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题类型:1简答题6*4’2
填空题6*1’3
判断改正5*2’4
名词解释10*3’5
计算题(爆炸极限,上下限)2*5’6论述题1*20’第二章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分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化学物质的危险性1、物理危险爆炸性危险、氧化性危险、易燃性危险2、生物危险毒性危险、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环境危险水质污染、环境污染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易燃物质的性质1、闪点(必考)定义: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测定:闭杯测试仪、开杯法2、着火点定义: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高于闪点3、自燃温度自燃温度是指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4、爆炸范围(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汽或气体与空气中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其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来表示。测定:常温常压下5、燃烧热(文献中多给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的氧气中燃烧释放的热量。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物质易燃性评估气体: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发火能、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氧含量、完全燃烧的速率、最大安全(火焰熄灭)距离或直径液体:蒸汽的闪点、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燃烧过程的温升速率固体:可燃性类别、着火点、自燃温度、与基于水的灭火器反应的类型物质:性质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应用时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毒性物质的类别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最小致死量:使一组试验动物中恰恰一个致死的单位体重的毒物量半致死量(50%致死量):使一组试验动物中一半致死的毒物量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毒性等级1.“U”:未知2.“0”:无毒性3.“1”:轻度毒性4.“2”:中度毒性5.“3”:重度毒性危险等级,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划分(重点)“0”:无毒性,LD50>15g/kg“1”:实际无毒性,5g/kg<LD50<15g/kg“2”:轻度毒性,0.5g/kg<LD50<5g/kg“3”:中度毒性,50mg/kg<LD50<500mg/kg“4”:毒性,LD50<50mg/kg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1.自燃性质2.过氧化性质3.水敏性质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1.物质不稳定性的结构因素(p27表格重点)2.物质不稳定的热力学表征Gibbs自由能变化的热力学关系式为△G=△H—T△S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定义:系统的氧含量与系统中的C、H和其他可氧化元素完全氧化所需要氧量之间的差值。系统缺氧,氧差额为—;系统剩余氧,氧差额为+氧差额的概念更多的是用于孤立的化合物而非前述的反应混合物第六节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概念:许多化学物质彼此互不相容,它们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接触,否则会生成剧毒物质或强烈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爆炸毒性危险反应危险水敏性危险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1、燃烧2、氧化3、中和4、点解5、复分解反应6、煅烧7、硝化第三章
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第一节
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必考)一、危险和防护的一般考虑潜在的危险:一级危险直接的危险:二级危险三道防护线:第一道防护线:针对一级危险1)根据主导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口侧2)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第二道防护线:针对二级危险1)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2)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二、工厂的定位问题基本原则:1)有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良好的流通条件2)有贮运、公用工程和生活措施等方面良好的协作环境3)有便利的交通条件4)靠近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水源附近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工厂应避免定位在下列地区:1)发震断层地区和基本烈度9度以上的地震区;2)厚度较大的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3)易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危害的山区;4)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地区5)对机场、电台等使用有影响的地区6)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生物保护和风景游览地区7)城镇等人口密集的地区三、工厂选址的安全问题1)依据主导风向,把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域2)应确保预期的排污方法不会污染社区的饮用水3)对工厂的主要进出口点要格外小心4)充足的水源会增强灭火能力5)地形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平地好6)协调好与社区的呼应关系四、工厂布局的安全问题工厂厂区一般可划分为六个区块:工艺装置区;罐区;公用设施;运输装卸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1)工艺装置区(放于下风口)加工单元可能是工厂中最危险的区域加工单元应该离开工厂边界一定的距离,集中布置,别太拥挤加工单元应该在厂区内主要火源和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区2)罐区布局有三个基本问题i罐与罐之间的间距ii罐与其他装置的间距iii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3)公用设施区4)运输装卸区良好的工厂布局不允许铁路支线通过厂区,把铁路支线规划在工厂边缘地区解决这个问题装卸台上有可能发生毒性或易燃物的溅撒,装卸设施应该设置在工厂的下风区域,最好是在边缘地区5)辅助生产区(同属于一个功能区,地理位置不一定一样p53)维修车间和研究室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维修车间是重要的火源,同时人员密集,应该置于工厂的上风区域。废水处理装置时工厂各处流出的毒性或易燃物汇集的终点,应该置于工厂的下风远程区域。把煅烧炉置于工厂的侧面风区域;与其他设施隔开一定的距离也是可行的方案。6)管理区主要办事机构应该设置在工人的边缘区域,并尽可能与工厂的危险区隔离第二节
