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第1页
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第2页
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第3页
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第4页
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封面)中文题目: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英文题目:SensorApplicationintheAutomobileAutomaticControlSystem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正朝着高档智能化、电子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传感器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集成等特点,同时可以提高系统测试精度,因此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就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近年来汽车传感器已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也就有着重要的实际和科研意义。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本文将从主流的汽车传感器应用控制系统出发,对汽车传感器的应用作出分析。关键词:传感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关键部件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modernautomobileishigh-endintelligentand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Duetosensorcharacteristicssuchassmallvolume,pricecheap,easytointegration,atthesametimeitcanimproveprecisionofthesystemtest,soautomotivesensorinautomaticcontrolsystemhasbeenwidelyused.Inrecentyears,automotivesensorshaveplayanimportantroleinthewholecarsystem,asthekeypartofautomotiveelectroniccontrolsystemcomponents.Thustheresearchofautomotivesensorsintheapplicationofautomaticcontrolsystemalsohasimportantpracticalandresearchsignificance.Astheinformationsourceofautomotiveelectroniccontrolsystem,Automobilesensorsarekeycomponentsinautomotiveelectroniccontrolsystem.Itisalsooneofthecorecontentofautomotiveelectronictechnologyresearch.Automobilesensorsarealwaysadoptedinenginecontrolsystem,dynamicchassiscontrolandguidedsystem.Thispaperwillanalysestheapplicationofautomobilesensorsinthewaysofmentionedabove.Keyword:Automobilesensors,automobileautomaticcontrolsystem,criticalcomponents

目录HYPERLINK一绪论 1HYPERLINK1.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1HYPERLINK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HYPERLINK二传感器概述 3HYPERLINK2.1传感器的定义 3HYPERLINK2.2传感器的分类 4HYPERLINK2.3传感器的特性 5HYPERLINK2.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HYPERLINK2.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7HYPERLINK三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9HYPERLINK3.1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9HYPERLINK3.2在底盘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0HYPERLINK3.3在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1HYPERLINK3.4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12HYPERLINK3.5在汽车防盗系统中的应用 13HYPERLINK3.6汽车传感器测试的特点 14HYPERLINK四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5HYPERLINK4.1汽车传感器的市场经济性分析 15HYPERLINK4.2汽车传感器未来的发展 16HYPERLINK五总结 18HYPERLINK致谢 19HYPERLINK参考文献 20

一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当今,传感器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军事科研、航空航天、现代办公设备、智能建筑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例如电冰箱、电饭煲中的温度传感器;空调中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煤气灶中的煤气泄漏传感器;电视机和影碟机中的红外遥控器;照相机中的光传感器;汽车中的燃料计和速度计等。传感器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帮助。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有更突出的地位,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如宏观上的茫茫宇宙、微观上的粒子世界、长时间的天体演化、短时间的瞬间反应,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弱磁场等极限技术研究。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虽然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有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传感器在测试方面的特点,即:被测对象的多样性及快速变化性;测试内容的近似性;高效、灵活的测试设备,以及其他的要求,使得传感器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一些汽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还有待于提高,鉴于此,对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1.2国内外发展现状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上仅有机油压力传感器、油量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它们与仪表或指示灯连接。进入70年代后,为了治理排放,又增加了一些传感器来帮助控制汽车的动力系统,因为同期出现的催化转换器、电子点火和燃油喷射装置需要这些传感器来维持一定的空燃比以控制排放。