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_第1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_第2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_第3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_第4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2.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3.整合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4.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2.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页。6.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1.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2.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3.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5.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6.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1.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2.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3.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综合为生态环境。4.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5.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6.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7.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页。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2.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3.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4.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5.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6.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7.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8.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9.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都迅速地减少,所以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的个体数目、生物量和所含能量就会呈现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塔。10.生态效率:在食物链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为生态效率。11.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者所消耗的有机物质量或能量。1.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地质大循环: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4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4页。4.周转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个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或流入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份额。5.循环效率: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的库存物质,一部分或全部流出该组分,但并未离开系统,并最终返回该组分时,循环物质占总输入物质的比例。6.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集聚)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7.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水中营养物质(N、P肥等)含量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的过量生长,其大量繁殖及其死亡后的分解,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形成厌气条件,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的现象。8.生物富集:也称为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9.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1.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与能量来源。2.农业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3.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4.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5.最大持续收获量:是指与资源再生能力相应的,能长久维持下去的最大收获量。6.生物经济平衡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以公共资源形式存在的生物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收益恰好等于其成本。这种经济与生物的双重平衡关系叫生物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5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5页。7.收益递减率: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率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为收益递减。由于这种现象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因而成为一种规律,称为收益递减率。8.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1.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2.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体系。3.生物农业:根据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作物营养得到满足,并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的体系。4.持续农业: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二、单选题1.1865年,()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186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的著作。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6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6页。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B.坦斯列C.谢尔福德D.奥德姆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环境。A.生态B.生物C.宇宙D.人类8.()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A.农业B.农田C.草地D.森林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A.种植业B.农业C.林业D.畜牧业10.1803年,()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A.坦斯列B.海克尔C.马尔萨斯D.奥德姆11.(),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18世纪末D.19世纪末12.1859年,()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A.奥德姆B.马尔萨斯C.坦斯列D.达尔文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7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7页。14.生态学开始进入()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5.()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A.《人口论》B.《物种起源》C.《植物地理学》D.《生态学基础》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A.18B.19C.20D.2118.意大利的()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A.克拉克B.柯克斯C.小田桂三郎D.阿兹齐1.A2.B3.D4.D5.D6.A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8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8页。8.A9.B10.C11.D12.D13.A14.D15.D16.C17.C18.D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A.目的性B.有序性C.整体性D.整合性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系统。A.孤立B.封闭C.隔离D.开放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动。A.往复B.单向C.多向D.反向4.()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5.()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时期。A.未成熟B.成熟C.演替D.顶极8.()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9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9页。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9.()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0.