化工工艺设计P54三、过程物料的安全评价分类:过程内物料、过程辅助物料所需的典型资料:一般性说明资料、基础物性资料(如J-T系数)、易燃性资料、反应性资料(如热分解试验)、毒性资料、暴露作用、放射性资料过程路线的选择1.有潜在危险的过程(掌握)爆炸、爆燃或强放热过程有粉尘或烟雾生成的过程在物料的爆炸范围或近区操作的过程在高温、高压或冷冻条件下操作的过程含有易燃物料的过程含有不稳定化合物的过程含有高毒性物料的过程有大量贮存压力负荷能的过程3.有潜在危险的操作(掌握)1)易燃或毒性固体或气体的蒸发和扩散2)可燃或毒性固体的粉碎和分散3)易燃物质或强氧化剂的雾化4)易燃物质和强氧化剂的混合5)危险化学品与惰性组分或稀释剂的分离6)不稳定液体的温度或压力的升高第三节
化工单元区域的规划化工单元区域规划是定出各单元边界内不同设备的相对物理位置一、加工单元区域的规划(了解概念)设备配置的直线排列: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直线狭长排列非直线排列设施的配置:直线排列的设备构成了单元区域的骨架,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设置在直线排列的两边室内装置的配置:对于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或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的情形,必须把加工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室内三、单元装置和设施的安全设计(两个概念)故障自动保险:要求当装置、仪表或过程控制回路出现故障时,系统恢复到最小危险状态二次概率设计:当操作失误或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启动备用设备,预防危险出现或降低危险的作用。(如楼道里的应急灯)第四节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一、压力容器概述2、非燃火压力容器分类p67压力容器可以粗分为蒸汽锅炉和非燃火压力容器两大类按工艺功能分:1)反应容器2)换热容器3)分离容器4)贮运容器按设计压力分:低压容器0.1-1.6、中压容器1.6-10、高压容器10-100、超高压容器>100综合分类方法(掌握):第一类: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容器和低压分离容器第二类:pV<196.2kJ、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贮运容器;内径<1m的低压废热锅炉;一般介质的中压容器第三类:PV≥196kJ、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内径≥1m的低压废热锅炉;中压废热锅炉;PV≥490.5kJ、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中压反应容器;PV≥4905kJ、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贮运容器;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高压或超高压容器;四、压力容器定期检验3、压力试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耐压性试验(检验容器强度、制造工艺质量的综合性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检验容器的严密性)应在内外部检验合格后进行对于气密性试验,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保持30min,在焊缝和连接部位涂肥皂水进行试验除非特殊要求,要用液体进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要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五、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理解啥东西)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泄压装置第四章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燃烧要素和燃烧类别一、燃烧概论(必考)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可燃物: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为了达到防火的目的,至少要实现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1)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工厂难实现)2)切断大气氧的供应(工厂难实现)3)在区域内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4)在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二、燃烧要素1、燃料2、氧和热3、火源(明火、电源、过热、热表面、自燃、火花、静电、摩擦)三、燃烧形式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理解)p92均相燃烧:可燃物质和助燃物之间的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煤气在空气中燃烧非均相燃烧: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在同相,石油在空气中的燃烧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预先混合而后进行的燃烧。爆炸一般是混合燃烧。扩散燃烧:可燃气体由容器或管道中喷出,与周围的空气(或氧气)互相接触扩散而产生的燃烧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的燃烧。通常液体本身并不燃烧,只是由蒸发出的蒸气进行燃烧。如硫磺和萘先熔融,蒸发分解燃烧:很多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经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燃烧。如木材和煤都是表面燃烧:当可燃固体燃烧至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便没有火焰,燃烧继续在所剩固体的表面进行。如金属燃烧四燃烧类别、类型及其特征参数1.