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双波长近红外光谱法无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10级生物医学工程2班学号:100103040032学生姓名:郭文指导教师:赵勇等教师职称:副教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生物医学工程系学号100103040032学生姓名郭文专业(班级)生物医学工程2班设计题目双波长近红外光谱法无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技术参数1.产生方波的频率是500HZ,幅值是5v2.恒流源是0安培到1微安可调3.滑动电阻R1是20KΩ和R2是50KΩ设计要求1.利用光电池接受不同的频率找出最佳工作频率2.利用施密特产生正弦波脉冲信号3.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与优化。工作量1.调设计调频信号电路;2.MULTISUM软件学习;3.功能电路仿真与参数优化;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工作计划1天方案调研与系统总体设计;2天仿真软件学习;3天功能电路仿真与元件参数优化;4天整体电路联调;5天系统总结完成报告。参考资料1.《现代测控电路》李刚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根据自己找到资料填写]3.网上相关资料指导教师签字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年月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指导教师评语:该生学习态度(认真较认真不认真)该生迟到、早退现象(有无)该生依赖他人进行设计情况(有无)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答辩小组评语:设计巧妙,实现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设计合理,实现设计要求。实现了大部分设计要求。没有完成设计要求,或者只实现了一小部分的设计要求。成绩:组长:年月日课程设计总成绩:答辩小组成员签字: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摘要························································1第二章原理与推导···················································2第一节脑血氧监测的意义·············································2第二节组织成分的光谱特性为脑血氧检测提供可能························3第三节脑血氧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新的计算方法························4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11第一节电源制作·············································11第二节传感器设计···········································123.1光源的选择·············································123.2光电转换器的选择及其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123.2.1硅光电池的特性····································133.2.2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143.3传感器的构建··········································163.3.1脉冲发生器·······································163.3.2恒流源············································173.3.3同步积分模块·····································18第四章心得体会············································19第五章参考文献············································20共页第页第一章摘要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仪器亦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无创伤、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医疗仪器己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血氧饱和度(Sa02)直接反映了细胞和组织供氧和氧代谢的状况,是呼吸循环系统的重要生理参数.而脑组织新陈代谢率高,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密切监测脑血氧和脑代谢状况肋止脑损伤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调查研究知,近红外光对人体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透过皮肤、头骨、和脑组织数厘米的深度.组织成分(水和天然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特性为脑血氧检测提供可能.双波长近红外光谱法监测脑血氧饱和度基于双光源双感受器模型.应该充分考虑该模型中近处光电池采集的光不完全在非脑组织中传播这一因素,根据改进的朗伯特一比尔定律利吸光度加和定律独立地推导出更准确的计算公式,公式系数的确定变得更简单.