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件_第1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件_第2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件_第3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件_第4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主要内容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说起二、儒家的人文主义传统三、儒家的家族主义传统四、儒家的天人合一传统五、儒家的内圣外王传统六、儒家传统与现代化并非水火的对立关系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说起1、“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之反传统主义。陈独秀(激进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胡适(自由主义)、吴稚晖(无政府主义)、鲁迅(激进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胡适:“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吴虞文录·序》)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2、如何了解儒家传统?(1)从政治历史、社会制度层面反思儒家传统。儒家传统的三个基石:第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保守、落伍、甚至顽固、封闭,不象市场经济那样开放。第二个是家族制度,这是儒家的社会基础。家族制有强烈地等级倾向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倾向,因为突出了父权的缘故。儒家传统代表的是君权、父权、夫权,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与儒家传统有密切关系。在伦理上,突出孝的规范,具有泛孝主义的伦理倾向。“百善孝为先”,在家族中,孝是对父权(族权)的绝对肯定;在国家中,孝是对君权的绝对肯定,“以孝事君则忠”。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相对立,严重限制了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创造性。第三是君主权威政治。儒家与封建王权结合密切。儒家的确与中国的政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发生了有机的联系,这是客观事实。方克立先生:“如果脱离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现实,就根本无从谈儒学的基本精神,即便是孔子‘仁’学中反映的原始人道主义和家庭血缘亲情,也打上了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那个作为儒家之‘常道’的抽象精神实体是不存在的。”(2)从哲学、精神(心性化)层次反思儒家传统。儒家传统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生命哲学,具有丰富的道德人文意义和人类学意义。从道德精神层面看,儒家的本质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性之学。儒家伦理不可以简约为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是封建时代某一阶级的伦理。儒家的最大精神传统在于“为己之学”,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内部找到价值的源泉。孔子体证到“仁”,“为仁由己”,“仁”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价值根源。儒家哲学是一种心性之学,而对心性的理解不能简单地采取自然主义、心理主义的思路,把儒家的心性还原为经验层面的心性,因为它蕴涵着超越层面,心性乃是道德创造实体之源,是绝对的真正的价值主体,是“真我”、“本我”、“大我”,不是生理意义上、心理意义上、逻辑意义上的“我”。按照儒家心性之学,任何人都具有“二体”,“大体”(绝对真实的我)与“小体”(经验的形躯之我),通过道德实践的转化工夫,将经验形躯之我化为超越道德之我。心性之所以成为道德创造实体,是因为人之心性来源于、根源于超越的“天道”(既存有又活动),“天命之谓性”(《中庸》)。儒学可以称为道德的宗教,是成德之教,成德的最高目标就是仁者、圣者,其真实意义在于通过修身实践,在个人有限的生命中取得一无限而圆满的意义。儒家的道德人格修养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兼善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了自己人格的发展,必须帮助他人的人格发展(己欲立而立人);为了自己的充分展现,必须帮助他人也充分展现。(己欲达而达人)二、儒家的人文主义传统1、西周前的宗教文明:《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2、西周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3、儒家的人文主义:孔子“仁”——“人”的发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荀子:“人最为天下贵”人文主义的重要涵义就是孔子说的“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这种仁爱既是差等之爱,又是“泛爱众”的博爱。“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在联合国大厦内,被1993年《世界伦理宣言》(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大会上通过)推崇为人类和谐相处最重要的道德黄金律,作为世界伦理、全球伦理的普遍道德原则。4、儒家人文主义的特点及其评价:第一,在人与神的关系上,倡导先人后神,但是并不否定神(天命、天道);第二,在人与人关系上,儒家重视群体和谐,强调在社会整体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而西方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的地位,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命运的承担;第三,西方的人文主义是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反对神权,一方面征服自然。如梁启超所说,“以动力横决天下”。第四,儒学是一种内在的人文主义。儒家的人文价值突显的是:平等而非自由;责任而非权利;礼教而非法制;同情而非理性;群体而非个体。西方在现代生态主义、女性主义和宗教多元主义的价值的影响下,现代启蒙主义带来的普世价值如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主义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启蒙主义的心态或价值取向主要是: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儒家这种人文主义,和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有很大不同,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种人文主义,是入世的,要参与现实政治,但是又不是现实政权势力的一个环节,有着相当深厚的理性批判精神,即力图通过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政治,这就是所谓“圣王”的思想。三、儒家的家族主义传统1、五伦的家族化理解。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家庭伦理家族化的理解和运用君父、臣子、“四海之内皆兄弟”2、家族主义的社会伦理表现是宗法伦理:(1)在儒家看来,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义务是整个社会义务的基础。