易燃物质的燃烧类别(老师说有要求)按可燃物性质分类1)A类燃烧:如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的燃烧2)B类燃烧:易燃石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3)C类燃烧:供电设备的燃烧4)D类燃烧:可燃金属的燃烧2.燃烧类型及其特征参数按燃烧起因,燃烧分闪燃、点燃、自然三种类型1)闪燃和闪点(必考)闪燃: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闪点:闪燃的最低温度为闪点2)点燃和着火点点燃: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着火点:点燃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着火点约高于其闪点5-20℃,但闪点在100℃以下时,近似相等3)自燃和自燃点第二节燃烧过程和燃烧原理(p97看图)一、燃烧过程(掌握)燃烧诱导期:从理论上的自燃点到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实际测得的自燃点)的时间间隔为燃烧诱导期二、燃烧活化能理论(掌握)三、燃烧的过氧化物理论(知道)在燃烧过程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而形成过氧键,可燃物质与过氧键加和成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容易分解甚至燃烧或爆炸四、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知道p98)第三节燃烧的特征参数一、燃烧温度:可燃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在火焰区域释放出来,火焰温度即燃烧温度二、燃烧速率p1001.气体燃烧速率气体的燃烧性能常以火焰传播速率来表征,火焰传播速率又是也称为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指燃烧表面的火焰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向未燃烧部分传播的速率。单质气体的燃烧速率要比化合物气体的快。混合燃烧速率高于扩散燃烧速率。(掌握)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播。若管径大于这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增加而增加,当管径增加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2.液体燃烧速率1)质量速率每平方米可燃液体表面,每小时烧掉的液体的质量。单位:kg·m-2·h-12)直线速率直线速率指每小时烧掉可燃液层的高度。m·h-13.固体燃烧速率(知道p101)分解燃烧更快第四节爆炸及其类型一、爆炸概述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二、爆炸分类1.按爆炸性质分类1)物理爆炸2)化学爆炸(要清楚)2.按爆炸速度分类:(掌握)轻爆:每秒零点几米到数米的爆炸过程爆炸:每秒十米到数百米的爆炸过程轰炸:每秒一千米到数千米以上3.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1)纯组元可燃气体热分解爆炸2)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4)可燃液体雾滴爆炸5)可燃蒸气云爆炸三、常见爆炸类型1、气体爆炸1)纯组元气体分解爆炸具有分解爆炸特性的气体分解石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热量在高压下,容易引起分解爆炸的气体,当压力降至某个数值时,火焰便不再传播,这个压力称作该气体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如高压乙炔、环氧乙烷2.粉尘爆炸任何可燃物质,当其成粉尘形式与空气以适当比例混合时,被热、火花、火焰点燃,都能迅速燃烧并引起严重爆炸。为了防止粉尘爆炸,维持清洁十分重要。屋顶下裸露的管线、横梁和其他突出部分都应避免积累粉尘。在多尘操作设置区,如果有过顶的管线或其他设施,人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在其下架设平滑的顶板,就可以达到防止粉尘积累的效果,除非顶板是精细安装、特殊设计,否则只会增加危险。3.熔盐池爆炸事后抢救往往于事无补的灾难性事件,管理和操作人员对熔盐池潜在危险疏于认识第五节爆炸极限理论与计算(必考!注意要给出上下限)二、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初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混合物分子内能增大,燃烧反应更容易进行,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2.初始压力爆炸性混合物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影响很大。一般爆炸性混合物初始压力在增压的情况下,爆炸极限范围扩大。(CO除外)3.惰性介质或杂质爆炸性混合物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且对上限影响更显著4.容器的材质和尺寸容器管道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5.能源火花能量、热表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对于一定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引起该混合物爆炸的最低能量。浓度不同,引爆的最低能量也不同。对于给定的爆炸性物质,各种浓度下引爆的最低能量中的最小值,称为最小引爆能量,或最小引燃能量。(老师上课考过)6.光、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三、爆炸极限的计算P112(必考)1、链烷烃L下=0.55Co=11+Co为爆炸性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计量浓度;no为一分子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氧分子数;O2%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常压下25℃的链烷烃在空气中爆炸L上=7.1L下0.56不伴有冷火焰,L上=6.5L下计算过程:1.写出反应式,配平2.计算Co3.算L下、L上2、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仅适用于各组分元间不反应、燃烧时无催化作用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Lm=100Lm为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i为i组分的爆炸极限,%;V为扣除空气组元后i组元的体积分数,%。上下限均用这个求第七节爆炸性物质的贮存和销毁爆炸性物质概述(要求)爆炸性物质:在一定的温度、震动或受其他物质激发的条件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物质八类:起爆器材和起爆剂、硝基芳香类炸药、硝酸酯类炸药、硝化甘油类混合炸药、混合炸药、氯酸类混合炸药、高氯酸盐类混合炸药、液氧炸药、黑色火药引爆能:爆炸性物质引爆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引爆能。敏感度:爆炸性物质在高热、震动、冲击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则成为敏感度爆炸性物质的销毁除起爆器材和起爆剂以外的绝大多数爆炸性物质,推荐采用焚烧销毁起爆器材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爆炸销毁有些爆炸性物质能溶于水而失去爆炸性能;还有的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反应而分解而失效第八节燃烧和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目的:1汲取教训
