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汇总
高中地理必备考点——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和纬度的变化: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为西经;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2.纬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逐渐缩短往两极方向。3.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相等。4.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加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5.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7.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0.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12.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13.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2.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等。3.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和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一周)。4.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不同地方的时间、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度)。6.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春分和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是夏至和冬至。7.时间计算:所求时间等于已知时间加减区时差加途中时间。8.时区:以经度/15°计算,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9.区时差:时区差。10.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1.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17、日界线是指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向东或向西沿着经线一直走,直到回到原点的那条线。当我们越过日界线时,日期会发生变化。如果是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会减少一天;如果是自东向西越过,日期会增加一天。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球自转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以及地形平坦开阔程度。人文因素则包括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和符合国防安全需要。例如,太原因其技术力量强,酒泉因其大陆性气候多晴天,西昌因其低纬度和发射初速度大,而海南文昌因其低纬度和便利的海运。19、公转速度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在1月初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而在7月初到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公转速度的变化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更替以及五带形成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0、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其角度为23°26′。这个角度存在的意义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而影响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更替,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从而形成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黄赤交角还决定了五个气候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如果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就会变大,而温带则会变小;如果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就会变小,而温带则会变大。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将消失。2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90°减去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在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高度角最大,南半球的最小;而在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正午高度角最大,北半球的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因此有两个最大值。此外,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会更大。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当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夜短就会发生变化。在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的过程中,这个半球的昼长也会发生变化。在北半球,6月22日的昼长最长,12月22日最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最大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不会在同一天出现,比如海口市。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也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在北半球的夏季,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在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比如海口、广州、上海。24、昼长可以用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来计算。夜长则是24小时减去昼长。日出时间可以通过公式12:00减去昼长的一半(或者00加上夜长的一半)来计算。在赤道上的点,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即12:00加上昼长的一半,或者24:00减去夜长的一半。在赤道上,日落时间是18:00。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会出现昼夜现象。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影响昼夜温差的变化,而地球的倾斜公转则会导致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五带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而等温线和雪线会随着地球的季节变化而出现不同的位置。在中国,夏季受到夏李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内流河的冰雪融水也会增加,而外流河则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冬季则受到冬李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大部分河流进入枯水期。季节现象包括昼长夜短、陆地等温线向北或向南凸出、雪线上升或下降、洋流流动方向的变化等。在中国,气象灾害包括旱涝、暴雨、台风等,而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对流层的特点包括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平流层则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大气的热力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和保温。太阳辐射会受到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而光照强度则会受到天气和地势的影响。我国太阳能分布最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低的地方是四川盆地。大气的保温效应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气温与天气有关:在白天多云的情况下,由于云层反射作用强,气温不会很高;而在夜晚多云的情况下,由于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会相对较高。气温的垂直分布表明,对流层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温的水平分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而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是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在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而在冬季海洋的气温高于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年较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以及云雨的多少。变化规律表明,内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沿海地区,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而在裸地、草地、林地和湖泊中,气温年较差的大小顺序为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的气温年较差大于阴天。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包括:(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会导致垂直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气旋),并引起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会导致垂直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反气旋),并引起晴朗;(3)随着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是暖湿的,来自高纬的气流是冷干的;(5)来自海洋的气流是湿的,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则是干的;(6)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导致阴雨和风的出现。近地面的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风向可以通过等压线的分布来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则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的风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因此风向与等压线之间会形成一夹角。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锋面是由于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而形成的,冷锋过境会在锋后出现雨雪和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而暖锋过境会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7、我国的天气主要受冷锋影响,例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冬春季节的沙尘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有密切关系,当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时,天气通常会变得阴雨;而当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时,天气则通常会晴朗。19、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在北半球,它们大致会在夏季向北移动,在冬季向南移动。三圈环流的垂直分布可以用右侧的循环图表示,而气压带和风带的水平分布可以用右侧的“北撇南捺”图形表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长城考察站的红旗向西北飘,窗口应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的红旗向西南飘,窗口应避开东北方向。21、季风环流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夏季,亚洲大陆上会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则会形成夏威夷高压;而在冬季,亚洲大陆上则会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则会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和南亚的季风环流差异比较大。在东亚,夏季通常会有东南风,冬季则会有西北风,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引起的。而在南亚,夏季则会有西南风,冬季则会有东北风,这是由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所导致的。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雨带在春末(5月)通常会在华南(珠江流域)出现,这时华北通常会出现春旱,而东北则会出现春汛。到了夏初(6-7月),雨带会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则会出现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会继续向东北和华北移动,而长江中下游则会进入“伏旱”(反气旋)。到了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则进入第二个雨季。需要注意的是,北方的雨季通常开始晚、结束早,而南方的雨季则开始早、结束晚。此外,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高北移速度的快慢有关,夏季风的强弱以及进退的早晚也会对其产生影响。24、气候形成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包括:首先判断所在的南北半球,然后判断所处的热量带,最后判断雨型。热带有四种气候类型,每种类型的气候差异都很大,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每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5摄氏度以上。其中,热带雨林气候通常受赤道低压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而热带季风气候则在南亚地区出现,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有两种:冬季最冷月均温在20度以上,其中一种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另一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为特点。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在北半球的特点不同。