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模块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功能免疫的类型第一单元:免疫学概述学习目标掌握免疫的概念。0102熟悉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作用特点。03了解免疫的方式及特点。第一节: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immunity)是由拉丁字immunis衍生而来,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第二节: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
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或其他异物侵袭的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内部自控调节的机制,以清除损伤、衰老、变性或死亡的细胞,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亦称自身稳定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清除体内出现的少数突变细胞和防止持续性感染的作用。免疫监视非特异性免疫(固有性免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第三节:免疫的类型概念概念特点特点
个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经遗传而获得,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单元小结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功能具有双重性,对机体既有利又有害。免疫三大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方式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固有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两种。其特点前者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后者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1、叙述免疫概念以及免疫功能。2、怎样理解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双重性作用特点?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超抗原佐剂第2单元抗原学习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及其意义。0102熟悉抗原分类以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特异性的因素。03了解MHC和HLA的概念以及MHC-I、HMC-II类抗原的区别。第一节抗原的概念抗原(antigen,Ag)系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称耐受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两种特性种类121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完全抗原和半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抗原)胸腺依赖抗原和非胸腺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l抗原)第二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首要条件异物性理化性状1分子大小2化学组成3分子结构1、抗原进入途径(口服一般不易引起免疫应答)2、抗原剂量(要适中,~或太低则诱导免疫耐受)3、接受抗原刺激的机体因素(遗传基因、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其它特异性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性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发生结合,即专一性或针对性。抗原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决定的。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上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或共有决定簇,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出现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出现于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交叉反应是指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能与含共同抗原的两种抗原结合发生反应。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第四节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同种异型抗原1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2外毒素和类毒素3异种动物免疫血清4其他重要抗原物质分类1红细胞血型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隐蔽的自身抗原2修饰的自身抗原3异常免疫状态下的自身正常组织1肿瘤特异性抗原2肿瘤相关抗原同种异型抗原0102第四节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MHC)或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s,HLA)MHC-Ⅰ类抗原MHC-Ⅱ类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激发能力,即它们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并为T细胞活化提供信号。T细胞的超抗原第五节超抗原概念种类B细胞的超抗原第五节超抗原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毒性作用
免疫抑制
自身免疫1234
淋巴增生性疾病种类①无机佐剂②有机佐剂③合成佐剂④油剂第六节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类物质称免疫佐剂,简称佐剂。概念
抗原系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变应原是指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称耐受原。抗原有两种特性: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异物性、理化性状等,异物性是决定抗原性的首要条件。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发生结合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决定的。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特异性是免疫反应最大的特点,也是进行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交叉反应。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包括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动物免疫血清既是抗体治疗疾病、又是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主要由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存在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原因主要是移植器官HLA不同所致。自身抗原包括隐蔽的自身抗原(如精子)、修饰的自身抗原(衰老、变性、受损组织细胞等)、异常免疫状态下(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突变)的自身正常组织等。单元小结1、
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TDAg与TIAg的区别。2、抗原的免疫原性决定于哪些因素?3、何谓抗原的特异性?由什么因素所决定?4、简述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的关系。5、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为什么具有双重性作用?其有哪些利弊?6、不同血型的人相互之间输血后引起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7、母子间Rh血型不符时会引起什么后果?为什么?8、MHC有哪些免疫功能?HLA抗原有哪些医学意义?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第3单元免疫系统学习目标01
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构成和功能。02掌握T细胞与B细胞的来源、重要表面标志、亚群和功能。03熟悉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列出其主要种类。04熟悉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分布与功能。05
了解NK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杀伤特点和杀伤对象及ADCC的概念。06了解免疫分子、细胞因子种类。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0102免疫细胞。03免疫分子。第一节免疫器官免疫器官(immune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定居并完成免疫应答的场所。根据其在免疫应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和周围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两大类。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1212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免疫器官3法氏囊3其他淋巴组织第二节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吞噬消化功能2分泌功能3处理和递呈抗原其他免疫细胞
除上述免疫细胞外,血液中许多细胞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过程。这些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1T细胞和B细胞2NK细胞功能4杀伤功能第三节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个体发育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志和特性1212T细胞的个体发育B细胞的个体发育表面受体表面抗原T细胞B细胞3其黏附分子T细胞和B细胞亚群及功能12T细胞亚群及功能B细胞鸭群及功能12抗原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3Fc受体4补体受体5促有丝分裂原受体第三节免疫细胞第四节免疫分子01细胞因子02黏附分子(CAM)12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3肿瘤坏死因子(TNF)4其他细胞因子5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2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3肿瘤坏死因子(TNF)4生长因子(GF)