2燃烧和爆炸事故(特别是规模很大时),其作用的再生实验耗费巨大。必须从事故调查中得到大量信息,从很小的事故和近似失误的调查中也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二、事故调查程序和步骤1.调查程序(过一下)1)调查授权2)事故初步了解3)事故前实际情况调查4)事故损坏检查5)证人探访6)研究和分析7)调查报告准备2.调查授权和事故初步了解3.事故前实际情况调查4.损坏检查和证人探访5.调查分析和报告三、燃烧和爆炸分析1.燃烧分析因为纯铜熔点1080
,虽然铜导线由于表面氧化会被损耗掉,一般纯铜能承受燃烧的作用。铁和钢铁在火灾中一般不会熔化。但结构钢制件在500-600
之间,强度会严重恶化,产生惊人的扭曲变形。2.爆炸分析3.火源分析第九节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气体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价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液体闪点和爆炸极限是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固体固体的熔点、着火点、自燃点、比表面积、热分解性能等防火防爆措施基本目的: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本原则:预防发生、限制扩大、灭火熄爆、防火防爆基本内容: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处理、点火源的安全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处理对于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应该避免在爆炸范围内加工,措施如下限制易燃气体组分的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外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把氧气浓度降低至极限值以下对于易燃易爆液体,加工时应该避免其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措施如下在液面之上施加惰性气体覆盖降低加工温度,保持较低的蒸汽压,使其无法达到爆炸浓度对于易燃易爆固体,加工时应该避免暴热使其蒸气达到爆炸浓度,应该避免形成爆炸性粉尘粉碎、研磨、筛分时,施加惰性气体覆盖加工设备配置充分的降温设施,迅速移除摩擦热、撞击热加工场所配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使易燃粉尘迅速排出不至于达到爆炸浓度第十节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了解)用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二、根据燃烧性物质的特性分别处理三、密闭和通风措施四、惰性介质的惰化和稀释作用五、减压操作六、燃烧爆炸性物料的处理第十一节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了解)反应温度的控制二、物料配比和投料速度控制三、物料成分和过反应的控制四、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险装置第十二节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了解)火灾爆炸局限化布局和措施局限化工厂布局防爆泄压措施阻止火灾爆炸扩大化的措施第十三节灭火剂与灭火设施灭火的原理及措施原理:消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浓度充分降低、隔绝氧气或把氧气量充分减少、把可燃物冷却至燃点以下措施:1.抑制反应物接触2.减少反应物浓度3.降低反应物温度4.初期灭火二、灭火剂及其应用1.水的灭火作用:i水的蒸发潜热较大,与燃烧物质接触被加热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质冷却降温,从而减弱燃烧的强度。ii
水遇到燃烧物后汽化生成大量的蒸汽,能够阻止燃烧物与空气接触,并能稀释燃烧区的氧,使火势减弱。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其他灭火剂CO2、卤代烃灭火剂补充:环境因子(Efactor)E=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原子经济性(AE)AE%=(目标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总产物相对分子质量)×100%氧平衡(OB)(必考)含义:一个爆炸物能被完全氧化的程度反应缺氧,OB为—;反应剩余氧,OB为+;刚好反应,OB=0OB=-1600(2x+y/2-z)/M
M为化合物CXHYOZ的分子量越靠近OB=0,爆炸越厉害有机磷农药:磷酸酯、硫代磷酸酯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一、毒性物质概述1.毒性物质: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2.中毒:有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成为中毒。3.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二、毒物的分类1.按照其存在的物理状态分类: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2.按其生物作用分类: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3.按其损害的系统分类: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4.把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八类:1.金属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3.强酸和碱性物质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5.窒息性惰性气体6.有机毒物7.农药类毒物8.燃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三、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p154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剂量-响应关系是以试验动物的死亡作为终点,测定毒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1.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3.