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卉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分,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2.有“天子驾六”的说法.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口口。”材料中的“口口”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统一全国文字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A.分封制 B.君主专制制度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度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对此措施评价不正确的是()A。分割王国封地 B。剥夺王国封地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王国问题基本解决7.《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8.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根据下面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权结构()A.元朝 B.宋朝C.明朝D.清朝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2.《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以上材料表明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明确血缘关系的亲疏C.确立贵族生活准则D.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1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属于哪一朝代()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4.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应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18.“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9.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20.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21.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22.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24.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A.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25.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26.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永安建制B.天京事变C.北伐失利D.安庆保卫战失利2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8。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A。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2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30.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31.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由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32。下图是湖北省某中学高一某同学关于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判断该事件()A.使中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C。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3.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34.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其主要原因是()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C.完成了对中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35.下图物证资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B.国共十年对峙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36.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37.戊戌政变之后,变法措施几乎全部被废止,唯有设立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清末新政期间把“奖游学”与“改学堂,停科举”并举,讲求专门学业。这充分说明()A.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B.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学习西方由个体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D.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大势所趋38.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39。《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A。中共二大决议 B。遵义会议决议C。中共七大决议D。瓦窑堡会议决议40.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41.1919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刊登的有关北京学运的报道,其大标题是《学界争青岛之昨闻》,副标题是《各校一律罢课/要求释放被拘学生/各校长会议办法/政府方面之态度/林汪向总统陈情/章宗祥生死未明》。阅读该报道,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青年学生成为了运动的先锋C.政府已经答应了学生们的要求D.五四运动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42。有这样一幅图片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应是为了纪念()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胜利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43.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新民主主义革命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44.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A.太平军B.北伐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45.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4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D.《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国“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47。“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A。民主革命第一枪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C。自由尽是新风尚D.世界风暴新源泉48.1933年10月,红卅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了如此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49。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50.汉代全面推行孝德观念,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51题17分,52题8分,53题13分,54题12分,共50分。)51.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中共党史资料选编》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杜威《中国的新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3分)(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6分)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4分)(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4分)5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讣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1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3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54、(12分)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