80年代,防抱死制动装置和气囊提高了汽车安全性。今天,传感器有用来测定各种流体温度和压力(如进气温度、气道压力、冷却水温和燃油喷射压力等)的传感器;有用来确定各部分速度和位置的传感器(如车速、节气门开度、凸轮轴、曲轴、变速器的角度和速度、排气再循环阀(EGR)的位置等);还有用于测量发动机负荷、爆震、断火及废气中含氧量的传感器;确定座椅位置的传感器;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和悬架控制装置中测定车轮转速、路面高差和轮胎气压的传感器;保护前排乘员的气囊,不仅需要较多的碰撞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面对制造商提供的侧量、顶置式气囊以及更精巧的侧置头部气囊,还要增加传感器。随着研究人员用防撞传感器(测距雷达或其他测距传感器)来判断和控制汽车的侧向加速度、每个车轮的瞬时速度及所需的转矩,使制动系统成为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式的油压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是彼此独立的,由于有着明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限定,其中一些传感器的实际作用就相当于开关。随着传感器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它们的输出值将得到更多的相关利用。

二传感器概述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它们在信息系统中分别完成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与信息的处理。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获取信息,而传感器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可以描述出自然界的面貌,所以传感器是认识、掌握、利用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传感器是获取被研究信息的一种器件或装置,借助这一器件或装置我们可以定量地认识自然现象。2.1传感器的定义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2.2传感器的分类按不同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工作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两大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根据其用途,传感器可分为: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根据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根据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按材料的类别分:金属,聚合物,陶瓷,混合物。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磁性材料。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单晶,多晶,非晶材料。2.3传感器的特性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如果把传感器看作二端口网络,即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那么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是与其内部结构参数有关的外部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可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2.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分为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传感器的性能看,希望具有线性关系,即具有理想的输出输入关系。但实际遇到的传感器大多为非线性,如果不考虑迟滞和蠕变等因素,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可用一个多项式表示:其中:为输入量为零时的输出量;为非线性项系数。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静特性曲线可通过实际测试获得。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性关系,因此引入各种非线性补偿环节。如采用非线性补偿电路或计算机软件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为线性或接近线性。但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输入量变化范围较小时,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如图1.1所示,使传感器输出—输入特性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通常用相对误差表示,即其中:——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满量程输出。(a)理论拟合;(b)过零旋转拟合;(c)端点连线拟合;(d)端点平移拟合图1.1几种直线拟合方法对于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即为常数,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用表示。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灵敏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输入量增量的比值,即由此可见,线性传感器其特性的斜率处处相同,灵敏度是一常数。以拟合直线作为其特性的传感器,也认为其灵敏度为一常数,与输入量的大小无关。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感器敏感元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机械零部件的缺陷所造成的,例如弹性敏感元件的弹性滞后、运动部件摩擦、传动机构的间隙、紧固件松动等。迟滞大小通常由实验确定。迟滞误差γH可由下式计算:其中:——正反行程输出值间的最大差值。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标准偏差表示,也可用正反行程中的最大偏差表示,即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分辨力当传感器的输入从非零值缓慢增加时,在超过某一增量后输出发生可观测的变化,这个输入增量称传感器的分辨力,即最小输入增量。阈值当传感器的输入从零值开始缓慢增加时,在达到某一值后输出发生可观测的变化,这个输入值称传感器的阈值电压。2.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处理动态信号是,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传感器处理静态信号时,由于被处理量不随时间变化,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是,实际检测中的大多数被测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的动态信号,传感器的输出不仅需要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的大小,而且还需要显示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被测量的波形。传感器的测量动态信号的能力用动态特性来表示。