在系统传感器的设计中,我们小组采用了660nm和810nm两种波长的激光二极管不是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使用光电池来取代光敏二极管采集信号,拟用20mm和30mm作为两光电池到光源的相对距离.设计并制作了方波发牛器、恒流源、I/V变换器等电路.根据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我们拟用400Hz作为光源及信号处理电路的理想调制频率.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同步分离器、调节放大器组、同步积分器、采样保持电路等电路模块.我们小组提取和制作锁相放大器的核心部分:同步积分器,并成功地应用于脑血氧信号的处瑚中.作者还进行了同步积分器输入输出波形的观察以及其传输特性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同步积分器有极好的频率匹配传输的特性,对匹配频率外的输入信号衰减极大,尤其有抑制偶次谐波的能力.为了提高检测的实时性和精密度,我们使用采样保持电路而不是传统的峰值检波器来提取生理信号的幅值,其控制信号来自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的同步窄脉冲. 第二章原理与推导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在分子中存在电子能级和振动一转动能级.当电子能级和振动.转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就会产生分子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人们将780nm~2.5um光谱区定义为近红外光谱区,2.5lam~40.0um光谱区定义为红外光谱区,而40.0um~1000um光谱区定义为远红外光谱区.红外光的能量与分子振动能量相当,而近红外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基频振动(吸收带通常在中红外光谱区)的泛频(780nm1.8um)和组频(1.8um~2.5tam)吸收所致。尤其是由O—H、N—_H、c—H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谐振和泛频吸收引起的。近红外光能很容易地穿透生物组织,在安全标准边缘,近红外光子可以穿透7~8cm的生物组织14J.由于近红外光谱提取信息方便,光谱图重现性好,分析精度高I,I,所以很适合做C—H、N.H、O.H键结构的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脑血氧饱和度无创检测方法就是利用组织中氧化和还原血红蛋白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来进行的.第一节脑血氧监测的意义氧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是从血液中获取的;人体的呼吸运动将空气中的氧吸入肺泡,再经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随动脉血的流动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在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中的氧与血液相分离,供给组织细胞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氧‘61.如图2.1所示.图2.1血液中的氧绝大部分是与血红蛋白(Hb)结合在一起的.19血红蛋白可结合1.34~1.36ml氧气吵健康成年人,如血红蛋白的量为159/100ml,则100m1血液能结合氧气的最大量约为20m1.血氧饱和度(Sa02)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02)的容量占全部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Hb02和还原血红蛋白Hb之和)容量的百分比,它直接反映了细胞和组织供氧和氧代谢的状况,是呼吸循环系统的重要生理参数,许多呼吸系统的疾病都会引起人体血液中血氧浓度的降低,严重的会威胁人的生命.而脑组织新陈代谢率高,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而且对缺氧特别敏感,短时间缺氧就有可能造成中枢系统不可恢复的损伤.在深低温停循环的心血管手术中、神经外科的血管内手术中、脑意外的急救中、危重病人抢救时、心脏骤停后大脑复苏的治疗等情况下,一个重要闯题是脑保护,为避免缺氧或缺血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紊乱,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需连续监测脑血氧含量,密切关注脑供氧和脑代谢的状况,以防对大脑的损伤.因此,监测脑血氧状况是十分重要的.脑血氧监测较脉搏血氧监测有更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脉搏血氧监测只有在动脉搏动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脑血氧传感器测量的是大脑局部的混合血氧饱和度,有其特殊的临床应用范围,可以采集人体在低血压、脉搏搏动减弱甚至心脏停止跳动时的血氧信号.第二节组织成分的光谱特性为脑血氧检测提供可能水构成生物组织的绝大部分,水分子的极性强,所以其振动在中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但存约700nm~900nm时的光吸收比其他谱区要小,使得一个“光谱窗”被打开,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其它成分提供可能性.水的近红外吸收光谱见图2.2.图2.2水的近红外吸收光谱不同的天然细胞色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天然细胞色素b、C1、C为红色细胞色素,aa3为绿色细胞色素.从细胞色素b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出(见图2.3),它在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率很小,对血氧饱和度检钡4的影响不大.