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4.根据嗅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5.毒性物质的急性中毒性危险常按LD50(吸入2h的结果)进行分级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一、刺激性气体氯气Cl2、光气COCl2、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SO2、氨NH3二、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硫化氢H2S(刺激性+窒息性)三、金属及其化合物汞Hg、铅Pb、铬Cr四、有机化合物苯(以代谢产物酚引起,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硝基苯和苯胺(高铁血红蛋白症)、有机氟化物(肺炎、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有机磷农药(大蒜样臭味)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决定因素1、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i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ii对于醇类的毒性,高级醇、戊醇、丁醇大于丙醇、乙醇,但甲醇例外iii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iv碳链首尾相连成环,毒性增加2、物质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对其生物活性影响很大。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3、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对毒性有影响。i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例外:邻硝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的毒性都大于其对位异构体ii对于几何异构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4、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i脂肪烃中以氨基或硝基取代氢原子ii苯胺中以氧、硫、羟基取代氢原子毒性都明显增加5、在芳香烃中i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甲基或乙基取代,全身毒性减弱,而对黏膜的刺激性增加ii若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有明显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iii苯乙烯的氯代衍生物的毒性随氯原子的取代的氢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iv具有强酸根、氰酸根的化合物毒性较大v芳香烃衍生物的毒性大于相同碳数的脂肪烃衍生物vi醇、酯、醛类化合物的局部刺激作用依序增加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1、溶解性i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ii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结合,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2、挥发性: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3、分散度:分散度越大,越容易被吸入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p1611、浓度和接触时间毒性物质浓度和时间的乘积Ct为常数(Haber定律),用这个概念表示毒性作用程度指数。毒性物质的吸入量是Ct值的函数在指定的时间内,毒性作用与浓度的关系因物质而异。i有些毒物的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快;ii有些毒物的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开始时变化缓慢,而后逐步加快;iii有些则开始时无变化,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对于大多数毒物,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开始变化不明显,而后一段时间变化显著,再往后变化则又不明显。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温度高,毒性物质易挥发湿度大,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劳动强度大能i促进皮肤充血,汗量增加,毒物的吸收速率加快;ii耗氧增,对毒物所致的缺氧更为敏感;iii同时劳动强度大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毒物更容易起作用。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则称为拮抗作用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而成年人则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抗力比男性弱。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1、经呼吸道侵入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2、经皮肤侵入第一道屏障:皮肤的角质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第二道屏障:位于表皮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能阻止水溶性物质的通过,不能阻止脂溶性物质的通过第三道屏障: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水、脂均溶的毒物易被皮肤吸收毒物经皮肤进入皮囊后,可以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进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电解质和某些重金属,特别是汞在紧密接触后可经毛囊被吸收。操作中如果皮肤沾染上溶剂,可促使毒物贴附于表皮并经毛囊被吸收。某些气体毒物如果浓度较高,可同时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被吸收。3、经消化道侵入(可能性不大)肠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肠内的碱性环境和较大的吸收面积。二、毒性物质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在肝肾组织中,毒物的浓度总是较高,因此这些组织容易产生组织毒性反应。