①免疫调节作用;②抗感染、抗肿瘤作用;③刺激造血功能作用;④促进炎症反应;⑤致热作用。
免疫系统是完成免疫功能的机构。它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定居并完成免疫应答的场所。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两大类。中枢免疫器官由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组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B淋巴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它包括淋巴结、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等。在免疫应答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具有抗原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然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被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B、NK细胞等。T细胞发育场所在胸腺,T细胞发育受MHC分子限制。成熟的T细胞分为两个亚群即CD4+T细胞和CD8+T细胞,能识别MHCⅠ类分子是CD8+T细胞,设别MHCⅡ类分子是CD4+T细胞,B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在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没有抗原受体,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杀伤作用无特异性,无MHC限制性,不依赖抗体。ADCC是指依赖IgG抗体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有:吞噬消化功能、分泌功能、处理和递呈抗原、杀伤功能。单元小结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2、简述T细胞与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与亚群。3、简述NK细胞与Tc细胞的作用的区别。4、简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分布与功能。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4单元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学习目标01
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结构及片段功能。02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点及作用。03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与应用。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抗体(antibody,Ab)是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
由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Ig基本结构是由两条重链(Hearvychain,H链)和两条轻链(Lightchain,L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呈Y形结构。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①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从铰链区裂解为两个相同的Fab段(抗原结合片段)和一个Fc段(可结晶片段)。Fab段能与抗原决定基特异性结合,Fc段能与补体和细胞结合。
②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可从铰链区裂解为一个能与抗原结合的F(ab′)2片段和多个不具任何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碎片,即pFc′片段。F(ab′)2段无Fc段的副作用,可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
Ig的水解片段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合特异性抗原活化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和黏膜结合葡萄球菌A蛋白12主动通过胎盘通过黏膜细胞分泌到外分泌液中具有抗原性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isotype)同种异型(allotype)血清型
独特型(idiotype,Id)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01主要特性12IgGIgM3IgA4IgE5IgD02第五节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cAb)0102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03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Ab)是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等体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分子(Ig)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对称的四链单体,呈Y型结构,有IgG、IgM、IgA、IgD和IgE五类。分可变区(V区)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和恒定区(C区)有Ig遗传标记、补体结合位点、结合细胞的位点。木瓜蛋白酶水解Ig,裂解为两个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Fab段能与抗原决定基特异性结合,Fc段能与补体和细胞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表现:结合特异性抗原,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免疫调理作用,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即ADCC。初次免疫应答最早期产生的是IgM,IgG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SIgA)能发挥局部免疫作用。IgE为亲细胞抗体,引起I型超敏反应。免疫球蛋白具有双重性,它既有抗体活性,同时又是抗原物质。单克隆抗体是指由一个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子代细胞克隆分泌的、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单元小结1.
简述Ig与Ab的关系与区别。2.
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3.
通过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可将IgG水解为哪些片段?各有何生物学作用?4.
婴儿通过什么途径从母体获得抗体?有何意义?5.
简述Ig的生物学功能。6.
脐血和血清中IgM增高有什么医学意义?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5单元超敏反应概述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免疫耐受学习目标01
掌握免疫应答概念、类型、过程以及效应作用。02
熟悉抗体产生一般规律及其意义以及T细胞的免疫效应机制。03了解研究免疫耐受性概念及意义。第一节概述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抗原物质在体内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免疫应答的类型与效应
免疫应答可分为由B细胞介导、以抗体为免疫效应物质的体液免疫和由T细胞介导、以效应性T细胞为免疫效应物质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第一节概述Ig的水解片段抗原识别阶段010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03免疫效应阶段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一节概述抗原加工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递呈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一、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12抗原的递呈和识别Th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3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12Th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递呈
①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②Th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①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②B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二、TI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TI抗原活化B细胞的机制与TD抗原完全不同,其活化信号来自TI抗原与B细胞膜受体的广泛交联。三、抗体的免疫效应
抗体是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这些效应包括①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及阻止病毒的吸附;②通过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消化作用;③通过激活补体而溶解抗原性靶细胞,或通过补体的免疫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促进吞噬;④介导ADCC效应杀伤某些种类的抗原性靶细胞;⑤分泌型IgA可在黏膜局部阻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分子对黏膜细胞的吸附,在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应答1.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immuneresponse)2.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immuneresponse)医学实践指导意义
①指导制订最佳免疫方案用于预防接种和制备免疫血清,通过再次或多次免疫获得高效价、高亲和力的抗体。②指导免疫学诊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作为早期诊断。细胞免疫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h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是指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免疫应答过程。1、CTL的抗原识别2、CTL的活化3、CTL的效应机制