()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A.自然保护区B.城市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A.均匀性B.分散性C.镶嵌性D.合理性12.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13.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A.营养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0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0页。14.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A.营养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水平结构15.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16.农业生态系统的()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来改造营养结构。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农作物B.家畜家禽C.农田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A.复杂B.简单C.一致D.相反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A.能量流B.物质流C.信息流D.资金流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1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1页。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A.生产环B.减耗环C.增益环D.复合环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时间结构D.营养结构1.D2.D3.B4.A5.B6.D7.A8.B9.C10.C11.C12.A13.D14.C15.B16.C17.A18.B19.D20.B21.A22.A23.D24.D25.C26.C27.C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成群分布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2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2页。D.自由分布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自由分布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类型。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成群分布6.()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于粗密度。A.等B.不等C.大D.小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A.J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3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3页。C.rD.K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A.JB.SC.rD.K10.当增长率()0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等于B.大于C.小于D.不等于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表示。A.逻辑斯谛型B.指数型C.几何型D.年龄金字塔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A.密度效应B.整合效应C.整体效应D.邻接效应13.符合几何级数增长的种群在λ>1时,种群数量()。A.增长B.稳定C.下降D.在下一代灭亡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4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4页。B.稳定C.指数下降D.在下一代灭亡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A.生物对策B.环境对策C.生态对策D.进化对策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17.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A.银杏B.狗C.昆虫D.大象1.B2.B3.A4.C5.A6.C7.C8.B9.A10.A11.D12.D13.A14.C15.C16.C17.C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5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5页。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A.形态结构B.生态结构C.营养结构D.松散结构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A.小环境B.微环境C.生境D.群落环境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A.个体数量指标B.综合数量指标C.物种多样性D.物种丰富性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A.先锋种B.过渡种C.演替种D.顶级种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B.温度C.气体D.土壤8.()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9.()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A.形态外貌B.种类组成C.动态特征D.群落环境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营养结构D.立体结构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6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6页。2.B3.D4.D5.A6.D7.D8.B9.A10.A11.D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2.生活型着重从()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A.种类组成B.形态外貌C.结构特征D.群落环境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以下的分类单位。A.纲B.科C.属D.种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6.()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气候B.土壤C.地形D.人为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限制因子D.直接因子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7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7页。11.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12.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13.在可见光中除()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A.红光B.橙光C.黄光D.绿光14.通常把维持生物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称为()。A.最低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最大有效温度15.使各种生物作用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最快的温度称为()。A.最低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最大有效温度16.春播秋收的作物和秋冬播春收的作物属于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17.各种作物的耐肥品种或耐瘠品种,是与一定的土壤肥力相适应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18.早稻、中稻与晚稻可看作是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19.仙人掌、仙人笔、霸王花和海星花属于同一种()。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20.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A.一年生植物B.高位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21.()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22.粳稻与籼稻可看作是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23.限制因子一般是指某一数量和质量()的因子影响了生物的生长而且限制了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作用。A.最多B.最少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8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8页。D.中等1.B2.B3.C4.D5.C6.C7.B8.C9.D10.D11.B12.B13.D14.D15.C16.C17.D18.C19.B20.A21.A22.C23.B1.“水稻→蝗虫→青蛙”属于()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2.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A.辐射能B.生化能C.化学能D.化石能3.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力D.群落净生产力4.“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5.()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A.自然辅助能B.人工辅助能C.有机能D.无机能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9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19页。7.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的光能利用率。A.高B.低C.不同D.相同8.熵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的量度A.守恒性B.有序性C.耗散性D.无序性9.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A.工业辅助能B.辅助能C.自然辅助能D.生物辅助能10.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食物链的作用。