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1页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2页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3页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4页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大事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大事的熟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1

一、东方的诱惑——背景

1、新航路开拓的缘由

(1)根本缘由(经济缘由):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消失。

(2)社会缘由: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殊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缘由(商业危机):

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缘由有二:

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

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掌握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缘由:教会鼓舞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拓的条件

(1)主观条件:

a人最富庶的地区(16C);(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3)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17C)(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4)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

3、殖民扩张的表现

(1)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乐观参加殖民争夺,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2)攻击葡、西船只,抢劫财宝。(3)探究新航路,掌握航道,抢占殖民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日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据了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4、结果:荷兰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

1、兴起的条件(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在争霸战斗中法国的失败是必定的)。(3)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富强,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4)武力保障:大力进展海军力气,为殖民争夺供应武力保障。(5)政策支持: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如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其目的是进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根本)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直接)

2、殖民扩张手段

(1)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16世纪以后,常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

(2)进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①形式: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如英属东印度公司②活动:a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b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

(3)发动商业战斗,侵占殖民地

①英西无敌舰队之战(1588年)a背景:英国人常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西班牙同英国的冲突因而激化。b结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败c影响: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头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d英国在争霸斗争中获胜的根本缘由: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定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

②三次英荷之战(17世纪中期——17世纪末)a背景:17世纪中期,英国为了进展本国的海上运输,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需由英国船只载运。b结果:爆发了三次战斗,荷兰战败。c影响: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③英法战斗(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a背景:英法在印度、北美争夺殖民地,冲突激化;b结果:法国战败c影响:◆英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快速扩大殖民势力。◆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很多殖民地。◆英国通过不断的殖民侵略,夺占亚、非、美洲等很多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黑奴贸易:缘由是由于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缺乏;方式是“三角贸易”

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夺取许多殖民地,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早期殖民国家:新航路开拓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头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2.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国家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1)世界市场建立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殖民扩张方式:①抢劫和掠夺殖民地的财宝;②种族灭亡(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③贩卖黑人奴隶。

(3)评价(影响):

考点3: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影响。)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

(2)可能性①圈地运动供应了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大量劳动力。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进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③蓬勃进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必要性: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意市场需要。市场需求扩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突破口:首先发生的行业是新兴的棉纺织业。(轻工业)

2、创造者:娴熟工人、技师。

3、标志:(1)18世纪60年月,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头的标志;(2)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最终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工业革命完成。

4、主要成就:(1)称为“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了轮船;(3)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火车)。

三、影响

1、生产领域:(1)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经济快速进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削减,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很多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2)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3、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1)对内,盼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2)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4、国际格局:(1)政治——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旧制度、思想,促使世界的面貌开头发生变化(2)经济——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1)无产阶级患病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环境污染

第8课其次次工业革命

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历史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进展供应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快速进展。

3.科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进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4.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预备了市场条件;

5.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供应了资本。

6.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二、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1、突破口:重工业

2、创造者:科学家和工程师

3、其次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进展;钢铁工业

4、主要工业部门:消失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钢铁、汽车工业等

三、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领域: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进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领域:垄断组织的消失

(1)垄断组织消失缘由①根本缘由: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巨大进展②详细缘由:a其次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b其次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c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垄断组织消失: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肯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实行各种方式,掌握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影响:①经济上,垄断组织的消失,适应了生产力进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肯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进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实质)。②政治上,掌握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③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进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①其次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进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进展;②其次次工业革命中新进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沟通与传播。③其次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的进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工业革命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斗,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2)其次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消失);③思想: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哪三次的重大变革?这三次变革是怎样发生的?简述这三次变革对英国社会进展进程的影响。

第一次: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拓,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兴起,推动了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建立。促进了封建经济解体,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次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快速进展奠定基础,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意独断扩大的市场需求,18世纪60年月工业革命开头,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开头消失。不仅促进生产力的进展,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而且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对外扩张

第三次:19世纪晚期,在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头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产生。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20世纪50年月至70年月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月至70年月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阅历教训。)

第11课经济建设的进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建国初的经济状况及缘由:

(1)状况(经济全面崩溃):工业停产、交通瘫痪、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2)缘由: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党-的疯狂搜刮;多年战斗的破坏。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意义:使新中国把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进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从而为有方案的经济建设制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一五方案)

1.时间:1953年到1957年底止。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一五方案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详细步骤。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力气优先进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开头起步。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结果: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钢铁、机械和化工增长得最快,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在东北建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头转变我国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意义)。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农业——参与合作社;手工业——参与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究与失误(十年探究:1956—1966)

一)正确探究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苏共____的召开和中苏关系的裂开,中共开头在实践中独立探究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缓和

2)内容:

分析国情——建设工业国的愿望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的冲突;人民对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

(一).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公平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展经济合作和技术沟通。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公平互利;目的:进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二)背景:

①国际: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正常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

②国内: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____为核心的党的其次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____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含义:(《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同学用书P86)

2.我国的经济特区:1979年赐予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以优待政策;1980年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特点:

4.意义:①经济特区是进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绽开的“突破口”。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拓:

1.背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进展带来了胜利的阅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制造了条件;____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决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年):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2年)

3.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1)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①概况:1988年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至202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目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技术的进展。

③特点:学问密集,汇合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体制以市场调整为主。

④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阅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学问窗口、技术窗口、管理窗口、对外政策窗口)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

以进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是智力、技术密集,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如苏州、合肥、郑州、长沙、济南、唐山等。

4.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进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2.浦东开发的打算、目的:1990年中央政府打算,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2.格局的特点: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3

一、我国早期的人类

1、元谋人:在云南发觉,距今约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是在陕西出土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时间:70--20万年前

(3)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一样

a、头部:残留猿类特征

b、双手和上肢:由于劳动,进展最快。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打算性的作用。

(4)生产和生活: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b、使用自然 火

c、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缘由)和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生存(直接目标),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实质是早期人类社会)

d、使用简洁语言

二、氏族公社时期

1、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开头:

(1)时间:18000前

(2)地点:龙骨山山顶地窖

(3)模样:同现代人大体一样

(4)生产和生活:

a开头采纳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

b制造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亲属世系关系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富强时期

(1)半坡氏族:

b、地点:西安半坡村

c、时间:五六千年前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新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d、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栗的国家)、蔬菜和麻

饲养家畜和家禽

原始手工业:用麻线织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

定居生活:建筑房屋,居住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墓地和窑场组成村落

原始文字:半坡陶钵口沿上有符号二三十种

2地位:是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2)河姆渡氏族

a、地点:浙江佘姚河姆渡

b、时间:6000年

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

c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饲养猪、狗、水牛

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前提:原始农业进展)

C、地位: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3)母系氏族公社结束:大汶口文化早期

(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

①妇女起主导作用(由于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②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关系

③没有贵践、贫富、阶级

④生产和生活资料归氏族公社全部

⑤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根本缘由:生产力低下)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向父系过渡实质是亲属关系的的变化,转变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力的提高)

(2)晚期:由于生产力进展(根本缘由),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消失,发生贫富分化(随葬品的多少是推断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阶级。

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奇

1、黄帝和华夏族:约四千年前,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战胜南方的部落和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黄炎部落结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实质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4、尧舜禹的禅让:

(1)称谓:三人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2)禅让:实质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传奇尧年老后召开部落盟会议(当时的权力机关)并传位给有才德的舜,舜年老后也以同样方法传位给治水(黄河)有功的禹(胜利关键:疏导法符合实情)

(2)尧舜禹时期特征:我国原始社会正向奴隶社会过渡(这是生产力进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4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历史课堂怎么改?我经过一段时间地思索,打算效仿现在的一些电视访谈节目,即将我的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让同学畅所欲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专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诞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同学,高度敬重同学,全面依靠同学。”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久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习它的人要将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结合历史本身的特点、生本教育学习和现在电视访谈节目的增加,我尝试将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老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导演”,同学自己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每一节课就是一期访谈节目,节目的背景音乐我们选的是百家讲坛的背景音乐——神话重现,制造一个历史访谈的氛围。

节目分为三个环节:

1.历史小故事展现;

2.基础学问学习,即谈的阶段;

3.探究学问的学习,即访的阶段。

现在就将一期访谈节目的整个过程给大家展现如下:

二、教学目标:

1、学问识记: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州等基础学问。

2、力量培育: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叙述战斗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日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熟悉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进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熟悉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四、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历史前置性问题的设置:

前置性问题设置的意图在于引导同学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任务驱动,用荣誉牵引同学通过完成前置性问题获得自我心理的满意和自我价值的确定。历史科目在学校比较特殊,我们不能占用同学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我每一课给同学两部分预习题,一部分是基础学问,同学只要认真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学问,通过基础学问的学习,来思索探究学问。为减轻同学的负担以及体现同学的团队精神,课前我将八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各代表魏、蜀、吴三国,课下查有关魏蜀吴的资料。

基础学问:1.各小组按自己所属的国家搜集资料(魏、蜀、吴三国成立的经过以及人物介绍);

2.官渡之战的表演;(同学课下预备)

3.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是什么?

4.了解赤壁之战。

5.了解魏、蜀、吴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称王者、都城所在地。

6.看课本81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81页“识图”。

7.“各国”整理出你们各自进展本地区经济的措施。

探究学问:1.你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可以从三国分立的背景、缘由、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2.常言道:“乱世造英雄”,总结三国时期人物的一些事迹,吸取他们的阅历教训,假设你是诞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将要怎样治理你的国家?