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儒家伦理是建立在宗法人伦(是对天道自然人伦的改造和颠倒)的基础上。宗法人伦就是把封建的等级秩序同自然的血缘亲属关系结合起来,既讲等级森严又讲团结和睦,既强调尊卑贵贱对立,又强调仁爱情感联系,既讲“仁”,又讲“礼”,既讲孝又讲忠,将封建等级秩序建立在血缘的自然人伦基础上。儒家宗法制的实质在于把人与人的关系确立为统治服从的君臣关系;这些君臣关系却主要借宗族的血亲、世系、长幼等关系来形成、建立、维系和巩固。(3)家族主义在社会伦理观上最突出的表现是重视孝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第一,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按:是合乎人本性的人们履行的事)第二,孝是一切伦理规范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按:你坐下,我讲给你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按:《曾子·本孝篇》云:忠者,其孝之本与!),终于立身。(按:使父母在天之灵得到荣耀)”第三,孝须繁衍后代。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赵岐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泛孝主义的家族伦理产生了众多的弊病:第一,不利于社会公共伦理、公德意识的培养。第二,压制个人自由,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第三,宁可牺牲是非而维护名分,导致家族的权威与稳定,而没有社会的是非、正义。“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儒家家族主义伦理与西方伦理(宗教伦理)的主要差别:《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说:“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人。”“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四、儒家的天人合一传统1、儒家的“天人合一”《周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为,而况于人乎?”(“先天”指在自然变化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天合人;“后天”指遵循自然的变化,人合天。)《周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圣人能调节自然的变化而委曲成就万物。“范围”是节制、调节的意思。)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中庸》:“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儒家的天人合一中的“天”,不仅指“自然之天”,也是指“义理之天”。人道来源于天道,如《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如何理解天人合一(1)儒家心目中的天地,自始不是机械性、物质性的天地,而是充满着洋溢着活泼的生命。《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朱熹:“天地以生物为心”。程颐:“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只为天道,在地只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2)儒家心目中的天地,不仅充满着生命,而且洋溢着价值。《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王船山:“气充满于天地间,即仁义充满于天地间。”(天地充满价值,则与能实现价值之人,并无本质上的差异。)(3)儒家心目中的人心,主要是以“仁”来界定的,“仁”以感通为其本性,所以人心在原则上是能宇宙万物相感通。王阳明:“心无体,以天地万物之感应为体”(人心能与天地万物感通而为一,天人合一是必然的结论。)陆象山:“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4)天人合一观念,表现了人类挣脱原始宗教束缚的一种努力。这对人类努力掌握自身命运这一点,有极大的启发性和鼓舞性。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富有启示作用。例一,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2009年7月11)说:“‘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迥乎不同的,夸大一点简直可以说是根本对立的。西方的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东方的主导思想,由于其基础是综合的模式,主张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人们首先要按照中国人、东方人的哲学思维,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同大自然交朋友,彻底改恶向善,彻底改玄更张。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继续幸福地生存下去。我的意思并不是要铲除或消灭西方文化。不是的,完全不是的。那样做,是绝对愚蠢的,完全做不到的。西方文化迄今所获得的光辉成就,决不能抹煞。我的意思是,在西方文化已经达到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这个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能达到的目标,就是这样。”例二,钱穆(1895—1990)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是把‘天命’与‘人生’分作两个层次,两个场面来讲。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人生。‘天命’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要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例三,德国学者卜松山说:“‘天人合一’思想是带有中国特点的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同样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思想。在我们西方的文化形态中,古希腊人也有这种思想。可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加上犹太——基督教的影响,便产生了一种认为宇宙、自然即‘天’,是供人类任情利用和征服的。由于西方思想的错误蔓延及其带来的令人震惊的后果,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性冲突。”“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或许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事实表明,儒家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乃是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如今由于西方模式的错误蔓延,人类有必要从现代向后现代思想转变。科技的进步威胁到人类和全球的生存。西方的现代化和短视的增长欲,隐藏着自我毁灭的危险。就像电脑病毒那样,也许正在游戏快要结束时才会出现,结果将毁掉全部的内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似乎可以弥补西方思想的局限,对于人类应付后现代社会的挑战,也许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五、儒家的内圣外王传统1、“为政以德”的德治主义。