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_第1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_第2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_第3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_第4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

第六章〈生态系统〉重难点

第六章课文目录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①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

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③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初、次、三、四…)

■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捕食链)

-从成分上:

-从营养关系上: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营养级i营养级■营养级I营养级/营养级

•食物网

-成分:生产者及消费者

-营养级:

・最高营养级通常达五、六级

•某种生物成分可能同时跨几个营养级

-种间关系:捕食、竞争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过程。

,起点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总量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主渠道

-食物链或食物网

・过程

呼吸呼吸呼吸

唱~

分解者

呼吸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

,不能逆向流动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决定

•不能循环流动

-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化学能

-能量的最终去向:机械能、热能等

能量流动特点:逐级递减

・原因"耳—呼吸

a-某营养级二下一营养级

々解有:

a-b-c

・传递效率:10%~20%(X100%)

a

・能量金字塔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注重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采取各种措施使能量实现多级

利用,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概念:无机环境_________生物群落

•特点:全球性、物质可反复利用

•实例:

-碳循环

-硫循环

-氮循环

碳循环

•从非生物与生物两方面: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2库«生物群落

呼吸作用、燃烧

•从生态系统的四个成分:

氮循环

大气的N2}

植物中的L动物中的_动植物遗体

氮化合物氮化合物।和排出物①

在氮循环中生态系统中

代谢类型

的作用的地位

根瘤菌将N2合成氨异养需氧消费者

圆褐

将N2合成氨异养需氧分解者

固氮菌

细菌、将遗体中含氮化合

异养需氧分解者

真菌物转化为氨

硝化

将氨转化为硝酸盐自养需氧生产者

细菌

反硝化硝酸盐f亚硝酸盐

异养厌氧分解者

细菌

硫循环

三种物质循环的比较

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无机环境二氧化碳、氮气、锈盐硫的氧化物

存在形式碳酸盐等硝酸盐等硫酸盐

群落中

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

存在形式

循环形式co2N2NH3N03-SC)2等

涉及主要光合作用、

生物固氮等

生理过程呼吸作用、

恶化后果温室效应水华、赤潮酸雨

共同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形式循环运动沿食物链

单向流动

特点反复利用

逐级递减

范围全球范围生物群落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联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

分割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七、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抵抗力稳定性

-汇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两方面稳定性的关系

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等

八、生态系统的类型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

生物种类繁多较少

主要植物乔木草本植物

挖洞穴居、快速

主要动物树栖、攀缘

奔跑

种群密度长期较稳定常剧烈变化

简单且常剧烈变

群落结构复杂且长期较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自动调节能力较强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较弱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较强

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作用保持水土

维持生物圈的稳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主要成分农作物人

人的作用调节稳定控制发展

•人起非常关键•人起支配作用

的作用;•对其他生态系统依

稳态维持•易退化赖性强;

•易干扰其他生态系

生态系统总纲

任明成分

川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功服能量流动

类型

重难点解析

1.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不仅包含着碳、氮、水、氧、二氧化碳及无机盐等,而且还包

含着蛋白质、碳氢化合物、脂类及腐殖质等。能量包括光能、热能、化学能等,

其中光能是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生产者主要是指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另外,那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

类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等也是生产者。总之,生产

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指那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变

成储藏化学能的有机物的一类生物。

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因为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

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动物中直接以

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植食动物),如兔、牛、羊等,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

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猫头鹰、狐等,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

大型肉食动物,如虎、豹、狼等叫做三级消费者。但消费者还包括某些非光合作

用的植物,如菟丝子就是一种寄生植物,也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又叫还原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其作用是把复杂的动

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基本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再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去,被生产者再利用。据统计,大约90%的陆地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经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归还大地,再输送给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

分解者也不全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教材中所提到的分解者主要指营

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

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因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属于分解者。但某

些寄生细菌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有机营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小型消费者”的

角色,故寄生细菌是属于消费者的。像一些腐食动物,如蚯蚓、蜕螂、原生动物

等也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起到分解者的作用,故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主要

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另外,也包括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

土壤线虫等。

2.关于食物链

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按照生物间的相互关

系,一般又把食物链分成三类:

(1)捕食链

生物种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如草一兔一狐。

(2)寄生链

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如鸟类一跳蚤一原生动物一细菌一过滤性

病毒。

(3)腐生链

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如植物残体一蚯蚓一线虫类f节肢动

物。

其中,捕食链是食物链的重要模式,它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

系建立起来的。因此,一条捕食链必须有生产者且至少含有三个营养级。因为分

解者营腐生生活,所以分解者不加入捕食链的构成。食物关系也是营养关系,因

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又叫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生

产者是食物链的首要环节,•定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属

于第二营养级,但肉食性动物尤其是大型肉食性动物,其营养级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猫头鹰捕食初级消费者鼠类的时候,它属于第三营养级,但当它捕食次级

消费者黄鼬的时候,它就属于第四营养级了。

3.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理解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

量的单向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推动了一切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核心,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从能量流动来看: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能量是推动生物体各

种生命活动的动力。不论哪种生物,只有不断地获得能量,才能生活下去。同样,由生物群

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能量的供应。也就是说,能量必须不

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中,并沿食物链(网)这个渠道进行传递,才能维持群落中各

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消失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只有

深入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才能发现并深刻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并运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和

规律指导生产实践

(1)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

能量之所以单向流动即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

后面各个营养级,既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是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

系是一定的,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

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

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而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的

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这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

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

太阳能必须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才能满足各营养级生物对能量的需求。但是,

生态系统从属于“物理系统”,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会呈现逐级递减的特点

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尤其注意追踪各营养级

生物能量散失的途径。

能量的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

能把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这样光能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

养级。因此,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并非照

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因为有相当部分的太阳辐射能没有

被生产者所“捕捉”和固定。简洁地说,只有“固定”,才能“输入”。

能量的传递和散失能量是沿食物链(网)传递的,食物链(网)是能量流动

的渠道。但是,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不能全部传给下一个营养级。这是因为各

营养级生物都必须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

动。这种能量“自耗”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呼吸作

用释放出来,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ATP,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将储存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该部分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部分随着遗体被分解者分解

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摄入体内的能量,并不是该

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为有一小部分能量存在于动物排出的粪便中,最终被分

解者分解释放出来。因此,真正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营养级生物的

同化量。即: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从上面分析可知,能量流动之所以逐级递减,是因为:①各营养级生物呼吸

消耗;②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经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③各营养级生物中都有一部分生物末被下一个营养级

生物所利用。以鼠类危害麦田里小麦为例:尽管麦田里有鼠类危害,但小麦植株

并非一定全都遭到鼠类的咬食;•些小麦植株虽然被鼠类咬断,但鼠类食用的主

要是苴中的籽粒。

为过生态学家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发现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也

就是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强的能量能够流动

到后一个营养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例只是大体上的数字,它反映了各种类型

的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确切的比例数总会由于

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

织等因素而有差异。总之,上述的比例数不是绝对数字,它只是形象地说明能量

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大致上降低一个数量级。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质

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即具有循环性,因此

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

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

尽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均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

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运行;彼此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因为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以含碳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沿着食物链(网)流

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

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是通

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如图

4.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稳定性是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

有的一种“自稳”能力。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执行一定

的功能。

其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

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

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

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

相对稳定。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尽管其中的生物生

生死死,迁入迁出,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但从某一阶段来看,该系统内各种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大体相同的。这说明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上达到了相

对稳定,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如图)。生态系统的

结构决定着它的功能。因此,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够保

持相对稳定,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趋于平衡。

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达到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就能够在一定限度内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或者当生

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能够恢复到原状,即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

定性。

典型例题及解析

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为合理

利用水域资说,某调六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

据如下表:

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

年均:1.93mg(干重)年均:1.02mg(干重)10'-lO15^/m2

/L,/L,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它处于生态

系统营养结构中的o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

体具有一定的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至细苗、直菌等生物

的,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

为O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侧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

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处浮游藻类的

种类和数最。

解析:本题是对生态系统部分的考查。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也是个水体能够自我净化的原因。微生物能通过呼吸作