Th1属CD4+细胞亚群,可引起组织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这种反应发生较迟,持续时间长,故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01细胞免疫效应的表现
CTL和Th1可以表现多种生物效应,包括:①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②抗肿瘤作用;③免疫损伤作用,如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某些自身免疫病等。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第四节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是机体在接触某种抗原后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反应,也称负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现象1、天然免疫耐受现象Owen2、人工诱导免疫耐受Medawar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免疫耐受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抗原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1抗原方面抗原的性质、剂量、注射途径可影响某一抗原成为免疫原还是耐受原。(2机体方面年龄与耐受程度密切相关。第四节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产生的可能机制
一般认为免疫耐受的建立有多种机制并存。1、克隆清除对自身成分起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在胚胎期接触相应的自身抗原后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而被清除。2、克隆不应答由于免疫活性细胞缺乏激活信号、激活受阻或缺乏辅助细胞而使克隆不应答。3、抑制细胞的作用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B细胞或T细胞导致耐受。4、抗独特型网络的作用抗独特型抗体可特异性地抑制带独特型的T细胞和B细胞活化。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区别“自己”和“非己”是免疫应答的重要特征。由于在胚胎期针对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已被清除,从而建立了自身免疫耐受,但对外源性“非己”成分能发生免疫应答,将之清除,这样既保持了一个多样性淋巴细胞库以针对多种外来抗原,又避免了对生物体自身组织产生有害反应。建立耐受性对于器官移植病人、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病人是有治疗意义的,特别是诱导耐受延长移植物存活期的研究已取得可喜进展。在某些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生长过程中,设法解除免疫耐受、激活免疫应答将有利于对该病原体的清除及肿瘤的控制。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在体内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免疫应答可分为由B细胞介导、以抗体为免疫效应物质的体液免疫和由T细胞介导、以效应性T细胞为免疫效应物质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免疫应答主要特征是经抗原诱导,特异,记忆。免疫应答具有双重性,既清除异己抗原,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产生免疫病理作用。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免疫效应阶段。抗体是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抗体效应包括:①中和外毒素和阻止病毒的吸附;②通过免疫调理作用;③激活补体作用;④介导ADCC效应;⑤分泌型IgA黏膜免疫作用。抗体产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初次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抗体出现慢,且含量低,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主要抗体是IgM。再次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抗体出现的潜伏期短,抗体含量大,维持时间长,产生的生物效应包括:①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②抗肿瘤作用;③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是机体在接触某种抗原后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反应,也称负免疫应答。单元小结1.
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2.
简述免疫应答的特点。3.
简述APC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过程。4.
试述T细胞与B细胞的活化过程。5.
试述体液免疫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区别及医学意义。6.
简述TDAg与TIAg诱导免疫应答的区别。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适应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各类抗感染免疫和特点第6单元抗感染免疫学习目标01掌握抗感染免疫类型及特点。02
掌握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组成及作用、补体的概念、性质和生物学功能。03熟悉抗感染免疫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04了解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机体生理稳定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固有免疫或先天免疫)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适应性免疫)两种。第一节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屏障结构作用12皮肤与黏膜血-脑脊液屏障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与微生物接触,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功能。包括:屏障功能、吞噬功能、免疫分子组成。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生来就有,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能遗传给后代,又称先天免疫、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2)无特异性,对各种病原体均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不针对某种抗原起特异的免疫作用。是通过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免疫分子等实现的。3胎盘屏障(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3)正常菌群拮抗作用。第一节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免疫细胞的抗感染作用免疫细胞的抗感染作用NK细胞的抗感染作用1吞噬细胞的种类2吞噬过程3吞噬作用的后果γδT细胞的抗感染作用1、完全吞噬:2、不完全吞噬:3、组织损伤:1、趋化与黏附:2、调理与吞入:3、杀菌与消化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第一节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01补体的抗感染作用。02细胞因子的抗感染作用。03溶菌酶的抗感染作用。04乙型溶素的抗感染作用。体液因子的抗感染作用05其他。第一节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补体的抗感染作用12补体概述补体的激活途径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2溶细胞效应调理作用3免疫黏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第二节适应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指由抗体介导的抗感染免疫应答,其主要作用有:中和病毒,中和外毒素,阻止病原生物黏附相应细胞,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调理作用),溶菌和溶解,杀伤病原生物感染的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细胞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效应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应答,在清除胞内寄生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时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Th1细胞和CTL细胞。Th1细胞主要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杀伤病原生物或被病原生物感染的靶细胞。CTL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杀伤靶细胞,一种是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通过启动靶细胞的自杀信号导致靶细胞凋亡。第三节各类抗感染免疫和特点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抗真菌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机体生理稳定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两种。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是通过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免疫分子等实现的。屏障结构包括皮肤与黏膜、血脑脊液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主要由吞噬细胞完成,吞噬作用的后果包括: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和组织损伤。体液因子有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乙型溶素等。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各种补体成分通常以无活性的状态存在。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旁路途径、甘露醇结合凝集素途径(MBL激活途径)三条途径,其中经典途径激活物是抗原抗体结合物,补体的作用特点是非特异性的。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①溶细胞效应。②调理作用。C3b或C4b增加吞噬细胞清除病原生物作用。③免疫黏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C3a、C4a、C5a作用。特异性免疫方式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胞外菌感染主要由抗体发挥抗感染作用,但抗体不能直接杀死细菌。胞内菌感染主要由效应T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单元小结1.
