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1页
煤矿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2页
煤矿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3页
煤矿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4页
煤矿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北京XX有限公司评价人员姓名资质证书号签字项目负责人评价组成员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过程控制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前言受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的委托,北京XXXX有限公司对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规定,对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是加强安全管理和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便于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本评价组对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进行了评价。本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评价的依据、被评单位基本情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重大危险源辨识、各单元的安全评价、对被评价单位提出的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等。在评价过程中,北京XXXX有限公司得到了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有关领导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XXXX有限公司2009年9月2PAGE59目录1概述 11.1评价目的 11.2安全评价依据 11.3评价范围 31.4评价程序 32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52.1单位概况 52.2项目概况 52.2.1项目介绍 52.2.2区域位置 52.2.3厂内平面布置 52.3自然环境概况 52.3.1地理位置 52.3.2地形地貌 62.3.3地质 62.3.4气候、气象 62.3.5水文地质 72.3.6地震烈度 72.4生产工艺流程 72.5公用工程 82.5.1供电 82.5.2供热 82.5.3给排水 82.6主要设备 82.7安全管理现状 9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03.1物质的危险性 10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23.2.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23.2.2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163.3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3.4公用工程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3.4.1电气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3.4.2行吊作业的危险性 193.4.3消防系统等安全设施 193.5厂址与周边环境相互间影响分析 203.5.1该公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203.5.2周边环境对该公司的影响分析 203.6设备检修与其它 203.7人的不安全行为 203.8管理缺陷 203.9重大危险源辨识 213.9.1重大危险源介绍 213.9.2重大危险源辨识 213.10事故案例分析 213.10.1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213.10.2电、气焊事故案例 223.10.3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244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264.1单元划分原则 264.2确定划分评价单元 264.3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 264.4安全评价方法的简介 275定性、定量评价 325.1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评价 325.1.1安全检查表法评价 325.1.2单元小结 355.2生产工艺单元安全评价 365.2.1安全检查表 365.2.2预先危险性分析 385.2.3起重事故事故树分析 405.2.4单元小结 445.3公用工程单元安全评价 445.3.1安全检查表 445.3.2触电事故事故树分析法 475.3.3单元小结 505.4安全管理单元安全评价 505.4.1安全检查表 515.4.2单元小结 535.5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536对策措施与建议 556.1安全隐患整改建议 556.2建议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557评价结论 58附件:安全评价委托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土地使用证明平面布置图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起重机验收检验报告安全隐患复查1概述1.1评价目的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有关安全标准、安全管理规定等,通过对被评价单位现有生产系统设备和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现状的评价,辨识出主要危险因素及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状况,确定被评价单位的安全等级。2.根据本评价报告的结果,提出消除或降低危险和危害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加强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防范重大、特大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的目的,促进被评价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3.本评价报告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企业进行监督监察以及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1.2安全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6)《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9)《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令[2007]20号(10)《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年)(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1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13)《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2004】第20号)(1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2004】第172号)(15)《XX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8年12月24日XX省安监局发布)(16)《XX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12月20日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1989)12号)(1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2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5)《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26)《