用把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而被生产者利用,实现了物

质的循环利用。在第(3)小题中给出的信息是淤泥中的微生物,在淤泥中是一

个缺氧的环境,因此其中的微生物是异养厌氧的生物。

答案:(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3)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4)入水口

2.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

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湖泊生态系统中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水域中动植物

种类较多,浅水区(层)深水层、底层生物分布相对稳定。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

面积的70%,是个非常巨大的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复杂,种类繁多,自动调节

能力和稳定性最强。只有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

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考查了不同生态系统特点,能力要求B。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

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森林生态系

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

够长期处在较稳定的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耍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

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结

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人们必

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

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能力要求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

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在题目给出的4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

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5.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A.白蚁B.蚯蚓C.蜘蛛D.蛇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能力要求B。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性动物。在此题的选项中,蚯蚓是分解者,蛇和蜘蛛是肉食性动物,是次级

消费者。白蚁是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答案:A

6.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

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

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分解者(3.5)|

51.5\41

[森J用(45.1)|

呼吸消耗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

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4)由图8—5—5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

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①;②其次是上一个

营养级的部分能量—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

解析:(1)111生产者A(2)13.520(3)60%(4)被呼吸作用

所利用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分解者

7.请据图填空。

(1)图中B为_______________气体。

(2)如果B物质进入C内,可能进行的反应式是

(3)C到B的物质流向。可以通过和这两种方

式来完成。

(4)生物D被取食进入生物E的中,要变成氨

基酸,要变成葡萄糖,要变成甘油和脂肪酸,才

能被生物E吸收利用,这个过程叫做。

(5)生物E用于飞翔、捕食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图中o

(6)要使上图的生态系统长久维持下去,还必须有的存在。

解析:本题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新陈代谢的综合试题,旨在考查学科的

知识综合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不难看出:树C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

蝗虫

阳能,沿虫D的食物链(网)进行能量流动,同时

又画出了这些生

物与无机环境B的碳循环途径。

/>

答案:(1)C02(2)C02+H20叶绿体(CH2O)+02

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⑷消化道蛋白质糖类脂肪消化(或营养物质的

分解)

(5)太阳A(6)分解者

8.什么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数量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解析: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而且干

扰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平衡,

只能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能使抵抗力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

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

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只有增加物种数目,使食物链增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

统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提高,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9.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细菌属于,共有捕食链

__________条。

(2)大气中的N?主要通过进入植物体内。N&可经(填生

物名称)的作用,形成硝酸盐供植物利用,C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

(3)蛇占有的营养级是。若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前••营养级

的生物,且各占一半,那么蛇要净增重1kg,则最多需要消耗绿色植物kg。

(4)若要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理由是

解析:图解表示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

组成部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一螳螂一黄雀

f蛇、绿色植物一蝉一螳螂一蛇和绿色植物一蝉一黄雀一蛇,其中蛇占有2个不

同的营养级。若蛇增重1kg,则需消耗螳螂和黄雀各0.5kg。根据能量流动的

传递规律,消耗最多的绿色植物时的传递效率是10%,可计算出消耗绿色植物3

250kg。大气中的N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三条: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化工

固氮,其中生物固氮是主要的固氮途径。土壤中的NH3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形

成硝酸盐供植物利用,C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形式是CO2,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

式是含碳有机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生物种类越

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所以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3(2)生物固氮硝化细菌含

碳有机物

(3)第四、第五营养级3250(4)增加生物的种类生物的种类越多,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也就越稳定

10.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o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

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

时释放出32mg的。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2量为mg。

(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

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

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海星

除浮游植物

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是,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

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解析:(1)据图可知,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C代表二氧化碳,D、

E代表各级消费者,所以食物链可表示为A-DfE。②5000X0.2X0.2=200。③

由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6C02-602,黑暗条件下,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x,

6X32/x=6X44/44,x=32mg。所以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产者每小时实际

产生的氧气为32+32=64mg。(2)此小题考查识别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属于较容易题目,只要基础知识牢固,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1)①ADE②能量流动200③64(2)海星、荔枝螺、海

