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_第1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_第2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_第3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_第4页
前斜角肌综合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绍前斜角肌综合征01病因检查治疗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起于颈椎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并上提第一肋,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患。病因病因本病与神经血管束通过斜角肌构成的三角间隙有关。1.先天性畸形前中斜角肌融合成为一块,因此臂丛必须劈开前、中斜角肌的纤维穿过。2.前斜角肌肥大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于臂丛受刺激而引起的前斜角肌痉挛。3.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造成三角间隙的狭窄。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使神经血管束受压产生斜角肌症候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前斜角肌症状群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患者一般呈现下垂肩与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而有所不同。1.锁骨下动脉受压其疼痛为缺血性跳痛,起病可以是骤然的,伴有酸痛与不适。开始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及麻刺感明显,疼痛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界限。颈椎的活动可使疼痛加重,颈部伸直时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因而加重疼痛,颈部屈曲能使斜角肌间隙加大,疼痛可得以缓解。牵引患肢使肩胛下降则可使症状加重。2.臂丛神经受压这种情况发生于长期的病变,臂丛的下干受压,为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4、5手指放射。3.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这种情况与颈肋的症状相同。患者常用手支撑头部,使之向患侧倾斜,借此缓解前斜角肌的张力。在锁骨上窝可扪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压迫肌肉引出重压痛与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疼痛。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检查检查1.X线检查可以利用X线片排除颈胸椎的畸形——如颈肋或第一肋骨的异常。2.血管摄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价值,用此方法还可以将锁骨下动脉的压迫进行定位。3.CT检查CT可见由于肌细胞肥大引起横断面面积增大;肌纤维增生可导致局部密度增大,CT值增大;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得CT片示前斜角肌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臂丛性上肢疼痛和血管障碍范畴,需与以下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1.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疼痛性质属根性神经痛,为闪电样放射,并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压痛点多在患侧颈关节突,X线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关节错位,阿迪森试验阴性。2.胸小肌综合征令患者做胸肌收缩,或上肢过度外展,做患肢抗阻力内收检查,可出现症状,脉搏减弱或消失。改变肩臂位置后,症状减轻,压痛点在喙突部位。3.颈椎综合征又称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临床症状及X光或CT、磁共振(MRI)检查,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叉神经型和脊髓型四型。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都易于发生颈椎病。治疗治疗1.保守治疗本病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效果满意,用局部麻醉剂直接注射到前斜角肌内症状立即缓解,有时并可得到永久的治愈。按摩有一定疗效。2.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又不能忍受时则应采取手术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