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的形成等典型事件的学习,描述二战后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2.能说出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能阐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基本史实,认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4.通过对美苏由战时盟友到战后对峙的原因的学习,体会“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这一道理。

5.通过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等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单个国家的命运与世界大势联系在一起。

6.通过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客观全面地认识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947-1955年)

1.美国和苏联的国家发展战略(表1)

角度

美国的全球战略

苏联的国家安全战略

提出背景

二战后,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空前强大,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

二战后,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

战略目标

反对共产主义和建立世界霸权

(1)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2)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

形成标志

杜鲁门主义

实施情况

(1)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2)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

(1)苏联将西部边界扩展到波兰东部地区;

(2)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联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

2.美苏冷战的进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表2)

领域

美苏冷战

主要步骤

概况

影响

政治

美国遏制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杜鲁门主义”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苏联应对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标志着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美国遏制

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应对

成立经互会

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缘政治

美国遏制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

苏联反击

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军事

美国遏制

成立“北约”

(1)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苏联反击

成立“华约”

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1.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其中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空前严重的核战争风险。

2.东西方阵营的分化瓦解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②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提出并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重点突破

(一)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

1.美苏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材料一: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材料二: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美、苏两国首脑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国家发展战略?(4分)

美国战略:领导国际社会(称霸世界);(2分)

苏联战略:保障国家安全,波兰问题关系到苏联国家安全。(2分)

2.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材料三: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四: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长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长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10分)

“长电报”内容:①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②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③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3分)

“长报告”内容:①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②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③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分)

共同之处:①美苏必然走向对抗;②夸大对手的威胁。(4分)

(3)根据材料一至四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冷战对手的原因。(6分)

原因:①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两国势均力敌);②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的对立和冲突;③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④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长报告”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3.美苏冷战的起源

材料五: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4)依据材料五,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美国学者观点的认识。(6分)

观点:冷战由苏联引起,苏联(在东欧)的扩张引发冷战。(2分)

认识:不同意美国学者的观点。①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是美苏冷战的深刻根源;②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对苏联发动冷战,苏联才予以反击。(4分)

4.美苏冷战中的激烈对抗——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六: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往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10月16日至22日,肯尼迪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慎措施获得了成功。10月26日下午,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美方表示可以接受。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七: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简析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没有走向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6分)

原因:①双方(特别是美国)的谨慎与克制;②苏联部分要求得到满足;③美国实力强于苏联,苏联作了妥协;④美国处置措施得当。(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6)阅读材料六、七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冷战的特点。(2分)

特点:①既有激烈(紧张)对抗,也有缓和;②美苏双方互有攻守;③在冷战对抗中,美苏双方都有自我控制机制,避免走向直接军事冲突。(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

5.对冷战的评价

材料八: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九:苏联曾经是永远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7)根据材料八、九并联系所学,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①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美苏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8分)

(8)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分)

国家关系的发展应以和平、合作代替军备竞赛、对抗,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孕育

材料一: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

——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的原因。(6分)

背景:①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②美苏的强大和美苏“冷战”的威胁;③战后西欧各国受美国控制,摆脱美国控制的需要;④美国的推动或支持。(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时间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日本经济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87年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80年代末

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它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整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材料三中,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含义是什么?(2分)

特点:①经济高速发展;②经济地位急剧变化,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③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一些领域赶超美国。(任答2点给4分)

“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含义:日本要在国际事务中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分)

材料四: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1971年7月6日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美国遇到“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来自哪些方面?(4分)这些“挑战”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尼克松政府为应对这种“挑战”,在处理与欧洲和亚洲国家关系上作了哪些努力?(4分)

挑战来自: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①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②各种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出现(孕育)多极化趋势。(4分)

外交努力:①在欧洲,寻求与苏联缓和,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与西欧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任答1点2分)②在亚洲,尼克松正式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停止越南战争,调整美日关系等。(任答1点2分)

三、认知结构

【反馈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8分。

1.这场全面的西方对东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帝国主义。这场“战争”是()

A.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发动

B.“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抗

C.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冷战

D.指中国与苏联结盟共同对抗西方

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我们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征服企图……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否则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一言论()

A.直接推动了北约的成立

B.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直接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对抗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旨在()

A.强化对西欧经济干预

B.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D.巩固美欧的同盟关系

4.图1是二战后的一幅欧洲形势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图1

A.最终导致了德国分裂

B.导致北约和华约对峙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D.促成了欧共体的成立

5.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巨大差距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

6.1962年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美国已公开走上了粗暴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国际准则和采取反对古巴与苏联的侵略行动的道路……无疑,我们也不能承认美国有控制那些对古巴加强自己防御能力至关重要的武器的权利……我希望美国政府能谨慎从事,放弃你们正在采取的可能给世界和平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行动。”这段材料反映了()

A.美国已经侵略了古巴与苏联

B.苏联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美国

C.苏联在危机中使用了核讹诈

D.在危机处理中美国对苏妥协

7.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在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是()

A.“求同存异”的民族自决道路

B.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多边外交”的中间发展道路

D.不结盟、非集团化的道路

8.《世界当代史》中写道:“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从70年代起,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日本积极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联邦德国也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这充分表明()

A.“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B.美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C.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9.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非选择题(在下列两题中选做一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二战后,斯大林多次并不厌其烦强调同西方的和平共处与大国合作。……1945年5月,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信中表示:“我相信,我们两国在战时形成的友好关系,在战后时期将进一步顺利地、有效地发展。”6月,在致杜鲁门的电报中,斯大林坚信“苏美两国之间在共同斗争时期得到巩固的友好联系,今后也将顺利地发展”。即使在丘吉尔铁幕演说(注: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后的1946年9月,斯大林仍然认为,“和平合作的可能性不仅不会减少,甚至能够增加”。……为了维持与西方大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合作关系,斯大林在各种场合多次批驳关于苏美关系日益紧张的传闻。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二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1955年5月5日,美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巴黎条约》正式生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苏联对此立即做出反应,5月14日,苏联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在华沙召开第二次会议,缔结了《华沙条约》。这样在欧洲就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张小劲《大国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态度,并说明持此态度的主要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变化:由希望和平共处转向军事对抗。(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