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2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2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3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31)《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3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985)(33)《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4674-1984)(34)《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077-1985)(35)《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5052-1994)(3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37)《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8)《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8-2000)(39)《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4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4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44)《安全标志》(GB2894-1996)(45)《安全色》(GB2893-2001)(46)《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4-2006)(47)《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GB12135-1999)(4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49)《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50)现场勘查的资料1.3评价范围本次安全评价的范围为: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的安全管理及机械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1.4评价程序安全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本次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前期准备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图1-1安全评价程序图2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2.1单位概况字号名称: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经营场所:XX镇XX村经营者姓名:XX组成形式:个人经营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的经营范围及方式为:加工,修理煤矿机械设备(需前置审批项目除外)。2.2项目概况2.2.1项目介绍该项目主体工程为机械加工车间,其辅助工程有原料车间、成品车间、铆焊车间、库房等,公用工程包括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系统。2.2.2区域位置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位于XX镇XX村,西、北面为公路,南、东紧邻耕地,交通较为便利,具体位置见附件。2.2.3厂内平面布置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占地范围内布置有办公楼、原料车间、成品车间、库房、机械加工车间、铆焊车间等,具体平面布置见附件。2.3自然环境概况2.3.1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南部,临汾市东南隅,地理座标为北纬35°23′—35°52′,东经111°34′—112°03′。东西宽约44公里,南北长约53公里,县域总面积约为1160平方公里。XX东北南三面环山,东有佛爷山,北有塔尔山,南有翔山、历山、望月山、均属中条山脉。XX县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眦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2.3.2地形地貌XX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北和南三面环山。中部地势平坦,在山地与平川过渡地带广布黄土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500m,最高点在东部历山,海拔2358m。最低处在下杨村西南浍河边,海拔457m。山区和丘陵区面积836.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2.1%。XX县平原堆积地貌,黄土梁峁侵蚀堆积地貌和山岳侵蚀均很发育。全县可分为三个大的地貌单元:平原台地堆积地貌区、黄土梁峁侵蚀堆积地貌区、中山侵蚀地貌区。2.3.3地质XX县地处XX台背斜上临汾地堑盆地的南端,其山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等。其构造主要为东南部山岳和北部山地隆起区,中西部平原凹陷区。东南山岳地区,更新世、全新世一直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地面遭受长期的侵蚀、剥蚀,冲沟和河谷均很发育,切割深度约为600~1000米;平原北部的塔儿山、河上翁堆山,更新世、全新世也相对抬升,遭受剥蚀,逐渐形成现今的山包。在西部平原区,中晚更新世,为相对下降的地区,沉积了大量黄土状冲、洪积物,并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中西部平原凹陷区。2.3.4气候、气象XX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其主要气象要素为:气温:一月平均气温-2.6℃七月平均气温25.8℃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9.6℃降水:年均降水量505.3mm年平均蒸发量1708.2mm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为静风(28%)全年主导风向NE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21.0m/s2.3.5水文地质(1)地表水XX县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浍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横贯县境北部,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曲沃、侯马,由新绛注入汾河,为黄河的二级直流。其余主要河流有浇底河、石门河、史伯河、西闫河、滏河、天河及县境南部的大河。除滏河及大河外,全部流入浍河。本县河流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和山地型河流特征,清水流量小,洪水流量大,水量不稳定,变化率较高。加之黄土覆盖,侵蚀切割较严重、河水含沙量较高,受季节影响,利用率不高。(2)地下水文特征本县地处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型高原水文地质单元,十年九旱。县境东、北、南三面环山,受中条山、翔山及丹山前断裂的控制,境内地势起伏,中部低沉洼,形成浍河谷底,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仍是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成分多属重碳酸盐型水,在中部低洼地带,多属硫酸盐型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可达6克/升。本县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岩组主要有:①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倾斜平原地带、山间河谷冲积古河道等。含水层一般埋深20—80m,含水层厚3—15m,单位涌水量10—80m3/h。②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翔山、绵山、丹山等区岩石出露地表地下水储存不均匀,在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单位涌水量可达500—2000立方米/日。