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教学设计: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并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行为。唯物史观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变化。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会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改革必须首先从农村开始。时空观念1.知道本课单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多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2.依时间顺序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3.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史料实证1.解读史料,培养实证意识。2.通过解读经济体制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通过研读文字、视频、图片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历史解释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解释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家国情怀1.渗透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坚持改革的决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探究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意义;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等概念;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设计思路】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新理论提出——新制度践行——新体制创立”为线索,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分为三个篇章:适时而变·提出新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因势而动·践行新制度——经济体制改革顺势而为·创立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过程】课堂实施注意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习得核心素养的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情境:播放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辉煌中国》纪录片中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二、推进新课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一)适时而变·提出新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情境:“知识接龙”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意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因势而动·践行新制度——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情境:通过三个视角的史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解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情境:学生穿越时空,表演情景剧“小岗村的故事”,感受改革前后小岗村的变化。意图: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情境:学生充当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解说员意图:通过感受改革前后鲁南制药集团的巨大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三)顺势而为·创立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情境:展示一段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遇到的新问题。意图: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过程情境:播放《复兴之路》纪录片里的一段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南方谈话的意义,认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情境: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创新。最后情感升华,通过问题“从农村和城市改革前后的巨变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史论结合,以史为鉴,感受学习历史的意义。三、本课小结。请学生结合本课的三大篇章说一说本课的知识收获。结束语: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富民之路、崛起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惟改革者进,惟改革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让我们乘着十九大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努力学习,牢记使命,勇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前进!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学情分析: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生初中学习过《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但层次浅显,不够全面系统,尤其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缺乏理性深入的分析。另外,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历史探究能力较弱,认识尚未达到理性高度。考虑到初高中的衔接,本课适当补充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表演《小岗村的故事》情景剧、对比分析鲁南制药集团改革前后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内容、意义的理解。梳理改革的历程,形成知识网络,探究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为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效果分析: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需要补充相关的感性材料,并辅之以讲解,才有助于学生感知,感受和感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补充一些学生熟知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史料,运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基本上解决了探究题目,并且把讨论的成果积极的展示给了大家;通过让学生表演“小岗村的故事”情景剧和展示鲁南制药集团的相关史料,使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通过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升华,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到改革需要坚持到底、循序渐进、不断创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及课后练习情况的反馈,本课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材分析: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材地位和作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二课内容,它上承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下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本课内容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伟大的历史转折”,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目“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完善过程。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理论提出——改革措施——改革目标”是本课的主要线索。而“改革”是本节课的核心。教材里面涉及到的内容繁杂,一些历史史实的叙述有些生硬呆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生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努力使史料丰满起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探究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意义;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等概念;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评测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当堂达标1.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C)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课后练习《自主学习指导》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选择题:第1-10题;非选择题:第12题课后实践2018年,全国上下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能做什么?请结合身边的实例做如下调查实践:1.采访身边的父辈人物,口述历史记录2.临沂老照片搜集,新旧对比,举办图片展课后反思: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了贯彻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本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视频、图片、情景剧等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设计环节如下:在新课导入环节,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辉煌中国》纪录片中截取了一段视频导入新课,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在新课讲授环节,对于第一部分内容“适时而变·提出新理论”,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较为熟悉,主要运用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解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接龙”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本课的重难点“因势而动·践行新制度”,主要运用了史料解读、小组合作探究、表演情景剧、充当解说员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成功突破了本课重难点,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最后一部分内容“顺势而为·创立新体制”,通过解读史料、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解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创新,通过问题“从农村和城市改革前后的巨变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史论结合,以史为鉴,感受学习历史的意义,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华,点燃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规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视频、图片、情景剧等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同时,本课本课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因此,本课在教学中着重渗透了十九大关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精神,通过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了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改革开放和不断创新,同时让学生去体会历史现实对生活的影响。我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三、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教学上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课标分析: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二、课标解读将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并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行为。唯物史观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变化。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会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改革必须首先从农村开始。时空观念1.知道本课单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多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2.依时间顺序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3.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42-T 2343-2024 城镇人行天桥设计标准
- (2篇)2024 年幼儿园大班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 美国跨境电商市场情况
- 学生营养日活动方案
- 二零二五年环保厨房设计与施工承包协议5篇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 第二章中国历史常识
- 二零二五年驾校场地租赁与市场拓展合作合同3篇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田园诗情-苏教版(精)
- 幂级数学习教学教案
- 船舶避碰课件
- 关于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调研报告
-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工艺
- LNG、CNG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题及答案
- 眼内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
- 理论力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SRD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雨水暗沟施工方案实用文档
- 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