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主要区别是:动态特性中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不是一个定值,而是时间的函数,他是随时间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的。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在现输入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他们是具有同一个时间函数。但是,除了理想情况外,实际传感器的输出型号与输入信号不会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由此将引入动态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瞬态响应特性传感器的瞬态响应是时间响应。在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时,有时需要从时域中对传感器的响应和过渡过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时域分析法,传感器对所加激励信号响应称瞬态响应。常用激励信号有阶跃函数、斜坡函数、脉冲函数等。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称为频率响应特性。频率响应法是从传感器的频率特性出发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三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余只。据报道,2000年汽车传感器的市场为61.7亿美元(9.04亿件产品),到2005年将达到84.5亿美元(12.68亿件),增长率为6.5%(按美元计)和7.0%(按产品件数计)。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3.1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是整个汽车传感器的核心,种类很多,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供ECU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和进行故障检测。由于发动机工作在高温(发动机表面温度可达150℃、排气歧管可达650℃)、振动(加速度30g)、冲击(加速度50g)、潮湿(100%RH,-40℃-120℃)以及蒸汽、盐雾、腐蚀和油泥污染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耐恶劣环境的技术指标要比一般工业用传感器高1-2个数量级,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否则,由传感器带来的测量误差将最终导致发动机控制系统难以正常工作或产生故障。温度传感器:主要检测发动机温度,吸入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温度、催化温度等,将它们转变成电信号,从而控制喷油嘴针阀开启时刻和持续时间,以保证供给发动机最佳混合气并达到排气净化效果等。实际应用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线绕电阻式、热敏电阻式和热电偶式。线绕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精度较高,但响应特性差;热敏式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特性较好,但线性差,适用温度较低;热电偶式传感器的精度高,测温范围宽,但需考虑放大器和冷端处理问题。压力传感器:主要检测气缸负压,从而控制点火和燃料喷射;检测大气压,从而控制爬坡时空燃比;检测气缸内压,从而控制点火提前角;检测废气再循环流量、发动机油压、制动器油压、轮胎空气压力等等,并对相关量作出反应。车用压力传感器目前已有若干种,应用较多的有电容器式、压阻式、差动变压器式(LVDT)、表面弹性波式(SAW)。电容器式传感器具有输入能量高,动态响应好、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压阻式受温度影响大,需另设温度补偿电路,但适用于大量生产;LVDT式有较大输出,易于数字输出,但抗振性较差;SAW式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可靠性强、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数字量输出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传感器。旋转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曲轴转角、发动机转数、风门开度、车速等,从而控制点火提前角、燃油配量和喷射时间等,产品主要有发电机式、磁阻式、霍尔效应式、光学式、振动式等。氧传感器:检测排气中空燃比,向供油系统发出负反馈信号,以修正喷油脉冲,使空燃比调整到理论值,以达到理想的排气净化效果,常用的是氧化锆和氧化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测定进气量和燃油流量以控制空燃比。主要有空气流量传感器和燃料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进入的空气量从而控制电子喷油器喷油量,以得到较准确的空燃比,实际应用的产品主要有卡尔曼旋涡式、叶片式、热线式。卡尔曼式无可动部件,反应灵敏,精度较高;热线式易受吸入气体脉动影响,且易断丝;燃料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燃料流速,以计算汽车燃油消耗量,产品主要有水车式、球循环式。爆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振动,并根据检测到的爆震信号适当调整点火时刻,主要产品有磁致伸缩式和压电式。空气质量流量计:测量空气质量流量,提供发动机负荷信息。传感器内有加热的传感元件,此传感元件同时构成电桥的一个臂。流过传感器的空气从传感元件表面带走热量,同时改变传感元件电阻,电桥电路与混膜电路配合,对信号进行处理,以提供控制器反映空气质量流量的电压信号。传感元件的独特设计使空气流量的测量不受进气回流的影响。机油粘度传感器:通过测量液体所传递的切变波形来确定粘度。压电振动式粘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振动式粘度计相近——振子(球型、片状或棒式)在受到粘滞阻尼时其振频会发生衰变。因此,依靠不同形状的振子,就可以测出粘度和密度的一些参数。有一种振动式粘度计的振子是石英棒,它能被激发扭振,通过测量与液体粘度相对应的振幅和谐振频宽,就可以确定粘度(准确地说是粘度和密度的综合值)。3.2在底盘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良好的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能改善车轮和地面之间的附着状况,进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舒适性。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底盘技术中的应用很好地改善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汽车底盘的主要功能是让汽车能根据驾驶员的意愿作相应的运动,像加速、减速和转向运动等。驾驶员是通过操纵汽车里的转向盘、油门和制动踏板等元件来表达自己意愿的,相应于这些操纵的执行量是前轮的转向角以及车轮上的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而真正起作用的是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影响汽车轮胎力的主要因素有路面的附着系数、车轮的法向力、车轮滑动率和车轮侧偏角。汽车底盘控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给定了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轮法向力的前提下,对车轮滑动率和车轮侧偏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达到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机动性和舒适性的目的。