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股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护理_第1页
5例股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护理_第2页
5例股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护理_第3页
5例股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护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例股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护理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血栓;预防;护理

近年来随着深静脉穿刺的增加,深静脉穿刺后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特别在股静脉穿刺后尤为明显,血栓形成后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致残[1]。我科自2000年以来,行股静脉穿刺病人共150例,发生股静脉血栓5例,经注射治疗后痊愈,未遗留血栓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行股静脉穿刺病人共150例,年龄45~85岁,发生股静脉血栓5例中2例脑梗塞,2例晚期癌症,1例巨脾手术后。男4例,女1例,患者股静脉穿刺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腿围增粗,后经注射治疗后痊愈,未遗留血栓综合症。

临床表现: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着色变为紫、皮肤温度升高。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股静脉血栓形成。

2护理措施

加强评估,做好宣教:高危人群患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为40%~80%,护理人员应对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加以重视,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1],内容包括:(1)对高危人群行股静脉穿刺前应讲明发生股静脉血栓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2)讲明股静脉血栓常见的症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3)劝其戒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4)加强患股活动,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膝,影响静脉回流。对股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患肢适当活动。应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患肢,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1]。

机械预防:可采用气动压迫或使用弹力袜等。气动压迫是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充气和放气来促进血液流动和股静脉回流至心脏。弹力袜是通过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和促进血液回流,它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外部压力。许多学者认为,联合应用弹力袜和低分子肝素钠的效果最佳[2]。

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钠是预防股静脉血栓的首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对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口服阿司匹林也可预防股静脉血栓的发生。

股静脉血栓已形成患者护理:对已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后1~2周内应卧床,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股静脉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少用造影剂。当患肢感觉酸胀,不得按摩或作剧烈运作,以免造成栓子脱落[3]。严密观察患肢皮温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以前的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溶栓护理:(1)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肤色泽、温度、感觉。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报告医生;(2)观察出血情况:因溶栓药物为抗凝剂,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全身皮肤情况,有无出血点。如出现片状红斑者应即停药,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并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文献】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56.

[2]刘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天津护理,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