试述抗感染免疫的类型以及各型组成分别有哪些。2.
试述补体激活途径以及激活物分别有哪些,并说出补体激活产物的生物学特性。3.
吞噬细胞的吞噬结局有哪些?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7单元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学习目标0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02熟悉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特点。03了解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发生特点。
再次以相同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损伤或(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病理免疫应答,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或变态反应(allergy)。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是由IgE抗体和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及其介质介导的过敏反(anaphylaxis),IgE被称为反应素,故又称反应素型超敏反应。因其有“即刻相”和“迟缓相”两种表现类型,前者常在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几秒钟、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迅速强烈地发作,如未致死亡则很快消退,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
变应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某些个体能产生相当量的IgE类抗体,通过其Fc段与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与已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IgE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作用于平滑肌、腺体和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从而出现一系列过敏发作症状。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Ig的水解片段变应原0102抗体04过敏介质发生机制03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二、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应答(1)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2)主要由IgE介导,IgE吸附在细胞表面,AgAb在细胞表面结合。(3)不需要补体参加。(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5)通常为生理功能紊乱,而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三、常见疾病12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症3消化道过敏症4特应性皮炎5迟缓相反应1、药物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1、变应性鼻炎或称枯草热(花粉症)、过敏性鼻炎。2、支气管哮喘四、防治原则12寻找变应原脱敏疗法3药物抗过敏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2、竞争靶细胞受体及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3、改变靶器官的反应性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二节II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是发生于组织膜结构和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反应,其结果是导致细胞或组织膜的破坏,故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裂解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12变应原抗体3
抗体引起靶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1)、激活补体(2)、与吞噬细胞结合(3)、与具有FcγR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等细胞结合二、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点应答(1)抗原位于细胞表面。(2)参与的抗体为IgG(主要)、IgM、IgA,AgAb在细胞表面结合。(3)需要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加。(4)引起细胞溶解或裂解。三、常见的临床疾病12
同种异体间的Ⅱ型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Ⅱ型超敏反应3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自身免疫性受体病3、肺肾综合征4、急性风湿热5、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节II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系由可溶性小分子抗原与体液中IgG、IgM或IgA抗体结合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任何部位的血管基底膜上,通过激活补体或吸引粒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细胞,引起以局部充血、水肿、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并出现有关临床疾病一、发生机制12
免疫复合物沉积影响因素
免疫复合物的致病作用机制1、可溶性抗原的持续存在2、抗原抗体比例和免疫复合物的大小3、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1、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2、免疫复合物引起血小板聚集3、IL1、TNF、IL6引起组织损伤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二、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免疫复合物形成于血循环中。(2)参加的抗体为IgG(主要)、IgM、IgA。(3)必须有补体参加。(4)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组织损伤)。三、常见疾病12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类Arthus反应)1、血清病2、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3、结节性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因机体的T细胞致敏而诱发,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数十小时至数天后引发由T细胞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故又称细胞介导型或细胞参与型超敏反应。由于从再次接触变应原到出现病理反应时间较长,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一、发生机制12抗原
参与的细胞及其病理机制3
抗体引起靶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二、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点应答(1)由效应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2)为迟发型。(3)无明显的个体差异。(4)引起以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组织损伤)。三、常见的临床疾病12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超敏反应3移植排斥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损伤或(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病理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即称为变应原。超敏反应分四类,I型(速发型或反应素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及Ⅳ型(迟发型或T细胞介导型)。前三型属体液免疫范畴,Ⅳ型则属细胞免疫范畴。超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免疫应答的各项特点。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特点是发生快、消退亦快;主要由IgE介导;不需要补体参加;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通常为生理功能紊乱,而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症、消化道过敏症、特应性皮炎、迟缓相反应(24小时后)发生。青霉素能分解成青霉素烯酸和青霉素噻唑酸等变应原,引起过敏性休克。防治原则:寻找变应原、脱敏疗法(禁用于青霉素过敏)、药物抗过敏。Ⅱ型超敏反应常见的临床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Ⅱ型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Ⅲ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血清病、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Ⅳ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单元小结1.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常见疾病。2.