汽车底盘的电子控制是一个多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表现如下:同一个控制系统可能会拥有多个执行机构、并对多个变量同时进行控制。同一个控制目标可以由不同的控制系统单独控制或者多个系统共同控制。同一个控制目标同时被不同的控制系统所控制。不同的控制系统可能共用同一传感器或者控制单元。底盘控制用传感器是指分布在变速器控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防抱制动系统中的传感器,它们在不同系统中作用不同,但工作原理与发动机中传感器是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传感器。变速器控制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负荷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离合器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检测所获得的信息经处理使电控装置控制换档点和变矩器锁止,实现最大动力和最大燃油经济性。悬架系统控制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节流阀开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系统根据这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自动调整车高,抑制车辆姿势的变化等,实现对车辆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行车稳定性的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利用这些传感器使动力转向电控系统实现转向操纵轻便、提高响应特性、减少发动机损耗、增大输出功率、节省燃油等。防抱制动传感器主要是利用车轮角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转速,在各车轮的滑移率为20%时控制制动油压、改善制动性能,确保车辆操纵性和稳定性。3.3在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采用这类传感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其耐恶劣环境技术要求不如发动机、底盘用传感器那么严格,一般工业用传感器稍加改进即可应用。主要有应用于自动空调系统中的多种温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日照传感器等,制动门锁系统中的车速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加速度传感器,亮度自控中光传感器,死角报警系统中的超声波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目前,丰田公司开发的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SC:VehicleStabilityControl),就是传感器在车身控制系统中经典实例。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能够极大提高车辆操控安全系数和驾驶便利性。当出现紧急转弯、紧急加速和紧急制动等突发情况时,车辆可以迅速感知并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如对每个轮胎进行单独控制,同时降低引擎的输出,维持车身的稳定。稳定控制系统是从其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例如ABS和牵引力控制技术,这些系统工作时,都必须检测车轮是否将要抱死并能单独的调整车轮的制动力。稳定控制系统利用了这项技术以及所用的传感器和计算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不断的监测并处理从转向系统、车轮和车身上的传感器上传来的信号,确定车辆过弯时是否正在打滑。如果发现打滑,控制单元对需要制动的车轮进行微量制动以帮助稳定车辆的行驶状态。有些系统还可以进一步的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从而可以在不需要驾驶员干涉的情况下帮助其控制车辆汽车制造商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开发车辆的稳定控制系统,他们完成了上百次的测试来优化该系统参与车辆控制的程度。从车辆本身来说,有一些车辆本身就具有很好地操控性,几乎不需要稳定控制系统的修正;而另外一些则需要系统较强的参与控制。从制造商的角度出发,有些制造商喜欢在出现轻微的不稳定时就让稳定控制系统参与控制,而另一些则希望只在必要时让系统参与控制,还有一些制造商选择利用开关来变换稳定控制系统参与控制的程度。3.4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汽车导航系统即车载GPS导航系统,其内置的GPS天线会接收到来自环绕地球的24颗GPS卫星中的至少3颗所传递的数据信息,结合储存在车载导航仪内的电子地图,通过GPS卫星信号确定的位置坐标与此相匹配,进行确定汽车在电子地图中的准确位置,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定位功能。在定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功能显视器,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前方路况以及最近的加油站、饭店、旅馆等信息。假如不幸GPS信号中断,你因此而迷了路,也不用担心,GPS已记录了你的行车路线,你还可以按原路返回。当然,这些功能都离不开已经事先编制好的使用地区的地图软件。随着GPS系统和GIS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航用传感器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导航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确定汽车行驶方向的罗盘传感器、陀螺仪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3.5在汽车防盗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防盗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主要由监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报警模块、执行模块和通讯模块组成。其中监测模块由多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构成,用于车况信息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信号加以处理后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接收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的结果是将警报分级。中央处理模块根据不同等级的警报触发不同的报警信号和操作,并通过通讯模块将事态判定结果传输给车主;当判定态势严重时,可以控制执行模块直接阻断汽车的点火电路,使汽车不能发动。报警模块接收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利用声音、闪光进行报警。执行模块以通过通讯模块接收的车主指令为最高优先权,车主可以方便地进行“汽车锁死”、“警报解除”等操作。利用通讯模块能够实现数据通讯功能。系统将分级的报警信息以短信息形式通过GSM/CDMA网络传递给车主,以提醒车主留意汽车的安全;同时车主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对汽车进行远程控制。