③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的甘泉、隆化及东北部浇底一带,主要是石炭、二迭及三迭系裂隙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弱,泉水流量仅0.1—0.2公升/秒。2.3.6地震烈度XX县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2.4生产工艺流程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见图2-1。中板、型钢中板、型钢中板型钢圆钢铸造件无缝钢管铆焊车间钳工车床加工装配轴承、螺丝成品车间图2-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图2.5公用工程2.5.1供电该公司用电由XX县变电所提供,可满足全厂生产、生活用电。2.5.2供热该公司办公、生活区冬天采用空调采暖。2.5.3给排水用水量:该公司机械加工过程中无用水环节,全厂主要用水为职工生活用水,厂区自备水井,可满足全厂生活用水。排水量:该公司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该污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BOD、COD等。2.6主要设备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主要设备详见表2-1。表2-1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车床3台2电焊机2台3砂轮机2台4铣床1台5电气焊1套6起重机5个7电动葫芦2个2.7安全管理现状1)安全生产管理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按照《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条例的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都比较齐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该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动火管理制度、防火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事故处理该公司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小组,一旦发生事故,以应急救援小组为中心,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和组织工作。预案中明确了各小组各自的职责、分工以及危险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有关管理规定。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本章将对该公司从生产工艺、设备、机械加工等各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1物质的危险性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辨识,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危险物质有氧气和乙炔。其中乙炔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氧气属于第2.2类不燃气体。现将各类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述如下:1)乙炔中文名称电石气。为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含量:工业级≥97.5%。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将其列入2.1类易燃气体。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侵入途径:吸入。急救措施:①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理化性质和反应活性:闪点(℃):无意义;熔点(℃):-81.8(119kPa);沸点(℃):-83.8;引燃温度(℃):305;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密度(空气=1):0.91;爆炸上限(%):80;爆炸下限(%):2.1;稳定性:稳定;聚合危险: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防护措施:①工程系统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②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③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④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⑤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⑥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溶于水、乙醇。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将压缩或液化的氧气列入2.2类不燃气体。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侵入途径:吸入。急救措施:①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理化性质和反应活性:闪点(℃):无意义;熔点(℃):-218.8;沸点(℃):-183.1;引燃温度(℃):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稳定性:稳定;聚合危险:不聚合;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防护措施:①工程系统防护: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②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③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④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⑤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⑥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通过对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的现场考察及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提供的有关资料,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评价组经分析后认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容器爆炸、高处坠落、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主要的有害因素有:噪声危害、高温危害、电焊粉尘等。3.2.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1)机械伤害该项目在机加工、铆焊作业、钳工作业等过程中都使用到了一些机械设备,包括有车床、铣床、剪板机、电焊机等,这些机械设备种类不一。如果机械装置安全防护不全、有缺陷或操作人员失误都可能导致夹、碾、割、绞、卷入、挤压、碰撞等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常见造成机械伤害的因素有:(1)三违现象;(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失;(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绳梯进入机械危险部位;(4)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5)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设备突然运转时;(6)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病运行;(7)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8)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9)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10)未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2)起重伤害该项目在机加工、铆焊作业、钳工作业等各工部都会使用到桥式起重机或电动单梁起重机等起重设备进行起重运输。