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实录】儿歌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美术-【课堂实录】儿歌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美术-【课堂实录】儿歌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美术-【课堂实录】儿歌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美术-【课堂实录】儿歌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三、课前准备:老师:收集一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配画作品供学生参考。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和各种作画工具材料。四、教学策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通过学生喜欢的儿歌图画“连连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儿歌配画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理解儿歌变画的含义并大胆运用夸张、联想、添加、省略、拟人、色彩烘托等自己喜欢的手法,以及形式多样的彩笔画、油画棒画、线描画、剪贴画、剪纸等方法来表现儿歌内容,开拓学生思路。那琅琅上口的儿歌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在学习中采用以下思路:课前收集儿歌──根据图画找儿歌──课堂上交流儿歌——根据儿歌进行想象──学习创作方法──学生创作──展示评价。课前互动:请你跟我一起说小手绢、一二三四五、小小的船等儿歌)教学过程儿歌、图画连连看,揭题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连连看”的小游戏。出示4首儿歌(《小蝌蚪》、《春天》、《拜年》、《小瓢虫》)和4幅绘画作品,顺序打乱,请同学‘连连看’,并说明画面表现了哪句或哪几句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这些文字是什么吗?2.简介儿歌:儿歌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但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而且还优美生动。据记载,儿歌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咱们同学肯定也听过不少儿歌吧,能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吗?谁先来?(请2、3个人说)如果我们也把这些儿歌也配上图画,那会不会很精彩呢?那今天咱们就来试一试。出示课题《儿歌变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愉快的进入到学习当中去。】二、探究方法1.根据儿歌内容,想象画面。老师这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一下:请一名学生朗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2.教示范配画:我们一起为这首儿歌配幅画吧!我们要重点画哪一句或哪几句?谁来说说画面上应该有什么形象?(根据回答,画出一只小老鼠、灯台、猫)怎样使画面更好看?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画出适当的背景,涂上颜色。3.这幅画就画好了,我们再读读儿歌,看看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那句儿歌的意思了吗?那我们在配画时该注意什们问题?总结儿歌配画要点并板书。(突出主体,构图合理,色彩和谐)【配画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主体突出,色彩和谐,构图合理这些要点】欣赏提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儿歌配画,看他们是如何表现的。1.作品评析:(1)出示儿歌《小白兔》,再出示三幅配画。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三幅画,你发现了什么?(形式:剪纸、绘画。方法:添加、省略)作者在画面中为什么只画了一只小兔子?而另一幅又加了那么多的萝卜白菜?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内容的添加。分析:省略是为了突出主体,有时画多了反而会使画面显得乱,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选择最能表现全部意境且又容易画的一个场面来画。而内容上的加法往往是为了更好表现意境,为主体服务,这样会使画面更有表现力。(2)出示儿歌《蒲公英》,读完后,再出示配画儿歌中明明只有蒲公英,可为什么画面中会有那么多其它的内容呢?其实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对儿歌的理解采用“联想”的手法来表现。(3)出示儿歌《蚕宝宝》及三幅范画。同样是一首儿歌,作品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三种方法:剪贴画、线描画、贴画结合)出示《过新年》儿歌及配画。由于作者想表达的是‘过新年’时的热闹喜庆场面,所以作者选用了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使画面更加具有热烈的气氛。所以,我们在画画时也要根据内容来选择颜色,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综合分析(教师把前几幅图片一起集中展示)表现方法:添加、省略、联想、夸张、烘托表现形式:彩笔画、油画棒画、线描画、剪贴画、剪纸。除了以上几种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材料来表现?【通过欣赏作品,说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四、联想创作欣赏完了那么多有趣的儿歌和配画后,我看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那我们就试着为儿歌配画,好不好?1.出示作业要求:(1)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2)表现出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主次分明。(3)构图饱满,色彩和谐。2.学生单独或互相合作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五、展示评价作业。1.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张贴展示。2.出示评价标准:(1)能表达出儿歌的意境。(表现奖)(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构图奖)(3)选用工具材料丰富多样。(材料奖)3.共同观看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交流创作思路。4.小结:咱们同学的作品真是不错,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我们今天只为儿歌配一幅画,可以说成是插图。【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六、知识延伸与课外拓展。1.我们也可以为为儿歌配上多幅画,就像我们小时候读的绘本书一样,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也可以看懂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2.我们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以外,还可以为什么配画呢?生答。课后同学们就可以运用今天学到的经验与方法去大胆尝试一下,下课!《儿歌变画》学情分析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雪妍儿歌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练,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特点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描写的内容也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儿歌变画”这种表现形式,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儿歌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但儿歌中也有一些内容,如:动物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在孩子们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过程中,要帮助孩子们抓住儿歌与画面内容,做到表达贴切,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同时注意色彩和谐的搭配,能帮助表达儿歌的意思。