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1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B.低C.不同D.相同12.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食物链。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13.生态系统中能直接转换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量来源是()。A.辅助能B.辐射能C.热能D.化石能14.伴随着不可逆过程总是发生着一系列由利用效率高的能量转变成利用效率低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能量的()。A.耗散B.转换C.消耗D.损失15.()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A.耗散结构B.松散结构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0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0页。D.熵减少16.下列生态学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是()。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生产量金字塔D.能量金字塔17.营养级是按()划分的。A.生物个体的大小B.生物量的多少C.生物的食性D.生物的种类18.稻田内引入养鱼的加环属于()。A.生产环B.减耗环C.增益环D.复合环19.“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2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21.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0.01%B.0.4%C.0.2%D.0.1%22.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23.在某一特定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A.循环量B.自然量C.生产量D.生物量1.A2.D3.B4.D5.B6.A7.A8.D9.B10.B11.B12.A13.B14.A15.A16.D17.C18.D19.D20.C21.D22.A23.D1.碳、氢、氧、氮、磷等称为生命所需的()元素。A.大量B.微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1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1页。2.约占地球总水量的()%,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A.10B.5C.1D.0.753.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A.减少B.转化C.分解D.积累4.物质的()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A.周转率B.周转期C.分解率D.循环效率5.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流入海洋的量。A.大于B.小于C.远大于D.远小于6.在水分循环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A.降水量>蒸发量B.降水量<蒸发量C.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蒸发量7.氮和氮气的主要贮存库分别是()。A.岩石圈和大气圈B.岩石圈和水圈C.水圈和大气圈D.土壤圈和大气圈8.每年每平方米()的固定量就是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干物质B.水分C.氮D.碳9.在水分循环中,陆地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A.降水量>蒸发量B.降水量<蒸发量C.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蒸发量10.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碳B.磷C.氮D.水11.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和流量(),周转快。A.大B.小C.少D.快12.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流失率()。A.较强,较少B.较弱,较高C.较强,较高D.较弱,较少1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A.较弱B.较强C.很强D.没有14.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到一定浓度之前,中断有毒物质与人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2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2页。A.食物链的减耗B.食物链的加环C.食物链的解列D.食物链的增益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的循环失调造成的。A.CB.NC.PD.S16.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17.海洋中海水含碘,海带也含碘,则海水是(),海带是()。A.储存库交换库B.储存库储存库C.交换库储存库D.交换库交换库18.生物小循环是()循环。A.闭合式B.开放式C.沉积型D.气相型19.气相型循环是()的循环。A.闭合式B.开放式C.比较完全D.不完全1.D2.D3.D4.D5.B6.B7.A8.D9.A10.B11.A12.B13.A14.C15.A16.A17.A18.B19.C1.人力资源属于()。A.可存留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3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3页。3.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利用。A.综合B.经济C.合理D.有效4.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之内。A.k/2B.r/4C.r/2D.r·k/45.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开发能力应控制在()之内。A.k/2B.r/4C.r/2D.r·k/46.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A.k/2B.r/4C.r/2D.r·k/47.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8.遭受自然灾害后应重视()效益,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后应重视()效益。A.生态社会B.生态经济C.社会经济D.社会生态9.限制鱼的捕捞量属于()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限制草原载畜量属于()的限制资源的收获量。A.间接直接B.间接间接C.直接直接D.直接间接1.D2.A3.B4.D5.C6.A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4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4页。8.D9.D1.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中国()的特点。A.有机农业B.生态农业C.生物农业D.持续农业2.()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A.有机农业B.生态农业C.持续农业D.自然农业3.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A.有机B.生态C.生物D.持续4.为了摆脱农业面临的困境,世界各国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方式,企图替代西方现代农业,这些农业方式统称()。A.有机农业B.生态农业C.自然农业D.替代农业5.以作物栽培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经历()、固定农业和机械农业。A.刀耕火种B.游牧农业C.庭院农业D.立体农业6.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7.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A.人口与粮食B.经济与粮食C.经济与生态D.土地与生态8.机械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A.土地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劳动生产率低B.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低C.商品率高,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低D.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5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5页。9.所有替代农业都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A.自然过程B.人工过程C.物理过程D.化学过程10.日本人富冈正信提出的替代农业称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1.B2.C3.B4.D5.A6.C7.C8.D9.A10.D三、多选题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与()生态学,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学。A.个体B.种群C.群落D.景观2.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A.食物链B.生态金字塔C.生态学D.生态系统3.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学派。A.英美B.法瑞C.北欧D.苏联4.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方向发展。A.宏观B.微观C.两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6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6页。5.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A.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B.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6.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复合系统的研究。A.自然B.经济C.社会D.人类7.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可划分为()。A.植物生态学B.动物生态学C.微生物生态学D.人类生态学8.陆地生态学可分为()等。A.草原生态学B.森林生态学C.沙漠生态学D.海洋生态学9.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A.数学生态学B.化学生态学C.生态经济学D.行为生态学10.以下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有()。A.农业生态学B.城市生态学C.人类生态学D.