课型:展现课

一是历史小故事展现。课前5—10分钟时间,由小组表演历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设置,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通过同学的表演可以使同学更加坚固的记住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在小故事表演时,我们要设一个驻三国时期的记者,他要带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官渡之战发生的现场。小记者为大家做报道时要讲清晰当时的时间、地点以及报道大事,这一个过程使大家对官渡之战印象更加深刻。

二是基础学问的学习,即谈的过程。由于让同学自己讲课,他们在学问点上把握确定不到位,所以通过给他们前置性问题,用幻灯片展现基础学问,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老师的角色,这样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当“小老师”的爱好。基础学问的学习,主持人可以实行不同的形式,比如:抢答、集体回答或是小组派代表回答等等。可以说小故事的表演,是让同学的一个“预热”阶段,基础学问的学习,是同学的一个“加热”过程,谈的过程就是要让同学,对基础学问把握到位,通过以上的预备,探究学问的采访阶段,就会将这节课推向一个高潮。

三是探究学问的学习,即访的过程。历史使人明智。我们不仅要教给同学有关的历史学问,还要教会同学如何“使用”历史,那就要让同学学会总结前人的阅历教训。探究学问中的第2道题,同学就要将自己设想为三国时的君主。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要进行采访,同学以组为单位,作为一组嘉宾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阶段同学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即将接受采访的历史名人,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而同学要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学问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主动地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不仅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对前面学习的进行复习。

历史访谈节目中的角色安排

首先,老师由以前的主讲者,变为幕后工作的导演,同学变成了历史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记者以及邀请到的嘉宾,现场交给同学。在同学主持或回答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打断,进行补充或改正,就像正式录节目那样,导演可以随时叫停进行指导,指导后“演员”就会准时更正自己的不足,由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欲,那样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上重复强调好多遍更有效果。其实,幕后的导演未必比以前的主讲者轻松,课前老师要设计本期节目的思路,中间穿插哪些活动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前置性问题该如何设计等等。

其次,每期节目一般选两个主持人,一个特地主持,另一个写板书兼最终探究阶段的采访,即“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样安排的缘由很简洁,写板书可以让同学对重点学问进行巩固,准时在课本上做笔记,在玩的过程中,欢乐的学习。

再次,是小记者,每一个时期都会选择一个驻此朝记者。如三国时期,我们会派三个记者分别驻驻蜀国、魏国、吴国;课本讲到唐朝学问时,我们就会派驻唐朝记者等等。小记者要带大家穿越时空,呈现当时的历史,在这个阶段可以让记者给大家报道历史现场,这样同学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是简洁的在学习历史课本,而是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记者带同学穿越时空看历史,就是要告知同学评价历史,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回到当时的环境中去感受历史,熟悉历史。

另外,同学在评价历史时,可能比老师只讲课本学问后进行评价要更理性一些。让其他同学扮演的角色是被邀请到的嘉宾,以组为单位,在访谈阶段,邀请嘉宾回答时都是点组名,全组嘉宾起立,派代表展现本小组的答案。充分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这一点恰是生本教育的要义之一。

课型:反思课

本节课的学习注意先学后教,在同学自学基础学问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探究学问。三国鼎立这一课要记得人物、时间和大事等太多,通过“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同学可以在欢乐的环境中学习,孔子是乐学(开心教学)的乐观提倡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需开心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需心情舒服,所以启发同学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欢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化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同时同学主持力量、采访力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刚开头上讲台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大方。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表演以来,同学的组织力量、表演力量也得到了熬炼,从刚开头不知道如何选择历史小故事,到现在的历史小故事表演的活敏捷现。尤其是现场同学的激情昂扬,同学的敏捷变通,给许多听课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5

抗日战斗的爆发

教学目的:1.使同学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又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全都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2.使同学知道张学良、杨虎城为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动身,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使同学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头,也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头。

教学重点:西安事变的缘由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卢沟桥有一座抗日战斗纪念馆,在那里陈设展出着很多的日军侵华的罪证,马么我们今日就以起来学习第六课抗日战斗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

(一)“全国抗日救亡高潮”。

1.同学阅读课文并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野心?

日本侵略军是什么时间向中国东北军发动攻击

板书:九一八事变

2、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能占据东北三省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

3.看“读一读”内容,体会东北同胞家乡沦亡的悲愤心情。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日本连续侵略下去,中华民族到了什么关头?”

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见?

活动: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种不同的主见

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高潮中,蒋介石在干什么?

争论:“蒋介石的做法错不错?为什么?”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西安事变

争论: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老师小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动身,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卢沟桥事变”

1、阅读课文:

从哪里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在加紧侵略我国?

日军为什么要攻击卢沟桥?这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争论:为什么说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是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奋起还击的?

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斗,我国开头了全民族的抗日战斗,抗日战斗从今开头。

三、小结:

1.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我国抗日战斗的开头?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6

一、组织教学:在我国的北方,有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的宏大建筑,他叫什么?(长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城的历史及他的-秦始皇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同学通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1)、秦始皇生活在什么时期?那时候叫做什么?

(2)、请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

(5)、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3、同学依据材料和教材进行自学和争论。

4、同学沟通并汇报学习成果,老师指导。

5、老师进行补充介绍。

三、同学质疑,相互答疑解惑。

四、巩固练习。

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总结(师生共同)。

2023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把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