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五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A.BaSO4

B.BaSO3

C.BaS

D.BaSO4和BaSO3参考答案:答案:D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O3B.清洁能源所用光电池的生产材料主要是用高纯度的硅C.在医疗上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参考答案:D略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参考答案:A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向。下列不属于“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A.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保护森林以及生态友好型消费B.推广以液化石油气代替天然气作民用燃料C.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和琥珀酸酐的三元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材料D.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参考答案:B略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脂的氢化属于还原反应,又属于加成反应,生成物为混合物B.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它们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C.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H2O和CO2,对环境不会有影响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参考答案:C6.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a2+、Fe3+、NO3-

B.Ba2+、Cl-、Al3+、H+C.Na+、NH4+、I-、HS-

D.Na+、Ag+、K+、Cl-参考答案:B略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I-131:

B.Cl-的结构示意图:

C.Na2S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参考答案:C略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L液态水中含有的H+数目大于10-7NAB.14g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中含有的C=C的数目一定为C.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一定大于0.1NAD.1molFeCl3完全水解生成NA个胶体粒子参考答案:B9.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参考答案:B略10.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淀粉KI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无明显变化。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C.通入SO2时,SO2与I—反应,I—作还原剂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参考答案:D略1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①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

②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③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⑤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⑥溶有SO2的品红溶液。A.②⑥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参考答案:B略12.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参考答案:C略1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人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KI与CuSO4发生反应2Cu2++4I-=2CuI↓+I2,铜元素由+2价降为+1价,则转移2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A错误;B、通入SO2时发生的反应为SO2+I2+2H2O=H2SO4+2HI,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错误;C、通入SO2时,SO2作还原剂,I2作氧化剂,C错误;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D正确。答案选D。14.除去鸡蛋白胶体中混有的少量Cl-的最简单方法是

A.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B.加热

C.电泳

D.渗析参考答案:D15.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置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是指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参考答案:D解析:A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置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B项pH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项错误;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项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9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如图Ⅰ~Ⅳ所示.(1)若用实验Ⅳ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

.其中能够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CO2而不选择碳酸钠的实验是.(3)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采用实验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填能或不能)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实验二、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石灰水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三、检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和小苏打.(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的试剂是

;(2)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的实验方法是

.参考答案:实验一、(1)NaHCO3;(2)Ⅱ、Ⅲ、Ⅳ;Ⅱ;(3)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实验二、Ca2++OH﹣+HCO3﹣=CaCO3↓+H2O;实验三、(1)AgNO3溶液和稀HNO3;(2)取少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考点: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实验一、(1)试管A中温度高、试管B中温度低,将碳酸氢钠放在试管低的试管中,如果碳酸氢钠分解了而碳酸钠没有分解,据此可以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2)根据实验现象是否有明显区别进行判断;根据等质量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分析;(3)利用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可以通过实验Ⅲ测量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实验二、石灰水过量,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钠的组成书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三、(1)根据检验氯离子的方法进行解答;(2)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可以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然后向滤液中加热盐酸,根据是否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判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解答:解:实验一、(1)给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氢钠不直接加热,不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能分解而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更能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故答案为:NaHCO3;(2)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Ⅰ无法鉴别;而Ⅱ利用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同可以鉴别,Ⅲ可以通过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钠,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Ⅳ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二者,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Ⅱ、Ⅲ、Ⅳ;实验Ⅱ中,鉴别原理为: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根据关系式Na2CO3~CO2、NaHCO3~CO2可知,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等质量时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故答案为:Ⅱ、Ⅲ、Ⅳ;Ⅱ;(3)采用实验Ⅲ,加热后利用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可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实验二、碳酸氢钠不足,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钠的组成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故答案为:Ca2++OH﹣+HCO3﹣=CaCO3↓+H2O;实验三、(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可以通过检验氯离子的方法判断,使用的试剂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故答案为:AgNO3溶液和稀HNO3;(2)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的实验方法为:取少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制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说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能够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方法.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2001·上海卷)2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时间

浓度温度01020304050601800℃1.00.800.670.570.500.500.502800℃c20.600.500.500.500.500.503800℃c30.920.750.630.600.600.604820℃1.00.400.250.200.200.200.20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mol/(L·min)。(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v1(填>、=、<),且c3_______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013(2)1.0催化剂

(3)>>

(4)吸热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略18.从有机物A开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A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B、C和D,1molF与足量的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红色沉淀。分析并回答问题:

(1)A中含有的官能团为氯原子(-Cl)和

。(2)指出反应类型:

A

B、C、D

H

I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

F

②E

H:

。参考答案:(1)羟基、酯基(或:-OH、-COO-)(4分,漏1扣2分)(2)取代(水解)反应(2分)

加聚反应(2分)

(3)①HOCH2CH(CH3)CH2OH+O2

OHCCH(CH3)CHO+2H2O

(4分,缺条件扣1分,未配平扣1分,结构简式错0分)

②HOCH2CH2COOH

CH2=CHCOOH+H2O(4分,条件1分)略19.(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KCl

B.KNO3

C.Na2S

D.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参考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3)6Na+2Fe2O3=3Na2O2+4Fe,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故选择D.CuO。(5)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