普通生态学1.ABC2.AB3.ABCD4.AB5.ABCD6.ABC7.ABC8.ABC9.ABCD10.ABC1.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A.结构有序性B.结构整体性C.功能整合性D.功能目的性2.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方面。A.系统的边界B.系统的层次C.系统的整体性D.系统的整合性3.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A.系统的边界B.系统的层次C.数量比例D.空间位置排列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7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7页。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人类6.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包括()。A.无机物B.有机物C.物理因子D.化学因子7.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8.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价值传递9.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隔离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孤立系统10.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为()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经济生态系统11.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特性划分为()。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功能。A.能量转换B.物质转换C.信息转换D.价值转换13.农业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工环境D.生物环境14.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这三个系统是()。A.农业生态系统B.农业工业系统C.农业技术系统D.农业经济系统1.ABC2.AB3.CD4.BD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8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8页。6.ABCD7.ABCD8.ABC9.ABC10.ABC11.AB12.ABCD13.AC14.ACD1.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特征。A.空间分布B.数量C.遗传D.质量2.K-型生物的特点是()。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B.死亡率C.增长率D.生态效率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B.空间结构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D.空间分布特征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均衡型6.r-型生物的特点是()。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化感作用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纳量C.时间D.初始种群数量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纳量C.时间D.初始种群数量10.最大出生率也叫()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A.绝对B.生理C.实际D.生态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种间调节B.食物调节C.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A.捕食与寄生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C.偏利作用D.互利共生与竞争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A.共同利用B.分散利用C.种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9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29页。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A.正相互作用B.负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前导性作用1.ABC2.BD3.AB4.ABC5.ABC6.AC7.ABC8.ABCD9.ACD10.AB11.AB12.BC13.AB14.ABC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种群组成。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生物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水平结构B.时间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A.建群种B.优势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B.外因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A.多度B.盖度C.频度D.密度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等基本结构层次。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条件。A.光照B.温度C.湿度D.土壤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等。A.阳光B.温度C.食物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的选择。A.生境B.食物C.巢穴D.生物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0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0页。11.群落演替是群落()作用的结果。A.内部关系B.外界环境C.人为活动D.气候因素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草本群落阶段B.地衣群落阶段C.木本群落阶段D.苔藓群落阶段1.ABC2.ABC3.ABCD4.AB5.ABCD6.ABCD7.ABC8.ABCD9.ABC10.ABD11.AB12.BDAC1.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A.最大因子定律B.最小因子定律C.耐受性定律D.热力学定律2.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因子之分。A.环境B.生物C.生存D.生态3.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A.蝙蝠B.海象C.海狮D.鱼类4.可以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将植物生态型分为()。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地形生态型5.由于生物对水分的响应程度不同,通常把生物分为()类型。A.水生生物B.陆生生物C.湿生生物D.旱生生物6.陆生植物包括()类型。A.水生B.湿生C.中生D.旱生7.生物对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最终表现出()的生态适应。A.趋同B.趋异C.趋向D.相同8.在具体研究中,又常把生态位分为()类型。A.基础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现实生态位D.空间生态位1.BC2.CD3.BCD4.ABC5.AB6.BCD7.AB8.ACD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1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1页。2.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力D.群落净生产力3.()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A.太阳能B.辅助能C.人工辅助能D.自然辅助能4.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的重要概括。A.守恒B.耗散C.转化效率D.传递方向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有()。A.往复B.循环C.单向D.不可逆6.根据生物食性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分成()几类。A.腐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捕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来实现的。A.太阳光能B.生物化学能C.食物链D.食物网8.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包括()。A.农田B.草地C.林地D.水塘9.能量作为一种做功的动力,根据是否做功,划分为()。A.光能B.动能C.生物能D.潜能10.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初级生产者生产的()。A.有机物量B.经济产量C.生物数量D.能量1.ABC2.AB3.AC4.CD5.CD6.ABC7.CD8.ABC9.BD10.AD1.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A.能量元素B.大量元素C.微量元素D.营养元素2.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循环D.沉积循环型3.生物地化循环包括()。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2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2页。4.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A.降水B.蒸发C.腾发D.降雨5.下列()元素属于气态型循环。A.碳B.磷C.氧D.硫6.()是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A.周转率B.周转期C.循环效率D.流量7.根据被固定物质的性质,物质循环的库可分为()。A.大气库B.水体库C.土壤库D.植物库和动物库8.物质循环的库根据容量和流通速度可分为()。A.储存库B.交换库C.环境库D.生物库1.ABC2.CD3.AB4.AB5.AC6.AB7.ABCD8.AB1.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来控制。A.资源开发能力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C.环境容纳量D.单位收获物价格2.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3.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4.人力资源属于()。A.不可存留资源B.