如果起重作业操作失误、指挥人员错误指挥或起重机械安全附件不全或者设备其它缺陷,在起重机吊运、安装、检修、试验过程中都可能发生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等,造成起重伤害事故。起重作业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起重机械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经常做横、纵、垂直三维空间运动,同时操作难度大。(2)起重作业活动的区域较大,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较大。(3)起重作业活动的零部件较多,大多具有较高的动能和势能,经常与作业人员接近,故伤害作业人员可能性大。(4)制动系统、限位装置、超载保护、超速保护、超行程保护、联锁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失效。(5)作业环境复杂,所吊重物多种多样,引发事故的偶然因素较多。(6)起重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保养,吊、锁具日常检查不及时,存在大量隐患。(7)吊车检修后留的部件或吊车部件松动脱落砸伤地面人员。(8)吊运重物从地面人员头顶经过,可能发生重物坠落砸伤。(9)起吊时不能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10)未设立车间人行通道、吊运通道,未标有明显标志线。(11)对起重作业人员培训不够,专兼职司机、指挥人员均未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未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未能保持人员的稳定性。(12)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人人可操作、人人可指挥等违章作业。(13)未建立或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未制定操作标准,未推行标准化作业。(14)未按有关规定进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3)火灾爆炸该项目的气焊过程中,如果氧气、乙炔瓶间距太近或离火焰太近,便可产生气瓶爆炸;在气焊过程中,如果作业场所有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也可发生火灾爆炸。油浸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源线短路或者过载,都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电器设备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引起电器设备的火灾事故。乙炔、氧气胶管老化、气瓶密封不严、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误开阀门或用后忘记关掉阀门等原因均可造成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泄漏气体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车间内火源主要包括机械火花、电器火花、明火、外部火源、高热等。4)容器爆炸车间内所用气瓶均为压力容器,若气瓶本身存在缺陷或使用不当、气瓶超期服用、充装过量等均可导致容器爆炸。5)高处坠落该项目在对高处设备进行检查、清扫、故障处理更换零部件等作业时,一旦因防护不当,人员大意不慎,有可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故;地面暗井、坑、沟、池等容易造成人体坠落事故。造成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因素:(1)没有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2)使用梯子不当;(3)高处作业时没有安全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损坏,作业平台不牢固;雨雪天梯子平台地滑;(4)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5)使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安全设施进行作业;(6)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7)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8)作业人员酒后等高;(9)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在高处作业场所休息;(10)地面孔洞无盖板;(11)使用不合格的等高工具。6)触电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在各工部均有电器,因此,触电危险的分布极广,凡是用到电器设备的和有电气线路通过的场所,都是触电事故可能发生的场所。焊接时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常见的引发触电事故的因素有:(1)电线、电气设施的绝缘或外壳损坏、设备漏电;(2)电气设备接地损坏或没接地线;(3)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及所用导线不符合要求,未使用漏电保护器,不佩戴绝缘手套;(4)乱接不符合要求的临时线;(5)不办理操作票工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6)检修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运行人员就对检修设备恢复送电;(7)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距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8)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9)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装设地线不验电;(10)使用的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操作时不戴绝缘手套;(11)在电缆沟、隧道、夹层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不使用安全电压行灯照明;(12)标志缺陷(如裸露带电部分附近的警告牌、刀闸的开合警告牌不明显,就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进而发生触电、误合刀闸等人身或设备事故;(13)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14)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15)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或不具备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带电作业;(16)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和电器工具。(17)使用金属电动工具时,外壳不接地,未使用具有零线的插头插座,未加装漏电保护装置。(18)倒闸操作未戴安全帽,不按规定使用绝缘手套或绝缘靴。该项目中涉及到的电气设备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因此对于触电事故的防范绝不可以掉以轻心。7)灼烫该项目在电、气焊过程中,工人如果没有穿戴防护用品,用身体直接接触工件时,极易造成灼烫事故;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切削时的飞溅可能会造成灼烫事故。因此,该项目中存在有灼烫事故的危险性。8)中毒和窒息在铆焊车间,长时间进行焊接工作,如果长期在此工作环境中,工人防护措施不当且现场通风不良的话,吸入过量有害气体,就容易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因此,该项目存在中毒和窒息的危险性。9)物体打击本项目中潜在的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转动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在运行中的零部件脱落飞出砸伤人,或者在检修作业(高处作业)中,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乱放工具或将工具没放稳,工具落下而导致砸伤人。10)其他危险因素工作场所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场地不平整或者由于人体生理、心理疾病造成作业过程注意力不集中,都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摔、扭等其它伤害的发生。