为了能够提取足够的信息,实现对监测目标的准确判断,选择传感器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合理选择传感器并加以优化组合,以实现系统高精度、低成本的需求;选用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发挥各个传感器的优势,信息共享,降低虚报、漏报的可能性;选用多个同种类的传感器,合理布局,去除监测死角,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基于以上的分析,选用以下传感器构成防盗系统的监测模块:微波多普勒传感器:利用多普勒效应制成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探测人体或物体的移动,该传感器在人或物体靠近时接收器接收的频率发生变化,当频率变化至设定值时,可以判断为有人或物体进入防盗系统的预警范围;振动传感器:利用加速度检测器件制成的振动传感器,能够对车体特殊频段的振动进行监测,在车体被外力破坏的情况可以产生警报;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监测车体相对于初始位置是否出现倾角变化,如果这种角度的变化是以特定频率出现或达到设定的阈值,就可以判断为汽车整体被搬运。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只对中心波长为9~10μm的红外线辐射敏感,能够检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信息,可以用作人体入侵车内的监测器件;霍尔开关器件:通过霍尔开关器件可以对汽车的车门、发动机舱盖及后备箱盖的非法开启进行监测。3.6汽车传感器测试的特点汽车传感器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对汽车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汽车传感器的测试特点的研究也是相当重要的。被测对象的多样性及快速变化性汽车上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轮速传感器、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针对层出不穷的车型,每个功能相同的传感器在外形上又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再加上测量指标、生产环境等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传统单一的测试工作台无法兼顾如此多样的传感器生产。测试内容的近似性在实际生产中,不同传感器的测试内容又有着一定的近似性。因为从测试原理上讲,汽车传感器主要分为主动式/被动式、温度、压力传感器等类型。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只要测试原理是一样的,那就意味着它们的测试仪器等设备也是一样的。高效、灵活的测试设备汽车传感器生产线都要求采用经济、高效、自动、灵活的测试设备,而且要具备高自动化、高效率、高产能、高可靠性的特点。传感器生产厂家希望一次性投入以后,测试设备本身还能不断地进行扩充,有效地支持最新产品和更高的性能指标要求,从而保证设备资本投入的有效性。其他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质量,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过程统计能力,并有助于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质量降低的问题。集成化、智能化是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如果只进行终检测试,发现问题为时已晚,所以往往测试会和生产过程交互进行。这样,一方面要求测试设备与生产线上其他设备良好衔接,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和数据共享。

四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4.1汽车传感器的市场经济性分析汽车技术的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使得传感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汽车排放以及安全法规的日趋严格,也推动了整个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发展。如今的汽车,各种先进技术和系统的使用量正日趋增多。尤其是豪华车,装载了各种先进的安全和驾驶员辅助技术,如停车辅助、车道偏离警报、盲点警告和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警告系统等。先进的动力传动系统也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来识别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工作情况,从而增加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出、降低排放,使车辆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也需要传感器系统来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动力。如今,传感器技术开发的重点主要在于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上,通过测量各种汽车参数,来确保车辆上的电子系统有效工作,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环保性、燃油经济性,与此同时也提高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未来,新的汽车传感器技术将主要聚焦于如何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上。比如,缸内压力传感器可用来监测发动机燃烧循环,并给予发动机管理系统直接的反馈,从而精确地控制燃烧过程。气缸压力传感器的典型应用是:用在柴油车上以减少微粒和NOx的排放;用在HCCI汽油发动机上,可获得燃烧控制所需的精确的燃油测量。气缸压力传感器在美国市场尤为重要,因为柴油十六烷值的变化可影响燃烧过程。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也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来扩大行驶里程及蓄电池寿命,如使用电机速度传感器、电池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技术研发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应对汽车行业严苛的环保要求,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传感器也必须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传感器供应商还必须控制好成本,以应对整车生产商及系统供应商不断提出的降成本的要求。未来,硅半导体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硅半导体传感器性能的增强,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了动态范围和长效稳定性,如可变磁阻(VR)、机电加速度计和位置监测装置等;传统半导体的批次作业使得硅传感器低成本、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于集成化和小型化需求的增长;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得硅传感器可以在高温环境,以及发动机罩下工作;传统传感器结构的改变;半导体设计的集成化和数字输出处理所带来的性能、尺寸、成本的优化。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硅传感器在汽车市场的需求量,其复合平均年增长率(CAAGR)为7.6%,预计将从2008年的21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31亿美元,并且到2016年时达到35亿美元。作为车辆与外界环境的接口,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正不断增多,通常一辆高级轿车上装有多达100个,甚至更多的传感器。根据应用的不同,汽车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用于动力传动系统的传感器、用于安全系统的传感器、用于提高车辆舒适性和便利性的传感器。传动控制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燃油直喷和共轨系统的高压传感器,是动力传动应用的典型例子。