初次注射青霉素为什么会发生过敏性休克?怎样预防?青霉素为什么要新鲜配制?3.
简述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常见疾病。4.
输血反应是如何引起的?怎样预防?5.
简述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6.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如何引起的?7.
简述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8.
如患者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白喉抗毒素而皮试为阳性,应采用什么措施预防过敏性休克?原理是什么?9.
简述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8单元免疫学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检测学习目标01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常用制剂及其应用的不同。02熟悉抗原抗体反应和血清学反应概念。03
了解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方法,简述其应用。
应用各类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制剂来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称为免疫学防治。第一节免疫预防一、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概念
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是用免疫学方法使机体具有抵抗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就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者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力可自然获得,也可用人工方式获得。通过抗原刺激机体,使之主动产生抗体或特异性细胞免疫,称为主动免疫(activeimmunity);通过输入特异性抗体、现成的外源性免疫效应物质等使机体直接得到的免疫力,称为被动免疫(passiveimmunity)。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剂二、人工主动免疫
应用人工主动免疫注意事项第一节免疫预防12死疫苗(deadvaccine)活疫苗(livevaccine)3类毒素(toxoid)4新型疫苗12接种对象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3接种途径4接种后反应5禁忌证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剂三、人工被动免疫
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注意事项第一节免疫预防12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gammaglobulin)3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4
效应细胞或细胞因子以及单克隆抗体12防止超敏反应早期和足量3不滥用丙种球蛋白第二节免疫治疗免疫治疗12特异性抗体的应用非特异免疫增强剂3过继性细胞免疫及治疗12抗毒素抗肿瘤3其他4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第三节免疫检测一、体液免疫检测法体液免疫检测法指用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及其含量的方法。12
抗原抗体反应和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3免疫标记技术(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协同凝集试验(1)免疫荧光法(2)酶免疫测定法(3)放射免疫测定法(4)其他免疫标记技术(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3)火箭免疫电泳试验二、细胞免疫检测法
细胞免疫测定是用体外或体内试验对机体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进行鉴定、计数和功能测定,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况,对某些与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意义。细胞免疫检测分为体外检测和体内检测两类。体外进行的常用细胞免疫检测方法
检测人体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是观察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常用病人的外周血作为细胞免疫检测的标本,主要有淋巴细胞总数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细胞功能测定、吞噬细胞功能测定和细胞因子检测。第三节免疫检测体内进行的常用细胞免疫检测方法
体内细胞免疫检测通常用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进行。正常机体建立了对某种抗原的细胞免疫后,用相同的抗原做皮肤试验时即出现以局部红肿为特征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最常用检测方法有结核菌素试验。皮肤试验方法简便,可用于某些病原生物感染性疾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的辅助诊断和肿瘤病人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免疫预防是用免疫学方法使机体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其获得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通过抗原刺激机体,使之主动产生抗体或特异性细胞免疫,称为主动免疫;通过输入特异性抗体、现成的外源性免疫效应物质等使机体直接得到的免疫力,称为被动免疫。自然免疫的获得主要是胚胎期从母体获得IgG或母乳喂养中的获得IgA以及生活中接触病原体后自然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物质有:疫苗、菌苗、类毒素、新型疫苗等,主要用于远期预防疾病,人工被动免疫物质有抗毒素、丙种球蛋白、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疾病。抗毒素是指能中和外毒素的抗体。免疫检测技术常用于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价等。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体液免疫检测(抗原、抗体测定)及细胞免疫某些指标的检测。体液免疫检测法机理是用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及其含量的方法。血清学反应是指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试验的常用方法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等三大类,细胞免疫测定是用体外试验或体内试验,对机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结核菌素试验。单元小结1.
简述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2.
试述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优缺点。3.
简述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4.
简述常用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5.
进行预防接种应注意什么事项?6.