本项目生产生产的产品均采取汽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的容易发生车辆伤害。3.2.2主要有害因素分析在生产系统中,随着生产的进行伴随产生了一些有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电焊粉尘等有害因素,对其进行分述如下。1)噪声危害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噪声较多。短期在噪声下工作会引起听觉疲劳、听力减退。长期在噪声下工作可能引起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1)机械噪声:机床作业工作时产生的噪声。(2)电磁噪声:在启动电机时内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嗡嗡声。2)高温危害该项目在电、气焊过程中,周边温度一般比较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乳化液、切削油的温度也会比周边环境温度高。工人如果没有穿戴防护用品,长期在此环境工作,会对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高温危害,尤其夏季,车间的环境温度可能更高,严重时可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休克。3)电焊粉尘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电焊粉尘,如果车间内部的没有通风设备,或者通风设备损坏,都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若长时间吸入电焊粉尘,均会对操作人员造成矽肺伤害。3.3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项目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工艺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表3-1;多种作业中存在“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见表3-2。表3-1工艺过程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序号工艺过程(区域/活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危险源风险1机加工车床工/磨床工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人员伤害2机加工车工乳化液、切削油飞溅灼烫3铆焊加工焊工刚焊接完的工件灼烫4铆焊加工厂房乙炔瓶、氧气瓶火灾、爆炸表3-2多种作业中存在“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序号作业中的危害危害类型1作业现场有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爆炸2焊接时,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中毒3不戴防护镜伤眼4不穿工作服烫伤5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高处坠落6电焊机漏电、无接地保护、操作者不穿绝缘鞋触电7在电源容量不够时使用电焊机电气火灾8气焊:氧气、乙炔瓶间距太近或离火焰太近火灾、爆炸9电、气焊:直接用手去拿温度较高的材料烫伤10湿手操作电器开关触电11设备转动部分无防护或设备安全护罩固定不牢机械伤害12电机的接零保护未设置或压接不牢触电13不走安全过桥,横跨传动装置挤伤、摔伤14作业时的粉尘超标或清理卫生时未戴防尘口罩粉尘伤害15工作现场照明不足摔伤、碰伤16从吊物下通过砸伤17吊运时物件捆绑挂接不牢物体打击18检修时未停电挂牌告示误操作,触电,机械伤害19梯架陡,上下时手未抓牢摔伤20高压设备检修前未放电触电21超负载运行,电机温度高短路,电气火灾22配电室门窗不严小动物进入,短路,爆炸23电气设备失修、接地不良或人为拆除触电24不戴绝缘套触电25电气设备未接地线触电26机械加工中设备运转,铆焊作业机械伤害3.4公用工程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4.1电气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电力、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如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失效,人体触及带电体将引起人身触电事故;如果短路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烧毁,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2)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引起电力、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或人员伤亡。3)10KV及以下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操作机构卡住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热击穿短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4)由于误操作、违章操作。带负荷断开隔离开关,引起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5)运行人员巡视检查或检修人员与带电的电气设备的裸露部分安全距离不足,可能引起触电或弧光短路烧伤,造成人员伤亡。6)防护设施欠缺,小动物窜入。高、低压配电装置室通风孔洞未设防护网罩,或配电室与车间配电柜相连的电缆线路的孔、洞未封堵,门窗关闭不严等缺陷,小动物的窜入引起电气短路、造成电气火灾、设备损坏。7)变压器是将高压电源变成低压电源的“心脏”,如果变压器因为套管破损或有放电现象、引线或桩头松动发热、分接开关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而未及时处理;电气试验不合格而强行送电;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出现都可能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人员伤害。变压器电力电缆超负荷运行将使变压器及电缆接头发热、甚至导致电缆接头燃烧、爆炸。8)刀闸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机构失灵,瓷瓶破损且有严重放电痕迹,接触不良且严重放热,设备线夹严重变形,组合式瓷瓶有一半是零值,双电源或自发电倒送电装置失灵及试验不合格等情况,因而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以免引发生产设备事故。9)开关既可手动,又可电动并加继电保护,如果继电保护的过流定值或速断定值设定不当或机构失灵拒绝动作,可造成开关该动作而不动作,从而引发事故。如果绝缘油有水分、套管破损或有放电现象则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如果引线或桩头松动发热可能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人员伤害。3.4.2行吊作业的危险性该项目物件的运输主要依靠桥式起重机进行,桥式起重机属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属特种作业人员。若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存在缺陷,易形成安全隐患,引起伤害。起重机未定期检验检测,超期服役,维修保养不及时,材料疲劳老化,承载力下降,超载运行而未有超限报警及保护连锁装置,吊运重物时钢丝绳断裂,重物从高处坠落,造成伤害。若车间内光线不足、操作员视线阻挡可导致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经验不足、违章操作等可引起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3.4.3消防系统等安全设施(1)消防车道、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路面或安全出口有障碍物;消防器材摆放不合理等,均可因消防的缺陷,导致火灾蔓延和扩大。(2)车间内未设置合理的安全通道或通道上有堵塞,标示不清均可影响工人的疏散及救援。3.5厂址与周边环境相互间影响分析3.5.1该公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位于桥上镇黄家垣村,西、北面紧邻公路。在正常生产运行中对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居民生活的不会产生太大影响。3.5.2周边环境对该公司的影响分析根据周边单位、居民住宅与建设项目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分析,周边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居民生活对该公司不会产生影响。