安全系统也有大量的传感器应用,比如用于车辆动力学控制的高压和偏航率传感器、用于助力转向的扭矩传感器、用于安全气囊系统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加速传感器,以及用于防侧翻的偏航率传感器等。用于导航系统的偏航率传感器和用于空调系统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则归入舒适性应用的范畴。目前汽车上使用的传感器大多采用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制造,这种传感器的核心是一个在晶片上加工出的纳米级的微机械结构,它将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微机电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压力、加速度、角速度和气流。微机电传感器是高级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其它驱动系统组成的关键组件,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用于发动机和传动控制单元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微机电技术在安全系统中亦起着重要作用。高加速度的加速度计被大量应用于被动安全系统,用于主动安全系统的偏航率传感器和低加速度加速计在欧洲普及率很高,在美国则是强制安装的。在发达国家,车辆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设计已成趋势,这使得车辆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并没有相应的法规,基于微机电技术的产品的增长率将主要取决于终端消费者的接受力和购买意愿。因此,市场的拉动比技术推动更加重要。混合动力车和替代燃料的出现,将会给微机电技术产品开辟新的市场。然而,有些替代驱动概念如氢燃料可能需要经过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获得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从短期来看对传感器市场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4.2汽车传感器未来的发展由于传感器在电控系统中的重要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汽车的竞争即是传感器的竞争,世界各国对其理论研究、新材料应用、产品开发都非常重视。金刚石的耐热性好、热稳定高,在真空中1200℃以上其表面才开始出现炭化,在大气中也要600℃以上才开始炭化,利用这一特性,制作适用于高温的热敏传感器,从常温到600℃范围内进行温度监测与控制,并且适用在高温且有腐蚀气体的恶劣环境下使用,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可用于发动机中的高温测量。此外金刚石在高温下形变率很高,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振动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与其它材料振动膜相结合可作为高温、耐腐蚀、灵敏度高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振动检测以及发动机、气缸压力等测量。光导纤维型传感器由于其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重量轻、体积小、适于遥测等特点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已有不少成熟的产品问世,如光纤转矩传感器,以及温度、振动、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在开发利用新材料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正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微型化传感器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将微米级的敏感元件、信号调理器、数据处理装置集成封装在一块芯片上。由于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集成等特点,可以提高系统测试精度,例如把微型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同时测出压力和温度,便可通过芯片内运算消去压力测量中的温度影响。目前已有不少微型传感器面世,如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用于防撞的硅加速度计等。据说在汽车轮胎内嵌入微型压力传感器可以保持适当充气,避免充气过量或不足,从而可节约燃油10%。多功能化的特性使得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2个或2个以上的特性参数。而智能传感器由于带有专用计算机,因而具有智能特点。由于汽车传感器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世界各国对其理论研究、新材料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都非常重视。未来的汽车用传感器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微型化传感器基于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而来的微电子机械系统,它是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将微米级的敏感元件、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装置封装在一块芯片上,由于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集成等特点,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测试精度。目前该技术日渐成熟、可以制作各种能敏感和检测力学量、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微型传感器。由于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在降低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及提高其性能方面的优势,它们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机电技术的传感器。多功能化是指一个传感器能检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特性参数或者化学参数,从而减少汽车传感器数量,提高系统可靠性。集成化是指利用TC制造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作TC式传感器。智能化是指传感器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带有CPU,具有智能作用,以减少ECU的复杂程度,减少其体积,并降低成本。此外,传感器响应时间、输出与计算机的接口等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车用传感器的技术必将趋于完善。总之,随着电子电控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会高速增长,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

