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项羽、刘邦胜败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堂达标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师:播放《天下英雄》的歌曲及视频,这首悲壮豪迈的歌曲演绎了秦末群雄并起的局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段历史吧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生:观看视频,预习课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秦的暴政——苛政猛于虎师:出示课件。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应用课件(材料、图片)对秦的暴政进行讲解。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罚残酷焚书坑儒二世残暴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须引起人民的反抗。生:根据课件出示的材料小组讨论,论从史出,归纳概括并汇报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天下苦秦久矣”“天下愁怨,溃而败之”激发学生情感,有压迫就有反抗。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1、观看陈胜、吴广起义视频2、课件出示有关材料后请学生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指导学生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3、根据陈胜、吴广起义路线图请学生回答起义的时间、地点、口号、政权、结果、意义。4、突出的陈胜、吴广起义首创精神。5、出示刘邦、项羽继续反秦示意图,播放巨鹿之战视频后指出刘邦灭秦。1、生:小组讨论,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的思考内容。2、生:回答起义的时间、地点、口号、政权、结果。3、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4、生回答并讲解与巨鹿之战有关的故事5、生回答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两件大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楚汉战争——巅峰对决1.出示刘邦、项羽的图像并解释为何叫楚汉之争3.课件出示楚汉之争示意图,4想一想: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5.合作探究: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1、生:分组讨论。2、生:汇报讨论结果。3、生: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课堂小结师:本课学习的三个主题,请同学们说出并画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生:小组讨论,积极回答,展示学习成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堂达标课件出示四道选择题。课件出示年代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本课所学重大事件。课件出示材料分析题课件出示秦朝亡、项羽败的共同原因及启示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提升能力。生:讨论回答。结束语师:威名显赫的秦王朝,由于统治残暴,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推翻了。这充分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幸福,世界才能和谐。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升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情分析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时集中学李敏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状况处于从知识储备到掌握能力的过渡期,有如下特点:1、初一学生对古代历史了解较少,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与这些历史知识较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多次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2、初一学生正处于理性意识较弱,感性体验为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学习仍以模仿为主。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3、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秦末农民大起义》效果分析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时集中学李敏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大部分同学能完成学习目标,课堂上同学们能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我播放歌曲《天下英雄》导入,同学们很快被这首悲壮豪迈的歌曲演绎了秦末群雄并起的局面感染了,这样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执教《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陈胜、吴广起义时,我播放大泽乡起义的视频,创设一种情景,再次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接着我问学生: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指导学生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接着,我又出示刘邦、项羽继续反秦示意图,播放巨鹿之战视频后指出刘邦灭秦。然后出示楚汉之争示意图,并出示合作探究题。想一想: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我精心设计了结束语:威名显赫的秦王朝,由于统治残暴,仅仅存在了15年就被推翻了。这充分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幸福,世界才能和谐。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升华。总之,本节课效果良好。《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分析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时集中学李敏《秦末农民大起义》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评测练习当堂达标1.秦末农民起义开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8年B.公元前206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O2年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3、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A.秦统一六国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焚书坑儒B.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C.因为秦统一了六国的货币、度量衡等D.暴虐措施使人民不堪忍受,用刑太重5、巩固练习:按时间顺序归纳下列年代所发生的大事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6、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丁男披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公元前209年,900多贫苦农民在两个小队长的带领下,杀死两个押解军官,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中发动起义。材料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绳”,捧着传国玉玺符书,向起义军投降。(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8、以史为鉴: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五年就灭亡了?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两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9、趣味历史:比比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10、学以致用: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不可没,还有人说秦始皇暴虐成性,导致秦朝灭亡,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反思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时集中学李敏设计《秦末农民大起义》这堂课时,我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力求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删繁就简,精心设计导学案。这样既减负课堂,也拓宽了课堂。上课伊始播放视频《天下英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领悟,避免了填鸭灌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标分析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时集中学李敏【课标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