3.6设备检修与其它(1)检修工具及设备的附件等,若使用不当或放置不牢固,致使工具意外飞出或附件意外坠落,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2)若设备平台、梯子无护栏及防滑踏步,或平台、护栏、梯子及防滑踏步等因腐蚀致强度降低甚至损坏,人员登高时会发生坠落伤害事故。3.7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长期超负荷作业致使操作人员疲劳、精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疾病或饮酒致操作和指挥失误;操作人员从事禁忌作业引起事故;人员心理异常、故意犯错或存在识别功能缺陷均可导致事故。3.8管理缺陷若未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生产人员无章可循、行为随意、盲目乱干;无相应的奖惩制度,会使人员无积极性、主动性,巡检不及时、不认真,交接班不具体;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盲目乱干等;无培训制度,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让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设备、设施无检修更换计划或维护保养制度,或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可因管理的缺陷而导致安全事故。3.9重大危险源辨识3.9.1重大危险源介绍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规定(1)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量。(4)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时,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n/Qn≥1(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n—与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t)。在生产场所,乙炔的临界量为1吨,在储存场所的临界量为10吨。3.9.2重大危险源辨识在铆焊车间内,乙炔以气瓶方式存在,实瓶最大储存量为10瓶,远小于临界量,故生产车间不构成重大危险源。3.10事故案例分析3.10.1机械伤害事故案例2004年3月20日上午7时20分,位于塘下镇海安霞霖村罗山大道71号的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内发生一起带钢打卷机伤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死者谭朝清,系该厂老职工,汉族,男,42岁,贵州省湄潭县抄乐乡干溪村桥上组人。1、事故经过2004年3月20日上午7时上班后,该厂带钢打卷机操作工谭朝清与同班职工杨中星、秦秀华一起操作带钢打卷机。谭朝清在打卷机北端操作卷带,秦秀华在南端操作发料,杨中星在该机中间负责带钢加热。上午7时20分左右,设备中间的操作工杨中星去拉煤,当他回来时,谭朝清已被打卷机的传动轴卷进。在南端操作的秦秀华也未看见,但听到有人说出事了,他立即去拉断总闸,看见谭朝清的衣服被传动轴缠住,看样子人还有一点知觉,并有呼吸,身上也没有出多少血,但脸色苍白,喘气比较大。然后秦秀华马上出去拿把刀子来把谭朝清被传动轴缠住的衣服割断。大约七八分钟后,打120电话求救,而120救护车在渔墩路阻。此时已到场的厂长叫来车子立即与秦秀华一起将谭朝清送到塘下医院抢救,这时120车也到塘下医院了。经医院进行全力抢救无效,谭朝清于当天上午8时许死亡。2、现场调查调查组成员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堪查,发现打卷机的传动部分没有防护装置;岗位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工在操作设备时无规可循;现场管理较混乱,地面积水,杂物随地堆放。3、事故原因谭朝清忽视安全生产,操作时没有扣好工作服的扣子,衣角被传动轴卷进。这又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平时对职工安全教育仅在开会时口头提醒,但没有制定岗位操作规程,职工在操作时无规可循,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间接原因。该厂的设备传动部位没有设置防护装置,这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4、事故性质责任事故。5、事故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和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制定设备的完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而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没有制定安全技术规操规程,纵使谭朝清违规作业,导致事故发生。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应对该起事故负主要责任。现场管理负责人现场管理不力,防范措施没有落实,对这起事故也负一定责任。死者谭朝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生产,操作时没有扣好工作服的扣子,本人对该起事故也负一定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有关部门对这起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作出了相应的处理。3.10.2电、气焊事故案例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⑴事故经过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⑵主要原因分析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⑶主要预防措施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实例2: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⑴事故经过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⑵主要原因分析①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②焊机外壳未接地。⑶主要预防措施①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②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实例3:焊工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⑴事故经过上海某机械厂结构车间,用数台焊机对产品机座进行焊接,当一名焊工右手合电闸、左手扶焊机时的一瞬间,随即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⑵主要原因分析①电焊机机壳带电。②焊工未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③焊机接地失灵。⑶主要预防措施①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绝缘层有无破损,接地是否良好。②焊工应戴好个人防护用品。③推、拉电源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动作要快,站在侧面。实例4: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⑴事故经过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⑵主要原因分析①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②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⑶主要预防措施①气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②不能用带有油脂的手套去开启氧气瓶阀和减压器。3.10.3起重伤害事故案例1、事件经过2001年3月6日中午,鄂西山区某化工公司一分厂检修工班长严某、维修工饶某、王某3人根据车间主任殷某的安排,对二号炉检修现场进行清理,严某违章安排无证人员饶某在三楼顶端操作行车,王某和严某在二楼接放被吊运的物品(电击大套),当吊运第3只大套时,由于行车已经到位,但3人虽采用歪拉斜吊但仍无法使大套落到理想地点,严、王2人在没有取掉挂钩的情况下,强行推拉重达800多千克的大套,此时大套尾部着地,头部悬空使钢索已呈20度的斜拉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套产生巨大的反弹力将严拍伤,被紧急送往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经医院诊断,严某左大腿内侧成粉碎性骨折。