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第六节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不要求记,看看p166)动物实验中,急性试验提供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亚急性试验发现毒物的作用特点;慢性试验确定毒物的安全限度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一、职业中毒分类1.急性职业中毒2.慢性职业中毒3.亚急性职业中毒4.亚临床型中毒二、职业中毒特点职业中毒有明确的工业毒物职业接触史,包括接触毒物工种、工龄,以及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方式等,都是有案可及的职业中毒具有群发性的特点,即同车间同工种的工人接触某种工业毒物,若有人发现中毒,则可能会有多人发生中毒职业中毒症状有特异性,即毒物会有选择地作用于某系统或某器官,出现典型的系统症状三、职业中毒诊断依据1、职业史2、劳动卫生调查3、体格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i症状是患者本人自我感觉到的不适感。ii体征是医生通过望、闻、触、叩等物理检查能看到或感觉到的异常变化。iii实验室检查也是职业中毒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1、窒息状态定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直至呼吸停止2、呼吸道炎症定义: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3、肺水肿定义:肺间质和肺泡液渗出,致肺组织积液、水肿二、神经系统1、中毒性脑病定义:脑部由于中毒引起严重器质性或机能性病变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嗜睡、视力模糊、幻视、复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2、周围神经炎定义: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变化与功能障碍
铊急性中毒3、神经衰弱综合症定义: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三、血液系统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高铁血红蛋白症3、再生障碍性贫血4、心肌损害四、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第九节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一、现场急救设施有剧毒物质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应设置救护室或救护站1、急救设备和器械(了解)2、抢救药剂和药品二、急救现场准备1、救护者防护准备2、切断毒物来源3、中毒者急救准备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松懈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注意保暖。三、现场抢救1、心脏复苏术2、呼吸复苏术3、解毒和排毒措施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二、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四、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一、通风排毒措施1.局部通风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局部送排风2.全面通风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全面送排风二、燃烧净化法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三、冷凝净化方法四、吸收和吸附的净化方法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二、空气样品测定法1.可见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2.红外线吸收光谱法(定性)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含量)4.荧光分析法(周围环境)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后,能立即放出比入射光波长稍长的光,当光照停止后该物质放射的光在10-8-10-4s内停止,这种光成为荧光。5.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6.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一价的金属或非金属离子)7.快速测定法三、劳动环境评价测定点的评价,是以一定时期内该点样品测定的合格率为依据,合格率达到75%以上者为合格点,否则不合格企业或车间测定点合格率=企业或车间的合格点数企业或车间的测定点总数×化工环保与安全考试部分要点(08化工,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燃烧: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
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发出巨大能量和巨大声响的现象。3.
闪点: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燃: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闪火苗或闪光的现象。4.
着火点:可燃物质持续燃烧5S以上的最低温度。着火:外来火源或灼热物质与可燃物质接近,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5.
自燃点:发生自燃的最低的温度。自燃:无外界火源,物质自行引发燃烧的现象。6.毒性物质:在较小剂量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危及生命的物质。7..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8.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9.危险度:是该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上下极限之差除以爆炸下限10.动火作业:化工企业中凡是动用明火或产生火种的作业。二、简答题1.生产管理体制基本原则行政首长负责制;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2.生产的安全管理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基本工作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的实施;安全检查
4.化工生产火灾扑救原则报警早,损失小;边报警,边扑救;先控制,后灭火;先救人,后救物;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莫惊慌。
5.化工生产需控制点火源明火的控制预防摩擦与碰撞产生的火花电器火花的控制其他火源的控制
