。要理解这种感情之深刻,就必须了解中国人对安居乐业和着地生根的渴望,因为人们经历了太多的战争灾难,流离失所,还有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强制搬迁让中国人意识到了因此带来的损失,而大部分美国人搬家都出于自愿,对他们来说,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仅限于对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代的向往”。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Fletcher对静夜思进行处理的原因。二、诗歌意境差异意境对西方人欣赏中国诗歌所造成的障碍无疑是巨大的。更倾向于精准思维的西方人在面对中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时,往往显得有些无措。就拿《春晓》一诗的翻译来说吧。Tr.WitterBynner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为“ButnowIremberthenight,thestorm,AndIwonderhowmanyblossomswerebroken.”孟浩然在这里真的是在想花骨朵落下来了多少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许渊冲对此诗的译作是“Afteronenightofwindandshowers,Howmanyarethefallenflowers!”显然,这种译法更得原诗的精髓。就算西方人领悟了意境之后,在将意境联系到诗人的境况这一步上仍然可能会遇到麻烦。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红楼梦》中的《葬花辞》。DavidHawkes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句译作“Theblossomsfadeandfallingfilltheair,Offragranceandbrighthuesbereftandbare.”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则是“Asblossomsfadeandflyacrossthesky,Whopitiesthefadedred,thescentthathasbeen?”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DavidHawkes在这里的确明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如果忽略掉fall这个词的使用的话)的意境,但他却没能将该意境联系到葬花的林妹妹身上去。林妹妹看到空中飞舞的花瓣,看到地上的残红,情不自禁感伤起自己的身世来。那地上的残花在她的心中便化为了她自己,没人怜惜,没人牵挂。而DavidHawkes在这里却将第二句放在了第一句的一个附属的位置上,这毫无疑问是有些主次不分了。林妹妹的感伤以及自怜自艾更是一点也体会不出来了。三、传统文化重心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所在与西方文化大不相同,西方的基督教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彼岸世界。西方诗人们也把它看成了一切生命的最后安顿之所,现世人生只不过是永恒长河中一段微不足道的插曲。浪漫派诗人容易激动,然而即使是在他们最为激动的时候也并未完全为情感所俘虏,多多少少还是免不了静观的色彩。即使是在他们的入世色彩很浓的诗篇中,仍然保留着超脱凡尘的终极追求与关怀(ultimateconcern)。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的诗是“强烈情感流溢之后静忆”所得。(overflowofpowerfulfeelingsrecollectedintranquility)。也就是说,在情感翻腾之时不写,而是到了有一定心理距离之后,平心静气时才去写的。从这一点上看就与中国的诗人们大相径庭。中国的诗人或文学家往往都是在灵感来临时一气呵成的,容不得片刻拖延。如果你苦心经营,反而“淡而无味”。“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估计这首诗也是诗人写出好诗后的偶然体会的现场纪录。清代梅曾亮认为:“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明代谢榛也说:“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南宋诗人戴复古也说:“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下面用一对实例来进一步铺张,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结果。西方古英语诗人xx的々乂颂”片断: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xx充满了xx和xx。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附英语原诗)ThineazuresisteroftheSpring2shallblow•Herclarion3(trumpet)o’erthedreamingearth,andfill(Drivingsweetbudslikeflocks(eager)tofeedinair)•Withlivinghuesandodours(over)plainandhill:•WildSpirit,whichartmovingeverywhere•DestroyerandPreserver;hear,Ohear!xx的“将进酒”片断:xx夫子,xx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附英语译文)Cheers,myfriend,mybrother!Don’tstopyourcups.Letmesingasongforyou,Listencarefullyplease.Butmusicanddelicaciesarenothing,Ilongtodwellindrunkenness,andNeverwakeuptoasoberworld.诗人雪莱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对人生况味的直接体验,而是表达出从生活过程中获取的对人生的认知与心灵的净化。他很少表现出入世的忧患意识,即使对现世感到悲观,也终究会从永恒的天国找到归宿。李白的诗歌又是一回事了。他重志向的表达,反映经时济世的理想,直觉地体验人生。在唐代,我们更是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忘情世事的诗人,连被称为“诗佛”的王维也还是不能忘怀济世的理想。在译文中用Y”Neverwakeuptoasoberworld.”似乎不忠于原文,实际上是最符合原文的情怀了。表达作者不愿意看到当时人世间的悲苦,个人抱负又难以实现,只能以酒消愁,宁可长醉不醒。如果不是这样译的话,在老诚然,中西文化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这种差距对西方译者欣赏中文诗歌,并将中文诗歌独特的美介绍给西方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但这并不是说中西文化之间就是对立的,难以理解和逾越的。我们也能在许多西方诗歌中看到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影响。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文诗歌简洁,意境幽远的特色被一些西方诗人吸收,给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色彩。赏析:下面看到的一首诗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勒斯・叶芝写的茵纳斯弗利岛。“TheLakeIsleofInnisfree”IwillariseandgonowandgotoInnisfree,Andasmallcabinbuildthere,ofclayandwattlesmade:Ninebean-rowswillIhavethere,ahiveforthehoney-bee,Andlivealoneinthebee-loudglade.Iwillariseandgonow,foralwaysnightanddayIhearlakewaterlappingwithlowsoundsbytheshore;WhileIstandontheroadway,oronthepavementsgrey,Ihearitinthedeepheart’score.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XX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XX,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我就会得到XX,它XX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XX,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XX;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饮酒(XX)XX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思想。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2
-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名师听课评课记录(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9.2《做负责公民》听课评课记录
- 现场安全方案协议书(2篇)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观察物体(听评课记录)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表格式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影响世界的宋元科技成就》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听课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5 分数基本性质》(4)-北师大版
-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Epson RC+ 基本指令集教程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英语卷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2023年汉中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编制说明
- 江苏卷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考英语一诊试卷(含解析)
- 医疗器械物价收费申请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