2、事故原因这起事故是人为违章操作所致,属责任事故,一是操作者本人违章蛮干;二是当班领导没有对安全问题进行班前安排和要求;三是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认真履行职责,管理有死角;四是班组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操作是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3、整改措施①组织干部职工在事故发生地点开现场会,认真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使干部职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②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化安规教育,使所有一线管理人员和职工对安全规程再一次进行系统地掌握,并进行专项闭卷考试,不及格的不得上岗工作。③每个生产岗位职工写一篇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相互约定违规责任,使安全生产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体现和保证。④着重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运行和即将运行的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查人的思想认识和人的操作行为,对人身和财物有较大影响和威胁的隐患,必须整改后才能生产。⑤对事故责任者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领导及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由集团公司安全保卫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4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4.1单元划分原则评价单元一般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将整个评价对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的范围即为评价单元。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该公司评价按照上述原则并参考生产工艺单元和其他影响环节,结合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存在情况划分评价单元。4.2确定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单元划分原则,评价组把该项目划分为4个单元:(1)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单元;主要是针对该企业与周边环境、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功能区块和重要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2)生产工艺单元;主要是针对该企业机械加工、铆焊作业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行吊作业系统等生产环节进行评价。(3)公用工程单元;主要是针对该企业内部供电、供水、供热及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等公用工程情况进行安全评价。(4)安全管理单元。主要是针对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4.3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根据XX县XX机械设备修配厂生产特点,在机械加工及铆焊加工等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容器爆炸、高处坠落、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噪声危害、高温危害、电焊粉尘等危险、有害因素;对该企业安全评价,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过程、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安全评价,本次安全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见表4-1。表4-1各单元所选用的评价方法序号评价单元选用的评价方法1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2生产工艺单元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法3公用工程单元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法4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法4.4安全评价方法的简介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是否运用数学方法评价危险性(量化危险性),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检查(SCL)简介安全检查又称为过程安全检查(ProcessSafetyReview)、设计检查(DesignReview)、避免危险检查(LossPreventionReview),安全检查是对过程的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检查主要用于识别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的装置条件或操作程序,这种方法可用于工艺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正在进行的工艺过程,评价人员可针对设计文件给出的图纸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有普遍性安全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等,应用十分普遍、广泛。(1)安全检查目的①让评价人员对工艺过程可能的危险性保持警惕;②有利于对控制和安全系统的设计依据进行评估;③有利于发现由于设备或工艺改变所带来的新的危险;④有利于对新的安全技术应用于已存在的危险进行可靠性检查。安全检查通常瞄准主要的危险,枝节问题不是安全检查的目的,当然这些枝节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安全检查还应吸收其他工艺过程的安全经验,尤其是类比工程或以往的事故案例。典型的安全检查包括对类比工程进行的安全检查(调研)。(2)安全检查方法①安全检查由三个步骤组成:检查的准备(包括组成检查组);进行并完成检查;编制检查结果文件。②安全检查报告包括: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偏离规定的操作规程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新发现的安全问题。安全检查表见表4-2。表4-2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备注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简介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危险状态的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以发现潜在危险类别,并判定其危险性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表述,其中危险性等级是由项目的危险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确定分级范围,见表4-3。表4-3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Ⅰ安全的(可忽视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Ⅱ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可采取控制措施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Ⅳ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见表4-4。