而以氧化铜为中心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02)有与氧结合状态相关联的确定的吸收光谱.它在约780nm~870nm处有一个吸收峰.从单个分子的水平来比较,Cyt02的吸收峰比血红蛋白的要高,且其与还原态的吸收差异也比氧合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差异要大.但与血红蛋白比起来,细胞色素C及其氧化酶的浓度要稳定得多,一般会多天维持同一水平.而且因为组织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比细胞色素c大的多,血红蛋白对光总的吸收是细胞色素C的十倍左右。图2.3细胞色素b的吸收光谱其它天然色素如褪黑激素也会给脑血氧检测带来较小的影响.同时胆红素会降低脑血氧饱和度并减缓其变化.还有一些组织生色团(如Cerebrocuprein和Erythocuprein)的吸收光谱也会因氧合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但它们在近红外光谱区对光的吸收都很小,可以忽略。近红外光对人体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它能透过头发、头骨、和脑组纵数厘米的深度.人脑中每100克组织中含血红蛋白600—1000mg,使人脑极适合近红外光谱法无创测量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第三节脑血氧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新的计算方法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近红外吸收光谱见图2.4.显然在红光谱区(600hm~700nm)Hb02和Hb的吸光系数差别很大,在该波段内,选用合适的波长的激光照射组织,光的吸收程度将很大程度依赖于血氧饱和度;而在红外光谱区(800nm~1000nm),Hb02和Hb的吸光系数差别不大,若使用等吸收波长805nm左右的激光照射组织,光的吸收程度则主要反映了血红蛋白(Hb02和Hb)的总量.利用氧合和还原血红蛋白吸光系数的差异就可以测量血氧饱和度.图2.4氧台血红蛋自和还原血红蛋白的近红外吸收光谱脑血氧饱和度仪利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量大脑局部血氧饱和度(rSc02).大脑组织中静脉和动脉占了绝大部分,脑血氧饱和度实质是局部大脑血红蛋白混合氧饱和度,主要代表静脉部分.因而能在低血压、脉搏搏动减B日甚至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使用不受限制.脑组织位于由颅骨构成的封闭腔内,因而若采用远近两个不同距离的光感受器,则近处光感受器所接收的信号较多的反映了浅表层组织(头皮、头骨)的信息,而远处光感受器所接收的信号较多的反映了深部组织的信息.其检测模型基于图2.5中的双光源双感受器模型.图中1、2代表近处和远处光感受器,接收波长N和R的光照射下来自表层组织(皮肤、皮下组织、骨骼)和脑组织的信息.图2.5脑血氧检测的双光源双感受器模型血氧饱和度的计算基于朗伯一比尔定律(TheLambert--BeerLaw)和吸光度加和定律,朗伯一比尔定律是:(1.1)其中I0和I分别表示发射光强和接收光强,c表示待测物质浓度,L表示光穿过组织的路径长度,E表示待测成分的摩尔吸光系数,W为光吸收度.对生物组织而占,由于光子在组织中吸收与散射的随机性,朗伯一比尔定律应改进为:此时的G表示待测成分在组织中的平均浓度,L指的是光子在组织中行走的平均光程,一般为光源到光感受器间距离的4—6倍(对一百个成年人的脑颅和前臂分别进行测量,得到这个倍数分别为6.26和4.16,散射因子G用来弥补因散射而减弱的光强,对于特定的检测对象,G一般假定为常数.吸光度加和定律是指在某一波长下,样品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生吸收的物质,那么该溶液对该波长光的总吸光度m,应该等于溶液中每一成分的吸光度之线性加和.吸光度加和定律是多组分混合体系对光吸收的重要性质,是对多组分混合体系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吸光度加和定律实际上是朗伯一比尔定律的推论.设待测样品溶液中含n种光吸收物质,若将这11种物质视为分层排列,那么第一种物质的入射光强足Io,出射光强为I1,作为第二种物质的入射光强.同理类推,对于第n种物质,其入射光强是In-1,出射光强是In.这样从1到n种物质的吸光度之和为简化得即总吸光度.在生物组织中可以进行类似推导.具体到双波长双感受器脑血氡无创监测模型,光子穿透的组织是多组分混合体系,体系包括皮肤、皮F组织、骨骼、脑组织(特指不含血红蛋白的脑组织)、氧化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等.因而据吸光度加和定律有:式中,W总表示总的吸光度,W非脑组织表示皮肤、皮下组织、骨骼等非脑组织的吸光度,W脑组织表示只不含血红蛋白的脑组织的吸光度,则分别表示氧化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吸光度.下面进行新的脑血氧计算方法的推导,在推导中,符号及对应的意义如下:N:近红外光R:红光下标1:近处光电池下标2:远处光电池NI:从近处光电池得到的近红外光后向散射信号Rl:从近处光电池得到的红光后向散射信号N2:从远处光电池得到的近红外光后向散射信号R2:从远处光电池得到的红光后向散射信号IOR:红光光源的发射光强ION:近红外光源的发射光强对于N光远处光电池有,总的吸光度对于N光近处光电池有,总的吸光度近似认为,即远近两条光通路在除脑组织外的部分吸光度相等,也即近似认为远近两通路在非脑组织部分的光程一致(从脑血氧无创检测双光源双感受器模型看来,这里的近似是很显然的).且,令为,即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在选定的近红外波长上吸光系数近似相等.设,将上述两式相减得远近两光电转换器在近红外光源下的总的吸光度之差为:据朗伯一比尔定律有:故:同理对于R光远处光电池有,总的吸光度:对于R光近处光电池有,总的吸光度:同样近似认为,,上述两式相减得远近两光电池在红光光源下的总的吸光度之差:据朗伯一比尔定律有:故:联合式1.8,推得脑血氧饱和度为:其中:由于.