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_第1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_第2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_第3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_第4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是利用了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制冷剂

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气态制冷

剂压入冰箱的冷凝器里,在这里制冷剂从气态变成液态;接着,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

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液态制冷剂又变成气态。下面关于制冷剂在冰箱内循

环流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T液

.态

-.

iis

A.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汽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B.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C.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D.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的物质是固态,DE段的物质是气态

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5.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

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

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C.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根据现象推理进而得出结论

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6.下面各项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淞”的形成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达到100℃的水一定能沸腾

B.的酒精也能汽化

C.铁、海波、玻璃都是晶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8.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

9.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灯帽盖及酒精灯份用嘴软灰酒箱灯③用一只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④用酒精灯"外焰加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缓蒸发

C.夏天将-10℃的冰棒从冰箱取出,它会立即熔化

D.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

12.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

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内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

C.甲图实验比乙图实验更合理

D.乙图碘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比甲图碘锤中多1种

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固态酒精熔化图像酒精沸腾图像

甲乙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

14.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液态氧沸点液态氮沸点液态氢沸点固态氮熔点固态氧熔点固态氢熔点

-183℃-196℃-253℃-210℃-218℃-259℃

A.-215°C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

B.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

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

D.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

15.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16.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t?

B.乙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t?

C.甲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没有吸热

D.乙物质在6no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7.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SC,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

184.4»C,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

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18.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9.如图所示符号分别代表霜冻、冰雹、小雪、雾四种天气,其中通过液化形成是()

2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

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

21.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22.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

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沸点优

液态氨-33.5

酒精78

水100

煤油150

乙—

三二二二二甲

A.液态氨B.酒精C.水D.煤油

23.如图所示是某地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0

31〜5c

至W到fill:1“中度

5解卜・

1竹26米南风3场

灭气次揪

Q睇环看

013今天

命y17t

018曲

◎参洋”ft―比

01,10廊

A.5-C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云的形成过程放出热量

D.雨和雪都是液态的水

24.下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

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物质水汞酒精乙醛

熔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A.水温度计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醛温度计

25.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园中的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

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理是()

A.提高了水的沸点B.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D.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26.以下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处于液态的是()

A.铁B.水晶C.水银D.氢

27.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28.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

解释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29.为了救治病人,需将一种药品送至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如图

是小青同学设计的医用冷藏盒,保温瓶外的包装盒的材料应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包装金

保温版

药品盒

A.导热性差B.熔点高C.隔热性差D.透光性好

3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清晨荷叶上的露珠

C.深秋,大雾弥漫D.严冬,玻璃窗上的“冰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详解】

AB.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发生汽化现象,并吸收热量,故A、B错误;

CD.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时,发生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o

2.D

【解析】

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雾”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

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AC正确;“冰花”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

直接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B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雾”和“冰花”成因,

难度不大.

3.C

【详解】

A.A8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AB,C。段物质在吸热,8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B

错误;

C.8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熔点为0。(2:

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因此水的凝固点是0℃,故c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DE段是水的

沸腾过程,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由图知,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第6min时熔化结束,故在该物质在第6min时,

处于液态,故A错误;

B.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错误;

C.由图知,该物质在C。段是液态,故C错误;

D.由图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等,故该物

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直线传播时的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A不符合

题意;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采用的是对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由抽气时铃声不断减小推测

得出结论,采用的是推理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体积的变化,所以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

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o

6.A

【解析】

A.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逐渐变小,升华吸热,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而成,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

题意.

7.B

【详解】

A.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故A错误;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故B正确;

C.玻璃是非晶体,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o

8.C

【详解】

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

点,故A错误;

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纸的着火点约180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

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B.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②错误,故AB选项错误;

C.不能用一支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故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和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不能碰到容器壁

或者容器底,读数时液泡不能离开液体,视线要与液柱凹面平视,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11.B

【详解】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也能变为水蒸气,故A

错误;

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

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

C.夏天将-1OC的冰棒从冰箱取出,-1SC的冰不会立刻达到熔点,所以不会立即熔

化,故C错误;

D.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降雨,故D错

误。

故选Bo

12.D

【详解】

A.因为碘的熔点为113.7℃,高于沸水的温度,故可以使用100℃的沸水,故A正确,不

符合题意;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甲图,"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

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

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升华,可能

熔化而且熔化后的液态碘还可能汽化;所以图甲的加热方式更合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

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o

13.D

【详解】

A.读图甲可知,在;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

化,因此固体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

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点温度,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体,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故

B错误;

C.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

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酒精的凝固点为;17℃℃,远低于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温,则可以用酒精

温度计测室外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215℃时高于氧的熔点,低于沸点,故是液态;-215C时高于氢的熔点和沸点,是气

态;-215℃时低于氮的熔点更低于沸点,故是固态,故A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不一定低,故B错误;

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沸点高的氧首先分离出来,故C错误;

D.沸点越低越容易沸腾,凝固点越低越难凝固,故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7℃,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故此项符合题意。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40C,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分析】

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详解】

A.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

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错误;

B.若乙是熔化图像,乙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小故B正确;

C.甲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错误;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

态,故D错误。

故选B。

17.D

【分析】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详解】

为了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应确保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

是113.5。(3、沸点是184.4C,可见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而直接升

华为气态的碘蒸气。

故选D。

18.B

【详解】

A.甲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故A错误;

B.乙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同时,这种物质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是非

晶体,故B正确;

C.丙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但图象中显示,这种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

体,故c错误;

D.丁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这种物质边放热、边降温、边凝固,是非晶

体,故D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

A.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水蒸气便凝华成为霜,故A不符合题意;

B.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Ot以下的高空时,便凝固小冰晶;当气流

减弱时,小冰晶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腾,小冰晶就可能逐渐成为

冰雹,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冬天,高空水蒸气急剧降温,直接凝华为美丽的小冰晶,便形成了雪,故C不符合

题意;

D.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则水蒸气会以空气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滴,这

就是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详解】

由图可知从丙状态到乙状态需要吸热且经过甲状态,可见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

态。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故A错误;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故C错误;

D.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21.C

【详解】

A.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

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

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

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22.D

【详解】

AB.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

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故AB不符合题意;

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

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

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C

【详解】

A.温度单位。C,读法为“摄氏度”,应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

B.云是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