表4-4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危险因素危险部位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安全对策措施3)事故树分析法(FTA)简介事故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缩写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1)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①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②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③编制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④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⑤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最终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2)事故树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包括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①最小割集a割集与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割集;割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发生时,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b最小割集的求法对于已经化简的事故树,可将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所得各项即为各最小割集;对于尚未化简的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后的各项,尚需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如吸收率、德·摩根律等)进行处理,方可得到最小割集。②最小径集a最小径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最小径集。在最小径集中,去掉任何一个基本事件,便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b最小径集的求法将事故树转化为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事故树的最小径集。c结构重要度按下面公式计算结构重要度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出结构重要度的次序。4)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和学习国外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管理方法,开始在企业中试行安全评价。并针对机械工厂的特点制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并逐步完善至1997年颁发《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按《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如下: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及计算方法,根据机械工厂主要设备、设施总量及易燃易爆物品储存量,分别按每项分为Ⅰ、Ⅱ、Ⅲ类并由此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所确定机械工厂的危险等级。(1)求取HⅠ,HⅡ,HⅢ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见表4-5:表4-5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序号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单位危险容量Ⅰ类Ⅱ类Ⅲ类RⅠHⅠRⅡHⅡRⅢHⅢ1锅炉t10以下10~4040以上2乙炔发生器m3/h5以下5~2020以上3煤气发生炉m3/h1000以下1000~50005000以上4工业气瓶个40以下40~100100以上5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t10以下10~5050以上6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m350以下50~200200以上7冲剪压机械台30以下30~6060以上8木工机械台5以下5~1010以上9起重机械台30以下30~100100以上10机动车辆辆40以下40~100100以上11制氧机/h50以下50~300300以上12电力变压器kVA400以下400~800800以上13锻锤t1以下1~44以上14熔炼炉t10以下10~2020以上15压力容器Mpa·m3130以下130~750750以上16汽油及液化气槽车T100以下100~500500以上17金切机库台100以下100~500500以上18试验台站种123及以上总计NⅠNⅡNⅢ说明:表中将危险容量为成Ⅰ、Ⅱ、Ⅲ类;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范围;HⅠ、HⅡ、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取1,否则取0。得:NⅠ=;NⅡ=;NⅢ=(2)计算代入公式:==CⅠ、CⅡ、C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器的指数;CⅠ取10,CⅡ取20,CⅢ取30。NⅠ=∑(HIi=1);NⅡ=∑(HⅡi=1);NⅢ=∑(HⅢi=1)(I=1,2,3……18)危险等级:若T﹥23时,高度危险;13≤T≤23时,中度危险;T﹤13时,低度危险。5定性、定量评价通过分析,对上述生产装置和公共设施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后,运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5.1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评价主要是针对该企业与周边环境、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功能区块和重要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是衡量整个企业安全本质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5.1.1安全检查表法评价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等标准、规范,制定安全检查表。对照现场实际逐项检查,对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查内容,在检查表中标以“√”,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标以“×”,现场情况在检查表中给于说明。详见表5-1。表5-1区域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实际情况说明检查结果1、区域规划1.1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GB50187-1993第2.0.1条厂址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1.2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GB50187-1993第2.0.2条交通及其他公用工程均比较方便。√1.3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GB50187-1993第2.0.4条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西紧邻晋韩公路。√1.4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GB50187-1993第2.0.7条水文地质条件符合规范要求。√1.5厂址应有利于同邻近工业企业和依托城镇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GB50187-1993第2.0.9条交通及其他公用工程均比较方便。√1.6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必须具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GB50187-1993第2.0.10条厂区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等威胁。√1.7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国家规定的风景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