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驭繁 巧练概括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以简驭繁 巧练概括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以简驭繁 巧练概括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以简驭繁 巧练概括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简驭繁巧练概括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钱梦龙曾指出,阅读教学要过四关,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其中概括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反思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概括能力在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还缺少策略和方法,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为了指导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学会准确、全面地进行概括,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实效的方法。

一、巧用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中常有提纲挈领的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这些句子与课文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把它们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直接摘录关键句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七段中“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是一句总结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找到这个关键句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串联整理关键句

有些课文的关键句不止一句,需要学生细细品读去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连接词把这些关键句连接起来。例如课文《读书再读书》中6~10小节是重点段,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归纳出这五节用“总起分述”的方法把读书的好处写下来,理清了文章结构,概括出了课文内容。

二、巧找六要素,理清文章顺序

小学阶段所学课文多以记叙文为主,这类文章通常有记叙六要素。例如课文《跳水》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内容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学文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六要素一一整理出来:时间是“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途中”,地点是“甲板上”,人物有水手、猴子、孩子、船长,起因是“水手逗猴子”,经过是“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结果是“船长救孩子”。掌握六要素后,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了文章内容: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在回航途中,甲板上的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紧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才使孩子脱离了危险。

三、巧合段意法,理清文章主次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金色的沙滩上》文后的第2题总结了课文三大段的段意:小姑娘在海滩上拾贝壳,画家请她看管衣服;小姑娘等待画家回来,老伯伯劝她回家,她也不肯离开;画家终于回来了,他想把贝壳送给小姑娘,但是被谢绝了。学生在概括时只要把这三句话连贯地串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逐渐增长,若把每段的段意都说清楚,势必显得冗长。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还要能依据内容锁定重点段落,分清文章的主次。例如在学习课文《空气中的“流浪汉”》时,教师等到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后,让他们交流从中知道了什么,然后将交流结果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重读课文,讨论哪些内容是重点。

四、巧用课题法,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有些标题隐含文章的思路。慧眼发现标题的妙处,用心挖掘标题的教学功能,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补充标题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适时地补充标题,达到帮助学生及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标题前加上“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在标题后加上“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使学生很轻松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勇猛歼敌,最后在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质疑标题

利用对标题的质疑去探求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妙法。例如在《带刺的朋友》一课中,学生提出“课文写的是刺猬,为什么不直接以‘刺猬为题呢?”这是个好问题,借助这个问题,教师旨在从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理解。在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两个方面后,学生就明白了:这篇课文是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刺击退大黑狗进攻”这两件事,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教师坚持不懈地利用標题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阅读完一篇短文后,就能很快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巧理人物法,理清文章选材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通过一件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是“一人一事”。如《智烧敌舰》《一曲胡笳救孤城》等;有的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是“一人多事”,如《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教师出示了一张表格,分别要求学生填写人物、主要事件以及品质。学生填完这个表格,就明白了文章是通过“教育我读书”“救护人力车工人”“病重时关心女佣阿三”这三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还有的课文内容丰富,人物关系又很复杂,需要学生先理清人物关系,然后抓准课文中人物的表现。例如《半截蜡烛》一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伯诺德一家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与敌人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这是“多人一事”。课后第2题“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先逐个概括出母子三人各自想出的办法,再连起来说一说”。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母子三人为保护绝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及结果,以人物活动来概括课文内容,降低了概括的难度,也有效落实了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利用人物活动概括课文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最终总结出了一套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顺序、主次、思路、选材;二是巧用关键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