所以,式1.14的物理意义如下:即脑血氧饱和度的值正比于除脑组织外的红光吸光度之差比红外光吸光度之差,系数为负常数.美国的Somanetics公司最新推出的无创近红外脑血氧监测仪型号(INV03100)亦采用双波长双感受器模型,其使用的公式由以下式给出.其最终的定标校验公式为,并指出系数A、B、C需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即获得多名健康者实验数据后,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从该公式看出,其基于的前提是第一个感受器上采集的光完全来自非脑组织.作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首先,非脑组织的厚度因人而异,而近处光电池到光源的距离却是固定的,该公式可能较近似地适合少数待测人群,但普适性差;其次,光在组织中散射的随机性决定了一定有相当一部分光子进入脑组织,而且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行走的平均光程一般为光源到接收器问距离的4—6倍,该公司产品的近处光感受器到光源的距离为30zmn,光了的平均路径将达12—18cm,而表皮到脑组织的厚度不到1cm,所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光子的光程会包含脑组织.可见该公司的计算方法所作的近似过于粗略.我们在推导过程中认真考虑了这一因素,独立地推导出更准确的计算公式.从推出的公式町以看出其系数的确定更加简单,其中A、D可从光谱曲线上直接读出.B、C可以根据前人的实验结果结合适当的实验研究得出.另外,从推导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看出,系统的设计并不要求,,即并不要求近红外光源的出射光强等于红外光的出射光强.这样减少了对系统光源进行精密调节的困难,但为了系统设计的简便(为了使各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同一数量级上),以及减小计算上的相对误差,我们仍然有必要对系统的双光源进行粗略的调节,使输出光强大致相等.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脑血氧监测系统硬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无创、经济及智能化.它以计算机为信号运算与显示的平台,传感器光源采用调制模式,以减少信号的漂移,其调制信号被信号处理模块利用来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步分离放大和相关检测.相关检测的核心部件是同步积分器,这种功能强大、造价低廉的方波匹配器首次被作者从复杂而精密的锁相放大器中提取制作出来并巧妙地应用到脑血氧监测系统中,使得检出脑血氧微弱信号的难题被彻底解决.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性能稳定,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系统详细的结构图见第五章的附录1.下文将把系统划分为电源、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接口电路四大模块来分别详细地讲解.第一节电源制作系统需要的电源电压有直流±5V利±15V.这些电压由图3.1所示的电路通过变压器、整流桥、三端稳压器、电解电容等来实现.其中,+15V的电源的获得是使用220v一18V变压器将市电220V交流电转换成18V交流,再通过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容将其转化为直流电压约+22v,三端稳压器7815再将电压稳定至+15V直流电压.其它二种电压以类似的方法获得.电路中的四个三端稳压器均附有适当面积的散热片,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图3.1电源电路原理图第二节传感器设计3.1光源的选择基于设计成本上的考虑,人们往往首先考虑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探测光源.实际上由于脑血氧检测的特点决定了光电二极管并不合适,因为1.脑血氧传感器的设计基于光的反射和后向散射模式,而且光电探测器到光源的距离不可以太短,这就决定了光源的光强要尽量大(在安全标准内),而发光二极管的光强显然远不如激光二极管强;2.脑血氧检测基于氧化利还原血红蛋白吸光系数的差异而设计,要求光源的发射波长分别位于氧化和还原血红蛋白的等吸光波长附近和吸光差异较大处,单色性越好越有利于脑血氧的计算和公式中系数的确定.从下面的我们实测的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发射光谱的对比图(图3.2)可见,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的单色性远比发光二极管好.所以我们实际采用了660nm和810nm两种波长的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具体技术指标如下:近红外光半导体激光器N(810nm)输出功率:30mw,闽值电流:<30mA,工作电流:<65mA,结电压:<3v红光半导体激光器R(660nm)输出功率:10mw’阈值电流:<5mA,工作电流:<25mA,结电压:<3v图3.2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发射光谱的对比3.2光电转换器的选择及其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在光电转换器的选择上我们前期的工作选择的是光敏二极管,其输出电压与照射光强确有较好的线性,但我们最终使用光电池来取代光敏二极管,原因是:检测传感器使用时要求紧贴额头,以尽可能地减小背景光的影响,而光敏二极管的头部是圆柱形的,紧贴额头时会发生位移或抖动,不利于信号采集;另外,光敏二极管的光电接受表而小,要求待测光须与其接受面尽可能的垂直,而脑血氧的检测采集的是从各个方向反射和后向散射过来的光线,因而光敏二极管只能采集到很小一部分光信号,而光电池的表面是平面而且接受面积是一般光敏二极管的5—15倍,可以很好地采集光信号.