五总结现代社会中,随着汽车的日益发展,和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汽车,汽车成了人们出门的代步工具,所以汽车的各方面性能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现状,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多,例如它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娱乐性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需要借助众多汽车传感器来实现,它将汽车运行中的各种工作状况信息,包括车速、车况及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作状况及路面信息等,转化成电讯号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排放废气污染为最小,及车身稳定控制使行车最安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组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主要核心。汽车安全发展至今,其终极目标就是降低事故发生率,而这也是汽车用传感器发展以来最重大的指标之一。一般人向前的视野约略超过180度,不过,车上的三面后视镜总计不过是40-50度的后照视野,因此,车辆后方、侧边等死角也是造成意外擦撞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已有许多感测技术,甚至是雷达技术都已实际被应用在汽车上,藉以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许多高级及豪华车款的配备及设备都趋于人性化,不但彰显其身份地位象征,另一方面也提高驾驶者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及方便性。运用影像、距离、超声波或激光传感器,再经由显示、警示等设备告知路面以及车行信息,以利驾驶者降低盲区及视野死角,保持最佳车距及便于路边停车控制及倒车动作。在乘坐舒适性方面,也可应用温度、湿度、风量及日照等传感器,可自动控制空调系统,在车内维持舒适恒温系统,及运用光度传感器可使车灯亮度自动控制,还能运用雨滴及除雾传感器可自动控制前、后挡风玻璃雨刷自动运作。发展至今,传感器已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应用于汽车的各个方面,在汽车控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汽车传感器将朝着新材料、新工艺、多功能模组、高集成、智能化传感器等方面发展。

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谈笑间,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心中有几许兴奋,为的是我们或即将奔赴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开始我们的职业生涯,或是着眼发展,奔赴更好的高校继续深造;心中也有几许伤感和不舍,为的是不得不离开让我留恋、让我依靠的大学校园,为的是不得不和相处几年的同窗好友挥泪分别。回首几年的大学生活,想起刚入学时拖着行李箱、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美好向往的情怀,这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大学校园中承载了我太多太多不舍,太多太多的记忆,那间经常上课的教室里的那张老课桌,操场上为运动而挥洒的青春的汗水,迎着朝阳在草坪上传来的朗朗的英语发音声,落日余辉下携手漫步的背影….这都会铭刻在我关于大学的记忆里。在此,我还要深深感谢一直指导我们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就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是指导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到我,这对我以后的人生也是一种积极的鼓舞。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同窗好友们,是你们的帮助让我的毕业论文更加的添彩。

参考文献张洪润,张亚凡,邓洪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吴建平.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刘笃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谢文和.传感器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玛瑞克.汽车传感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郭冉,王太宏.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01):286-287秦玉伟,皇甫国庆,肖令禄.汽车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传感器世界.2008(7)曾文武,邹志明.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宜春学院学报.2009(2)严伯昌.现代汽车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城市车辆.2007(3)王爱传,马清芝,李德永.汽车传感器使用要求与发展趋势.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02):14-16朱正德.现代轿车发动机中的电子传感技术.汽车与配件.2008(09)MichelPasquier,ChaiQuek,MaryToh,Fuzzylot:ANovelSelf-organizingFuzzy-neuralRule-basedPilotSystemforAutomatedVehicles.NeuralNetworks.2001H.G.Xu,C.X.Wang,R.Q.Yang,ExtendedKalmanFilterBasedMagneticGuidanceforIntelligentVehicles.IntelligentVehiclesSymposium.2006MartaCMora,RicardoPiza,JoseTornero,MultirateObstacleTrackingandPathPlanningforIntelligentVehicles.Proceedingsofthe2007IEEEIntelligentVehiclesSysposium.2007目录TOC\o"1-2"\h\u253321总论 1311911.1项目概况 1317891.2建设单位概况 316224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22592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围 5265791.7结论与建议 66526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项目区基本状况 9237942.2项目背景 1132747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场分析 14297233.1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1479553.2市场供求现状 1669963.3目标市场定位 17108883.4市场竞争力分析

17160544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950564.1选址原则 1969314.2项目选址 19544.3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9297334.4建设条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设规模及内容 26195696工程建设方案 27137726.1设计依据 27219396.2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间布局原则 2853886.4总体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设方案 30235856.6给水工程 33115596.7排水工程 3553126.8电力工程 38288986.9供热工程 46314656.10电讯工程 47153607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51276227.1物流技术方案 5142607.2制冷工艺技术方案 6769868节能方案分析 73H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