预防接种有哪些禁忌证?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9单元自身免疫与免疫缺陷病自身耐受与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学习目标01
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耐受概念。02熟悉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分类。03
了解自身免疫病、常见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异常。
第一节自身耐受与自身免疫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的抗原性异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排斥性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免疫的现象称为自身免疫(autoimmunity)。一、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1)患者血液中可测得高滴度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致敏淋巴细胞。(2)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于靶抗原所在的组织细胞,造成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3)在动物实验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病理模型,并能通过血清或淋巴细胞使疾病被动转移。(4)有一些的发病有遗传倾向,有一些的发病与雌激素有关,女性易发。(5)除一些病因清楚的继发性自身免疫病可随原发病因的消除而治愈外,多数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自身免疫病常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其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和活动的持续性密切相关。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第二节自身免疫病按病因分类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按受累组织器官分类12原发性自身免疫病继发性自身免疫病12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12
自身抗原激活免疫活性细胞
“禁忌细胞”复活、免疫自稳功能紊乱3
组织细胞中MHCⅡ及其他黏附分子异常表达4
感染引起免疫交叉反应和Th细胞旁路激活5T细胞调节功能紊乱1、遗传因素2、性别因素第二节自身免疫病6遗传与性别因素四、自身免疫病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12
体液免疫范畴的自身免疫病
细胞免疫范畴的自身免疫病1、自身抗体作用于靶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病2、自身抗体抗原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第二节自身免疫病五、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12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3
重症肌无力4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5外伤引起的交感性眼炎6桥本甲状腺炎7多发性硬化症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其组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第三节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一、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12感染恶性肿瘤3
伴发自身免疫病4多系统累及症状的多变性5遗传倾向性6发病年龄第三节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二、免疫缺陷病分类12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B细胞缺陷性疾病2、T细胞缺陷性疾病3、T细胞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1、吞噬细胞缺陷病2、补体系统缺陷病12特异性免疫缺陷非特异性免疫缺陷12
继发于某些疾病的免疫缺陷医源性的免疫缺陷1、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某些抗生素2、放射线损伤1、感染2、恶性肿瘤3、蛋白质丧失、消耗过量或合成不足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的抗原性异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排斥性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免疫的现象称为自身免疫,当自身免疫引起自身正常组织的明显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时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其组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艾滋病(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单元小结比较自身耐受、自身免疫及免疫缺陷的不同。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10单元肿瘤免疫肿瘤抗原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肿瘤的免疫学治疗学习目标01掌握肿瘤抗原和移植抗原的概念和意义。02
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和肿瘤的免疫治疗原则。03
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简述其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肿瘤免疫学(tumorimmunology)主要研究肿瘤的抗原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及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防治。肿瘤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机制,这就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物质即是肿瘤抗原。第一节肿瘤抗原一、肿瘤抗原及其分类肿瘤抗原(tumorantigen)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12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1
肿瘤相关的胚胎抗原2
肿瘤相关的病毒性抗原3
其他肿瘤相关抗原1、甲胎蛋白(alphafetorprotein,AFP)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二、肿瘤抗原的医学意义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某些肿瘤的辅助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及预后。第二节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一、细胞免疫12NK细胞γδT细胞3αβT细胞12CTLCD8+的CTL细胞CD4+T细胞4巨噬细胞二、体液免疫
机体的抗肿瘤体液免疫因素主要有抗体和补体。但在抗肿瘤免疫中体液免疫的作用远不如细胞免疫重要。第三节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12
肿瘤抗原的低免疫原性
肿瘤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抑制CTL的活化1、肿瘤细胞抗原调变2、免疫对异质瘤细胞的克隆选择
肿瘤细胞漏逸瘤细胞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的抗瘤能力;同时瘤细胞产生大量抑制因子抑制免疫功能,进一步促进了瘤细胞生长。1、肿瘤细胞对免疫功能的抑制2、瘤细胞MHC分子表达缺陷3、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缺陷4、肿瘤抗体对肿瘤的免疫促进作用2肿瘤细胞的“漏逸”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应用一些生物调节剂非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激活抗瘤免疫力。二、主动免疫治疗:应用肿瘤疫苗
应用肿瘤疫苗激活患者体内特异性抗瘤免疫。第四节肿瘤的免疫学治疗12抗体导向治疗
过继细胞免疫疗法1LAK细胞2γδT细胞3CD3AK三、被动免疫治疗:应用抗肿瘤免疫效应物质4TIL细胞5特异性CTL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机制,这就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物质即是肿瘤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是指不仅肿瘤细胞,在正常细胞也可有的抗原,只是在某些肿瘤时它的表达量会显著增高,常见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某些肿瘤的辅助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及预后。肿瘤相关的胚胎抗原常见有:甲胎蛋白(AFP)肝细胞发生癌变时显著升高,癌胚抗原(CEA)在结肠癌、直肠癌、内胚层来源的恶性肿瘤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肾病、肝硬化、肠息肉、消化道炎症等患者的血清中均可见增高;肿瘤相关的病毒性抗原有EB病毒与鼻咽癌、B细胞淋巴瘤有关,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有关,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以及其他肿瘤相关抗原。单元小结1.