所以我们后来使用光电池作为光电探测器.下面讲述光电池的特性以及作者进行的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3.2.1硅光电池的特性传感嚣采用了硅光电池的主要原因是硅光电池具有如下二大优点:1.其输出短路电流与待测光强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其频谱响应宽,可以兼顾红光与红外光的检测灵敏度;3.其温度稳定性好.下文将定量地介绍硅光电池的丰要特性.(1).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硅光电池在不同的光照度下,光电流和光牛电动势是不同的,如图3.3所示.图3.3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可见,短路电流在很大范围内与光照度成线性关系,开路电压与照度的关系却是对数关系.因此使用时应该把它作为电流源来使用并采取I/V变换电路.如图3.4所示运算放大器中与光电池正极连接的反相输入端是虚地,保证了光电池的短路条件,使得输出电流为光电池的短路电流.根据I/v变换电路的规律,知图3.4光电池的使用方法(2)光电池的光谱特性:光电池对不同特性的光其灵敏度是不同的,硒光电池私硅光电池的光谱特性曲线。如图3.5.可见,硅光电池的光谱响应峰值在800nm左右,而硒光电池在500nm左右.因为脑血氧检测光源使用红光和红外光源,而硅光电池的敏感波长正好位于该范围内,所以硅光电被选为最终的光电转换器。图3.5光电池的频响特性曲线3.2.2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对于调制光,硅光电池对调制频率的响应是另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调制频率太高,超出其响应范围,则光电池的输出波形会出现衰减振荡现象,相当于在输出信号上叠加了很强的高频噪声,不利于生理信号的检出.为此,本人进行了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使用调频电路(如下图3.6所示)输出的脉冲对一特定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光源进行调制,调制频率原件可以通过调节频率电路来改变频率大小,用此可以模拟光源直接照射光电池光电池输出信号通过示波器进行观察.下列示波器记录图(图3.7图至3.11)是砘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分别为58.9Hz,208.9Hz,409.8Hz,2.9KHz,6.9KHz的响应输出.从实验研究可知,要得到噪声很小的输出信号波形,调制频率并不能太高.兼顾到计算机的采样速率,400Hz是理想的调制频率,所以在后续系统的设计中光源调制频率设定在400Hz左。图3.6调频电路图3.7调制频率58.9Hz时硅光电池的响应输出图3.8调制频率208.9Hz时硅光电池的响应输出图3.9调制频率409.8Hz时硅光电池的响应输出图3.10调制频率2.9KHz时硅光电池的响应输出图3.11调制频率6.9KHz时硅光电池的响应输出3.3传感器的构建3.3.1脉冲发生器脑血氧检测传感器的双光源须采用凋制的方法,交替照射脑前额,因而需要制作调制脉冲发牛器.我们设计并使用了一种调制脉冲产生电路,应用施密特触发器作为主要元件。(如下图3.12所示)图3.12施密特产生方波调节电阻R1,R2以及电容C可调节输出控制脉冲的频率,根据调频器件模拟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的响应特性以及系统要求双光源交替照射的特点,实际电路调节时使输出脉冲为频率400HZ。方波发牛器在系统中至关重要,除了用来控制光源的通断之外,还用作同步分离器和同步积分器的控制信号、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信号等,为了增大输出电流,应采取多个施密特触发器的办法.得到的输出脉冲波形。(如图3.13所示)图3.13方波发生器输出控制脉冲波形3.3.2恒流源恒流源定义恒流源是输出电流保持不变的电流源,其在电路中用来给光源提供恒定的电流,使发射光强恒定,而理想的恒流源不因负载(输出电压)变化而改变,不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内阻为无限大。(具体电路如下图3.14所示)图3.14恒电源电路3,3,3同步积分模块同步积分的原理在微弱信号检测中,通过同步积分器(锁相放大器的核心部分)提取待测信号,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对信号和噪声多次累积平均的办法,将已知频率的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信号正负半周分别通过两个积累器累加,其控制开关被与待测信号同步的方波信号调制。同步积分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正比于待测信号,而随机的噪声信号则在多次累加后大大消弱。(电路如下图3.15所示)图3.15同步积分电路第四章心得体会我们小组从脑血氧检测发展的历史看出,透射式的传感器都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使用基于双光源双感受器模型的反射式传感器.而通过查资料的结果表明,组织成分(水和天然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特性为脑血氧检测提供了可能.充分考虑了双波长脑血氧监测模型中近处光电池采集的光不完全在非脑组织中传播这一因素,根据改进的朗伯特一比尔定律和吸光度加和定律独立地推导出更准确的计算公式,从推导的过程,我们发现系统的设计并不要求双光源的输出光强相等,这减少了对系统光源进行精密调节的困难.而且新公式系数的确定变得更简单,降低了系统定标的难度.在系统传感器的设计中,我们小组选择了660nm和810nm两种波长的激光二极管而不是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源采用调制模式,以减少信号的漂移;使用光电池来取代光敏二极管来采集光电信号,两光电池到光源的相对距离分别设为20mm和30mm.