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台风发源地在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影响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在春夏秋季节;寒潮发生的时间在秋末、冬季、初春,发源地在蒙古、西伯利亚,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受影响;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等灾害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和酸雨(SO2、NO2)。温室效应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CO2增加,滥砍滥伐森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而逆辐射增强又导致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同时,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绿化的环境效益包括多方面,首先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其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最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根据其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水循环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不同类型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也不同,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季风气候为主的河流,流量夏季最大;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主要在于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而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海水等温线的判断可以根据南北半球的温度差异,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和洋流。洋流的形成主要依靠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洋流的分布主要分为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和影响航海。世界主要渔场包括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和秘鲁渔场(上升流)。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在于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包括海啸和风暴潮。海洋环境问题则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包括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和赤潮。以上是陆地环境的相关内容。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是从地表到莫霍界面的部分,地幔是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的部分,地核是在古登堡面以下的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岩石成因主要分为三种: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和变质岩。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受到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再熔化形成岩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而断层则包括上升岩块形成的地垒和下沉岩块形成的地堑。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外力侵蚀。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成为山岭。地垒包括庐山和泰山,而地堑则包括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而大型工程则应避开断层。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大。流水侵蚀会形成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以及溶洞。流水沉积则会形成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风力侵蚀则会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和风蚀城堡等。风力沉积则会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和黄土高原。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有三种: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即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即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即垂直地带性。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有三个: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和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非地带性因素包括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1.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中国多地震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位于这两个地震带之间。2.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实施护坡工程以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以改善生态环境。3.学习季节知识的关键在于了解北半球和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季节的情况,包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4.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可以通过天文方面的光照图和天文现象来判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和极光的出现情况。5.季节现象在气候、河海、生物、农业和其他方面都有体现,例如气团和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作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等。6.常考的春季地理事物或现象包括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黄河的第一次凌讯、江南地区的雨前茶采摘、华北平原的春旱和种植春小麦、长芦盐场的晒盐等。7.常考的夏季地理事物或现象包括尼罗河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天山牧民在草场放牧、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炎热干燥、亚洲低压势力强盛等。潘帕斯草原呈现枯黄景象,这是南半球热带草原的常见现象。而在北半球的秋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和棉花,同时也收摘秋季的作物。在这个季节,我国气候宜人,北雁南飞,香山红叶,而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北半球的冬季则有其独特的地理现象。在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这个季节也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而北半球则经历着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和极光的特殊气候现象。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则可以顺风顺水,而澳大利亚袋鼠的繁殖也在这个季节达到高峰。但我国常常受到寒潮影响,而好望角和开普敦一带则是炎热干燥的气候。在高中地理的人文地理部分,我们需要记忆以下知识点。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包括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和生产力水平等。人口发展模式包括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模式也不同,发达国家的人口特点是极高的死亡率和平均寿命短,而发展中国家则有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城市人口的死亡率往往高于农村,这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关。人口迁移的迁出区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而迁入区则包括发达国家的西欧、北美、西亚(中东)和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7、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受到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8、合理人口容量应该是适度规模的人口,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9、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发展快,但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和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措施。10、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和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11、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功能区地位分布特点,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城市等级、服务范围、职能种类、服务级别、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都有所不同。1、农业可以按生产对象分类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按投入多少分类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农业的主要区位受到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因素。11、产业转移的方向: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到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例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而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但是,该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包括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18、港口区位的布局原则包括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19、商业中心区位的布局原则包括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二、我国的区域差异:我国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原盆地: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这些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但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2.平原丘陵: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这些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小,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3.资源分布: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主要有水能、有色金属和铁资源,北方主要有煤、石油和铁资源,西北地区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青藏地区则具备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等特殊资源。四、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实施了多项跨区域调配计划,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1.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配工程,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2.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是我国实施的两个重要能源跨区域调配计划,通过输送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和电力资源到东部地区进行利用,解决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可以解决地区性的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五、河流开发:河流开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1.流域治理:修建大坝、拦洪蓄水等措施可以减小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和泥沙淤积量,但也会增加海浪侵蚀的风险。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这不仅可以防洪、灌溉和养殖,还可以促进航运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发电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六、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便利,且位置靠近东部。然而,山西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过分依赖煤炭已成为问题。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这种局面。同时,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是必要的。另外,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措施。同时,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创新版摄像机租赁合同
- 2024年乐器交换使用协议
- 跨国公司文化融合培训方案
- 2022国庆节艺术展览筹备方案
- 展览馆隔声窗改进方案
- 2024年专用条款:股权转让与投资合同
- 2024年化工设备厂房出租协议
- 2024商品房租赁合同
- 2024年专业技能提升合同
- 文化活动策划管理实施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全册】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课件
- 《乡土中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模拟练-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 《国画》课程标准
- 学校传染病控制
- 初中物理重点名词解释
- 建筑工程初中级职称考试法律法规复习题(含答案)
- 新花大道(花都大道~迎宾大道)工程 设计说明
- Transformer架构下的量价选股策略:ChatGPT核心算法应用于量化投资
- 国开电大《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
- 运动鞋服领域:贵人鸟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