简述肿瘤相关抗原概念。2.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分别在哪些恶性肿瘤中显著升高?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模块二第1单元病原生物概述病原生物的概念和种类病原生物的分布及意义病原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习目标01掌握病原生物概念、种类。02熟悉病原生物的分布、共同特性。03
了解二重感染、条件性病原菌的概念及特点。
人类与各种生物共同存在于同一片蓝天下,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各种条件,营造自己的美好“家园”。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生物中,有一些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icorganism)。病原微生物
人体寄生虫1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非细胞型微生物12医学蠕虫医学原虫3医学节肢动物第一节病原生物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病原生物的分布及意义一、病原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二、病原生物和条件性病原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microbiotaornormalmicroflora),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2、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第二节病原生物的共同特征寄生性致病性免疫原性传播性变异性第三节免疫检测一、体液免疫检测法体液免疫检测法指用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及其含量的方法。12
抗原抗体反应和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3免疫标记技术(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协同凝集试验(1)免疫荧光法(2)酶免疫测定法(3)放射免疫测定法(4)其他免疫标记技术(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3)火箭免疫电泳试验
病原微生物是指一类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见到的低等生物。微生物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人体寄生虫分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三类。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又称为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才会引起机体疾病的生物称为条件性病原生物或条件致病性生物。菌群失调的发生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主要见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菌群失调时,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病原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寄生性、致病性、免疫原性、传播性、变异性。单元小结1.
试归纳病原生物的种类。2.
试述病原生物的共同特征。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2单元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人体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学习目标01
掌握细菌的测量单位、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0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03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人工培养的方法。
细菌(bacterium)通常是指具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细菌包括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狭义的细菌仅指人类最早认识、医药领域多见、生物学性状具有代表性的细菌。第一节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菌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其形态、测量其大小;细菌无色半透明,需通过各种染色方法才能看清其结构、区分其种类。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通过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简称G+菌)与革兰阴性菌(简称G-菌)。这两类细菌不仅结构有差异,而且两者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区别。(二)、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12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3螺形菌(Spirillarbacterium)1、双球菌(Diplococcus)2、链球菌(Streptococcus)3、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①弧菌(Vibrio)②螺菌(Spirillum)第一节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细菌的基本结构(三)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12
细胞壁(cellwall)细胞膜(cellmembrane)12荚膜(capsule)鞭毛(flagellum)3细胞质(cytOplasm)1、核蛋白体2、质粒3、胞质颗粒3菌毛(pilus)4核质4芽胞(spore)第一节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二、细菌的繁殖与代谢12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人工培养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营养物质(2)适宜的酸碱度(3)合适的温度(4)必要的气体环境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1、培养基(culturemedium)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1)热原质(pyrogen)(2)毒素和侵袭性酶(3)色素(pigments)(4)抗生素(antibiotics)(5)维生素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第一节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3
细菌的代谢产物第一节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细菌以单细胞独立存在,整个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而也更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适宜的外界条件有助于细菌大量繁殖后代。当环境不适宜时,细菌的代谢活动可发生相应改变(如代谢减弱,形成芽胞)或引起变异。当外界条件的改变过分剧烈,超过了细菌的适应能力时,细菌会出现生长抑制或死亡。
细菌是指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做成。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是革兰染色法,通过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溶菌酶、青霉素能破坏细菌肽聚糖结构而起到抗菌作用。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外面覆盖着厚厚的外膜层,外膜层最外层的脂多糖又称内毒素、热原质参与革兰阴性菌的致病,可引起发热和其他机体损伤。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胞,芽胞对干燥、热、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杀灭芽胞可作为灭菌标准。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临床应用的澄清透明的输液和注射液,若出现液体混浊、菌膜生长、沉淀等现象,表明该液体己被细菌污染,不能使用。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①热原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引起输液反应);②毒素和侵袭性酶与细菌致病有关;③色素;④抗生素;⑤维生素,人体肠道内细菌可合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小结1.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青霉素的杀菌机理是什么?2.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作用?物品的灭菌标准是什么?3.