根据光电池对光调制频率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400Hz被选作光源及信号处理电路的理想调制频率.这次我和搭档分工合作,我主要负责的是两部分,第一部分调频部分是为了找到硅电池最合适的工作频率值;第二部分就是利用施密特发生器产生方波。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中,由于时间有限关于血氧饱和度测试系统方面我们只是对部分功能进行了设计,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过这次课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自学,了解并学会一般使用软件Multisim的技巧。我们这次就是通过利用软件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的到我们预期的结果,以此来验证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更好的通过改善电路时结果更加完美。通过这次可以更好的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我深深明白合作的利处。对于今后要更加充实自己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第五章参考文献1杨玉星,彭涤芳,王左.一种新型的测每m样曲氧饱和度的系统.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F.Durst,A.Melling,J.H.Whitelaw.PrinciplesandPracticeofLaser。DopplerAnemometry·AcademicPress,1981.3MarkoIfHNiemz著,张镇西等译.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山版社.4王秀章,陈声权.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5常吕远,赵宁,魏同立.E—100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研制,东南大学学报。6王强,林淑娟,罗致诚.无创伤红外光潜脑血氧临测仪,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7王强,王跃华等.反射式红外光谱组织血氧计传感器设计,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1.3编制原则 31.4项目概况 31.5技术经济指标 51.6结论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建设条件 113.1项目区概况 113.2建设地点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34.1市场分析 13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14第五章建设方案 155.1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155.2建设规划和布局 155.3运输 185.4建设标准 185.5公用工程 205.6工艺技术方案 215.7设备方案 215.8节能减排措施 24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56.1环境影响 25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66.3评价与审批 28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29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297.2劳动定员 297.3经营管理措施 307.4技术培训 30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18.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318.2安全卫生防护原则 318.3自然灾害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328.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328.5消防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348.6消防设计原则 358.7火灾隐患分析 358.8总平面消防设计 358.9消防给水设计 368.10建筑防火 368.11火灾检测报警系统 37HY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损检测外协协议书
- 研发业绩协议书范文
- 协议书格式范文遗赠
- 贫民救助协议书范本
- 占用土地协议书范本
- 线上整体运营协议书
- 维修儿童之家协议书
- 双方签定复婚协议书
- 矿石认购协议书模板
- 门口道路使用协议书
- 2025年03月广西玉林博白县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7133-2025电动汽车用高压连接系统
- 2024年榆林市榆阳区公立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Unit 2 Go for it!Understanding ideas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 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培训教学课件
- 某连锁药店的营销策略研究
- 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讲稿PPT(107页)
- HG第四章显示仪表
- 二五公式验光法
-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修订对照表(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