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2、儒家的仁政思想及民本主义——以孟子为例(1)重视民生问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按:通“网”,陷害的意思)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重视民心民意: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2)民本主义第二,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三,革命思想:“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孔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3)君臣之间的现实政治关系必须以道义关系为基础。3、儒家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王原则,而不是王圣原则。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政治模式属于权威政治,包含抗议现实政治不合理的民主精神。按其理想性来说,政治的权威来源于道德的绝对权威,“为政以德”。这种道德人格本位的政治观强调人格修养,含有超越的指向,隐含着反思、转化现实人间秩序的抗议精神。现实政治秩序的安排应该由道德上的地位秩序来决定,现实政治中不道德的权威应该受到道德权威的批判和转化、提升,使之符合道德权威的要求。原始儒家从一开始便坚持一个信念:既然人体现至善,成圣成贤的可能,政治权力就应该交在已经体现至善的圣贤手里。让德性与智慧来指导和驾驭政治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圣王”和“德治”思想,这就是先秦儒家解决政治问题的基本途径。孟子区别了“天爵”(道德权威)和“人爵”(政治权威),人爵服从天爵。凸显了人的道德价值、人格尊严的绝对意义和无比崇高。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道德高的统治道德不高的人,非常贤能的人统治不太贤能的人。政治黑暗的时候,大的统治小的,强的统治弱的)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4、儒家与现代民主政治之另外关联处:中国传统政治有宰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君权中国传统有监察谏议制度,监察御史有权向行政者(政府)谏诤其行为与政策。有察举制度和科举制度,以举荐与考试的方法在政府与社会之间保持了沟通,社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天下为公”的理念适应“主权在民”的民主精神,专制政治是违背“公”,而民主政治是把政治权力从个人手上转交到公众手上的制度,是“公”的精神的极致表达。“人皆可以为尧舜”,强调每个人皆有道德自律力与人格尊严,可以转化为近代民主的一种平等精神。5、儒家“圣王”传统难以开出近代民主政治儒家的“圣王”传统、“民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现实政治、封建纲常名教纠缠的太深(“吃人的礼教”),它可以冲击现实一些不合理的暴政现象,但是难以撼动根本的皇权专制制度、家族制度。儒家的道德理性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对人性的信赖(性善论),对社会的信赖。政治是德政,是贤人政治,以身作则的贤人政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家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权力,为老百姓谋福祗。可惜这种依赖道德自觉性很高的贤人政治在当前的政治体系中没有出现。基督教原罪人性观,对于西方政治文化有着极重要的后果。基督教对人性阴暗面有深刻的认识与自觉的警觉,认为在现实人间不可能出现“完人”、超人、圆满的圣人,人的堕落性是永远存在的,任何人都不能授予绝对无限的权力。这一观念一旦落实到现实政治社会,必然会强调对人的约束和限制,从而设计出种种客观的法律制度,以保证这种约束性。英国19世纪晚期的史学家、阿克顿爵士(创编《剑桥近代史》、英国虔诚的天主教徒)说,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使人腐化。历史上解决权力问题的途径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希望执掌权力的人,透过内在道德的培养,以一个完美的人格去净化权力;另一种是求制度上的防范。六、儒家传统与现代化并非水火的对立关系1、儒家思想对欧洲现代文明之影响霍尔巴赫伏尔泰霍尔巴赫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而此历史悠久的帝国,无疑乎告诉支配者的人们,使知国家的繁荣须依靠道德。······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所征服。······有德的君主,无论如何,均在其国积极地改良风俗,在那里,某种道德,尤其孝道,如同宗教一般。又无论何国,也没有像中国事业这样发达。”“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欧洲的王族与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的与物质的世界。”

“专制政治云者,乃君主不守法律,任意剥夺人民生命财产的政治。”从中国的行政组织看,中国行政组织各部分相互联络,官吏经过严格的考试,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不便擅行专制。同时,中国有监议监察制度,不能以专制国家称之。“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2、走上现代化的日本与儒家传统近代“日本资本主义之父

”涩泽荣一(1840年—1931年)坚持以儒家的《论语》作为培训员工的教材。他说:“谋利和重视仁义道德只有并行不悖,才能使国家健全发展,个人也才能各行其所,发财致富。”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日本“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

”涩泽荣一日本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下属的松下电器管理学院在培训管理层和员工时,非常注意儒家文化的学习,要求员工学习儒家经典“四书”,背诵《孝经》,因为他们认为,要培养“商业之道在于德”的思想,须从《孝经》开始。3、现代化带来的弊病:(1)唯科学主义工具理性(科学理性)的膨胀,必然带来唯科学主义,迷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同时,这种唯科学主义在精神、道德层面极力怀疑和否定,犯有一种武断地取消主义、化约主义的错误,比如认为道德判断只是主观情绪的表达,没有客观普遍的意义,只有主观相对的标准,陷入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事实上,宗教问题、道德问题、艺术问题等等,都不能单凭科学所能解决的。征服自然、宰制世界的唯科学主义,固然推动了工业文明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但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能源危机问题、毁灭人类的核战争问题、精神危机问题等等。(2)功利主义泛滥A、功利主义的泛滥,追求自私自利,不顾社会公益,就会打破民主社会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一方面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减少,另一方面种种特殊利益集团的势力与日俱增,置社会公共利益于不顾,操纵政府,图谋私利。B、失去个人主义本有的价值与意义。个人主义本来强调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应该由内在独立的价值趋向所决定。事实上,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被流行的习俗或时代风尚所牵引、所支配。C、带来人际关系的庸俗化、物质化,人际疏离感、孤独感、冷漠感大大增强。精神信念丧失后,精神的虚无主义泛滥。4、针对上述弊病,儒家可以提供的思想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