在孩子们构图过程中,主体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刻画的细致程度、画面的完整等都需要教师时刻叮嘱。在学生们选择的材料上,尽量鼓励孩子选用便于操作,表现效果好的的材料,可在示范阶段和欣赏提升阶段让孩子们感受体验。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再进行实践的方式,降低作业难度,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儿歌变画》效果分析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雪妍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比较成功。因为“连连看”是手机游戏中典型的一种游戏,一听这个游戏,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这为下面的学习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说明画面表现了哪句或哪几句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个环节上,孩子们都能够集中精力认真看、仔细找,从而感知了儿歌和画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现方法。在示范阶段,孩子们对如何抓住儿歌中的表现内容,再用简笔画表现出来的过程方法有了很直观的了解,达到预期目标。在分析艺术家创作方式上,因为有了图片和儿歌的对比,孩子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也很好的让孩子们记住了画家们的表现方式和方法。有了这些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成的较为顺利。整体效果也较为理想。但是在最后的评论环节,由于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限,有人云亦云的的倾向,有些孩子没能科学的进行评论,指出画面的优点和缺点。这还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在本节课的小结、知识延伸与课外拓展环节中,先给孩子们的优秀表现以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们有了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拓展,孩子们很快的接受了,并且激发了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表现欲望,很乐意把这种方式方法运用到其他方面的绘画上。《儿歌变画》教后反思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雪妍《儿歌变画》这一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这节课,我以“课前收集儿歌──根据图画找儿歌──课堂上交流儿歌——根据儿歌进行想象──学习创作方法──学生创作──展示评价”为主线,开展了教学活动。有三处地方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儿歌和同年龄学生的配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儿歌、配画的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诵读了一些典型的儿歌,接着再配画,将配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这课在评价标准上给孩子们了一个参考标准,使孩子们评价时有据可依,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习惯,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有三点应该做改动。一、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做的细致些。除了让孩子们搜集儿歌,还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来进行配画表现,这样就不至于课堂上表现形式不丰富了。这样也促进了孩子提前思考自己要进行配画的内容及形象了,不至于临时现想,浪费时间。有了这些基础,我想孩子们的作业一定会很丰富。二、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图像还很幼稚,他们的表达非常概念化,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儿歌,尽管,我在课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创新意识,老师的和课本中的只作参考,但是,很多同学都是依照范作画葫芦,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

三、有的孩子选择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在这里,为了给孩子渗透构图意识,我强调了:突出主体,色彩和谐。可能是孩子们不明白什么叫“主体”和“和谐”,导致了孩子们没有很好的表现,背景也处理的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感觉这样的强调有点用词不当,因该再斟酌,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儿歌变画》教材分析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雪妍《儿歌变画》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1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童谣,本课引导同学们将生活中喜爱的儿歌画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让同学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想象力,按照儿歌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绘画,同时增强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将对文字的感受融入绘画表现中。课本中选取了中国水墨动画创始人特伟的年画作品《拔萝卜》,三幅画面像动画片一样,分别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形象向人们诠释了儿歌中“拔萝卜”的情景。学生不但能感受到儿歌欢快的节奏,还能从生动有趣的画面中激发他们学习语言、进行绘画创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本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儿歌的意境,构图漂亮即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课前应该让学生收集一些儿歌,有些是他们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课堂上惊醒朗读交流朗读,并想象其中的画面,接着再画童画,将画与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促进他们想象力的提升。《儿歌变画》评测练习你选的儿歌中,重点是哪一句或哪几句?画面上你准备画什么形象?你打算添画上什么背景?3.主体形象你打算用什么颜色?背景涂上什么颜色?你认为这样搭配颜色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了吗?《儿歌变画》课标分析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雪妍《美术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指出:“造型表现”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儿歌配画》一课,就是以儿童熟知的‘儿歌’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为儿歌配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