6.毒物毒性评价指标a.LD100或LC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b.LD50或LC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c.M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d.LD0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使全组感染,但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7.急性中毒现场施救原则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毒物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8.防毒技术措施以无毒、低毒的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生产装置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通风排毒;有毒气体的净化回收;隔离操作和自动化控制;利用器具做好自身防护。
9.多种毒物最高允许浓度工人在该场所中工作容许毒物的最高浓度。实际浓度与最高允许浓度的比值的加和小于等于一。等于一时,为共存物质所允许达到的浓度。
1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建立详细技术档案制定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岗前培训平稳操作防止超负荷运行加强检查和日常保养及时紧急停止运行
11.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特点外部检查:一年至少一次内部检查:三年全面检查:六年
12.罐内安全作业安全规定必须申请办证并得批准;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进行置换、通风;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必须携带防护用具;有人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有抢救措施。
13.动火作业的一般要求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并审批;检查落实动火安全措施;动火设备情况,更换后必须在动火前半小时作动火分析;动火作业间隔超半小时重新做动火分析;动火现场十米内不能有易燃物品;动火人员有一定资格;动火现场有消防措施。三.计算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污泥容积指数(SVI)的计算;填埋场的设计;热值计算;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计算等。
大型化工装置拆除运输方案一、工程概况二、运输路线三、运输时间安排四、运输车组车辆配置五、车组操作程序六、公路运输安全措施七、运输安全保证措施工程概况:拆除,我公司负责运输吊钩下接货,走公路至大庆市油田现场车面交货。货物基本信息如表:序号设备名称外形尺寸(cm)重量(t)数量(台)预计装车时间1炼油设备各种2023.09,152炼油设备2023.10未完工二、运输路线:1.运输起止地:四、运输车组车辆配置序号1运输车组车辆配置1号车组参数表1厂牌陕汽产地中国型号F2000驱动形式6×4发动机功率440匹马力最大扭矩2200Nm/1000-1500rpm轮胎1200R20桥荷(吨)前8后32自重(吨)10外形尺寸7.36米×2.5米×3.3米牵引重(吨)200配备数量1台低平板参数表2轴线数2纵11轴轴载(吨)25轮胎数88单胎载荷3.125自重(吨)50载重量(吨)250外形尺寸长17米,宽3.4米,高1.07米数量1部车组参数表3车货总重车组总长车组总宽车组运行高度25米序号2运输车组车辆配置2号车组参数表1厂牌东风产地中国型号DFL4251A2驱动形式6×4发动机功率380匹马力最大扭矩1800Nm/1000-1500rpm轮胎1200R20桥荷(吨)前8后32自重(吨)8外形尺寸7.36米×2.5米×3.3米牵引重(吨)80配备数量1台低平板参数表2轴线数3桥轴载(吨)17轮胎数12单胎载荷4.25自重(吨)16载重量(吨)80外形尺寸长12米,宽3.2米,高0.7米数量1部车组参数表3车货总重车组总长车组总宽车组运行高度80吨20米3.2米4.5米五、车组操作程序(1)挂车的组装接货前,按设备的参数配备好适合的牵引头,拼好所需轴线板。(2)挂车组装载流程按照既定路线在厂方人员带领下进入车间指定地点接货,接货时板车纵向中心线对齐货物纵向中心线,货物重心与板车承载中心重叠,并在设备与板车接触地放上薄橡胶皮,封固货物,苫好苫布(3)封车加固在设备的每个吊点处采用下压式八字加固法进行捆扎,每个捆扎点用5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捆扎。加固时钢丝绳、手拉葫芦等与变压器接触点用垫好以防摩擦刮伤设备表面油漆。所用工装、索具与变压器有接触的部位都要用胶皮片进行隔离。(4)捆扎加固措施要切实可行的做好捆扎加固工作,捆扎前要检查捆扎索具的完好度,如有索具磨损严重情况,坚决禁止使用。捆扎要牢固可靠,同时又不得损伤设备,在设备与车辆之间要加垫薄橡胶皮增大摩擦系数,无吊点设备应征求业主方技术人员的意见。六、公路运输安全措施(1)车组装载后,起步前司机及施工人员再次检查装载、封车等情况。清除影响行车中的不安全因素,确认牵引车和板车状况正常后方可起车。行驶一公里再次检查装载、封车等情况。并在运输途中适时安排车况检查及货物绑扎情况。(2)参加运输的所有人员(项目经理、驾驶员、乘员)应提前沟通确定,所使用的指挥信号,如:起车、慢行、缓行、停车等,并在运输过程中正确使用。用对讲机联络时,要事先调整好频道,检查试用无误后再使用。(3)在主变运输途中,板车前后布置开道车辆和联络人员,勤和交警、路政人员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管理沟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结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孩子里程碑的教育模板
- 保险业基础讲解模板
- 述职报告创新实践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点睛提分卷3
- 年终工作总结格式要求
- 二零二五版LNG液化天然气装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后市场担保合作协议合同范本集锦:维修保养服务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金融公司劳务派遣与风险管理协议3篇
- ISO22716-执行标准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GMPC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一个女儿的离婚协议书模板
- 2024年重点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1-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 智慧农业总体实施方案(2篇)
- 天然甜味剂的开发与应用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营维护方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二单元教材分析解读主讲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200题及答案
- 视觉传达设计史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