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1.BD2.CD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3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3页。4.ABD1.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A.能源过度消耗B.水资源紧缺C.生产成本增加D.污染加剧2.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整体B.协调C.循环D.再生3.持续农业的目标有()。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B.增加农业收入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4.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A.资源环境持续性B.经济持续性C.社会持续性D.生态持续性5.国际上的替代农业类型主要有()。A.有机农业B.生态农业C.现代农业D.石油农业6.自然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A.不翻耕土地B.不施用化肥C.不用化学农药D.不用除草剂1.ABCD2.ABCD3.ABCD4.ABC5.AB6.ABCD四、简述题1.简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生物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自身)和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2.简述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生态学的形成: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注意到了,在国内外的古农书中都有体现。对促进生态学产生影响较大的,则是19世纪以来的一些著作。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4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4页。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根据分类学类群生态学可划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生态学可分为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根据性质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4.简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5.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6.简述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随着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农业生态学在进入20世纪以来,不断受到重视而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由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到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开始发展。7.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方向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8.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5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5页。9.简述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10.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实质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离开了生物就谈不上农业,而光、热、水、气等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的结构特点: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2)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整合效应.2.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4.简述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点体现在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内部功能和外部关系5个方面。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6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6页。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6.从生物构成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构成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过生物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群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对人类无利用价值和对农业生物有害的生物,以便减少有害或无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与消耗,使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同时,人类自身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消费成员。此外,农业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通常实行人工配置,农业生物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受人类的调控,个体生长速率加快,寿命缩短,种群密度增大,繁殖系数提高,同化资源的能力显著加强,有别于自然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7.从环境条件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例如:人类通过平整农田、施用肥料、修建水库、灌溉排水、饲料加工、建造畜舍和禽舍、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调节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光、热、水、气、营养、有害生物等环境条件,使农业生态环境显著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8.从结构和功能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列于表中。特征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净生产力高中等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7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7页。物种多样性少多矿物质循环开放式封闭式熵(无序性)到低人为调控明显需要不需要时间短长生境不均匀性简单复杂物候同时发生季节性发生成熟程度未成熟的(早期演替)成熟的9.从生产力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多数是按照人类的目的(如高产、优质、高抗等)驯化培育而来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呼吸消耗降低,因而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除了强调农业生物自身的同化效率和积累能力所形成的自然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更注重农业生物的经济生产力,即各种农业生物提供经济产量的能力。经济产量是人类干预生态系统的目标,表现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产品数量及其价值量的大小。经济生产力最终表现为纯收入的多少。这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具有的生产力特点。10.从能流特征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的能量只有5%~10%为草食者采食利用而进入草牧食物链,约90%以上的能量就地留下,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有机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在以生产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为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其能量生产总量中被取走的部分可高达80%~90%,留下可用于系统自我维持的能量已很少。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反映出来。11.从养分循环特点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8页。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全文共42页,当前为第38页。1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吗?为什么?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应该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适当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适当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13.从稳定机制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农业生物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性不断增加,抗逆能力减弱,自然调节稳定机社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通过适当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辅助能量的投入,实行“能量补给”,降低农业生物原采用于抗御逆境的自我维持活动的能量消耗,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高产稳产。14.从开放程度上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留在系统之内,许多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平衡。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生活需求以外,还要满足市场与工业等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原料。这样要有大量的农、林、牧、副、渔产品等离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