细菌的哪些产物与致病有关?思考题第二节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01掌握病毒的概念和一般特征。02熟悉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03了解病毒的增殖方式和主要步骤。
病毒(virus)是一类形体极小、只含单一核酸、只能在易感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按感染的宿主不同,病毒分为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又称噬菌体)四大类。第二节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大小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形态12球形(Sphericity)丝形(Filament)病毒个体微小,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即1/1000微米。大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200~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约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仅20~30nm。3弹形(Bullet-shape)4砖形(Brick-shape)5蝌蚪形(Tadpole-shape)第二节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核衣壳(nucleocapsid)
二、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包膜(envelope)12核酸(Nucleicacid)衣壳(Capsid)
有些病毒在衣壳外还有一层膜状结构(即包膜)。这类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3弹形(Bullet-shape)4砖形(Brick-shape)5蝌蚪形(Tadpole-shape)第二节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增殖方式三、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现象12形成包涵体病毒的干扰现象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3病毒的异常增殖
四、外界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三节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01熟悉真菌的概念。02
了解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孢子、菌丝)。
真菌(fungus)是一类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特殊结构和成分的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具有多种繁殖方式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三节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单细胞真菌
一、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增殖现象12形成包涵体病毒的干扰现象1、真菌的繁殖2、真菌的培养3病毒的异常增殖
二、真菌的繁殖和培养三、外界因素对真菌的影响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多次传代或培养时间过久,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甚至毒力都可以发生改变。真菌的抵抗力较强。皮屑、毛发中的真菌在自然界可存活数月。真菌对干燥、紫外线、寒冷和一般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2%碘酊、2%结晶紫和10%甲醛敏感,用甲醛液熏蒸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真菌不耐热,60℃1小时菌丝和孢子都被杀死。真菌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但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克霉唑等对真菌有抑制作用。第三节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第四节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01
了解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放线菌的概念、重要特征和种类。
除细菌、病毒和真菌三大类病原微生物外,其他五类病原微生物都是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还具备细菌的其他特征: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②细胞质内含有核蛋白体;③两种核酸(DNA和RNA)同时存在于细胞中;④以二分裂形式繁殖;⑤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观察这些病原微生物一般不做革兰染色,而采用其他染色方法。第四节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分为三科五属,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三个属。(1)疏螺旋体属(Borrelia)(2)密螺旋体属(Treponema)(3)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立克次体(Rickettsia)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均与细菌类似,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科包括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柯克斯体属(Coxiella)和罗沙利马体属(Rochalimaea)等三个属。立克次体属又分成三个生物群: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与恙虫病群。螺旋体衣原体(Chlamydia)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这类微生物和革兰阴性细菌有很多相似点。这些特性是:①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②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③具有黏肽组成的细胞壁;④含有核糖体;⑤具有独立的酶系统,能分解葡萄糖释放CO2,有些还能合成叶酸盐,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因而表现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⑥对许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长。1957年开始将衣原体分类于细菌类。第四节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是目前已知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多,分为两个属:一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有几十种;另一为脲原体属(Ureaplasma),仅有一种。放线菌
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无性孢子繁殖,能用无生命培养基培养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排列和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支原体
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小、只含单一核酸、只能在易感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测量单位是纳米(nm)。病毒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衣壳和核酸。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增殖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释放六个步骤。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感染同一细胞,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了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产生干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后诱导产生的干扰素的结果,干扰素能干扰病毒在正常细胞内复制。病毒一般耐冷怕热,但肝炎病毒除外,5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送检的病毒标本。现有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真菌是一类细胞结构比较完整、具有多种繁殖方式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真菌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但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克霉唑等对真菌有抑制作用。除了细菌外,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也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小结1.
什么是病毒的干扰现象?2.
抑制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哪些?3.
写出六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思考题第五节人体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01掌握人体寄生虫相关的术语。02熟悉人体寄生虫生活史的概念和要点。03
了解寄生虫的一般形态及与致病或传病有关的结构。
动物性寄生物称为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则称为人体寄生虫。04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种类及与致病或传病有关的生活习惯。第五节人体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一、人体寄生虫的一般形态与结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12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1、生活史2、中间宿主3、终宿主4、保虫宿主
二、人体寄生虫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生活史的概念、要点和类型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与生活习性1、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变态(1)变态的概念(2)变态的类型2、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
寄生虫是指能依附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物质,并对依附的生物(即宿主)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类低等动物。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被寄生虫所寄生的生物称为寄生虫宿主。宿主包括:①中间宿主,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②终宿主,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受寄生虫寄生的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小结简述寄生虫生活史的要点。思考题THANKS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第3单元病原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概述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机制病原生物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中的应用学习目标01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重要的变异现象。02熟悉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服务费构成合同3篇
- 2025版项目投资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甲级写字楼物业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知识共享许可协议3篇
- 2024年股权投资股权质押协议
- 2024幼儿园外立面翻新与保温隔热施工合同2篇
- 2025版精密仪器实验室共享服务平台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服务定制合同范本3篇
- 2024房产中介服务代理合同3篇
- 2025版精装健身房租赁服务合同3篇
- MOOC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南京工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 2024年华电甘肃大基地煤电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新产品开发流程表
- 保命未来经0001
- 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20210220135609)
-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 路基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
- 钢筋植筋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