葵海星和荔枝螺

1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1)在“草一鼠”食物链中,若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L氧气,则能同时产生

mol葡萄糖。鼠从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

能量。

(2)由于该生态系统鼠害日趋严重,故将黄鼬引入该生态系统以控制鼠害。调查表明

鼠与黄鼬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鼠种群数量(只)黄鼬种群数量(只)

118900100

219500120

314500200

410500250

59500180

69600170

79500180

89600170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鼠和黄鼬种群数量的变动关系。

解析: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能力要求C。(1)由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6coC6H1,O6+6O,+6H,O可知:产生了600moi氧气可生成的葡萄糖是IX

■叶绿体

6004-6=100mol«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规律10%〜20%,最大传递效率为20%,而

鼠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所以最多可获得的能量相当于100X20%=20moi葡萄糖所含

的能量。

(2)从表中可看出,第1、2年黄鼬的数量有所增加,但鼠的数量也增加;第3、4年

黄鼬的数量大量增加,鼠因为天敌黄鼬的数量增加而数目减少;从第5年开始,黄鼬的数量

保持在170〜180只之间,数量相对稳定,而鼠数量也保持在9500〜9600只之间,数量也

相对稳定。

答案:(1)10020(2)第1、2年黄鼬的数量较少,鼠的数量仍在增加;第3、4

年黄鼬的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鼠的数量减少;第5年开始黄鼬的数量和鼠的数量保持动态平

衡。

生态系统章节测试

1、题1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一庚代

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

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

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2、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北方森林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0.5214100

(年)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4、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

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

物种数和密度(个/m?)调查数据。

类群跳虫类,婢蠕荚线蚂类线虫类

样地、\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

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

化肥田4'79164118327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5、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无碰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6、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种群一个体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B.个体一群落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一种群

C.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D.群落一种群一个体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

7、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早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早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11、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

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12、会导致田鼠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是

A、发生流行病B、鹰数量增加

C、繁殖能力提高D、迁出率增加

13、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

14、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15、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

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质,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下克

16、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

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

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一I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猫头鹰属。食昆虫一食土鸟

于。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

来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

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16、(1)生产者,消费者。

(2)草.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C02(气体),光合,呼吸.

17、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虬据估计,全球生物生产力32%来自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是该生态系统重要的生产者,它能够利用太阳能将C0?转化成有

机物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其总化学反应式为o

海洋中还生活着许多动物,如浮游动物、鱼、虾、海鸟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

看,它们被统称为o

17.浮游植物光合作用,C02+H8光(CH2O)+02消费者

叶绿体

18、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

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试分析回答问题:

(1)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部分来自大气,另一部分来自藻类的

作用。

(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作

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18、(1)光合(2)分解(或呼吸)

19、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

写出调查项目。延工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

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

①:

②;

③0

19:(1)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

栅藻、团藻②消费者:虾、草鱼、黑鱼③分解者:细菌、真菌

20、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1)在“草一鼠”

食物链中,若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i氧气,则能同时产生mol葡萄糖。

鼠从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能量。

(2)由于该生态系统鼠害日趋严重,故将黄鼬引入该生态系统以控制鼠害。

调查表明鼠与黄鼬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鼠种群数量黄鼬种群数量

(只)(只)

118900100

219500120

314500200

410500250

59500180

69600170

79500180

89600170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鼠和黄鼬种群数量变动关系

20:(1)10020(2)第1〜2年黄鼬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仍在增加第3〜

4年黄鼬的数量大量增加导致鼠的数量大量减少第5年开始黄鼬的数量和鼠的

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21、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

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作为次级

消费者的生物是。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

物最多的生物是。

(3)生物甲与已的关系是。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

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21、(1)戊、甲、乙、丁(错一个不给分)(2)丙

(3)捕食和竞争(只写一种关系不给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

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

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IO2干焦加2/年

PgPnR

A15.92.813.1

B870.7369.4501.3

C0.90.30.6

D141.061.979.1

E211.520.1191.4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22:(1)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5.7%(3)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

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3、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

据图回答:

(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

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o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

(2)近海水域水深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者和

___________者。

23:(1)光藻类(或答浮游植物)(2)10(3)消费分解

24、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

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二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

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

取数滴液体加入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